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3.080.99
CCS P 65 64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2014—2024
公路服务设施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service facilities
2024 - 08 - 26 发布
2024 - 11 - 26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2014—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则 ............................................................................... 3
5 分类 ............................................................................... 3
服务设施分类 ................................................................... 3
服务设施功能配置 ............................................................... 3
6 选址 ............................................................................... 5
选址原则 ....................................................................... 6
设置间距 ....................................................................... 6
7 建设规模 ........................................................................... 6
一般规定 ....................................................................... 6
服务区 ......................................................................... 7
停车区 ......................................................................... 7
观景台 ......................................................................... 7
8 总体布局 ........................................................................... 7
一般规定 ....................................................................... 7
双侧分离式布局 ................................................................. 8
单侧集中式布局 ................................................................. 8
9 场地设计 ........................................................................... 9
场地布置 ....................................................................... 9
竖向设计 ....................................................................... 9
场区内道路 ..................................................................... 9
人行广场 ....................................................................... 9
停车场 ......................................................................... 9
10 房屋建筑设计 ..................................................................... 10
建筑设计 ..................................................................... 10
结构设计 ..................................................................... 12
给水排水设计 ................................................................. 13
暖通设计 ..................................................................... 15
电气设计 ..................................................................... 16
智慧化设计 ................................................................... 19
11 加油加气加氢站、充电站设计 ....................................................... 21
加油加气加氢站 ............................................................... 21
I
DB 64/T 2014—2024
充电站 ........................................................................ 21
12 变速车道、出入口和匝道设计 ........................................................ 21
一般规定 ...................................................................... 21
变速车道、出入口和匝道设计 .................................................... 21
