
ICS 65.020.20
CCS B 31 3713
临
沂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32—2024
设施甜瓜优质高效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efficiency quality control of
melon in greenhouse
文稿版次选择
2024 - 08 - 07 发布 2024 - 09 - 07 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3/T 33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 332—2024
设施甜瓜优质高效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栽培甜瓜优质高效质量控制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及播种、田间管理、病虫
害综合防治、采收储藏运输、档案管理及追溯等措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农业环境下吊蔓栽培甜瓜优质高效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菜
GB/T 25870 甜瓜 冷藏和冷藏运输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27 绿色食品 西甜瓜
3 术语和定义
3.1
三打一灌 three removals, one irrigation
在吊蔓栽培设施甜瓜不同生长阶段,适时开展三次疏枝、疏果,一次灌膨瓜水为核心的农艺措施,
使植株坐果量适中、果实品质优良。
4 产地环境
农田大气环境、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5 播前准备及播种
5.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玉菇、博洋61、星甜二
十号、博洋9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要求。
5.2 土壤处理与施肥整地
5.2.1 土壤处理
1
DB3713/T 332—2024
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温期,覆膜、灌水后高温闷棚,保持15 d~30 d。种植年限较长、连作障碍严
重、根结线虫等土传性病虫害严重的大棚,撒施石灰氮深翻后闷棚。闷棚结束后,揭膜通风5 d~7 d。
5.2.2 整地施肥
将黄豆磨成粉,与水混匀(水与豆粉重量比1:3),堆于闲置温室大棚内,密封棚室,自然发酵15 d
至豆粉变为黑色块状。粉碎、晾干做底肥(用量为250 kg/666.7m
2),浅耕翻、整地、做畦,畦面宽1.2
m,垄高25 cm,铺设滴灌带,覆膜,准备定植。
5.3 种子处理
5.3.1 选种晒种
精选饱满均匀一致的种子,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播种前将种子均匀摊开在阳光下晒种4 h~
5 h。
5.3.2 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50 ℃~55 ℃温水中,浸种15 min,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 ℃时停止,放入30 ℃温
水中浸泡4 h~6 h。清水洗净,沥干,晾30 min。
5.3.3 催芽
将浸种过的种子以清洁纱布包好,置于25 ℃~28 ℃下催芽。
5.4 播种
70%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采用穴盘育苗。
5.5 种苗标准
冬季定植苗龄35 d、夏季定植苗龄15 d~20 d,选取种苗子叶健壮完整、真叶3叶1心、节间短、茎
粗、叶片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株高10 cm~12 cm的壮苗。
6 田间管理
6.1 定植
6.1.1 垄距 1.2 m,株距 40 cm,每畦栽双行,密度 2778 株/666.7m
2;定植时棚内 10 cm 地温连续 5 d
稳定在 13 ℃以上为宜。
6.1.2 在畦内开沟穴栽,每穴 1 株,培土以埋住短缩茎、露出心叶为宜,边栽边封沟平畦,随即浇水。
6.2 定植后管理
6.2.1 缓苗管理
定植后 7 d 内保持土壤含水量 70%,缓苗后,每 666.7 m
2冲施黄腐酸钾 0.5 kg~1 kg,促扎根,
随后蹲苗。
6.2.2 吊蔓整枝
生长期间,及时绑蔓。厚皮甜瓜采用单蔓整枝,薄皮甜瓜采用双蔓整枝。
2
DB3713/T 332—2024
6.2.3 叶面施肥
进入 12 叶~13 叶期时,叶面喷施硼肥、钾肥,促进花芽分化。
6.2.4 三打一灌
适时疏枝、疏果,灌膨瓜水。
a)“一打”:单蔓 18 叶~20 叶打顶,摘除 1 m 高度以下侧蔓,使薄皮甜瓜品种坐果节位以上保留 7
叶~9 叶、厚皮甜瓜品种坐果节位以上保留 9 叶~11 叶。
b) “二打”:打顶 3 d 后,薄皮甜瓜每子蔓留 2 个瓜,每株保留 4 个幼瓜。厚皮甜瓜每株保留 2
个~3 个幼瓜。坐瓜侧蔓掐边尖。摘除多余幼瓜、侧蔓。在棚室开花前 1 d~2 d 时,放入熊蜂。每 666.7
m
2用熊蜂 1 群(工蜂 60 只/群)即可满足授粉要求。以人工授粉点花为辅,有效授粉时间是开花后的 5
h~6 h。
c) “三打”:授粉完成 3 d 后,薄皮甜瓜 4 个幼瓜中按照大小相似、高度相近的原则选留 2 个~3
个果形周正、符合品种特征且无病虫损伤的幼瓜;厚皮甜瓜品种仅留一个幼瓜。瓜上部的侧蔓全部摘除。
厚皮瓜长至 0.5 kg,用塑料网袋进行吊瓜。
d) “一灌”:经“三打”选瓜定瓜后,浇足膨瓜水,冲施 N-P2O5-K2O:14-14-30 水溶肥 10 kg/666.7m
2~
15 kg/666.7m
2。瓜成熟前 15 d 起,控制田间水分,增加果品甜度。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7.1 防治原则
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蚜虫、粉虱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
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7.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瓜类作物如糯玉米、甜玉米等轮作换茬;通过放风、增加覆盖、辅助增温等措
施,控制各生育期温湿度,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及时摘除病叶、病瓜,集中销毁;垄上覆膜防除杂草。
7.3 生物防治
释放丽蚜小蜂等天敌防治白粉虱;以捕食螨防治叶螨。
7.4 物理防治
7.4.1 田间悬挂粘虫板 30 块/666.7 m
2~40 块/666.7 m
2,诱杀蚜虫、粉虱等。
7.4.2 棚室出入口及通风口采用 80 目防虫网密封,防止蚜虫、粉虱、斑潜蝇成虫迁入为害。
7.4.3 选晴天上午,浇一次大水后封闭棚室,将棚温提高到 40 ℃~43 ℃(以瓜秧顶端为准),持续
1 h,然后从顶部逐渐加大放风口,缓慢降低室温,可有效防治病害。
7.5 化学防治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不同农药品种间应交替使用。农药使用符合NY/T 393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化学
防治方法见附录A。
8 采收储藏运输
3
DB3713/T 332—2024
8.1 适时采收
宜在清晨进行,避免物理损伤,保留“T”字形瓜柄。甜瓜质量安全应符合 NY/T 427 规定。
8.2 储藏运输
采后随即预冷处理,分级包装。冷藏及运输应符合 GB/T 25870 要求。
9 档案管理及追溯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如实记录投入品购进和使用、田间管理、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检测等资料。
包装应附承诺达标合格证,产品可追溯。
4
DB3713/T 332—202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甜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甜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表A.1 甜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 防治药剂 使用倍数 使用方法
蔓枯病 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20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白粉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 10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12.5%腈菌唑乳油 1500~20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炭疽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 10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灰霉病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 1500~20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10%腐霉利烟剂 150 g/666.7 m 2~300 g/666.7 m 2 封闭棚室,点燃熏蒸
霜霉病 72%霜脲氰可湿性粉剂 600~8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疫病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低龄期或虫害初期用药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500~5000 低龄期或虫害初期用药
0.5%苦参碱水剂 500~1000 低龄期或虫害初期用药
白粉虱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低龄期或虫害初期用药
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低龄期或虫害初期用药
注:表中所列的使用浓度仅适用于该药剂,同类药剂含量不同、剂型不同其使用浓度则不同,故表中未列出的药 剂请参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