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08/T 50-2024 凡纳滨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DB4408/T 50-2024 凡纳滨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5.3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6:17:06



相关搜索: 管理规范 养殖 对虾 对虾 凡纳滨

内容简介

DB4408/T 50-2024 凡纳滨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ICS 65.020.30
CCS B 51 4408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408/T 50—2024
凡纳滨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Cultur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Penaeus vannamei
2024 - 12 - 23 发布
2025 - 01 - 23 实施
湛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408/T 50—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湛江海关技术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湛江海关技术中心、湛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湛江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家侨、杨金金、谢艳辉、张娜、斯泽恩、王伟、于云睿、刘建芳。
I
DB 4408/T 50—2024
凡纳滨对虾养殖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人员管理、养殖场选址、养殖设施设备、养殖场
消毒、养殖场水质调控、虾苗投放、饵料投喂、疫病监测、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和生产管理记录等内
容。
本文件适用于凡纳滨对虾日常养殖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SC/T 1132 渔药使用规范
SC/T 7015 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SC/T 7228 传染性肌坏死病诊断规程
SC/T 7232 虾肝肠胞虫病诊断规程
SC/T 7238 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检测方法
SN/T 1151.2 对虾白斑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1673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SN/T 5195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
SN/T 5487 十足目虹彩病毒1感染检疫技术规范
DB 44/2462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人员管理
建立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应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具有丰富的对虾养殖技术或管理经
验。
技术人员,应为水产养殖相关专业,负责养殖技术方面的工作,观察场区对虾的健康状况,负责
养殖池消毒、水质分析、疫病监测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管理人员,负责养殖场日常管理、质量安全等事项,确保养殖场正常运转。
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和考核,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健康养殖、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的
培训。
1
DB 4408/T 50—2024
5 养殖场选址
选址周边应无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废弃物、
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选址应远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场区应水源充足、有完善供排水系统、电力设
施配套、交通便利。
6 养殖设施设备
生产设备
应配备增氧机、抽水泵、投饵机等基本养殖设施设备,还应配备不少于2套应急发电机组。
检验检测设备
应配备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宜配备显微镜、PCR仪、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用于疫病检测的仪
器设备。
7 养殖场消毒
在投苗前将池塘中的水排干,底部清淤,暴晒7 d以上,使其彻底干燥。施用消毒剂消杀细菌、病
毒、寄生虫等对养殖造成威胁的敌害生物,生产工具应严格消毒,防治交叉感染。
8 养殖场水质调控
养殖用水
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海水经过滤、消毒杀菌处理后进入蓄水池贮备。养殖过程应定期监测
水质指标,包含温度、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盐度、总碱度等。
增氧
每 667 m
2养殖水宜配置 1 台增氧机(0.75 kW/台-1.5 kW/台),池水溶解氧应保持>5 mg/L。养
殖早期少开、中后期多开;白天少开,晚上多开,后期除投喂饲料适当减少台数外,其它时间全部打
开。增氧机的开机数量和时间根据池水溶解氧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pH 调节
定期测定养殖水 pH,pH 应调控在 7.5~8.5。偏低时,施肥或泼洒生石灰;偏高时,可适当换水调
节,也可添加净水型微生物制剂。
透明度调节
养殖前期透明度应保持在 30 cm~60 cm,养殖中后期透明度保持在 20 cm~50 cm。透明度过高
时,应适当施肥并适当减少换水量;透明度过低时,可投放有益生物制剂并适当增大换水量,提高水
体透明度。
尾水处理
2
DB 4408/T 50—2024
应建设沉淀池、曝气池、生化池或人工湿地等用于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的设施。养殖尾水经处理后,
循环再利用或达到DB 44/2462要求后排放。
9 虾苗投放
应选择检疫合格的虾苗,确保不携带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肝肠胞虫病、虾虹彩病毒病、对虾白斑病、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等特定病原,体色通透、健康有活力、大小均匀(0.8
cm~ 1 cm)。土塘养殖放养密度宜为每667 m
2 3万尾~ 6万尾;高位池养殖放养密度宜为每667 m
2 10万
尾~ 20万尾;工厂化养殖放苗密度宜为每667 m
2 30万尾~ 60万尾。
10 饵料投喂
投苗后,即可投喂适口开口料,宜投喂丰年虫幼虫、卤虫等鲜活饵料作为幼虾的开口料,养殖全程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GB 13078的规定。使用鲜活饵料不应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饲料或
鲜活饵料可能存在携带水生动物病原,必要时应经消毒处理。投料多次少量,减少饲料浪费。
11 疫病监测
放苗养前应对虾苗进行监测,确保虾苗不携带表1中的病原体,应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虾体进行监
测。
表1 凡纳滨对虾疫病监测要求
序号 疫病 病原类型 检测依据
1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细菌 SN/T 5195
2 肝肠胞虫病(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disease) 寄生虫 SC/T 7232
3 虾虹彩病毒病(Infection with 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 病毒 SN/T 5487
4 对虾白斑病(White spot disease) 病毒 SN/T 1151.2
5 传 染 性 皮 下 和 造 血 器 官 坏 死 病 (Infection with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病毒
SN/T 1673
6 偷死野田村病毒病(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 disease) 病毒 SC/T 7238
7 传染性肌坏死病(Infectious myonecrosis) 病毒 SC/T 7228
12 疫病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为主的防控技术,使用药物治疗时,按照《水产养殖
用药明白纸》、SC/T 1132的规定执行,严格执行用药时间、剂量、疗程、休药期等规定。
13 废弃物处理
死虾及染病虾
病虾、死虾应及时捞出,按照SC/T 7015 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它废弃物
3
DB 4408/T 50—2024
生活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处理。
14 生产管理记录
管理记录应准确、及时,包括投苗、饲料、水质监测、消毒、疫病监测及用药等记录,并定期汇总
归档,归档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4
DB 4408/T 50—2024
参 考 文 献
[1] 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
5
上一章:DB4409/T 66-2024 广式金腿五仁月饼工艺规范 下一章:DB4406/T 49-2024 沙口笋种植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DB37/T 2944-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DB21/T 2775-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DB37/T 2076-2012 黄河三角洲地区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DB3707/T 116-2024 凡纳滨对虾地下咸水、盐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DB13/T 2239-2015 池塘养殖草鱼、鲤鱼与凡纳滨对虾套养技术规范 DB37/T 450.2-2010 无公害食品 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苗种 DB37/T 450.1-2010 无公害食品 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亲虾 DB3707/T 120-2024 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种虾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