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64/T 2013-2024 沙漠公路勘测设计指南

DB64/T 2013-2024 沙漠公路勘测设计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43.1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11:27:50



相关搜索: 公路 指南 勘测设计 沙漠

内容简介

DB64/T 2013-2024 沙漠公路勘测设计指南 ICS 93.080.01 64
CCS P 66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2013—2024
沙漠公路勘测设计指南
Guidelines for highwa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sandy desert area
2024 - 08 - 26 发布
2024 - 11 - 26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2013—2024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调查与勘测 ........................................................................... 3
4.1 调查 ............................................................................. 3
4.2 勘测 ............................................................................. 4
5 路线设计 ............................................................................. 4
5.1 一般因素 ......................................................................... 4
5.2 设计方法 ......................................................................... 5
5.3 选线 ............................................................................. 5
5.4 线形设计 ......................................................................... 6
6 路基、路面及排水 ..................................................................... 8
6.1 路基设计 ......................................................................... 8
6.2 路面设计 ........................................................................ 10
6.3 排水设计 ........................................................................ 11
7 防沙工程设计 ........................................................................ 11
7.1 一般因素 ........................................................................ 11
7.2 设计方法 ........................................................................ 12
7.3 防沙工程设计 .................................................................... 12
7.4 工程与植物综合防沙技术 .......................................................... 15
7.5 防火隔离带 ...................................................................... 16
8 公路配套设施 ........................................................................ 16
8.1 交通安全设施 .................................................................... 16
8.2 服务设施 ........................................................................ 17
8.3 管理设施 ........................................................................ 18
9 沙漠公路预警 ........................................................................ 18
9.1 沙漠公路气象预报服务 ............................................................ 18
9.2 高速公路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 18
9.3 风力分级表 ...................................................................... 20

考 文 献 ........................................................................ 21
I
DB 64/T 201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宁夏交投工程建设管理
有限公司、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方民族大学、中南大学、宁夏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文华、赵旭东、侯永刚、李伟群、丁小平、罗廷赤、赵涛、艾银强、冀鹏举、
