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CSC11100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576—2024
代替 YY/T0576—2005
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Columbiabloodagarmedium
2024-09-29发布
2025-10-15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 布
YY/T057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YY/T0576—2005《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与 YY/T0576—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范围(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中的“培养基”(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4. 2 制法”(见第4章); ———将“干燥失重”更改为“水分含量”,增加了“平板培养基”中外观、厚度、pH、微生物限度和生长 试验的性能指标要求,增加了“稳定性”性能指标要求(见第5章,2005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2005年版的第6章); ———删除了“使用说明”(见2005年版的第7章); ———更改了标志与标签(见第7章,2005年版的第8章); ———更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8章,2005年版的第9章); ———更改了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生长试验(见附录 A,2005年版的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河南省疫苗批签中心)、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博 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 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婷、李逢春、邓敏、奕巧莲、杨咏康、丁坤峰、谭韦丽、蔡向荣、王金恒、鲍雪银、 张才煜、曲守方、孙楠、胡泽斌、贾峥、张娟丽、李桂林、张晓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5年首次发布为 YY/T0576—2005;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
YY/T0576—2024
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和制法、要求、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包装、运输
和贮存,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包括干粉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9791. 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 第2部分:专业用体外诊断试剂 JJF1070—2023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培养基 culturemedium
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含有天然和/或合成成分的,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使用的
液体、半固体或固体混合营养物制品。
3.
2
质控菌株 qualitycontrolstrain
用于培养基质量控制和性能测定的微生物。
33.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formingunit;CFU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以
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4 主要成分和制法(适用干粉培养基)
4.
1 主要成分
胰酪胨或胰蛋白胨
牛心浸粉
玉米淀粉
蛋白胨
10. 0g 3. 0g 0g 5. 0g
1
YY/T0576—2024
酵母浸粉 氯化钠 琼脂 5. 0g 5. 0g 13. 0g~15. 0g
4. 2 制法 将4. 1中各成分加入1000mL蒸馏水或纯化水中,搅匀后加热煮沸溶解,121 ℃高压灭菌15min,冷 至45℃±5℃时,无菌操作加入5%~10%(体积分数)动物血(脱纤维),混匀后,倾注无菌平皿。亦可根 据所需量按比例进行配制。
5 要求
5.
1 干粉培养基
5.
1 外观
应为均一的浅黄色粉末。
5.
2 装量
应不低于标示量。
5.
3 pH
按照4. 2配制培养基,20 ℃~25 ℃时,pH 应在7. 3±0. 2范围内。 5. 4 水分含量 应不大于6. 0%。 5. 1. 5 生长试验 按照4. 2配制好培养基后,分别接种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 肺炎链球菌,均应生长良好,且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周围应产生β 溶血,肺炎链球 菌的菌落周围应产生α 溶血。
5.
6 稳定性
制造商应规定培养基的有效期。取到有效期后一定时间内的培养基,检测其外观、装量、pH、水分 含量和生长试验,应符合5. 1. 1~5. 1. 5的要求。 5. 2 平板培养基
5.
1 外观
应质地均匀、湿润,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痕。
5.
2 厚度
应不小于3.
0mm。
5.
3 pH
20 ℃~25 ℃时,pH 应在7. 3±0. 2范围内。 2
YY/T0576—2024
5.
4 微生物限度
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见污染菌生长的培养基数量应不大于5.
0%。
5.
5 生长试验
在培养基上分别接种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均
应生长良好,且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菌落周围应产生β 溶血,肺炎链球菌的菌落周围
应产生α 溶血。
5.
6 稳定性
制造商应规定培养基的有效期。取到有效期后一定时间内的培养基,检测其外观、厚度、pH、微生 物限度和生长试验,应符合5. 2. 1~5. 2. 5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
1 干粉培养基
6.
1 外观
在自然光下以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目视检查,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的要求。
6.
2 装量
按照JJF1070—2023中附录 F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
2的要求。
6.
3 pH
按照4. 2配制培养基,在20 ℃~25 ℃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pH 测定法检测,或采用其他 适宜固体培养基检测的pH 计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 3的要求。
6.
4 水分含量
取本品适量,在105 ℃常压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后检测,或者采用其他适宜的水分含量测定方法检 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 4的要求。
6.
5 生长试验
按照4. 2配制培养基,按照附录 A 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 5的要求。 6. 6 稳定性 培养基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后,按照5. 1. 1~5. 1. 5的方法进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 6的 要求。 6. 2 平板培养基
6.
1 外观
在自然光下以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目视检查,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1的要求。
3
YY/T0576—2024
6.
2 厚度
采用通用量具检测,各制造商自行规定测定位置,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2的要求。
6.
3 pH
将培养基恢复至20 ℃~2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pH 测定法检测,或采用其他适宜固体 培养基检测的pH 计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2. 3的要求。 6. 4 微生物限度 随机抽取20块培养基,在35 ℃~37 ℃条件下培养48h,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2. 4的要求。 6. 5 生长试验
按照附录 A 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5的要求。
6.
6 稳定性
培养基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后,按照5.
要求。
7 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
应符合 GB/T29791.
2的要求。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
1 包装
1~5.
2.
5的方法进行检测,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
2.
6的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191的规定。包装容器应保证密封性良好,完整,无泄漏,无破损。
8. 2 运输 应按制造商的要求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止重物堆压,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浸淋,防止与 酸碱物质接触,防止内外包装破损。 8. 3 贮存 应在制造商规定条件下保存。
4
YY/T0576—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生长试验
A.
1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CMCC(B)44113]或[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CMCC(B)26001]或[ATCC25923])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CMCC(B)32210]或化(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ATCC19615]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CMCC(B)31001]或[ATCC6305])
培养基生长试验可采用上述菌株或其他等同或适宜的标准菌株,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应超过
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确保质控菌株的
生物学特性。
不应在同一生物安全区内同时操作2个及以上菌株。
A.
2 方法
A.
1 无菌操作要求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稀释液、培养基、试验器具等灭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灭菌法的要求,采用验证合格的
灭菌程序灭菌。
A. 2. 2 复苏 按照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说明书,准备好菌种复苏所需用具、培养基、斜面等,启开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冷冻干燥菌株后,按说明书的步骤进行 复苏。
A.
3 传代
刮取上述复苏后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新鲜培养物,加
至适宜培养基中,35 ℃~37 ℃培养18h~24h。
A. 4 增菌培养 刮取 A. 2. 2或 A. 2. 3中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新鲜培养 物,加至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等适宜培养基中,35 ℃~37 ℃培养18h~24h。 A. 2. 5 菌悬液制备 取 A. 2. 3或 A. 2. 4培养后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新鲜培 养物,分别用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量为100CFU~1000CFU 的菌悬液。
A.
6 接种和结果记录
选取 A. 2. 5的菌悬液0. 1mL(含菌量10CFU~100CFU),采用涂布的方式接种至待测培养基,每 5
YY/T0576—2024
种质控菌株接种2个培养基,并用1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做空白对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置
35 ℃~37℃培养18h~24h;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置35℃~37℃培养24h~48h后,观察
菌落生长情况以及有无溶血现象,并记录结果。
6
YY/T0576—2024
参 考 文 献
[1] ISO11133 Microbiologyoffood,animalfeedandwaterpreparation,production,storage
andperformancetestingofculturemedi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