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080.30
CCS X 00 DB3205
苏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5/T 1150—2024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
管理规范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tandards for food safety of group catering
distribution units
2024-11-20 发布
2024-11-27 实施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05/T 1150—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4.1
安全卫生,营养健康 ............................................................ 2
4.2
考虑全面,全程管控 ............................................................ 2
4.3
智能应用,留存数据 ............................................................ 2
4.4
统一规范,高效管理 ............................................................ 2
5
管理框架 ............................................................................ 2
5.1
基本要求 ...................................................................... 2
5.2
应用端 ........................................................................ 2
6
全程管理 ............................................................................ 3
6.1
原料管理 ...................................................................... 3
6.2
加工制作管理 .................................................................. 4
6.3
配送管理 ...................................................................... 5
6.4
餐后管理 ...................................................................... 5
7
支持保障 ............................................................................ 5
7.1
场所 .......................................................................... 5
7.2
设施设备 ...................................................................... 6
7.3
人员 .......................................................................... 6
7.4
检验检测 ...................................................................... 7
7.5
信息安全 ...................................................................... 7
7.6
档案管理 ...................................................................... 7
参考文献 ............................................................................... 8
I
DB3205/T 115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万亚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科桥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米之道餐饮配送有限公司、苏州品品香食品有限公司、苏州人间小厨餐饮服务有限公
司、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工业园区食品药品安全稽查大队、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
有限公司、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浙江智飨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苏萍、徐明、李辰、陈勇奇、王晓莉、王立平、吕元楷、张得国、徐磊、宗
大帅、时震坤、朱文慧、杨镇蔚、方金旗、杨馥铭、朱建文。
II
DB3205/T 1150—2024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框架、全程管理和支持保障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14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
GB/T 2026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31654—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 3978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SB/T 10474
餐饮业营养配餐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 31654—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group catering distribution units
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餐要求,集中加工、配送膳食、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膳食提供者。
3.2
智能化管理
intelligent management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条件的支持下,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
析、远程监控等手段,提高原料管理、加工制作管理、配送管理、餐后管理、场所、设施设备、人员、
安全、档案等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活动。
3.3
原料
raw material
供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
1
DB3205/T 1150—2024
4
基本原则
4.1
安全卫生,营养健康
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确保菜品的安全、新鲜和卫生。提供均衡健康的菜品,满足营养需求。
4.2
考虑全面,全程管控
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全程包括原料管理、加工制作管理、配送管理、
餐后管理、场所、设施设备、人员、安全、档案等内容。
4.3
智能应用,留存数据
引入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远程监控等设备,保存操作过程的信息数据。