张凌云、吴永祥、倪静哲、米永刚、王金国、刘维正、常全信、唐民、葛楠、王芳、田平华、何梅芳、
党琮、王文虎、马军文、贾小龙 。
II
DB 64/T 2013—2024
沙漠公路勘测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沙漠公路勘测设计的调查与勘测、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防沙工程设计、
配套设施等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沙漠公路的勘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沙漠 desert
沙质荒漠,其地表覆盖着大片的风成沙与沙丘。
3.2
风积沙 aerolian sand
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物质。从工程角度来看,风积沙一般为细沙或极细沙,颗粒集中,级配不良,
粉黏粒含量少,基本上为松散状。
3.3
沙地 sandy area
在荒漠地带以外,地表有沙丘覆盖的地带。
3.4
固定沙丘 fixed sand dune
沙丘表面稳定固结,基本上不存在风蚀。一般以植被覆盖度作为判定指标,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
者即为固定沙丘。
3.5
半固定沙丘 semi-fixed sand dune
1
DB 64/T 2013—2024
也可称半流动沙丘,沙丘整体基本固定或移动量不大,但局部仍处于活动状态,并在风力较大时能
产生较强的风沙流活动。以植被覆盖度为判定指标时,覆盖度为10%~50%。
3.6
流动沙丘 mobile sand dune
沙丘完全裸露或只有稀少植被,在起沙风作用下,不仅有较强的风沙流活动,且沙丘整体也会顺风
前移。以植被覆盖度为判定指标时,覆盖度小于10%。
3.7
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风沙
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其中包括风力作用下的土地风蚀、风沙流、流沙堆积、沙丘活化与前
移等一系列过程。
3.8
沙漠化土地 sandy desertified land
沙漠化过程中受程影响而引起退化的土地,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3.9
风沙流 windblown sand
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称为风沙流,是气流及其搬运的固体颗粒(沙粒)的混合物。
3.10
过境风沙流 non-deposited windblown sandflow
在戈壁、光板地、盐碱地等地区,无沙质地表或地表沙已被盐碱等固结。这些地区的风沙流,其沙
源多来自于附近的沙丘或沙地,则称此为过境风沙流或风沙流过境。
3.11
粗糙度 roughness
下垫面之上平均风速减小到零的某一几何高度(以cm为单位),用以表示下垫面粗糙程度。
3.12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
针对风沙运动而言,能与大气发生热量和水分交换,产生相互影响的表面,如地面、草面、树冠、
水面等。粗糙度大的下垫面能大大影响空气的流动。
3.13
输沙率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断面的气流所搬运的沙粒量。其单位常用g/(cm·min)。对较长时段
单位面积的输沙量称直接输沙量,对较长断面(例如一段公路)的输沙量也称沙通量。
3.14
阻沙沙障 sand fence
亦称高立式沙障,其类型以孔隙度大小来区分,分为紧密型(孔隙度0%~10%)、疏透型(孔隙度
20%~40%)、透风型(孔隙度50%~70%)3种。一般常用的为疏透型与紧密型。
3.15
工程防沙措施 control of windblown sand with physical treatment
利用柴草、树枝、砂砾、黏土等惰性材料设置障碍或覆盖沙面,分别对沙体或风沙流产生固沙、阻
沙、输沙作用的各种措施及其综合运用。
3.16
化学固沙措施 sand stabilization with chemical treatment
2
DB 64/T 2013—2024
在沙表面喷洒化学加固剂,使其在沙面的表层结成薄膜;或是在沙面喷洒化学黏结剂,渗入沙表后,
使沙表沙粒相互结合成一体。
3.17
植物治沙措施 control of windblown sand by vegetation plantin
以人工方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度,从而控制或固定流沙,减轻或消除沙害的措施。
3.18
防护带宽度 width of shelter belt
防护带外缘至路肩边缘的水平距离(与道路垂直)。有上风侧防护带宽度、下风侧防护带宽度、总
防护带宽度之分。
3.19
防沙体系 control system of windblown sand
不同的防沙措施在不同的区域发挥不同的功效,并相互联系,构成一体的综合体。
4 调查与勘测
4.1 调查
4.1.1 气象调查
4.1.1.1 收集沿线附近气象台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地温、降水、蒸发、湿度、风向、风速、
动力风向玫瑰图、起沙风矢量图等,重点收集风向、风速、风频率、起沙风的多年观测资料。
4.1.1.2
测定起沙风速、沙丘移动特征(移动方向方式、速度和输沙量),重点掌握大风和高频率起沙
风的方向和季节分布。
4.1.2 地形地貌调查
4.1.2.1 调查风蚀谷地、洼地、残丘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沙漠类型和分布范围。
4.1.2.2 了解沙丘固定程度、移动方式和速度。沙丘、沙堆、沙垄、沙山的平面形态和分布状态及横
断面各部的数据。
4.1.2.3 分析主风向与沙丘、沙垄移动方向及路线走向的关系,査明沿线沙害类型及严重程度。
4.1.3 生态环境调查
4.1.3.1 调查植被的生态特征及其覆盖程度、耐旱和耐盐碱植物种类、群落分布规律和生长条件等情
况,了解植被繁衍、更新的可能性和手段,确定用来固沙的乡土植物种类。
4.1.3.2 调査沿线水环境、土壤、动物等分布和种类。
4.1.4 风沙危害程度调查
4.1.4.1 轻度沙害区:沙丘密度小于 10%,高度小于 1m 的淤土平地、微波状粗沙地。
4.1.4.2 中度沙害区:沙丘密度 10%~50%,高度 2~10m 的沙丘、沙丘链地区。
