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40
CCS A 75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60—2024
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米级、亚米
级卫片)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telligent Interpretation Samples(meter-scale
and sub-meter-scale satellite images)
2024 - 11 - 11 发布
2025 - 02 - 11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60—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类编码原则与规则 ................................................................. 2
5 分类与编码 ......................................................................... 3
附录 A(资料性) 广东省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 ............................. 8
参考文献 ............................................................................. 13
I
DB44/T 256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广东省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11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海京、高绵新、马晓黎、冼树章、金诗程、郑华健、李红瑛、赵海强、杨卫
军、黄习艺、阮芳、范松滔、刘越洋、史汉斌。
II
DB44/T 2560—2024
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米级、亚米级卫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广东省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与编码。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米级、亚米级卫片(即卫星遥感影像)的广东省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采集、制
作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遥感智能解译 remote sensing intelligent interpretation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识别、提取、分类和解释,以获取地表信息的过
程。
样本 training/validation/test samples
服务于遥感智能解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训练、验证、测试的数据集。
注: 数据集一般由影像数据和标注数据组成。其既区别于传统地学野外采集的物理样本,也不等同于纯粹的统计采
样。
地物分类 ground object classification
根据不同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将相应像素归类为某一地物类别。
目标识别 target recognition
从遥感影像中识别特定对象,并使用边框定位的任务。
场景分类 scene classification
根据多种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定义的特定语义类别,通常为地类的组合。
变化检测 change detection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同一区域的地表变化情况。
1
DB44/T 2560—2024
4 分类编码原则与规则
分类编码原则
4.1.1 实用性
样本分类应主要依据遥感影像的分辨率、目视解译识别能力和地表覆盖特征等因素,对样本进行归
纳与划分,以满足不同自然资源管理需求。
4.1.2 科学性
分类与编码规则应按照“继承、稳定、转换、创新”的要求,着力解决遥感影像智能解译问题。
4.1.3 系统性
样本分类应正确反映地表覆盖要素关系,分类层次应清晰合理,对于分类对象的同级分类应采用相
同的视角。
4.1.4 继承性
同一样本类型在分类中应具有唯一代码,继承沿用现有自然资源分类中符合解译认知的主要分类,
保持分类的可追溯性。
4.1.5 开放性
样本的分类应采用开放框架,留有充足扩充余地,支持新类别灵活扩展。
分类编码规则
4.2.1 样本分类
按照遥感智能解译任务类型,分为地物分类、目标识别、场景分类、变化检测。
4.2.2 分类方法
任务类型采用面分类法,类型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4.2.3 编码规则
根据分类编码原则,地物分类、目标识别、场景分类样本编码由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依次按照类型代码(1位)、一级类代码(2位)、二级类代码(2位)、三级类代码(1位)进行划分。
变化检测样本分类编码由类型代码、前时相分类编码、后时相分类编码组合生成,具体名称:类型
代码+前时相分类编码+“-”+后时相分类编码,前后分类编码规则一致。变化检测样本分类编码由类型
代码、前时相分类编码、后时相分类编码组合生成,前、后时相分类编码均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依次按
照类型代码(1位)、一级类代码(2位)、二级类代码(2位)、三级类代码(1位)进行划分。
4.2.4 编码结构
地物分类、目标识别、场景分类编码结构如图1。变化检测编码结构中一、二、三级分类代码与地
物分类、目标识别、场景分类的结构相同。
2
DB44/T 2560—2024
X-XX-XX-X
三级类代码