4.4
统一规范,高效管理
建立明确的管理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提高管理效率。
5 管理框架
5.1 基本要求
5.1.1 应建立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的设计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智能高效。管理功能覆盖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加工和配送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食品安全溯源;
——环境卫生监测;
——人员智能化管理;
——电子文档备份和保存。
5.1.2
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并通过系统做好自查记录。针对自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内容,
整改并反馈系统。
5.1.3 应建立数据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有效。
5.1.4 应向监管部门、第三方单位开放接口,实现数据贯通。
5.2 应用端
5.2.1 运营端
提供给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本级使用,实现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智能化管理、分析和决策。运
营端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并查看菜谱和食材清单;
——实施采购申请、审核、线上采购下单;
——上传并查看供应商资质、原料检验报告等信息;
——实施出入库操作;
——实施明厨亮灶视频监控,自动识别不规范行为;
——记录并查看食品加工制作与配送等操作信息;
——记录并查看留样、检验检测、消毒、餐厨垃圾处置的信息;
——公示相关证照、人员健康、食材溯源、培训考试等信息;
2
DB3205/T 1150—2024
——记录并查看智能化设备情况,包括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告警等;
——记录并查看人员卫生健康、考勤排班等信息;
——实施食品安全培训和考试;
——记录并查看消防安全、档案等信息;
——自动预警证照过期和不规范操作;
——记录食品安全管理台账,汇总自查问题;
——线上评价与反馈;
——实施账号管理。
5.2.2
客户端
提供给就餐单位使用,客户端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自主订餐;
——公示当日菜谱、食材溯源、营养成分、企业相关证照、人员健康等信息;
——查看加工制作的监控画面;
——查看阳光厨房;
——在线评价和投诉举报。
5.2.3
监管端
提供给政府监督管理部门使用,实现原料采购、制作、配送等全程监管。监管端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查看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台账记录、阳光厨房、视频抓拍信息、物联监测结果、各项
预警信息等;
——查看配送单位自查结果、复核整改结果;
——查看就餐单位反馈、咨询信息和配送单位答复、处置等信息;
——实施各项数据统计,分析食品安全隐患;
——公布相关法规和政策。
6 全程管理
6.1 原料管理
6.1.1 采购
6.1.1.1 应实时监控原料库存、供应商资质、价格变动等信息,提供采购决策提醒。
6.1.1.2 系统应具有采购申请、审核、下单、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原料溯源等功能。
6.1.1.3 宜结合供应商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自动下单、自动审批和自动结算等功能。
6.1.2 验收
6.1.2.1 应建立原料基础信息和票证信息库,记录原料品类、供应商信息等内容,留存产品合格证明
等文件。
6.1.2.2
宜在收货时自动获取原料品种、重量等采购信息,并将采购信息与原料信息库中信息比对,
判断原料是否符合溯源要求。
6.1.2.3
应查验原料的感官性状等外观质量安全状况。查验合格的予以入库,查验不合格的,自动生
成退货单,对该批次原料实行退货处理。
3
DB3205/T 1150—2024
6.1.3
出入库和贮存
6.1.3.1
原料入库时,应将原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
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录入系统。
6.1.3.2
原料出库时,应将出库时间、领货部门、领货人信息、商品名称、数量、经手人等信息录入
系统。
6.1.3.3 系统应具有库存信息定期盘点功能和贮存环境、库存和食材临期预警功能。
6.1.3.4 系统应具有挡鼠板位移监测功能,实时获取挡鼠板定位参数。
6.1.3.5 宜采用红外线监测技术,实现原料的离地离墙离顶存放。
6.2 加工制作管理
6.2.1 营养分析
6.2.1.1 应根据就餐人群的相关信息和 SB/T 10474 的要求,建立菜品和食材清单。
6.2.1.2 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和处理,自动生成菜品营养分析数据,完善菜品和食材清单。
6.2.2 清洗、切配、烹饪
6.2.2.1 宜利用分体式食材净化智能化设备对原料进行浸泡清洗,确保原料安全清洁无害。
6.2.2.2 宜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通过预设程序和参数完成切配、烹饪等操作,确保符合《餐饮
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规定。
6.2.2.3
厨师应根据健康的烹饪方式制作菜品,烹饪步骤宜通过视频教学等方式,在菜品制作数据库
内获取。烹饪结束后借助物联智能设备及时将菜品中心温度、有效时间、实时照片等信息上传至系统。
6.2.2.4
应对加工过程、卫生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安全隐患实时反馈功能。
6.2.3
留样
6.2.3.1
应通过留样柜采集食品留样信息,自动生成电子台账,同时生成二维码以备查验。留样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
——留样品名称;
——留样量;
——储存环境;
——留样时间;
——留样人信息。
6.2.3.2
留样柜应具有监测留样菜品温度和留样时间提醒功能,设置预警触发条件。
6.2.3.3
宜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专人管控,开门溯源。
6.2.4
专间操作
6.2.4.1
进入预进间前,应对相应人员手部进行食品级消毒液消毒,自动采集人员信息与消毒记录,
生成电子台账供溯源查询。
6.2.4.2
符合人脸识别结果和消毒要求时宜自动打开预进间门禁。
6.2.4.3
分装成品时,宜结合物联智能设备,监测成品的份量和中心温度,并将数据上传至系统。
6.2.4.4
应在成品外包装、容器或配送箱上粘贴膳食标签。
6.2.5
食品添加剂使用
6.2.5.1
应避免不健康的加工制作方式,按照 GB 2760 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4
DB3205/T 1150—2024
6.2.5.2 系统宜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食品添加剂专人专管,记录领料人,自动生成电子台账。
6.2.5.3 系统宜具备自动计量下料功能,实现核定标准发料领用。
6.2.6 冷却和再加热
应对成品的冷却和再加热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度异常时自动告警提示。
6.3 配送管理
6.3.1 运输
6.3.1.1 系统宜具备设定路线电子围栏,自动优化配送路线,合理规划配送频次等功能,提高配送效
率和减少成本。
6.3.1.2
应为封闭式运输工具配备追溯、温度和湿度采集等装置,实时监测运输路径、到达时间、门
禁、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等,当数据异常时及时预警。