13 标志标线设计 ...................................................................... 22
一般规定 ...................................................................... 22
交通标志 ...................................................................... 22
交通标线 ...................................................................... 23
14 景观与环境保护 .................................................................... 23
景观工程 ...................................................................... 23
环境保护 ...................................................................... 25
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 26
16 改扩建设计 ........................................................................ 26
附录 A(资料性) 房建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界面划分 ....................................... 28
附录 B(资料性) 停车场设计指导意见 .................................................. 30
附录 C(资料性)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参考 ................................................ 31
参考文献 .............................................................................. 33
II
DB 64/T 201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星、赵旭东、周静、魏力、李昂、丁小平、倪静哲、张晓星、刘全文、李瑞
杰、罗廷赤、武天泽、王杰、杜洋、李伟群、赵涛、司维、王建宝、王荣、陈坤、王立军、瞿经遥、张
微、马晨、贺红亮、廖大平、唐文、李睿、孙鑫、冯彦红、韩蕾蕾、沈奇、孔祥睿、陈诗萌、朱宝、包
瑞佳、张瑞轩、吴彦宁。
III
DB 64/T 2014—2024
公路服务设施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宁夏公路服务设施的总则、类型划分、功能配置、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布局形式及
相应的技术设计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的新建、改(扩)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5001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 55022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
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1
DB 64/T 2014—2024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JGJ 26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标准
JGJ 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 D21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64/52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服务区 service area
设置在公路沿线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如厕、购物、餐饮、资讯等服务,为车辆提供停车、加油加
气、充电、加水、维修等服务的场所。
停车区 parking area
设置在公路沿线为驾乘人员提供短暂休息、如厕等服务,为车辆提供停车等服务的场所。
观景台 view point
设置在公路沿线为驾乘人员提供景观观赏及休憩服务和相关信息获取等服务的场所。
贯穿车道 directional lane
在服务区、停车区内,靠近主线一侧,用以连接服务区入口匝道及出口匝道的连接车道。
联络通道 interconnection road
将服务区两侧连接起来,供内部车辆和工作人员通行使用的通道。
设备用房 facility room
服务区内为水、暖、电等设备正常运行提供的建筑场所,一般包含热源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
变配电室等。
危险品运输车专用车位 reserved parking for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因安全需要为运送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资车辆提供的专用停车空间。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
2
DB 64/T 2014—2024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
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低影响开发设施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进行低影响开发过程中,为实现开发目标所采取的建设工程措施。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
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
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4 总则
服务设施设计要结合宁夏地区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