二级类代码
一级类代码
类型代码
图1 分类编码结构
其中:
a) 类型代码为遥感智能解译任务类型代码,设定为 1 位大写英文字母,其中,地物分类代码为 G、
目标识别代码为 T、场景分类代码为 S、变化检测代码为 C。
b) 一级类代码设定为 2 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地物分类、场景分类样本的编码主要沿用第三次全国
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一级类,以及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未涉及
的类别删除,新增编码依次顺延;目标识别样本按照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业务需求进行分类,分
类编码依次顺延。地物分类样本编码起始代码为 01;目标识别样本编码起始代码为 31;场景
分类样本编码起始代码为 51。
c) 二级类代码为细化分类代码,设定为 2 位阿拉伯数字,其中地物分类和变化检测样本编码主要
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的二级类,以及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
类指南的二级类,未涉及的类别删除,新增编码依次顺延;目标识别、场景分类样本按照自然
资源监测监管业务的需求对一级类细分,起始代码为 01。
d) 三级类代码为顺序码,设定为 1 位大写英文字母,起始代码为 A。
e) 二级分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9”。
扩充规则
当本文件规定的分类和编码不能满足分类需要时,可按照以下规则扩充:
a) 任务类型以下各级类别应在同级的分类层次中进行扩充,扩充的类别应归属于其上一级类的
范畴,并对扩充的类别进行说明。
b) 扩充的类别编码应符合第 4 章分类编码的规定,码位不应扩充。
c) 扩充的类别不能与已有的同级类别交叉重叠。
5 分类与编码
地物分类与编码
地物分类样本分为三级,下分11个一级类、43个二级类、11个三级类。
3
DB44/T 2560—2024
表1 地物分类样本分类与编码一览表
任务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适用分辨率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G 地物分类 G01000 耕地 优于 2.5m
G01010 水田 优于 1m
G01020 水浇地 优于 1m a
G01030 旱地 优于 1m a
G02000 园地 优于 2.5m
G02010 果园 优于 1m
G02020 茶园 优于 1m
G02030 橡胶园 优于 1m
G02040 苗圃 优于 0.5m a
G02050 花圃 优于 0.5m a
G02990 其他园地 优于 1m
G03000 林地 优于 2.5m
G03010 乔木林地 优于 1m
G03020 竹林地 优于 0.5m
G03030 灌木林地 优于 0.5m
G03040 幼林 优于 1m
G03050 迹地 优于 1m
G0305A 火烧迹地 优于 1m
G0305B 采伐迹地 优于 1m
G03990 其他林地 优于 1m
G04000 草地 优于 2.5m
G04010 天然草地 优于 0.5m
G04020 人工草地 优于 0.5m
G05000 湿地 优于 2.5m
G05010 沼泽 优于 1m a
G05020 滩涂 优于 2.5m
G05030 红树林 优于 1m
G06000 房屋建筑 优于 2.5m
G06010 单体房屋 优于 1m
G06020 建筑区 优于 2.5m
G06030 厂房、棚房 优于 2.5m
G07000 铁路与道 路 优于 2.5m
G07010 道路(含城镇村道路) 优于 1m
G07020 铁路(含轨道交通) 优于 0.5m
G08000 构筑物 优于 2.5m
G08010 硬化地表 优于 2.5m
G0801A 广场 优于 1m
4
DB44/T 2560—2024
表1 地物分类样本分类与编码一览表(续)
任务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适用分辨率
编 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G 地物分类 G08000 构筑物 G0801B 露天体育场 优于 1m
G0801C 露天停车场 优于 1m
G08020 水工设施 优于 2.5m
G0802A 堤坝 优于 2.5m
G0802B 水闸 优于 1m
G08030 大棚 优于 2.5m
G08040 工业设施 优于 2.5m
G0804A 光伏板 优于 2.5m
G08050 固化池 优于 0.5m
G08990 其他构筑物 优于 1m
G09000 堆掘地表 优于 2.5m
G09010 露天采掘场 优于 2.5m
G09020 建筑工地 优于 1m
G0902A 拆迁待建工地 优于 1m
G0902B 房屋建筑工地 优于 1m
G0902C 道路建筑工地 优于 1m
G09030 人工堆掘地 优于 2.5m
G09990 其他堆掘地表 优于 1m
G10000 裸露地表 优于 2.5m
G10010 泥土地 优于 0.5m
G10020 岩石地 优于 0.5m
G10030 砾石地 优于 0.5m
G11000 水域 优于 2.5m
G11010 河流 优于 2.5m
G11020 湖泊、水库 优于 2.5m
G11030 坑塘 优于 2.5m
G11040 沟渠 优于 1m
G11050 海面 优于 2.5m
a 在当前分辨率下,地物影像特征不明显,导致地物识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样本分类可放宽至一级类。
目标识别与编码
目标识别样本分为两级,下分2个一级类、13个二级类。
5
DB44/T 2560—2024
表2 目标识别样本分类与编码一览表
任务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适用分辨率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T 目标识别 T31000 移动目标 T31010 飞机 优于 2.5m
T31020 船舶 优于 2.5m
T31030 火车 优于 2.5m
T31040 汽车 优于 1m
T32000 固定目标 T32010 风力发电设施 优于 2.5m
T32020 集装箱 优于 2.5m
T32030 铁塔 优于 1m
