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4/T 1577-2018 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1577-2018 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4.5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5:21:49



相关搜索: 规程 绿豆 机械化 栽培技术

内容简介

DB14/T 1577-2018 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B 05 DB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577—2018
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 发布 2018 - 03 - 10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577—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播前准备 .......................................................................... 1
4 播种 .............................................................................. 1
5 田间管理 .......................................................................... 2
6 病虫害防治 ........................................................................ 2
7 机械收获 .......................................................................... 3
I
DB14/ T 157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支平、邢宝龙、尹凤祥、蒙秋霞、张旭丽、杨芳、刘飞、王桂梅、冯 钰。
II
DB14/ T 1577—2018
豆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豆机械化栽培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机械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绿豆的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3 播前准备
3.1 生产基地选择
选择具备机械化栽培条件,土层深厚,中性或PH<8的沙壤土地,且避免与豆科作物或向日葵重迎茬。
3.2 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生育期 85 ~110 d,株高 40 cm~95 cm,底荚高度>15 cm,具有
直立、抗倒伏、优质抗病的绿豆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2的要求。
3.3 整地与施肥
采用12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及旋耕平整机机械整地。秋深翻25 cm~30 cm;春季夜
冻昼消时耙耱整地,做到上虚下实,无坷垃,表土平整;结合整地每公倾施腐熟有机肥22500 kg~37500
kg、过磷酸钙225 kg~300 kg、氯化钾50 kg/hm
2~80 kg/hm
2、尿素60 kg~120 kg混合作底肥,适当增
施根瘤菌。肥料施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3.4 种子处理
播前2~3 d选晴天晒种2次,每次5 h~6 h;使用多克福或精甲铬菌氰等种衣剂进行包衣,包衣条
件和方法应符合GB/T 15671和GB 20287的规定;当进行绿色或有机生产时,可使用EM活菌剂浸种处理或
接种根瘤菌。
4 播种
1
DB14/ T 1577—2018
4.1 播种时间
5 cm地温稳定通过15 ℃以上播种。
4.2 播种方法
采用24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多功能铺膜穴播机,配套滚筒形鸭嘴式穴播器及精量施肥机,行距45
cm~50 cm、株距15 cm~25 cm垄上双行精量播种,起垄、覆膜、播种、施肥、覆土、膜下滴灌铺设及
镇压一次性完成,覆土深度3 cm~5 cm,应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
4.3 种植密度
耐密型品种每1 hm
2 15万株~18万株,非耐密型品种每1 hm
212万株~15万株。
4.4 播种量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合理调整播种量。低肥力土壤、耐密型品种每1 hm
215 kg~20 kg;中
等肥力土壤、非耐密型品种每1 hm
210 kg~12 kg。
5 田间管理
5.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缺苗率≤30 %时及时催芽、坐水补种,如遇土壤板结应及时破除。
5.2 除草
苗前除草:播种后2~4 d,采用24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垄间施药机,机械喷施异丙甲草胺等进行
封闭除草;苗后除草:出苗后,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和土壤墒情,在第一次或第二次中耕前3~5 d,机械
喷施精奎禾灵等除草剂。
5.3 中耕培土
生育期中耕三次,采用24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中耕、除草、补肥一体机垄间作业,第一次在苗期
进行,第二次在分枝期进行,第三次在开花前封垄期进行,中耕遵循浅深浅原则,深度5 cm~6 cm,中
耕、除草、施药、补肥、培土结合进行。
5.4 水肥调控
5.4.1 追肥
分枝期至开花前期,机械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和含有钼、硼等元素的微肥水溶液,喷施用量每1 hm
2
500 kg~1000 kg;在始花期,结合第二次中耕机械追施尿素每1 hm
2150 kg~225 kg。
5.4.2 灌水
在始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有灌溉条件的应及时灌水或实施膜下滴灌补水。补水补肥结
合进行。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6 病虫害防治
2
DB14/ T 1577—2018
6.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和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化学农药的使用
按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
6.2 农业防治
秋季深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种衣剂包衣,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合理使用化肥,加强
田间管理,及时去除病株和杂草中虫卵。
6.3 物理和生物防治
采用糖醋液、黑光灯或汞灯、粘虫板等方法诱杀蚜虫、豆荚螟等害虫的成虫,用EM活菌剂浸种、灌
根或叶面喷施等预防细菌和真菌性病害。
6.4 药剂防治
6.4.1 虫害防控
地下害虫:用 25%丁硫·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
蚜虫:用5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
绿豆象: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 h结合叶面喷施辛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综合防治。
6.4.2 病害防控
叶斑病:用25%嘧菌脂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结合叶面喷施50%代森锌铵水剂800倍液综合防治。
晕疫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病毒病:用6%菌毒清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7 机械收获
7.1 分段收获
植株倒伏严重的地块应分段收获, 田间75%的荚果成熟时,趁早露下去前,用机械割刀或多功能割
晒机将植株割倒,置于田间晾晒5~7 d;待豆秧完全干透后,采用12马力及以上拖拉机牵引豆类脱粒机
田间作业,脱粒、扬场筛选、自动装袋一次性完成,及时晾晒,入库。
7.2 联合收获
植株直立不倒伏,结荚位较高成熟一致,满足联合收获条件的地块,在豆荚100%成熟后,在早露下
去后,豆荚相对干燥时,采用豆类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收获,及时晾晒,入库。
7.3 收获质量
收获时做到不留底荚、不丢枝,田间损失率不高于3%,破损率不高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一章:DB14/T 865-2014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恒山黄芪 下一章:DB14/T 1513-2017 苦参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14/T 1577-2024 绿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942-2014 棉花-绿豆间作技术规程 DB14/T 2203-2020 旱地机收绿豆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1599-2018 核桃林下套种绿豆技术规程 DB14/T 2335-2021 绿豆蚜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14/T 532-2015 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规程 DB14/T 2762-2023 旱地绿豆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规程 DB14/T 693-2012 高寒区旱地绿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