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FL 1500 CB 20623—2018
舰船建造过程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要求
Risk analysis and hazar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sea trial in shipbuilding process
2018-12-28发布 2019-03-01 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发布
CB 20623—2018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文琪、王靖瑶、李倩倩、吉洪文、袁鑫、杨洪杰
CB 20623—2018
舰船建造过程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船建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试航作业的管理要求、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工作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试航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和隐患排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B 4294 船舶试航安全管理规定
CB 20617 舰船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基本要求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航行试验 sea trial
为了确定规船的操纵性能、主辅机及各种机电设备和系统的使用性能,验证与合同规定、船级社规范和其他要求的一致性,同时提供该规格的操纵数据,在舰船航行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试验的统称。
4 试航安全管理与人员要求
4.1试航舰船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船舶安全航行的规定,备好救生设备、消防设备设施和其他安全设施。
4.2试航前应向相关部门提出试航申请,经批准、清道后方可进行试航。
4.3试航前应成立试航作业领导小组,由主管试航作业的企业领导担任小组组长,试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
4.4 由试航领导小组组长召开航前准备会议,成立试航作业工作组,并指定工作组组长,试航工作组成员应包含医护人员。
4.5试航工作组组长为试航期间生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次试航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部门指派专人参与。
4.6与试航作业相关的部门应按照CB 4294的规定履行相关管理职责,为试航安全提供保障。
4.7试航前应编制航行试验大纲和安全保障方案,确定合理的航行路线。
4.8试航前制定试航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应急总指挥,确保通讯畅通。
4.9试航舰船上应张贴应急逃生圈和应急集合点,确保应急逃生口和逃生通道畅通,坐梯应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4.10 应建立参与试航人员名册,上下船进行登记,所有人员试航期间离开试航舰船必须探试航工作组。经批准方可离开,试航结束后应对返航人员进行清点确认。
4.11 舰船驾驶员应持有相应等级的驾驶证书,对试航水域情况熟知,且最近6个月有相应的驾驶经历。
4.12 所有上船人员在试航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遵守试航安全管理规定。
4.13 来自设备厂商等第三方参与试航的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签订安全协议,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14 应对参与试航人员派发试航工作证,参与试航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试航条件,患有禁忌症(患Ⅱ期及以上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急性或传染性疾病)人员不宜参与试航。
CB 20623——2018
4.15各参与试航部门应指定专人全权负责本部门试航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指派专职安全员参与试航,协助试航组长做好日常安全工作,负责试航期间的安全检查与监督。
4.16 各参与试航部门应将本部门的试航任务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个人对本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并接受班组和专职安全员的监督检查。
4.17 参与试航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按规定穿戴劳防用品,不得擅自离岗和申岗。
4.18试航前,应对船上救生设备、应急物资和备品备件等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应急物资充分,备件固定良好。
4.19 试航前,容易滑动的物件应固定和绑扎牢固;临时放置的物件,应绑扎牢靠,以免船身晃动倾斜时移动伤人。
4.20 航行期间应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4.21 试航舰船应设立固定吸烟点,其他场所严禁吸烟;应保持整洁,严禁乱扔乱放。
4.22 乙炔、氧气、油漆和溶剂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规定存放,保证空气流通,并设专人看管。
4.23 试航过程中如需动火作业应严格按规定审批,落实安全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4.24进入密闭舱室进行试验、检查等,应按照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进行确认和审批,符合安全要求方可进舱作业。
4.25 试航期间的饮用水、食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留样保存。
4.26 舰船在高速航行时,严禁坐在船舷两旁的栏杆或带虎桩上,以防因大风浪冲击发生落水事故。
4.27 夜航中,非当值人员应在指定地点休息,不应在甲板、船舷等处无故停留、游荡。
