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817—2024
代替 DB14/T 817-2013
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技术规程
2024-11-15 发布
2025-02-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81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播前准备 ............................................................................ 2
5 播种 ................................................................................ 3
6 田间管理 ............................................................................ 3
7 病虫害防治 .......................................................................... 4
8 收获 ................................................................................ 5
9 生产档案 ............................................................................ 5
附录 A(资料性)生产资料 ............................................................... 6
I
DB14/T 81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817—2013《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技术规程》,与DB14/T 817—2013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13年版的2);
——更改了“选地”条款内容(见4.1,2013年版的4.1);
——更改了“施用基肥”条款内容(见4.5,2013年版的4.4);
——更改了“品种选择”条款内容(见4.7.1,2013年版的4.6.1);
——更改了“轻度盐碱地播种”条款内容(见5.3.1,2013年版的5.3.1);
——更改了“中度盐碱地播种”条款内容(见5.3.2,2013年版的5.3.2);
——更改了“播种量”和“留苗密度”条款内容(见5.2,2013年版的5.2和5.4);
——更改了“化学除草剂”条款内容(见2013年版的6.1);
——更改了“苗期管理”条款内容(见6.2,2013年版本6.2);
——更改了“中耕培土”条款内容(见6.3,2013年版本6.3);
——更改了“防治原则”条款内容(见7.1,2013年版本7.1);
——更改了“地下害虫”条款内容(见7.2.4.2,2013年版的7.2.4.2);
——更改了“蚜虫”条款内容(见7.2.4.3,2013年版的7.2.4.3);
——增加了“粘虫”条款内容(见7.4.4.5);
——删除了“人工收获”条款内容(见2013年版的8.1);
——增加了“生产档案”(见第9)。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二伟、黄晓磊、焦晓燕、张福耀、王劲松、白文斌、王媛、刘秋霞、韩雄、
王立革、武爱莲、郑普山。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B14/T 817—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817—2024
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要求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轻度和中度盐碱耕地酿造高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轻度盐碱地
pH值<8.5、土壤含盐量2 g/kg~4 g/kg、土壤碱化度(ESP)<15%的土壤轻度盐化土和pH值<8.7、
土壤含盐量1 g/kg ~3 g/kg、ESP 5%~10%的土壤轻度碱化土,总称为轻度盐碱地。
3.2
中度盐碱地
pH值<8.5、土壤含盐量4 g/kg~6 g/kg、ESP<15%的土壤中度盐化土和pH值8.7~9.2、土壤含盐
量3 g/kg ~5 g/kg、ESP 10%~15%的土壤中度碱化土,总称中度盐碱地。
3.3
酿造高粱
以籽粒为酿造原料的高粱。
3.4
土壤改良剂
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
1
DB14/T 817—2024
3.5
脱硫石膏
脱硫石膏是指燃煤发电厂采用石灰石/石灰石-石膏通过湿法对含硫烟气进行脱硫净化处理产生的
衍生产品,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CaSO4·2H2O)。
3.6
缓效肥料
通过养分的化学复合或物理作用,使其对作物的有效态养分随着时间而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利
用的化学肥料。
4 播前准备
4.1 选地
选择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 要求、前茬未过量使用烟嘧磺隆等对高粱生长有抑制作用除草剂、
排灌良好的轻度和中度盐碱耕地。高粱忌连作,轮作年限在2年以上,宜与玉米、谷子、大豆、马铃薯
等轮作。
4.2 秋深耕晒垡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秋深耕晒垡,耕翻深度 25 cm~40 cm。
4.3 秋施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
结合秋耕中度盐碱地每 666.7m
2地表撒施符合 NY/T 496 的脱硫石膏 1 000 kg~1500 kg 及以腐殖
酸、硫酸亚铁等含硫化合物和微量元素为主的土壤改良剂 100 kg~150 kg,符合 NY/T 525 要求的有机
肥 1 000 kg~1 500 kg。
4.4 灌溉
秋耕后冬灌或春灌,中度盐碱地每666.7 m
2灌水100 m
3~150 m
3,轻度盐碱地每666.7 m
2灌水60 m
3~
80 m
3。
4.5 施用基肥
每666.7 m
2施氮(N)5 kg~10 kg、磷(P2O5)5 kg~10 kg、钾(K2O)3 kg~10 kg、锌(ZnSO4·7H2O)
1 kg,或者缓效肥料,每666.7 m
2施氮(N)10 kg~15 kg、磷(P2O5)5 kg~10 kg、钾(K2O)3 kg~
10 kg、锌 (ZnSO4·7H2O) 1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则。
4.6 播前旋耕
播前旋耕达到无大土块和残茬,表土疏松,地面平整。
4.7 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