绿色低碳、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服务设施设计应统筹各种使用需求,科学确定服务区间距、位置、规模,优化服务区内设施布置,
合理分配各功能区,提供人性化、多元化服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应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运营,普通公路服
务设施可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入运营,也可单独设计和实施,但规划和征地需
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
5 分类
服务设施分类
5.1.1 公路服务设施应综合考虑区域路网服务设施总体规划,根据所在路段的交通区位、交通流量、
车道数、场地特征、环境影响、功能设置、资源禀赋等因素确定分类。
5.1.2 服务区划分为三类,分别是Ⅰ类服务区、Ⅱ类服务区、Ⅲ类服务区,停车区和观景台均不设分
类,具体应符合表 1。
表1 服务区分类指标表
类别 Ⅰ类服务区 Ⅱ类服务区 Ⅲ类服务区
路网位置 处在路网、路段重要节点或多 条公路的共线段 处在路段重要节点 一般位置
服务功能 基本服务功能完善—品类丰 富、人性化设施完备 基本服务功能较完善—品类 丰富、人性化设施较完备 基本服务功能满足使用 要求
模式和 发展方向 主题体验性商业开发为主,建 成商业集聚型、效益优先型、 绿色低碳型的综合服务设施 满足服务设施的基本服务功 能的同时,体现经营效益化 和业态多样化 满足服务设施的基本服 务功能,主要用于国省 干道服务区及车流量少 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服务设施功能配置
5.2.1 服务区功能配置应符合表 2。
3
DB 64/T 2014—2024
表2 服务区功能配置
功能设施 配置要求
Ⅰ类 Ⅱ类 Ⅲ类
基本服务功能 人员 服务设施 公共厕所 男女厕所 ● ● ●
母婴室 ● ● ●
淋浴间 ○ ○ ○
第三卫生间 ● ● ●
盥洗热水 ● ● ●
餐饮 中餐厅 ● ● ○
特色餐饮 ● ● ○
购物 综合性超市 ● ● ○
24 小时便利店 ● ● ●
休息 室外休息场地 ● ● ○
室内休息区 ● ● ○
司机之家、客房 ● ○ ○
信息服务 ● ● ●
医疗救护 ● ● ●
警务室 ● ○ ○
通道/天桥 ● ● ○
车辆 服务设施 停车场 客车停车位 ● ● ●
货车停车位 ● ● ●
客货转换停车位 ● ○ ○
无障碍停车位 ● ● ●
牲畜车停车位 ○ ● ○
危化品车停车位 ○ ● ○
能源 补给 加油站 ● ● ○
加气站 ○ ○ ○
加氢站 ○ ○ ○
充电桩 ● ● ●
汽车修理 ● ● ○
车辆加水点 ● ● ○
场区内交通标志 ● ● ●
管 理 及 附 属 功 能 内部管理用房 ● ● ○
物资储备库房 ● ● ○
职工宿舍 ● ● ○
辅助设备用房 ● ● ●
场区照明、监控 ● ● ●
污水处理设施 ● ● ●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 ● ●
4
DB 64/T 2014—2024
表 2 服务区功能配置(续)
功能设施 配置要求
Ⅰ类 Ⅰ类 Ⅰ类
功能拓展 商业、文旅休闲 ○ ○ ○
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 ○ ○ ○
长途客运中转站 ○ ○ ○
房车营地 ○ ○ ○
酒店、住宿 ○ ○ ○
智慧化设计 ○ ○ ○
注1:“●”--必备;“○”--视情况设置。 注2:加油、加气、加氢站可合并设置;室内休息区可和餐厅合并设置。
5.2.2 停车区功能配置应符合表 3。
表3 停车区功能配置
功能设施 配置要求
人员 服务设施 公共 厕所 男女厕所 ●
母婴室 ●
无障碍卫生间 ●
盥洗热水 ●
餐饮 简餐 ○
购物 便利店(或自动售卖机) ○
休息 室外休息场地 ○
停车场 ●
充电桩 ●
汽车修理 ○
车辆加水点 ○
场区内交通标志 ●
附属功能 场区监控 ○
●
○
●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
注: “●”--必备;“○”--视情况设置
5.2.3 公路观景台既是观赏风景的视觉窗口,也是构成公路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元素。观景台必须配
置停车场、观景区、场区照明及必要的交通标志,可根据需要设置小型卫生间、场区监控和信息导览。
6 选址
5
DB 64/T 2014—2024
选址原则
6.1.1 服务设施的选址应根据全区公路综合路网规划结合现状进行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量、交通性
质、地形地貌、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情况以及水源、电源、排污、防灾相关基础设施等因素确定。
6.1.2 服务设施选址一般选择场地及周围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威胁的场地。应避开地质断
层、可能产生滑坡等不良地质地带。宜选择在地形起伏不大、拆迁量小的路段,避免选择场地高差较大
的位置,提高服务区场地的使用率。
6.1.3 服务设施可充分考虑多种不同等级道路共线或者并行时的共用与合建,减少后期的运营管理成
本。
6.1.4 公路服务区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应合理规划
服务区选址,切实发挥公路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6.1.5 服务区范围内的主线线形指标按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线形指标执行。停车区范围内的主线
线形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停车区范围内的主线线形指标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最小圆曲线半径 (m) 一般值 1500 1000 700 500
极限值 1200 850 600 400
最小凸形竖曲线 半径(m) 一般值 45000 25000 12000 6000
极限值 23000 15000 6000 3000
最小凹形竖曲线 半径(m) 一般值 16000 12000 8000 4000
极限值 12000 8000 4000 2000
最大纵坡(%) 一般值 2 3 4 4.5
最大值 3 4 5 5.5
6.1.6 观景台宜设置在视野开阔、视距良好、道路线形平直的路段,避免将观景台设置在小半径的平、