4.28 无关人员不得任意进入驾驶室、集控室等要害部位,不准在试验区域围观。
4.29 机舱作业人员应经常检查主辅机的运行情况,密切注意各种仪表、信号等,泵浦、气泡、型锅炉、度气锅炉等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做好值班记录。
4.30 操舵试验时,甲板上除当值人员外,其他人应回到舱室内。
4.31 抛锚或锚机调试时,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应离开作业区域。
4.32 试航途中遇有大风浪时,不准单独行动,操作人员应穿好救生衣,加强值班巡查,巡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处理。
4.33 雪域人员应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不准立在死角,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危险区域,以防缓滑出或崩断伤人。
4.34 参与试航人员离开试验岗位前,应认真检查各自岗位周围的环境和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谨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4.35 试航过程中靠泊或锚泊时,应遵守当地海事及相关部门的规定,靠泊码头时,上下行人的扶梯成跳板应放置稳妥并拉设安全网,严禁跳跃和攀爬上岸;锚泊时,人员上下应乘坐交通艇,不准超载和强行跳跃。
5 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5.1试航作业风险分析依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
b)国家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
c)地方政府发布的法规、规章:
d) 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e) 国际公约:
f) 各类设计规范:
g)企业内曾经发生的个性事故案例。
5.2试航作业风险辨识阶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航前准备:
b) 备航阶段:
c) 航行阶段:
d) 试航结束。
5.3试航作业安全分析程序及要求
2
CB 20623--2018
5.4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应依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编制下发的企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表”,结合试航作业的班组或作业区域特点,编制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表”,并将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表”分发至与试航作业相关的部门。
5.5各试航作业相关部门应组织承担试航作业相关职责的工段/班组,根据安全风险分析依据,结合所承担的试航工作职责,选取合适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依据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表”和CB20617中的要求开展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将风险分析的结果填入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表”,并报所在部门提交至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
5.6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试航作业相关部门对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表进行讨论,确认风险分析对象、作业阶段、安全风险因素、安全风险原因、安全风险危害、相应措施和风险等级等相关内容,并将确认后的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结果提交安全部门汇总。
5.7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应依据确认后的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组织相关作业人员开展安全风险分析教育培训。
5.8当新型号舰船进行试航或舰船结构、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9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情单
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清单应包含作业阶段、安全风险因素、安全风险原因、安全风险危害、相关措施和风险等级等内容。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清单
序号作业阶段 安全风险因素 安全风险原因 安全风险危害 相应措施
1 航前准备 管理因素 未制定试航大纲或未对试航大纲组织评审、试航大纲不满足要求 伤亡事故职业病水上交通事故 (试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应对试航大纲的制定,评审等内容作出规定,并按规定制定试航大纲并组织评审
2 未制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不满足要求。未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伤亡事故职业病水上交通事故 《试航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应对应急预案的制定、评审、演练作出规定,并按疑定制定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组织评审和演练
3 参与试航的第三方人员未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伤亡事故职业病 按规定与参与试航的第三方人员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4 备航阶段 管理因素 未对参与试航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伤亡事故职业病 试航前,按照规定对所有参与试航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安全交底
