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01
CCS B 00 64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2076—2024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评定与等级
划分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2024 - 10 - 12 发布
2025 - 01 - 12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207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勘查设计院、宁夏回族自治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宁夏
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原种场、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石嘴山
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平罗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吴忠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佳、陈青、胡涛、田帅、塔娜、杨波、陈志远、卢茜、李相宁、马楠、田
文婧、沈文娟、顾思锐、李昊、马孝林、王伟华、魏亮、乔亮。
I
DB 64/T 2076—2024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评定与等级划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的评定要求和等级划分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不含林、蚕、花)的评定与等级划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3016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T 31600 农业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
NY/T 4164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3016、NY/T 41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全产业链 whole industry chain
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
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来源:NY/T 4164-2022,3.1]
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来源:GB/T 13016-2018,2.4]
标准综合体 standard-complex
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的相关指标协
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
[来源:GB/T 12366-2009,2.2]
4 基本条件
建设主体
1
DB 64/T 2076—2024
4.1.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主体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
业产业园区、产业协会和联盟,或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依法设立、生产经营应
不少于 3 年。
4.1.2 近三年内未发生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1.3 生产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等个人未被纳入失信名单。
基地规模
4.2.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粮食作物种植规模不低于 3000 亩,瓜菜种植规模不低于 1000
亩,奶牛养殖规模不少于 5000 头,肉牛养殖规模不低于 1000 头,肉羊养殖规模不低于 5000 只,生猪
养殖规模不低于 1 万头,水产养殖面积不低于 1000 亩,且相对集中连片。
4.2.2 基地产业布局合理,覆盖产加销全链条,总产值 5000 万元以上,一产比例不低于 40%。
产地环境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的产地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或良好农业规
范等生产环境标准。
设施设备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具有满足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生产管理相匹配的专业
人才,与标准化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设备,以及对农业废弃物处置的相应设施设备。
组织管理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建立完善
的生产操作流程,并在基地运行管理中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制度,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应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应要求,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
事件。
生产技术水平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在良种良法应用、节约能源、绿色发
展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示范带动能力。
标准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在生产、加工、流通、包装等环节全过程中均应执行有关国家、行
业、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并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标准
体系。
生产过程管理和标准实施
4.9.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规范投入品采购、存放、使用、回收等环节的管理,档案记
录完整、票据齐全。
4.9.2 生产操作过程记录完整、真实、清晰,能明显体现关键控制点,记录顺序明确,过程完整;产
品的贮运、加工与销售去向记录明了,过程中的转换记录清晰。
2
DB 64/T 2076—2024
4.9.3 严格执行农药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开展阶段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并进行记录;建立产
品质量追溯制度,配备相应追溯设备,落实追溯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已获得绿色、有
机、良好农业、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相关证书。
4.9.4 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必须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
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按要求张贴合格证,进行自我合格承诺。
4.9.5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对基地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
改进。
效益
4.10.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具有较稳定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提
倡清洁生产,保护或改善生态环境。
