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23
DB/4452
揭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52/T 20-2024
“普薯 32 号”甘薯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of sweetpotato "Pushu No.32"
2024 - 12 - 18 发布
2025 - 03 - 18 实施
揭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52/T 20-2024
前
言
本文件根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揭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顺洪、钟俊昌、谢漫丽、张松鑫、陈嘉玲、陈晓琼、方洁丽、翁淑芬、
谢江丽、黄林珊。
I
DB4452/T 20-2024
“普薯 32 号”甘薯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普薯 32 号”甘薯的品种来源、主要特征性状、产地环境、栽培管理、田间
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揭阳市区域内“普薯 32 号”的生产栽培。亦可供广东省其他栽培条件相近的
地区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2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2021 有机肥料
NY/T 1200-2006 甘薯脱毒种薯
NY/T 2642-2014 甘薯等级规格
NY/T 2789-2015 薯类贮藏技术规范
NY/T 3537-2020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术语和定义
NY/T 3537-202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食型甘薯 sweetpotato for table use
是指以块根为食用部位的不经过深加工,适宜蒸、煮、烤制食用的甘薯。
4 “普薯 32 号”鲜食型甘薯品种来源和主要特征特性
4.1 品种来源
2001年用“普薯24号”为母本,“徐薯94/47-1”为父本人工杂交获得该品系。该品种于2012
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20年6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4.2
主要特征特性
1
DB4452/T 20-2024
株型半直立,分枝性中等,蔓长中等,顶叶紫色,叶心形,叶片较大,叶脉绿色,茎较粗、
呈绿色,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 5 个~7 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块干物
率 30%左右。 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早熟,可提早上市供应淡季;优质,胡萝卜素含量高,熟
食味优;美观度好,卖相好,商品价值高;糯甜型,表现为肉质细腻、软糯无丝;耐贮藏。并应
符合 NY/T 1200-2006 的规定。
5
产地环境
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且中等肥力水平或以上的沙质壤土或壤土进行种植,应符合 NY/T
5010-2016 的规定。
6
栽培管理
6.1
整地
结合基肥施用,深耕 25 cm~30 cm 为宜,之后将地耙平。
6.2
起垄
垄距视土质、土层厚度、地势、常年旱涝情况而定,垄距 110 cm(包括垄沟)为宜,垄高
30 cm~40 cm 为宜。夏秋薯区利用冬闲田种植的,可适时起垄;利用非冬闲田种植的,应在降
雨间隙抢时起垄。建议水旱轮作,或与旱作作物花生、玉米等作物轮作,以减轻病虫害和连作障
碍,实现甘薯生产增产增效,绿色发展。
6.3 栽插
6.3.1 采苗与消毒
应采健康种薯生产种苗顶端第一段苗(约 25 cm 长,有 6 个~8 个节),剔除弱苗,保持
薯苗新鲜。在栽插前可用杀菌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000 倍液,或用 50%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 500 倍~700 倍液,浸苗基部(5 cm~10 cm)10 min,药液可以连续应用 10 次左右。
6.3.2
栽插时间
适合春、夏、秋、冬种植。春植选择在 3 月底、4 月初栽插;夏植选择在 5 月中旬~7 月中
旬进行栽插;秋植选择在 8 月上旬~9 月下旬进行栽插;冬植选择在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上旬进行
栽插。
6.3.3
栽插密度
栽插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生育期、栽培目标来确定,以每 667 m
2栽插 2800 株~3300 株
为宜。
6.3.4
栽插方式
根据气候、土壤及栽培目标选择适宜的扦插方式。苗期肥水条件好、需要增加结薯个数,降
低大薯率的可采用水平扦插法、船底形栽法或压藤插法;提高大薯率或提高苗期抗旱性的宜采用
斜插法。干旱时扦插土壤可先浇水后插苗,待窝水渗净后再封土,扦插后保持薯苗直立。一般情
况下,薯苗插入泥土 3 节~5 节,栽插后淋足定苗水,确保薯苗成活率。
2
DB4452/T 20-2024
6.4
查苗补苗
栽插一周后查苗补苗,去除弱、病虫危害苗;选用壮苗补苗,补苗时宜选择雨天或阴天傍晚。
栽插后淋足定苗水,确保薯苗成活率。
6.5
中耕培土
薯苗返青后至封垄前,可进行 1 次中耕除草。在栽插后 50 d 左右进行,首先进行一次开垄
大培土,在将泥土覆盖回垄时,尽量将茎蔓基部覆盖好,可预防蚁象的危害。培土后将薯蔓均匀