4.1.4.3 严重沙害区:沙丘密度大于 50%,高度大于 10m 的沙丘链、沙垄、高大复合型沙山地区。
4.1.5 其他
其他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沿线土地类型,避让生态保护区;
——沙害对周边既有公路的影响;
3
DB 64/T 2013—2024
——沿线不良工程地质;
——沿线及整个地域筑路和防沙的材料。
4.2 勘测
4.2.1 工程测量
4.2.1.1 沙漠地区公路测量按 JTGC 10 中相关规定执行。
4.2.1.2 流动沙漠公路测量桩志根据沙漠的流动性特点进行埋设,控制测量桩和水准点桩须牢固稳定、
易于保存,附近设立明显标志或有其他参照物易于引导寻找,桩顶标示编号(附近有条件时可同时在旁
边标识)。
4.2.1.3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 CGCS2000 坐标系,测量利用沿线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平面控制资料进行联测、
检测及换算,在满足要求情况下进行平差。
4.2.1.4
高速及一、二级公路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联测困难
时,可采用假定高程;高程控制精度宜满足 JTGC10 中的要求。
4.2.1.5
地形图测绘宽度,考虑防沙、固沙的需要,在路线上风侧测绘 200~300m,下风侧测绘 100~
200m。
4.2.2
工程勘察
工程勘察考虑以下内容:
——风蚀和风积地表及下层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能,如风积沙的颗粒级配、矿物成分、结构特征、胶结
物、含水状态、成层性、天然密度等;
——土的易溶盐含量、盐渍化类型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
——地表水的分布、潜水埋藏深度及成分、潜水位以上地层的含盐量和盐分种类及分布;
——填筑路基的沙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4.2.3
资料收集
工程勘察中收集并提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风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査、勘探、试验资料及说明书;
——路线沙害情况调査及不良工程地质评价资料;
——公路沿线气象调査分析资料;
——筑路材料试验分析资料。
5 路线设计
5.1 一般因素
5.1.1 根据公路等级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5.1.2
路线设计中妥善处理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筑路材料等
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农业、环保、防沙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通过不同方案的工程造价分析、环境
影响评价,达到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1.3
进行公路平纵、横线形组合设计时,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和心理上的协调,并且注意与公
路周围环境的配合,保持线形美观安全舒适。
4
DB 64/T 2013—2024
5.2
设计方法
5.2.1
安全与经济相结合。兼顾防沙和行车两方面安全,做到安全选线。在不过多增加造价的情况下,
提高线形标准,确保交通安全,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
5.2.2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沙漠公路建设中既改善环境又得到防沙收益,同时保证公路畅通。
在生态敏感区做到环保选线,取得最佳生态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5.2.3
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协调。路线与自然环境、宏观地貌相适应、协调,使沙漠公路顺应自然、
融入自然。
5.2.4
直穿与合理避绕相结合。沙害严重地段宏观避绕,微观治理;必须穿过时,选合适位置,缩小
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防沙措施。
5.2.5
路线设计与防沙工程相结合。路线平纵面线形平顺,线路走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路
基高度不宜过高,横断面做成缓边坡或流线型,使沙害程度减至最低;同时结合不同沙漠类型、水源情
况,采用适宜的工程或植物防沙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5.3 选线
5.3.1 微丘区
5.3.1.1 平面线形宜以短捷顺适的长直线为主。路线由一个控制点到达另一个控制点,一般不避绕转
弯,转折处,以设长而缓的平曲线为宜。
5.3.1.2
纵面线形,顺应宏观自然地形之变化,以低路堤为主。
注:沙漠微丘区地貌,一般指丘陵状态的地貌。其形态特征是:沙丘连绵、丘坳交错、此起彼伏、垄低脊宽、丘垄
谷洼相对高差较小。
5.3.2 重丘区
5.3.2.1 垭口的选定注意防止形成视距不良的平纵组合线,在依附路线基本走向的情况下,结合风沙
地貌地形状况,选择高程较低、纵坡较小横断面比较开阔的垭口布设。
5.3.2.2
翻越高大沙丘区段选线宜考虑:
——在平面线形上,使路线走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斜交。在此条件下,路线纵断面以顺应自
然地形大势为宜;
——填挖方平衡,在防沙工程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若弃方容易,挖方可略大于填方。
5.3.2.3
高大复合型沙垄或沙山之间谷地选线宜考虑:
——平面上路线靠近路线总控制方向线;
——路线合理位置在谷地中心附近;
——谷地宽度较小时,路线在高大沙丘之迎风坡脚前,避免将路线设在高大沙丘背风坡脚,不能
将路线放在高大沙丘的落沙坡上;
——路线穿越高大沙丘背风坡时,以最短路线长度通过。
5.3.2.4
固定或半固定沙地及植被带选线宜考虑:
——保护各种植被的生存条件;
——通过植被区选线,能绕则绕,不能绕的选植被稀疏的空隙穿过;
——通过低矮草本植被及短命植物段落,路基形式以路堤为主,将土方填挖数量减至最少,以利