T32040 储油罐 优于 2.5m
T32050 储气罐 优于 2.5m
T32060 烟囱 优于 2.5m
T32070 塔吊 优于 2.5m
T32080 冷却塔 优于 2.5m
T32090 独立坟 优于 1m
场景分类与编码
场景分类样本分为两级,下分4个一级类、25个二级类。
表3 场景分类样本分类与编码一览表
任务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适用分辨率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S 场景分类 S51000 居住场景 S51010 别墅区 优于 2.5m
S51020 乡村居住区 优于 2.5m
S51030 城中村与棚户区 优于 2.5m
S51040 居住小区 优于 2.5m
S52000 公共服务场景 S52010 公园 优于 2.5m
S52020 垃圾场 优于 2.5m
S52030 陵园、墓园 优于 2.5m
S52040 高尔夫球场 优于 2.5m
S52050 学校 优于 2.5m
S52060 火电厂 优于 2.5m
S52070 钢铁厂 优于 2.5m
S52080 变电站 优于 2.5m
S53000 交通场景 S53010 机场 优于 2.5m
S53020 港口码头 优于 2.5m
S53030 桥梁 优于 2.5m
S53040 道路交通环岛 优于 2.5m
S53050 立交桥 优于 2.5m
S53060 服务区 优于 2.5m
6
DB44/T 2560—2024
表 3 场景分类样本分类与编码一览表(续)
任务类型 一级类 二级类 适用分辨率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S 场景分类 S53000 交通场景 S53070 火车站 优于 2.5m
S53080 公路客运枢纽 优于 2.5m
S53090 收费站 优于 2.5m
S54000 涉海场景 S54010 围填海 优于 2.5m
S54020 海上养殖场 优于 2.5m
S54030 人工岸线 优于 2.5m
S54040 自然岸线 优于 2.5m
变化检测与编码
变化检测样本按3种方式分类:
a) 服务通用变化检测,只标注变化的范围,不标注具体地类,编码为 C00000-00000;
b) 服务一类/多类地物的新增或灭失,标注所关注的单时相地类及变化范围,如耕地灭失编码为
C01000-00000,耕地新增编码为 C00000-01000;
c) 前后时相的变化范围和地类均详细标注,如耕地变单体房屋编码为 C01000-06010。
7
DB44/T 2560—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广东省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
地物分类、变化检测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见表A.1。
表A.1 地物分类、变化检测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名称
耕地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 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 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宽度<1.0m 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梗);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 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 的耕地。
水田 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 的耕地。
水浇地 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 的耕地。
旱地 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 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园地 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 覆盖度大于 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 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果园 种植龙眼、荔枝、枇杷等乔木果树的园地。
茶园 种植茶树的园地。
橡胶园 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苗圃 被人工繁殖、培育的苗木成片覆盖的地表。
花圃 以生产草本花卉为目的,由人工繁殖、培育的草本花卉成片覆盖的地表。
其他园地 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林地 生长乔木、竹林、灌木的土地。包括迹地。
乔木林地 由具有高大明显主干的非攀缘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乔木树冠覆盖面积 占 65%以上)构成的片林或林带,高度一般大于 5m。不包括森林沼泽。
竹林地 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林地,郁闭度大于 0.2。
灌木林地 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灌木型木本植物为主体构成的林地,高度一般不高于 5m。不包括灌丛沼泽。
幼林 以造林为目的,人工种植不久、处于初长阶段、树木矮小、枝叶稀少且树冠 覆盖度低于 20%的未成林。
迹地 森林采伐、火烧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火烧迹地 火烧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8
DB44/T 2560—2024
表A.1 地物分类、变化检测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续)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名称