竖曲线路段。应保证外部交通线路安全和内部观景台场地安全,设置完善、醒目的引导设施和安全设施。
设置间距
6.2.1 服务区的间距宜为 50km,停车区与服务区或两停车区之间的间距宜为 15km~25km。
6.2.2 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隧道的净间距宜大于 2km,条件受限时,可参照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的
相关要求。
6.2.3 观景台一般设置在普通公路、旅游公路的特殊路段,高速公路设置观景台需经交通安全论证。
观景台间距根据所在路段的交通量、资源禀赋以及周边的旅游设施视情况而定。
7 建设规模
一般规定
7.1.1 服务区和停车区的停车场及房屋建筑设施应按照预测道路开通后第 10 年的交通量设计;用地
面积及预留、预埋工程应按照预测道路开通后第 20 年的交通量设计。观景台的设计规模应能满足未来
10 年的交通量及观景需求。
7.1.2 服务区、停车区与拓展功能同址合建时,拓展功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指标应单独计列。服
6
DB 64/T 2014—2024
务区、停车区与养护、应急保障等管理设施合址建设时,其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
单独计列。
服务区
服务区用地面积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用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指标
类别 用地面积(h ㎡/处) 建筑面积(㎡)
Ⅰ类服务区 > 9.533 > 6500
Ⅱ类服务区 6.533~9.533 5500~6500
Ⅲ类服务区 1.667~6.533 1000~5500
注1:用地面积不含服务区出入口加减速车道、贯穿车道、填(挖)方边坡、边沟等用地 注2:表中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高速公路服务区均为两侧之和 注3:当与其他管养、检测、执法服务设施合建时,其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应按相关标准单独计列
停车区
停车区用地面积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用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指标
名称 用地规模(h ㎡/处) 建筑面积(㎡)
停车区 0.333~2.50 150~500
注1:用地面积不含停车区出入口加减速车道、贯穿车道、填(挖)方边坡、边沟等用地 注2:当与其他管养、检测、执法服务设施合建时,其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应按相关标准单独计列
观景台
观景台用地面积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用地面积及建筑面积指标
类别 用地规模(h ㎡/处) 建筑面积(㎡)
观景台 0.1~1 -
注: 用地面积不含观景台出入口加减速车道、贯穿车道、填(挖)方边坡、边沟等用地
8 总体布局
一般规定
8.1.1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根据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和与道路主线的相互关系,
分为双侧分离式和单侧集中式。
8.1.2 总体布局宜优先采用双侧分离式,可对称布设或非对称布设,采用双侧分离式布设时应设联络
通道。停车区的布局形式可参考服务区。
8.1.3 交通量不大,服务需求一般的普通公路可采用单侧设置的布局方式。交通量较大,服务需求较
7
DB 64/T 2014—2024
大的一级公路服务区应采用双侧设置的布局方式。
8.1.4 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应当包括综合服务楼、停车场、加油(气)站、汽车充(换)电站、附属建
(构)筑物(包括变配电室、锅炉房、空调机房、水泵房、污水处理设备用房、垃圾处理站)、绿地、
广场等内容。
8.1.5 观景台应设在普通公路的资源丰富且适宜建设的地段,因地制宜的采用单侧或双侧布局,设在
普通公路时,宜充分利用公路两侧现有的广场、驿站、公共卫生间等设施。
8.1.6 服务设施的功能分区应当明确、各功能分区应结合地形地貌、当地主导风向做到布局合理,渠
化交通,安全便捷,满足人车出行需求,符合中长期规划发展需要。
8.1.7 在对服务区总体布局设计时应考虑服务区未来双开放情况。
8.1.8 公路服务设施的房建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界面划分详见附录 A。
双侧分离式布局
双侧分离式布局应按照图1设置,沿主线两侧分别布置停车场,并按上下行方向分别规划成独立的
服务设施。
注: P 停车场,G 加油站,W 公共卫生间,S 综合服务楼,
车流及行车方向
图1 分离式服务区示意图
单侧集中式布局
单侧集中式服务区应按照图2设置,在单侧用地受限的情况下,可将服务设施内所有建筑集中在一
侧,两侧停车场中间通过硬隔离完全分开。
注: P 停车场,G 加油站,W 公共卫生间,S 综合服务楼, 车流及行车方向。
图2 集中式服务区示意图
8
DB 64/T 2014—2024
9 场地设计
场地布置
9.1.1 服务区的场地布置根据地形可分为后置式和中置式。当服务区场地进深较小时宜采用后置式,
从贯穿车道至场地内部依次设置停车场、前广场、综合服务楼。当服务区场地进深较大时,宜采用中置
式,从贯穿车道至场地内部依次设置客车停车场、前广场、综合服务楼、货车停车场。
9.1.2 停车区场地相对较小,一般采用后置式,可参考服务区进行布置。
9.1.3 观景台由连接区、停车区、观景区组成,可根据需要设置休息区和公共卫生间。
9.1.4 服务区加油(加气)站宜设置在场区出口位置,充电站宜独立设置,加油(加气)站、充电站
四周宜设环形道路贯通,且必须与周围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竖向设计
9.2.1 服务设施的场地竖向设计,应合理结合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9.2.2 场地出入口的标高应与进出口匝道的标高顺接,因地制宜选择排水系统,优先采用有组织排水,
保证地面排水顺畅,避免积水,确保整个场区的排水与公路的排水沟有效衔接。
9.2.3 场地坡度小于 5%时,宜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场地坡度大于 8%时,应采用台阶式布置方式,台