植被保护;
——对植被赖以生存的淤土地、风蚀洼地、盐渍化平地及粗沙平地,予以保护,多设低路堤,使
其破坏面缩小到最低限度。
5
DB 64/T 2013—2024
5.4 线形设计
5.4.1 路线平面设计
5.4.1.1 宜按照以下设计方法开展设计:
——沙漠公路的平面线形,按公路等级并结合沙漠地区的特殊环境进行设计,以汽车行驶舒顺、
协调安全,且能获取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长直线接大半径平曲线线形为最佳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直捷、连续、均衡,并与风沙地貌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为减轻平曲线段的公路沙害,选用较大半径的平曲线,圆曲线最大半径不超过 10000m;
——同向曲线间设直线,其长度以不小于运行速度的 6 倍为宜,不以短直线相连;
——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其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运行速度的 2 倍为宜。
5.4.1.2
宜在直线线形设计时考虑以下因素:
——根据路线所处地段、风沙地形地貌情况,并考虑驾驶者视觉、心理状态合理布设;
——长直线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10km。采用长直线时,在长直线内通过改善纵断面线形或适当位置
增设醒目标志,减轻驾乘人员疲劳困倦;
——微丘区风沙地形地貌和重丘区的梁窝状沙地,其沙丘(沙垄)相对高差小于 20m 时,采用长直
线形式。
——采用长直线时纵坡不宜过大;长直线或长纵坡尽头的平曲线半径不宜过小,采取增设标志、
增强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5.4.1.3
宜在平曲线线形设计时考虑以下因素:
——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与设计速度相适应;
——沙漠公路圆曲线推荐最小半径见表 1。
表 1
各级沙漠公路圆曲线推荐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不受限路段 最小圆曲线半径(m) 1000 900 700 600 500 500 500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5500 4000 4000 3500 2500 2500 2500
受限路段 最小圆曲线半径(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注:本文件圆曲线推荐最小半径参照JTC/T D31,其中受限路段指地形条件受到工程量或环保等限制的路段。
——在风沙地形地貌中,其沙丘(沙垄)相对高差小于 20m 的地段,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要素;
——平曲线设在开阔平坦的地区,在地形复杂的沙山顶部尽可能避免设平曲线。
5.4.1.4
缓和曲线、平曲线超高、加宽、长度、视距按 JTGD 20 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4.2
路线纵断面设计
5.4.2.1
路线纵断面设计方法如下:
——纵断面线形与风沙地貌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
出现频繁剧烈的起伏。
——路线通过高大的复合型沙山沙垄时,顺应自然地形之大势,多填少挖,控制挖方路堑长度以
不超过 200m 为宜。
6
DB 64/T 2013—2024
——路线通过中等高度沙丘、沙垄分布段的纵坡,顺应自然地形,采用填挖方平衡或填方略大于
挖方的设计,其路堤高度以高出地面线平均高度 50~100cm 为宜。
——路线通过移动速度较快的低矮新月形沙丘或沙地分布地段,其路堤高度以高出沙丘平均高度
0~50cm 为宜。
——路线通过强度和稳定性差的淤土平地或盐渍化平地地段,不能使用就地土,填筑风积沙,路
堤平均高度以大于 80cm 为宜。
——路线通过胡杨林地及其他植物生长地段,路堤不宜太高,维护各种植物的生存条件,集中取
土,利用附近裸露的风积沙丘。
——纵坡设置注意顺应自然地形,防止频繁变坡,造成纵坡零碎,起伏过多。
5.4.2.2
最大纵坡和最小坡长参照表 2。
表 2
各级沙漠公路的最大纵坡和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不受限路段最大纵坡(%) 3 3 5 5 6 6 7
受限路段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8
不受限路段最小坡长(m) 30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受限路段最小坡长(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5.4.2.3 最大坡长可参考表 3。 表 3 沙漠公路最大坡长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受段 不受 限段 受限 段 不受限 段 受限 段 不受 限段 受限 段 不受限 段 受限 段 不受 限段 受限 段 不受 限段 受限 段 不受 限段
纵坡 坡度 (%) 3 900 800 1000 900 1100 900 1200 1000 —— —— —— —— —— ——
4 700 500 800 600 900 700 1000 800 1100 1000 1100 1000 1200 1000
5 —— —— 600 400 700 400 800 600 900 600 900 700 1000 800
6 —— —— —— —— 500 —— 600 400 700 500 700 500 800 600
7 —— —— —— —— —— —— —— —— 500 —— 500 —— 600 400
8 —— —— —— —— —— —— —— —— 300 —— 300 —— 400 ——
5.4.2.4
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可参考表 4。
表 4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 120 100 80 60 40 30 20
(km/h) 地形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 受限 不受限段