林地 采伐迹地 森林采伐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 的林地)。
草地 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不包括沼泽草地。
天然草地 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但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的地表。一般 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的改良。包括树木覆盖度在 10% 以下的间杂生长树木的草被或灌木覆盖度低于 40%的草被。
人工草地 通过耕翻、完全破坏、清除原有天然植被后,人为播种、栽培建植的以 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植被覆盖的区域。包含人工栽植林木覆盖度小于 10%的人工疏林、灌丛群落或疏林群落生长区域。包括饲养为主要目的 的人工牧草和特殊用途如改善环境的绿化草被。
湿地 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滩涂等。
沼泽 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包括草本沼泽、苔藓沼泽、 内陆盐沼、森林沼泽、灌从沼泽和沼泽草地。
滩涂 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 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 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 地。
红树林 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土地。
房屋建筑 上有屋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在其中工作、生 产、生活、学习、娱乐和储藏物资,并具有固定基础,层高一般在 2.2m 以上的永久性场所。
单体房屋 独立房屋。
建筑区 城镇和乡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被连片房屋建筑遮盖的地表。
厂房、棚 房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装备修理、自用库房。
铁路与道 路 铁路和各种道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及其附属设施。不包括停车场。
道路(含 城镇村道 路) 连接城市间和城市内部空间的道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铁路(含 轨道交 通) 被有轨列车行车轨道及路基覆盖的地表。用于铁路、轻轨、现代有轨电 车、单轨等轨道交通,以及场站。
构筑物 为某种使用目的而建造的、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 动的工程实体或附属建筑设施。
硬化地表 使用水泥、沥青、砖石、夯土等材料连片露天铺设的地表,或由于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经常性碾压、踩踏形成的裸露地表。
广场 城镇、村庄居民地中的广阔、平坦的一般经过铺设的露天场地。
露天体育场 大型无顶盖体育运动场所。
9
DB44/T 2560—2024
表A.1 地物分类、变化检测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续)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名称
构筑物 露天停车场 供露天停放车辆的场地。
水工设施 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堤坝 堤和坝的总称,也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闸 包括船闸和水闸。
大棚 用来栽培植物或用于养殖的能透光和保温(或加温)的设施。不包括地 膜覆盖和人不能在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简易塑料棚。
工业设施 露天安置的大型工业设备设施。如采油、炼油、储油、炼钢、发电、输 电等工程设施。
光伏板 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固化池 用建筑材料修建的具有规则几何形态(多呈方形或圆形)的露天池沼。 包括晒盐田、污水处理池、游泳池及其他类型固化池。
其他构筑 物 其他未分类的人工构筑物。
堆掘地表 被人类活动形成的弃置物长期覆盖或经人工开掘、正在进行大规模土木 工程而露出的地表、推填土等。
露天采掘 场 采矿、采石、采砂、砖瓦窑等地面生产区域地表。不包括盐田。
建筑工地 正在建设或已经拆除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待施工重新建设或修复的 地表(拆除未尽)。
拆迁待建工地 正在或已经拆除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或自然地表被破坏,正在进行土 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场地区域。
房屋建筑工地 进行房屋建设施工的场地。
道路建筑工地 进行道路建设施工的场地。
人工堆掘 地 经人工开掘、正在进行大规模土木工程而出露或正在整理的地表。
其他堆掘 地表 未分类的其他堆掘地表。
裸露地表 植被覆盖度长期低于 5%的各类自然裸露的地表。不包含人工堆掘、夯 筑、碾(踩)压等人为造成的地表裸露。
泥土地 表层裸露物以泥质或裸土为主的地表。
岩石地 表层裸露物以基岩为主的地表。
砾石地 表层裸露物以块状砾石为主的地表。
水域 被液态和固态水覆盖的地表。
河流 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堤坝拦截后 形成的水库区段水面。
湖泊、水 库 天然或人工拦截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坑塘 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面积较小的面状水体。
10
DB44/T 2560—2024