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一般情况下场地坡度宜控制在 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场地坡度应大于
0.5%。
9.2.4 充分考虑地下通道、加油(加气)站区、变配电所等区域的场区排水,确保不积水。
场区内道路
9.3.1 服务设施场区内道路应结合自然地形和建筑物的布局进行设计,场区内道路应避免车流相互交
叉,交通组织应畅通、快捷、安全。
9.3.2 主要车行通道净宽≥8m,大型车行驶的道路宽度宜为 8~12m。
9.3.3 场地内道路应选择合理的曲线半径,并保持一定的行车视距。超长车转弯半径≥24m,大型车转
弯半径≥18m,中型车转弯半径≥12m,小型车转弯半径≥6m。对于各种车辆混合的车道,应以最大车型
的转弯半径为准。
9.3.4 行车道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停车位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加油(加气)站应采用水泥混
凝土路面或不产生静电火花的路面结构。
9.3.5 行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救援,及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
9.3.6 综合楼前应设人行通道,采用斑马线或彩色警示路面,确保司乘人员人身安全。
人行广场
9.4.1 服务设施在综合楼和内部道路、停车场之间应设置人行广场,用于室外休息及紧急疏散,可结
合景观绿化进行设计,进深一般不小于 5m。
9.4.2 人行广场应采取车辆隔离措施,以便于人车分离,广场与道路有高差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9.4.3 人行广场铺装材料应防滑,并明确材质、颜色和具体做法。
停车场
9.5.1 停车场功能分区为小型车停车区、大型车停车区、货车及超长车停车区、危化品车停车区、牲
畜运输车停车区。
9
DB 64/T 2014—2024
9.5.2 客车、货车的停车场应分开布置。客车停车区宜靠近综合楼设置,货车及超长车停车区宜设在
进出方便的位置,牲畜运输车停车区应单独设置。
9.5.3 在综合楼附近应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车位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 的规定,并有明显标识。
9.5.4 危化品车停车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与其他建(构)筑物和停车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并设置明显标识,同时还应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9.5.5 停车场应根据现行规范在小型车停车区设置充电桩,充电桩宜有防雨雪设施和用电消防专项设
计。
9.5.6 Ⅰ类服务区和Ⅱ类服务区宜选择相对独立、景观较好的区域设置房车停车位。
9.5.7 停车位宜分组布置,每组停车位数量不宜超过 50 个,相邻两组之间应留出≥6m 的防火间距。
9.5.8 停车场应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场内停放车辆的纵向坡度应控制在 3‰~2%之间,横向坡度应控
制在 1.5%~3%。
9.5.9 停车场各类型车辆的停车位尺寸及停放角度参见附录 B。
9.5.10 停车位数量应符合表 8 的要求。
表8 停车位数配置表
类别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超长车
Ⅰ类服务区 ≥200 ≥30 ≥120 ≥20
Ⅱ类服务区 ≥100 ≥18 ≥50 ≥12
Ⅲ类服务区 ≥60 ≥12 ≥30 ≥8
停车区 ≥40 ≥6 ≥24 ≥4
观景台 ≥3 ≥2 - -
注:1 小型停车位含无障碍车位及充电车位。 2 服务区应根据实际需要考虑 2~5 个牲畜运输车车位及危化品停车位。
10 房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10.1.1 一般规定
10.1.1.1 公路服务设施建筑主要包括综合楼、汽车修理间和辅助设备用房。其中综合楼里又包含休息
厅、公共卫生间、超市便利店、餐厅厨房、宿舍、客房、管理用房等。宿舍和客房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单
独建设。
10.1.1.2 停车区和观景台内的建筑可参照服务区内建筑进行设计。
10.1.1.3 公路服务设施内各单体建筑的内装修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 的相关规定,具体装修材料参见附录 C。
10.1.2 综合楼基本规定
10.1.2.1 综合楼一楼大厅宜宽敞通透,一般不设或少设柱子,空间布局和结构选型应具有灵活性、通
用性和先进性。
10
DB 64/T 2014—2024
10.1.2.2 根据需要结合门厅设置室内休息区,休息区宜设置服务台、饮水处、手机充电及信息查询等
功能。
10.1.2.3 综合楼平面布置应分区合理、联系方便、动静分离、采光和通风良好,并布置在最好朝向。
功能分区应根据服务流线和商业业态做好交通流线组织。
10.1.2.4 综合楼立面设计应简洁大方并具有交通建筑的可识别性,旅游服务区、主题服务区的综合楼
宜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
10.1.2.5 综合楼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满足国家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建筑与市政工程
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 的要求。
10.1.2.6 综合楼优先南北朝向布局,主入口处及冬季主导风向入口处应设防寒门斗。
10.1.2.7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服务区综合楼设计应满足《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 的要求。
10.1.3 公共卫生间
10.1.3.1 公共卫生间设计应满足《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 的相关规定,宜设置在综合楼相
对独立的位置,单独设置出入口,并与其他使用功能保持一定卫生间距。
10.1.3.2 公共卫生间应设有男、女厕所、盥洗室、第三卫生间和工具间等,Ⅰ类和Ⅱ类服务区应设母
婴室,可根据需要设置淋浴间,公共卫生间宜分设前室。