凸曲线最小半径 11000 段 17000 限段 6500 段 10000 限段 3000 段 10000 限段 1400 段 限段 4500 1400 段 限段 4500 1400 段 限段 4500 1400 段 4500
凹曲线最小半径 (m) 4000 6000 3000 4500 2000 4500 1000 3000 1000 3000 1000 3000 1000 3000
最小长度 (m) 100 100 85 85 70 70 50 70 50 70 50 70 50 70
注:竖曲线段积沙现象较普遍,以凹形竖曲线为重,竖曲线半径宜尽量放大。
(m)
7
DB 64/T 2013—2024
5.4.3
平纵线形组合
5.4.3.1
在视觉上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5.4.3.2
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时,使平曲线与竖曲线顶点对应,并使竖曲线包括在平曲线内。
5.4.3.3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注意线形与风沙地貌环境和景观的密切配合。
5.4.4
公路用地
沙漠公路除按一般公路用地考虑外,根据生物或工程防沙范围确定公路用地范围。
6 路基、路面及排水
6.1 路基设计
6.1.1 一般因素
6.1.1.1 沙漠地区,对于沙丘、沙包分布密集的路段,取弃土场设计时以沿线两侧就近取弃沙为原则。
取弃宽度控制在路基两侧 20 米平整带范围内,并与平整带设置相结合。取沙量较大时,宽度可适当增
加;沙地及丘间洼地不设置为取土场。
6.1.1.2
在连续沙丘段取沙时,取沙坑宜设在背风一侧距路堤坡脚处至少 5m。两侧取沙时,迎风一侧
的取沙坑予封闭或推平。在平沙地路段,取土场宜设置在路基两侧 300~500m 外。
6.1.1.3
风积沙填筑路基前,宜对不同料源的风积沙取样进行试验,主要确定风积沙的颗粒级配、天
然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加州承载比(CBR)试验等数据,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等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步骤及试验仪器按 JTG 3430 相关规定执行。CBR 值按 JTG D30 相关规定执行。不同性
质的风积沙不进行混填。
6.1.1.4
风积沙不宜直接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上路床。风积沙用于三、四级公路的路床填筑时,
路床顶面宜设置 15cm~20cm 封层。
6.1.1.5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风积沙可作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路床填料。固化剂稳定风积沙以
及土工格室加固风积沙可作为各级公路的路床填料。施工前开展试验段。
6.1.1.6
宜对路幅宽度范围内的原地面表层松散的风积沙、草皮、表土等进行清理,坑穴等采用风积
沙回填,并按设计要求整平压实。
6.1.1.7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路线两侧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对因施工作业及取、弃沙等造成原地表植
被破坏部分,路基成型且边坡整理后,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6.1.1.8
对填方高度小于 1m 的流动沙丘路段,先将沙丘推平至路床底面以下,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
规定压实度后再进行填筑。
6.1.1.9
风积沙路基施工前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路段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工程特点具有代
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 200m。
6.1.1.10
路堤段先填筑包边土,然后在路槽内填筑风积沙。包边土宽度一般不小于 2.5~3m,选用砾
类土或其他粗粒土分层填筑。
6.1.1.11 风积沙路基压实度参考表 5。 风积沙路基压实度标准
表 5
填挖类型 压实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路堤 上路床 ≥96 ≥95
8
DB 64/T 2013—2024
表 5 风积沙路基压实度标准(续)
填挖类型 压实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路堤 下路床 ≥96 ≥95 ≥92
上路堤 ≥94 ≥94 ≥92
下路堤 ≥93 ≥92 ≥90
零填及挖方路基 上路床 ≥96 ≥95 ≥93
下路床 ≥96 ≥95 —
6.1.1.12
风积沙路基干压法填筑时,最大干密度宜在风积沙含水率接近为 0 时,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
法或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若同时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与击实试验,则取两者结果中干密度之大者作
为该风积沙的最大干密度。
6.1.2 路基横断面设计
6.1.2.1 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横断面根据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结合风沙地貌特点、填挖情况、风沙运
动特征、土质条件等选定。
6.1.2.2
路堤横断面如图 1 所示。流动沙漠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不设置边坡平台。
注:a)高速、一级公路;b)双车道公路
图 1
路基横断面图
6.1.2.3
路堑横断面如图 2 所示。流动沙漠地区公路两侧可不设置边沟。
9
DB 64/T 2013—2024
注:a)高速、一级公路;b)双车道公路
图 2 路堑横断面图
6.1.2.4 路基边坡坡率按照 JTG D30 的规定执行。条件允许或有特殊要求时,采用略缓的边坡坡率。
6.1.2.5 挖方段路基横断面设置积沙平台,积沙平台的宽度以 2m~4m 为宜 。
6.2 路面设计
6.2.1 一般因素