表A.1 地物分类、变化检测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续)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名称
水域 沟渠 人工修建,宽度≥1.0m,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护 堤林及小型泵站。
海面 构成海洋水体的水域。
目标识别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见表A.2。
表A.2 目标识别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
一级类 二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移动目标 飞机 停靠在机场的民航客机。
船舶 在水面上行驶或者停靠在码头的舰船目标。
火车 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通常由多节车厢所组成。
汽车 道路行驶或车场站内停驶的交通车辆。
固定目标 风力发电 设施 风力发电机,具有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尾翼)、塔架等,在影像上通常表现为白色块状, 其影子具有明显的风轮特征。
集装箱 海港、内陆港等特定区域内的集装箱,影像上颜色、形状特征明显。
铁塔 用于连接高压输电线的电线塔,在影像上呈现具有高度信息的钢架构构筑物特征,空间上多 以线性分布为主。
储油罐 储存油品的容器设施,在影像上呈现圆形、白色等特征。
储气罐 储存天然气的容器,在影像上呈现球形、白色等特征。
烟囱 为锅炉、炉子或壁炉的热烟气或烟雾提供通风的结构,在影像上呈现具有高度信息的圆柱状 建筑物特征,有时其附近有白色烟雾。
塔吊 建筑工地使用的塔吊设施。
冷却塔 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在影像上一般为桶状, 有时其附近有白色烟雾。
独立坟 主要分布于山林,独立存在的坟地,在影像上呈现为土堆状或扇形、半圆形白色构筑物。
11
DB44/T 2560—2024
场景分类样本名称和解释说明见表A.3。
表A.3 场景分类样本分类名称和解释说明
一级类 二级类 解释说明
名称 名称
居住场景 别墅区 市政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别墅等独立式住宅(三层及以下)为主的小区, 容积率一般在 0.2~1 之间。
乡村居住区 乡村用于生活和居住的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城中村与棚 户区 房屋低矮、结构简易且密集分布的居住区域。
居住小区 城镇用于生活和居住的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公共服务场 景 公园 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广场和用于休憩、美化环境及 防护的绿化用地场所。
垃圾场 集中堆放弃置垃圾的场所。
陵园、墓园 城镇、村庄范围内连片的坟墓。
高尔夫球场 进行高尔夫球运动时所需的场地。
学校 用于教育活动的场所。
火电厂 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
钢铁厂 对黑色金属矿石进行开采、处理、冶炼或加工成材的工厂。
变电站 电力系统对电压和电流转换的设施,影像上表现为阵列式高压电线。
交通场景 机场 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
港口码头 人工修建的供船舶停靠、以便于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场所及其附属设施。
桥梁 为跨越江河湖海、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 物。
道路交通环 岛 城市范围内道路交叉口处用于转向的转盘环岛构筑物。
立交桥 在两条及以上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
服务区 高速公路沿线专门为乘客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场所。
火车站 铁路车站。
公路客运枢 纽 组织公路客、货运输业务的单位站点。
收费站 对通行车辆收取通行费用的设施。
涉海场景 围填海 正在通过填海扩大陆地的区域。
海上养殖场 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人工岸线 由永久性人工构筑物组成的岸线。
自然岸线 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原生岸线。
12
DB44/T 2560—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2]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 GB/T 30322—2013 地理信息分类系统
[4] HY/T 123—2009 海域使用分类
[5]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6] LY/T 1812—2021 林地分类标准
[7] OGC 23-008r3 Training Data Markup Languag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DML-AI) Part 1: Conceptual Model Standard
[8] 自然资发〔2020〕15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
[9] 自然资发〔2023〕234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
南》的通知
13
DB44/T 2560—2024
14
DB44/T 2560—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 (米级、亚米级卫片) DB44/T 2560—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电话:020-8425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