6.3.2 装载和卸货
6.3.2.1 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防护工具,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6.3.2.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成品受到损伤。
6.3.2.3 卸货前应查验配送信息、储存环境温度等内容。
6.3.3 交付
6.3.3.1 应按照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成品交付并签字确认。
6.3.3.2 应记录交付时间、地点、数量、配送人员等信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管理。
6.3.3.3 宜提供电子化票证的在线查询,实现在线查看。
6.4 餐后管理
6.4.1 餐用具清洗、消毒
6.4.1.1 应及时清洗、消毒餐用具,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符合 GB 14934 的规定。
6.4.1.2 应根据餐用具的数量和污染程度,自动控制清洗剂和消毒剂的投放量。
6.4.1.3 宜借助消毒溯源装置,对餐用具、加工器具等的消毒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形成电子台账,
监测数据包括消毒频次、温度、持续时间等。
6.4.2 废弃物处理
6.4.2.1 餐厨废弃物应分类放置、及时清理,不得溢出存放容器。餐厨废弃物的存放容器应及时清洁,
必要时进行消毒。
6.4.2.2
应索取并留存餐厨废弃物收运者的资质证明复印件(需加盖收运者公章或由收运者签字),
并与其签订收运合同,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
6.4.2.3
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电子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时间、种类、数量、收运者等
信息。
7 支持保障
7.1 场所
5
DB3205/T 1150—2024
7.1.1
场所的布局应符合 GB 31654—2021 中第 3 章的规定。
7.1.2
应部署环境指数监测传感器,实现对仓库、专间、冷藏库、冷冻库环境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
上传至系统,监测结果在系统中展示。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温度:仓库(≤25℃)、冷藏库(0℃-8℃)、冷冻库(≤-18℃);
——湿度:≤75%;
——挥发性有机物、醛类、颗粒物、重金属等有害气体;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有害生物。
7.1.3 应自动分析监测数据,有异常时自动预警。
7.2 设施设备
7.2.1 应配备智能化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溯源电子秤;
——留样柜;
——车载溯源装备;
——洗碗流水线;
——餐具消毒集控器;
——行为分析警告器;
——考勤系统;
——摄像头或各类传感器;
——全身消毒机;
——食品安全和品质快速分析仪。
7.2.2
应制作设备信息的电子台账,记录检查、维修、保养、报废等方面情况。
7.2.3
应记录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参数和环境条件。宜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信息进行数
据分析和自动处理,包括以下功能:
——故障预警;
——预测维护;
——性能优化提醒。
7.3 人员
7.3.1 日常管理
7.3.1.1 人员健康与卫生应符合 GB 31654—2021 中第 11 章的规定。
7.3.1.2 应通过 AI 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人脸和手部识别,手部有首饰、伤口、指甲过长时应提示预警。
7.3.1.3 应采用无接触红外线测温,自动采集人员体温及考勤数据,所涉异常及时报警提示。
7.3.1.4 考勤、体温测量、进出管理等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形成电子台账。
7.3.1.5 应根据系统数据采集情况进行自动分析对比,对未落实、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实现语音报警或
系统预警提示,包括但不限于:
——从业人员健康证临期和过期预警;
——从业人员培训证明临期和过期预警;
——对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的人员违规行为进行抓拍并发出预警;
——对外来人员进入食品经营场所发出预警。
7.3.2
培训
6
DB3205/T 1150—2024
7.3.2.1
应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自动发布培训通知,记录培训人员、课程、时长及考核信息。
7.3.2.2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通过系统在线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线上测试,通过考核后
领取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合格证明。
7.3.2.3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组织从业人员在线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并自动生成台账。
7.4 检验检测
7.4.1 宜合理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检测设备和辅助设备应按要求保管、定期维护并及时更
新,检测试剂按不同条件存储,且在保质期内。
7.4.2
应对原料、成品、环境,进行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验。
7.4.3
应将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保存在系统中,便于回溯和整理。
7.5
信息安全
7.5.1
系统应符合 GB/T 22239 中信息安全等级二级及以上的要求。
7.5.2
系统应符合 GB/T 20269、GB/T 20270、GB/T 20271 的相关规定,密码应用符合 GB/T 39786 的
要求。
7.5.3
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符合 GB/T 35273 的要求,不得违规收集、使用、存储、处理用户个人信息。
7.5.4
各级管理人员用户应授权专人使用,向下逐级分发管理用户账户和权限。
7.5.5
系统具有完整记录用户操作及访问日志的功能,并按照需要对本级系统进行数据备份,提供数
据恢复和灾备恢复等功能。
7.5.6
安排专人管理和维护系统,定期修改系统密码和视频监控设备的密码,保证网络和数据安全。
7.6
档案管理
7.6.1
应利用系统妥善保管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原始记录、统计报表、数据分析等资料。
7.6.2
应建立电子台账,做好台账的使用、保管、归档等工作。
7.6.3
进货查验记录、收货记录和相关凭证的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保质期满后 6 个月;没有明确保质
期的,保存期限不应少于 2 年。
7
DB3205/T 1150—2024
[1] [2] [3] [4] [5] 参 考 文 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55 号)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60 号)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2号)2018年10月1日施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