5 饮用食品、水配备不足或不符合健康要求 中毒等 试航前,对饮用食品、水进行仔细请点,配备数量确保试航期间所有人员的正常生活,保鲜、储存等设备运转正常
6 消防和救生设备、急救及医用药品、拥管器材等应急设施配备不足 火灾、淹灌等 按规定配备消防、救生,急救、险疗用品,确保存量充足,损管器材经检验合格
3
CB 20623—2018
表1(续)
序号 作业阶段 安全风险因素 安全风险原因 安全风险危害 相应措施
7 备航阶段 管理因素 规照压载水险、淡水验、饮用水舱、燃油舱、滑油轮等验室的状态以及规格吃水状态不满足出航要求水上交通事故 试航苗。应检查潜油、澄泊、淡水等舱室的状态,确保加注到位:检查箱箱的吃水状态,确保能按计划试航
8 未接规定对参与试能人员登能进行登记和核实 人员失踪等其他事故 建立参与试航人员花名册,对暨船人员进登记,并核实
9 航行阶段 管理因素 使用明火进行火灾报警等试验时未按规定审批 火灾 严格遵规明火操作规定,办理申请审批手续,落实重护人员,配备灭火设备
10 人的因素 对海图辨识不清或未按海图操作 水上交通事故 驾驶人员应掌握航线的地貌地况。由专人按照海图操作
11 靓船靠泊码头或墙泊时未按规定上下册 淹溺 待舰船靠泊或能泊稳定后,按照规定上下船,必要时穿戴救生衣
12 在机舱平台边缘及靠边作业的人员未按规定系安全带 高处坠落、淹溺严格遵守临边作业安全操作规范。按规定穿戴劳动用品,必要时穿救生衣
13 甲板外板或上层建筑外侧作业时操作不当 高处坠落,淹毒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穿戴劳防用品,必要时穿救生衣
14 试航人员违反规定吸烟 火灾、爆炸 设立指定吸烟点,其他区域禁止吸烟
15 锚链收放不当 物体打击 设置作业警戒区域,无关人员离开现场,由专人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作业人员穿戴野劳防用品
16 物的因素 机械噪声 耳聋等职业病龙害 采取降级措施或正确佩戴耳塞
17 主辅机运行产生的高温及管路高温等 烫伤 严格遵守试航过程中的作业操作规定,按规定穿戴防护手套
18 食物腐坏 中毒 在加工或食用春储的食物前,应对食物运行检查,确保食物在保鲜期内井安全可靠
19 造水机造水试验导致饮用水污染 中毒 与储备的饮用水分离,由专人操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CB 20623-2018
表1(续)
序号作业阶段 安全风险因素 安全风险原因 安全风险危害 相应措施
20 航行阶段 物的因素 推进回转试验导致规格据男 溜水 无关人员禁止室外活动。室外操作人员穿戴鞍生衣
21 锅炉安全同试验出现蒸汽泄露 烫伤 试验时设立警示簿,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由专人进行操作并穿戴好物护用品
22 物体未绑扎或固定牢靠 物体打击 航行时对可移动的物体尽量固定或采取防倾倒、滑动措施
23 机能遮泊泄露 火灾等其他事故 对燃油管路、阀门进行定期巡查。操作时由专人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准备好油盘,吸油箱等防澄流物品
24 易燃易爆危险品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 对基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区域进行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按要求分开存放,使用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5 漏电 触电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由专人对电气设备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穿戴好防触电劳防用品
26 环境因素 甲板或过道湿滑、存在油泻 火灾及其他事故 保持平板或过道清洁,作业过程中避免治污激漏,现前班后进行清扫。出现地面循滑、油污等应及时清理
27 恶劣天气应急准备不足或其他意外情况 搁浅,撞船等水上交通事故 试航前应提前查询试航期间航线的天气情况,并制定试航器务天气应急预案开展演练
28 舱室进水 淹溺,水上交通事故 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试航旗对水密完整性进行评估
29 试航过程遇到风浪 淹溜等伤亡事故,水上交通事故 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试航潮间应对天气条件进行评估,准备好救生设备,不适合舱外作业的应停止作业,按规定穿戴救生衣。必要时返航或攀沿。
30 试就结束 管理因素 未按疑定对图上形试能人员名单与返航下船人员进行核对 人员失踪等其他伤害 严格按照规定对返航人员进行满单。确保返航人员与出能人员一致
本表所列风险内容未明确具体的风险等级,企业应根据试航作业情况,选取适当的风险评价方法,明确风险等级。
5
C8 20623—2018
6 试航作业隐患排查
6.1 试航作业隐患排查依据
试航作业隐患排查应以试航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清单的安全风险因素为依据。
6.2试航作业隐患排查实施
6.2.1 航前准备、备航阶段应由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试航作业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安全管理部门对检查情况进行监督。
6.2.2航行阶段,每个班次应对所负责的区域例行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试航工作组。
6.3试航作业隐患排查治理
6.3.1 对于发现的隐患,试航作业各班次责任人应依据CB 20617中相关要求填写“隐患排查记录表”和“隐患整改单”报试航工作组,由责任人组织落实隐患整改措施。
6.3.2试航各作业区域或班组完成隐患整改工作后,试航工作组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评估,并将验证和评价结果填写于“隐患整改单”中。
6.3.3每次试航结束后,试航作业归口管理部门应形成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隐患排查的内容,并将报告报安全管理部门。
6.3.4试航作业相关部门应根据报告反映的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等预警信息及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在下次试航中组织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评价。
6.3.5 对于安全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试航工作组应立即采取治理措施,并报安全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