4.10.2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根据不同品种农产品生产特点,
在生产、加工、储运等方面体现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的引领作用。
4.10.3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应具有较高的品质,建立农产品营养品质指标体
系,推动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4.10.4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主体应具有较好的标准化工作基础和技术团队,基地示范
带动力强,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
4.10.5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应积极开展示范、宣传与展示,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促
进标准与产业、技术、品牌、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农业标准化品牌形象,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 等级划分
申请等级评定的基地首先应满足第四章 4.1~4.3 规定的条件。
基地等级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AAAAA 级、AAAA 级和 AAA 级。按照评分表附录 A 进行打
分,分值在 90 分(含)以上的评定为 AAAAA 级、分值在 80 分(含)至 90 分的评定为 AAAA 级、分值
在 70 分(含)至 80 分的评定为 AAA 级。
6 评定与管理
评定组织
现场评定专家组由农业、标准化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组成,职称不低于中级职称,可从标准化专
家库中抽取,人数不少于5人。
评定程序
评定程序按照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有关宁夏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创建的文件执行,并依
据本标准对申请创建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的进行评分与等级评定。
管理
“宁夏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XX级基地”自评定通过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期满需要继续
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日前按照本标准程序,重新申报。
3
DB 64/T 2076—2024
A B A B
附 录 A
(规范性)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评定评分表
A.1 计分说明
A.1.1 满分100分,共分为10个大项,各大项分值为:建设主体8分;生产规模8分;产地环境3分;设
施设备6分;组织管理5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5分;生产技术水平6分;标准体系建设28分;生产过
程管理18分;成效13分。通过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各项评定项目评分值加和计算获得综合
得分。
A.1.2 各项目的评定得分为专家打分,各项评定得分不得高于最高分值。
A.1.3 否决项为必须达到指标,若不符合要求,一票否决。
A.1.4 不适用项在评分时得满分。
A.2 评分标准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评定与等级划分评分表见表A.1。
表 A.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
序号 评定内容 分值 得分
1 建设主体(8分)
1.1 具有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得1分;自治区级以上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得2分;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协会 和联盟,得2分。 2
1.2 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得2分;产业化水平高,技术、模式、业态等方面 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得3分。 3
1.3 产业链条涵盖现代种业、产地环境、种养殖、采收(屠宰、捕捞)、加工、贮运、 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重点环节,根据产业链齐备程度,酌情得1-3分。 3
2 生产规模(8分)
2.1 粮食作物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得3分,每超过1000亩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6
瓜菜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得3分,每超过1000亩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奶牛养殖规模达到5000头,得3分,每超过5000头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得3分,每超过1000头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肉羊养殖规模达到5000只,得3分,每超过5000头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得3分,每超过5000头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得3分。每超过1000亩加1分,最高不超过6分。
4
DB 64/T 2076—2024
表 A.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续)
序号 评定内容 分值 得分
2.2 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区域产业规模5000万元以上,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 率较高,得2分。 2
3 产地环境(3分)
3.1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等 生产环境标准,得2分。 2
3.2 基地周边环境远离公路,无污染源,出入方便,得1分。 1
4 设施设备(分行业,6分)
4.1 种植业设施设备
4.1.1 4.1.1 基地布局合理,设施建设符合相关要求,得2分。 2
4.1.2 具有先进生产设施设设备,应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设备,基地自动化水平较高, 得2分。 2
4.1.3 4.1.3 有专门的投入品、产品等储存库房,得2分。 2
4.2 畜禽业设施设备
4.2.1 4.2.1 建有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及相关要求的畜禽养殖设备,得2分。 2
4.2.2 4.2.2 具有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生产管理设施设备,得2分。 2
4.2.3 建有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畜禽粪污综合处理设施设备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施设 备,且均正常使用,得2分。 2
4.3 水产业设施设备
4.3.1 具有投入品库房、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等保障生产水平的配套设施且能正常使用, 得2分。 2
4.3.2 4.3.2 具有用于休闲观光等多功能设施设备,得2分。 2
4.3.3 4.3.3 基地指示标志设置合理,宣传指示标牌完整清晰,得2分。 2
5 组织管理(5分)
5.1 设置专职标准化管理部门、标准化工作人员,人员具备一定的标准化知识,能有效 组织标准化活动,得1分. 1
5.2 人员配备满足生产需求,得1分。 1
5
DB 64/T 2076—2024
表A.1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续)
序号 评定内容 分值 得分