放回原处。春植与冬植薯可延迟 15 d~30 d 进行大培土。
7 田间管理
7.1 肥料管理
7.1.1 施肥原则
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按照 NY/T 496-2010 的规定进行合理平衡施
肥。宜使用符合 NY/T 525-2021 规定的商品有机肥,不宜使用未腐熟农家肥。按照减氮、稳磷、
增钾,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施肥。
7.1.2
基肥
肥料的合理使用按 NY/T496-2010 的规定执行,整地起垄时,使用符合 NY/T 525-2021 规定
的商品有机肥作基肥。
7.1.3
促苗肥
在栽插后 15 d~20 d,薯苗成活时追施速效氮肥,每 667 m
2用尿素 5 kg~8 kg,若薯苗青
绿较壮,可免施促苗肥。
7.1.4 促薯肥
结合开垄培土施促薯肥,每 667 m 2施用硫酸钾 20 kg~30 kg,氮肥 10 kg~15 kg,或折合
等量肥效的复合肥。
7.2
水分管理
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 60%~80%。薯苗栽插后,晴天应浇水护苗,连续进行 2 d~
3 d,直至成活;结薯期,干旱时灌浅水;薯块盛长阶段,干旱及时灌跑马水,灌水深度为垄高
的 1/3;收获前 20 d 应停止灌水;遇涝及时排清田间渍水。灌溉用水必须符合 GB 5084-2021 的
规定。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草害
主要防治病毒病、薯瘟病、茎腐病、疮痂病等病害;斜纹夜蛾、甘薯烦夜蛾和甘薯小象甲等
虫害;以及马唐、牛筋草、空心莲子草和球穗扁莎等杂草。
8.2
防治原则
3
DB4452/T 20-2024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
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药选用应符合
GB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
8.3
主要病害防治
杜绝栽插病毒苗,控制甘薯 SPVD 复合病毒和卷叶病毒危害;薯瘟病、茎腐病等无有效药剂
防治的病害,要选择无病地块种植;疮痂病发病初喷施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500 倍~600 倍
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隔 10 d 喷施 1 次,连续防治 2 次~3 次。
8.4
主要虫害防治
应严格检疫、防止扩散,并通过水旱轮作、培土、结合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整地起垄时,每
667 m
2可施用 30%辛硫磷颗粒 4 kg~8 kg 进行土壤处理;虫口密度高时,可施用 50%辛硫磷乳液
500 倍液浇灌蔓头 1 次~2 次,甘薯整个生育期最多使用 3 次,且安全间隔期要在 25 d 以上。
斜纹夜蛾、麦蛾等蛾类 1 龄~2 龄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8%阿维菌
素乳油 1000 倍液进行防治;同时,辅以绿色防控措施使用性诱剂诱杀甘薯小象甲成虫;使用糖
醋液、杀虫灯进行诱杀斜纹夜蛾、卷叶蛾、麦蛾等蛾类害虫;使用黄蓝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和蓟
马。
8.5
主要草害防治
禾本科杂草可通过甘薯栽插前,喷施 50%乙草胺乳油 2000 倍液或 24%乙氧氟草醚乳油 1000
倍液进行防治;空心莲子草等双子叶杂草可在薯苗栽插成活后,可用 33%二甲戊灵乳油 1000 倍
液加 70%苯嘧磺草胺粉剂 150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单子叶杂草可在薯苗栽插成活后,用 5%精
喹禾灵 8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9
收获
9.1
收获时间
夏秋薯适宜收获时间为栽插后 120 d 左右,春植、冬植的收获时间延迟 1 个~2 个月。可根
据市场需求,薯块长到适宜大小时分批收获上市,或收获贮藏;应选晴朗天气收获,忌雨天低温
收获。
9.2
收获方法
可采用甘薯专用机械收获犁收获,人工捡拾。人工收获时,注意从垄面一侧挖起,防止刨伤。
选择塑料周转箱或纸皮箱装运,防止破损。收获时,要做到轻挖、轻拿、轻运和轻放,减少薯块
损伤,以延长薯块的存放时间,同时要剔除破损及有病虫危害过的薯块。
9.3
分级包装
应按照 NY/T 2642-2014 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等级及大小的分类,宜用纸箱、塑料网袋或编
织袋进行包装。
9.4
运输
要求运输工具清洁、干燥、松软。运输过程中防碰撞,防挤压,防雨淋,防冻。
4
DB4452/T 20-2024
10
贮藏
贮藏时需先按照不同用途及要求进行人工或机械分捡,经预处理后或直接入库,调节适宜贮
藏条件贮藏备用。预处理及贮藏均按照 NY/T 2789-2015 的标准进行。
10.1
贮藏预处理
甘薯分级并通过不同用途分捡后,进入高温库进行伤口愈合,防止贮藏过程腐烂,同时兼具
糖化作用,可以提高甘薯品质。预处理条件为库温 35 ℃~40 ℃,相对湿度为 85%~90%,处理
时间 4 d~6 d。
10.2
贮藏条件
甘薯收获后短时存放的,可不经预处理,但必须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保存。
长期贮藏时,贮藏的最适温度为 13 ℃~15 ℃,相对湿度为 85%~90%,储存库中二氧化碳含量
超过 3%时应及时通风换气。
11
生产档案
建立健全生产档案,记录品种来源、品种名称、主要物候期和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
情况 ,档案保存期 2 年以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