10.1.3.3 公共卫生间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无障碍厕位可设在男女厕所内,也可设置单独的无障碍卫生
间。无障碍卫生间可与第三卫生间合并设置,均应为无障碍器具。内部设施应包括成人坐便器、成人洗
手盆、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儿童安全座椅、多功能台、安全抓杆、呼叫器、低位挂衣钩等,内部
留有轮椅回转空间。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
范》GB 55019 的相关规定。
10.1.3.4 公共卫生间应优先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I 类服务区宜设智
慧管理系统,设置厕位占用显示和气味监测系统。
10.1.3.5 男、女卫生间厕位数比例宜采用 1:1.5~1:2(含小便站位),其中一类服务区男厕位不宜少
于 35 个,女厕位不宜少于 53 个;二类服务区男厕位不宜少于 25 个,女厕位不宜少于 38 个;三类服务
区男厕位不宜少于 15 个,女厕位不宜少于 23 个。对处于城市近郊或邻近重点旅游景区,或有特殊要求
的服务区,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厕位设置标准。
10.1.3.6 男女厕所均应设置不少于 2 个成人座便器,和一个儿童坐便器。男卫生间至少设 1 个儿童小
便器,男女盥洗间均应设置儿童洗手盆。
10.1.3.7 公共卫生间地面应铺设防滑地砖,墙面材料应耐擦洗。
10.1.3.8 公共卫生间要有视线遮挡,保证隐私性,一般采用男左女右的形式。
10.1.4 餐厅和厨房
10.1.4.1 餐厅、厨房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饮食建筑设计标准》JGJ 64 的相关规定。
10.1.4.2 除应设置普通餐厅外,可按实际需要增设职工餐厅、特色小吃、外卖窗口及适量的包间,以
满足不同用餐者的需求。
10.1.4.3 餐厅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内装修宜色彩明亮,选用的材料和构造处理应易于清理。
10.1.4.4 厨房应明厨亮灶,设单独出入口,按照原料处理、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备餐、餐具清洗等
工艺流程合理布置。
10.1.4.5 建筑物的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等有水房间,应避免布置在用餐区和厨房的直接上层。
11
DB 64/T 2014—2024
10.1.4.6 厨房操作间地面应为防滑、易清洁地面,墙面宜采用耐擦洗瓷砖铺贴到吊顶。厨房宜采用明
沟排水形式,地面向排水沟找坡,排水沟内阴角宜采用圆弧形。厨房专间、备餐区等清洁操作区内不得
设置排水明沟,地漏应能防止浊气逸出。
10.1.4.7 厨房门洞尺寸应充分考虑设备进出的需要,宽度宜≥1.5m,地面高差部分宜做斜坡。
10.1.5 汽车修理间
10.1.5.1 汽车修理间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 的有
关规定。
10.1.5.2 汽车修理间入口处外侧应留有一定缓冲空间,不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10.1.5.3 汽车修理间面积大小应根据检修坑而定,一般房间面积按 60m2~70m2 每个检修坑,并应至
少设置一个检修坑,其余房间按修理工作量和设备条件而定。
10.1.5.4 检修坑的长度应长于车身长度的 0.5m~1m,宽度应为 0.7m~1m,深度应为 1.0~1.4m,坑
内应设壁灯、工具槽,坑底及四周设防水层。
10.1.5.5 汽车修理间层高不应低于 4.8m,应留出人员检修空间。大门的高度、宽度应满足大货车的
进出要求。
10.1.6 辅助设备用房
10.1.6.1 辅助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水泵房、锅炉房、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等。建筑造型
及立面风格应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并尽可能合建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0.1.6.2 变、配电室应靠近负荷中心,其室外地坪标高应高于周边场地,设置挡水门槛。
10.1.6.3 配电房地面宜采用防静电地面,配电房外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应设防鼠板。储油间地面应为
不发火防油渗地面,且应设置 150mm~200mm 高的细石混凝土门槛,储油间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10.1.6.4 泵房应根据给排水工艺设备要求设计,消防水泵房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10.1.6.5 辅助设备用房应预留设备进出口或吊装孔,建筑层高应满足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要求。
10.1.6.6 污水处理设施应设在场地较低处且相对独立的区域,宜布置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结构设计
10.2.1 一般规定
10.2.1.1 公路服务设施建筑应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10.2.1.2 结构安全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 服务设施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少于 50 年,其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
级;
—— 建筑中与其它设施合建的局部监控室、电源室等功能房间范围内本层及下部各层的抗震构造
措施,按建筑物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进行抗震设计。
10.2.1.3 服务设施结构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丙类。
10.2.2 场地和地基
10.2.2.1 服务设施建筑应单独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与地方规范、标准的
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