4.7.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登记的适宜当地条件、高产、优质、耐盐碱能力强、抗逆性好的酿造高粱品种。
4.7.2 种子质量
2
DB14/T 817—2024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包衣种子应符合 GB/T 15671 规定。
4.8 选用地膜
选用农用地膜应符合GB 13735的要求。
5 播种
5.1 播期
当 5 cm~10 cm 表土地温稳定在 12℃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 60%~70%时播种。
5.2 播种量
留苗密度为每666.7 m
27 000 株~8 000 株时,播种量为0.5 kg~0.8 kg;留苗密度为每666.7 m
2 10
000株~12 000 株时,播种量为0.8 kg~1.0 kg。
5.3 播种方式
5.3.1 轻度盐碱地
采用机械化开沟辟盐播种技术,开沟深度 10 cm~15 cm,等行距(40 cm~50 cm)或宽窄行(宽行距
60 cm~70 cm,窄行距 30 cm~40 cm)种植,播种深度 2 cm~3 cm。或地膜覆盖种植采用机械化覆膜宽
窄行穴播种植技术,宽行 60 cm,窄行 40 cm,穴距 20 cm,每穴 2 粒~3 粒种子,播种深度 2 cm~3 cm。
5.3.2 中度盐碱地
地膜覆盖种植采用机械化覆膜穴播,宽行60 cm,窄行40 cm;或采用垄覆膜垄上双行种植,垄高10
cm~15 cm,垄宽60 cm,垄距40 cm;或膜侧精播。播种深度2 cm~3 cm,穴距20 cm,每穴2粒~3粒。
6 田间管理
6.1 化学除草
6.1.1 苗前封闭除草
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每 666.7 m
2用 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水悬浮剂 150 g~200 g,兑水
32 kg 采用机械喷杆倒退进行土壤喷雾。除草剂使用应符合 NY/T 1997 要求。
6.1.2 苗后除草
在高粱3 叶期~5 叶期,杂草2 叶期~4 叶期,每666.7 m
2用37%二氯·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00
g、43% 二甲·氯氟吡可分散油悬浮剂 20 g~40 g 混合,兑水32 kg 定向喷雾杂草;针对杂草野谷子、
野糜子较多的地块,每666.7 m
2采用38%莠去津悬浮剂100 g、10%喹草酮悬浮剂80 g、56%二甲四氯水剂
40 g 混合,兑水32 kg定向喷雾杂草。采用机械喷杆式或无人机飞防进行除草。
6.2 苗前管理
地膜覆盖高粱出苗后如幼苗与出苗口错位时,需及时放苗,放苗后在幼苗周围覆土。
6.3 中耕培土
3
DB14/T 817—2024
在拔节期视杂草情况采用中耕机进行除草培土 1 次~2 次。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根据高粱长势情
况,如有缺肥现象,结合灌水或雨前每 666.7 m
2追氮 5.0 kg~7.5 kg,追施深度 6 cm~8 cm,追肥后
培土。
6.4 灌溉排水
在孕穗期和灌浆期遇干旱时及时灌溉,在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安
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 1276 的规定。
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措施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适应性和抗病虫性较强的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7.2.2 物理防治
合理适时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诱虫板诱杀害虫。
7.2.3 生物防治
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7.2.4 化学防治
7.2.4.1 丝黑穗病
用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6 g~9 g 兑水 10 kg,拌种 100 kg;或 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
量 0.2%拌种;或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 0.3%拌种;或 12.5%腈菌唑乳油 100 ml 兑水 8 kg,
拌种 100 kg。
7.2.4.2 地下害虫
每 666.7 m
2用 3%辛硫磷颗粒剂 3 kg~4 kg 加少量沙土撒施地面后进行翻耕,或者每 666.7 m
2用
5%二嗪磷颗粒剂 2 kg~2.5 kg 加少量沙土撒施地面后进行翻耕。
7.2.4.3 蚜虫
当 100 株蚜虫量大于 1 000 头或有蚜株率达到 15%时,用 10%吡虫啉乳油 1000 倍一下液喷雾防治;
或者在蚜虫发生期,每用 666.7 m
2用 5%啶虫脒 50ml、10%吡虫啉乳油 25ml、4%高氯甲维盐 150ml 混合,
无人机喷雾防治。
7.2.4.4 玉米螟
每 666.7 m
2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 亿活芽孢/g)150 g~200 g 加细沙在心叶期投施;或
0.1%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使用时拌 10 倍细沙颗粒,每株 1 g~1.5 g。
4
DB14/T 817—2024
7.2.4.5 粘虫
每 666.7 m
2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 3000 倍液喷雾;或者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
倍~4000 倍液喷雾。
8 收获
完熟期采用适于高粱收获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
9 生产档案
详细记录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建立盐碱地酿造高粱栽
培技术生产档案。用于信息追溯,保存期为2年,具体见附录A。
5
DB14/T 817—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生产档案
表A.1 给出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生产档案。
表A.1 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生产档案
项目 农事操作 操作日期 备注
选地
深耕晒垡
秋施肥 肥料类型
肥料用量kg/666.7 m 2
整地
品种
播种 播种量kg/666.7 m 2
播种方式
施肥 施肥量kg/666.7 m 2
肥料类型
肥料养分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
苗后
中耕
病虫害防治 防治类型
农药品种
农药用量666.7 m 2
收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