5.3 有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得1分。 1
5.4 开展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或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工作检 查,得1分。 1
5.5 在生产中贯彻落实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认真 整改的,得1分。 1
6.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5分)
6.1 获得管理体系认证(如GAP/IS09001/HACCP等)有效认证证书的,得1分。 1
6.2 获得优质产品认证(绿色、有机、良好农业、名特优新、地理标志)有效证书一项 以上的,得1分。 1
6.3 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了分级、包装,使用了标识,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在相关检 查中未发现不合格记录的,得1分。 1
6.4 基地相关资料、记录,基地农产品生产能够实现可追溯的得1分,有可追溯记录但 不完善的,酌情得分。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合格证+追溯”“合格证+检测”等电子 合格证模式的,得1分。 2
7 生产技术水平(6分)
7.1 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农产品良种的,得1分。 1
7.2 采用节水、节能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率较高的,酌情得1-2 分。 2
7.3 单产水平、产出率高于本县(区)平均水平的,得1分。 1
7.4 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较高,得2分。 2
8 标准体系建设(28分)
8.1 生产管理标准健全
8.1.1 产前:执行产地环境标准、良种标准、农业投入品管理标准或相关标准1-2项核心 条款的,酌情得1-3分。 3
8.1.2 产中:执行种植、养殖生产技术规程或相关规程1-2项核心条款,并严格执行质量 安全操作规范、农产品合理使用和质量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酌 情得1-3分。 3
8.1.3 产后:产品符合农药、兽药残留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执行分等分级加工标准、包 装标签标识标准、储存运输标准或相关标准1-2项核心条款的,酌情得1-3分。 3
8.2 标准体系完善
8.2.1 建成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标准覆盖率100%, 酌情得1-3分。 3
8.2.2 8.2.2 集成编制特色鲜明、先进适用、操作性强的标准综合体,酌情得1-3分。 3
6
DB 64/T 2076—2024
表A.1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续)
序号 评定内容 分值 得分
8.2.3 在生产管理等环节,牵头制定地方标准的,得3分,制定团体、企业标准的得2分。 3
8.3 标准化实施高效
8.3.1 8.3.1 基地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制度体系和实施机制,酌情得1-2分。 2
8.3.2 编制并推广使用标准宣贯材料、简便易懂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和风险防控手 册,酌情得1-2分。 2
8.3.3 定期开展标准综合体技术培训,每年组织培训3次以上的,得2分,组织培训1-2次 的,得1分。 2
8.3.4 8.3.4 组建标准化专家服务队伍,实施统一生产技术指导,酌情得1-2分。 2
8.3.5 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程度较高,构建政、产、学、研标准化协同推进机制,酌情得 1-2分。 2
9 生产过程管理(18分)
9.1 投入品控制
9.1.1 按规定要求进行投入品采购、存放、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管理,并规范填写相 关记录,据详实程度,酌情得1-3分。 3
9.1.2 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档案的,得1分;有至少二年以上的农业投入品台账,据详实 程度,酌情得分。 2
9.2 生产过程控制
9.2.1 9.2.1 农产品生产记录完整规范,具有电子档案,酌情得1-3分。 3
9.2.2 按照农药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使用农药和兽药,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控制,得 2分。 2
9.2.3 按规定进行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进行定量检测的,得2分,仅进行自行定性检测 的,得1分。 2
9.2.4 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种植、养殖、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环节执行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得3分。 3
9.3 开展产品特色品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得3分。 3
10 效益(13分)
10.1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0.1.1 生产经营稳定,具备稳定的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银行还贷诚信,无不良纳税记录等 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得1分。 1
7
DB 64/T 2076—2024
表A.1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评分表(续)
序号 评定内容 分值 得分
10.1.2 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提高,联农带农惠农机制健全,吸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 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酌情得1-2分。 2
10.1.3 10.1.3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酌情得1-2分。 2
10.2 农业多功能
10.2.1 10.2.1 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得1分。 1
10.2.2 10.2.2 开展物流、配送,得1分。 1
10.2.3 开展观光、科普、体验、采摘、垂钓、餐饮、住宿等形式的特色经营活动,得1 分。 1
10.2.4 10.2.4 开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的循环与利用,得1分。 1
10.3 品牌效应
10.3.1 10.3.1 产品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得1分。 1
10.3.2 10.3.2 具有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得1分。 1
10.3.3 注重开展标准化宣传,在基地建设标准公示栏,明示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规程等 执行标,得1-2分,没有建设标准公示栏的不得分。 2
11 加减分项
11.1 加分项:被评为国家级各类示范基地的加2分。
11.2 减分项:在近3年相关部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发现不合格的,一个扣2 分,最多扣10分。
11.3 一票否决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坑农害农事件、破坏 生态环保事件或引发社会强烈反应产生负面舆情的,以及2年内有不良信用记录、 列入各部门联合惩戒“黑名单”、建设主体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一票否决。
合计
评定 结论
签字 组长: 评价组成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