沙漠地区沥青路面设计根据公路等级和使用要求,沿线气候、水文、土质、风沙地貌及筑路材料等
条件,进行综合设计。设计充分考虑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
6.2.2
沥青面层
6.2.2.1
用于沙漠公路沥青面层的材料主要有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沥青玛蹄脂
和厂拌热(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6.2.2.2
沥青面层选用优质材料。表面层具有坚实、平整、耐磨、抗滑、防渗或排水、抗高温变形、
低温缩裂的功能,中面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变形和防渗的功能,下面层具有良好的抗高温变形和抗疲劳
性能以及耐久性和水稳性。
6.2.2.3
沥青标号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
施工方法等,经技术论证后确定。以满足低温要求为主时,优先选择 90 号或 110 号沥青;同时满足高
温要求时,优先选择 70 号或 90 号沥青。二级及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宜采用改性沥青。
6.2.2.4
为确保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的需要,配合比设计时宜适当减少
规范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粗集料的用量,减少 0.6mm 以下部分细料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 S
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
6.2.2.5
沙漠地区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1000 次/mm,改性
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2800 次/mm,SMA 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 3000 次/mm。
6.2.2.6
路面用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
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渗水系数等技术要求按照现行的 JTG F40 执行。
6.2.3
基层、底基层
6.2.3.1
水泥稳定风积沙和工业废渣稳定风积沙可用作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及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的基
层。用作基层时,增加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
6.2.3.2
充分试验论证的基础上,可选用固化剂稳定风积沙作为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6.2.3.3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除符合一般公路半刚性层的材料要求外,沙漠地区公路还需重点考虑半
刚性层的干缩和温缩问题以及拱胀病害。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以粗集料为主的骨架密实型结构,并严
格控制水泥剂量。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沙时,采用合理的配比使之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10
DB 64/T 2013—2024
6.2.4 结构设计
6.2.4.1 对于半刚性基层采取设置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土工合
成材料等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
6.2.4.2
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一般基层不大于 5%,底基
层不大于 4%;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和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0.075mm 以下颗粒含量不宜
大于 4%;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碾压时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 1 个百分点。
6.2.4.3
沙漠地区公路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宜通过添加粉煤灰、预设伸缩缝、加强半刚性层的养
护等措施改善其干缩性能。
6.2.4.4 基层、底基层的级配要求及 7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值按照 JTG/T F20 执行。
6.2.5 路肩设计
6.2.5.1 各级沙漠公路的路肩结构形式与厚度需考虑使用性能、防风蚀、方便施工及节省投资等原则
上一章:DB64/T 2015-2024 公路固化土应用技术要求 下一章:DB64/T 2014-2024 公路服务设施设计规范

相关文章

DB14/T 755-2013 公路梁(板)式桥梁勘测设计细则 DB64/T 1836.6-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6部分:沙漠摘贡果(枸杞)组织与竞赛 尼日尔某沙漠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 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 公路勘测设计 [曾玲 主编] 2013年版 公路实用勘测设计 [何景华 主编] DB64/T 1836.5-2022 沙漠运动比赛项目标准 第5部分:抢种抢收硒砂瓜组织与竞赛规则 某高速公路沙漠路基压实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