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摇 摇 言 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也2019页11 号)、《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摇 工业和信息化部 摇 中央网信办 摇 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 (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建科也2020页59 号) 、《河南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年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 (豫建科也2021页48号)等文件要求,由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奥 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 司等单位编制。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符号和代码;3. 基 本规定;4. 平台功能;5. 平台应用;6. 平台数据;7. 平台运维和安全 保障;附录 。 本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正数网络技 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 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郑 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 39 号中国河南出版产业园 D 座 6-7 楼;邮 政编码:450000)。 主 编 单 位摇 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摇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城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摇 王摇 颖摇 王景仲摇 李良昆摇 郭摇 强摇 石摇 ·1 征 ·
宋海光摇 谭摇 博摇 王摇 杨摇 孟凡来摇 田摇 磊
朱摇 琦摇 张顺冉摇 包世泰摇 蒋劲松摇
李晨阳
刘俐含摇 毕庆坤摇 孙建龙摇 王洪深摇 霍文虎
李晓晖
主要审查人员摇 刘摇 莹摇 刘摇 冰摇 董摇 晖摇 李源泰摇 李国清
孟凡迪摇 孙庆珍
·
2·
目摇 摇 次
1摇 总则 …………………………………………………………… 1 2摇 术语、符号和代码 ……………………………………………… 2 摇 摇 2. 1摇 术语 …………………………………………………… 2 摇 摇 2. 2摇 符号 …………………………………………………… 3 摇 摇 2. 3摇 代码 …………………………………………………… 3 3摇 基本规定 ……………………………………………………… 4 摇 摇 3. 1摇 一般规定 ……………………………………………… 4 摇 摇 3. 2摇 省级、市级平台衔接关系 ……………………………… 4 摇 摇 3. 3摇 CIM 基础平台构成 …………………………………… 5 4摇 平台功能 ……………………………………………………… 8 摇 摇 4.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功能 ……………………………… 8 摇 摇 4.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功能 ……………………………… 10 5摇 平台应用 ……………………………………………………… 14 6摇 平台数据 ……………………………………………………… 15 摇 摇 6. 1摇 一般规定 ……………………………………………… 15 摇 摇 6. 2摇 数据建库 ……………………………………………… 15 摇 摇 6. 3摇 数据更新 ……………………………………………… 16 摇 摇 6. 4摇 数据共享与服务 ……………………………………… 16 摇 摇 6. 5摇 省级数据库 …………………………………………… 16 摇 摇 6. 6摇 市级数据库 …………………………………………… 19 7摇 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 ………………………………………… 20 摇 摇 7. 1摇 运行环境 ……………………………………………… 20 ·1·
摇 摇 7. 2摇 安全保障 ……………………………………………… 摇 摇 7. 3摇 维护管理 ……………………………………………… 附录 A摇 平台典型应用 ………………………………………… 附录 B摇 市级 CIM 平台数据内容 ……………………………… 21 22 23 33 41 42 43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2·
1摇 总摇 摇 则
1. 0. 1摇 为规范河南省 CIM 基础平台的建设、应用和维护,推动新 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标准。 1. 0. 2摇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河南省内 CIM 基础平台的建设、管理、 应用和运维,鼓励在原有相关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升级。 1. 0. 3摇 河南省 CIM 基础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 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摇 术语、符号和代码
2. 1摇 术摇 摇 语
2. 1. 1摇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摇 摇 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鄄 tion modeling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CIM 基础平台)是管理和表达城市立 体空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支撑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 信息基础设施。 2. 1. 2摇 城市信息模型摇 摇 city information model/ modeling(CIM)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 等 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 尺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 有机综合体。 2. 1. 3 摇 省级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 摇 摇 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at provincial level 纵向对接国家级 CIM 基础平台,联通市级 CIM 基础平台,横向 同省级其他政务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数据汇聚、决策分 析、跨部门数据共享和监测市级 CIM 基础平台运行状况等功能的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简称省级 CIM 基础平台。 2. 1. 4 摇 市级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摇 摇 basic platform for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at city or county level 纵向对接省级 CIM 基础平台,横向同市级其他政务系统对接, 具备对城市信息模型资源进行汇聚、整理、共享和可视化展示等功 能,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工作的基础性信息协同平台, 简称市级 CIM 基础平台。 ·2·
2. 1. 5摇 建筑信息模型摇 摇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
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 2摇 符摇 摇 号
PaaS———平台即服务摇 platform as a service
BIM———建筑信息模型摇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modeling
CIM———城市信息模型摇 city information model/ modeling
GIS———地理信息系统摇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oT———物联网摇 internet of things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摇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WMS———网络地图服务摇 web map service
WMTS———地图瓦片服务摇 web map tile service
WFS———网络要素服务摇 web feature service
WCS———网络覆盖服务摇 web coverage service
S3M———空间三维模型摇 spatial 3D model
I3S———索引 3D 场景摇 indexed 3D scene
2. 3摇 代摇 摇 码
2. 3. 1摇 本标准中数据体系采用的约束条件代码及说明如表 2. 3. 1。
表 2. 3. 1摇 约束条件代码及说明
代码 约束条件 英语 说明
M 必选 mandatory 必须具备的内容
C 条件具备时必选 conditional 实际情况具备时应具有的内容
O 可选 optional 可自行判断是否需要的内容
·3·
3摇 基 本 规 定
3. 1摇 一 般 规 定
3. 1. 1摇 CIM 基础平台建设应遵循“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因地制 宜、以用促建,融合共享、安全可靠,产用结合、协同突破冶 的原则, 统一管理 CIM 数据资源,提供各类数据、服务和应用接口,满足数 据汇聚、服务扩展、业务协同和信息联动的要求。 3. 1. 2 摇 CIM 基 础 平 台 和 数 据 应 采 用 2000 国 家 大 地 坐 标 系 (CGCS2000),高程基准应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时间系统应采 用公历纪元和北京时间。 3. 1. 3摇 CIM 基础平台建设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保 密要求。
3. 2摇 省级、市级平台衔接关系
3. 2. 1摇 河南省 CIM 基础平台分为省级和市级平台,各级平台应实
现网络联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3. 2. 2摇 河南省省级 CIM 基础平台应和国家级、市级 CIM 基础平台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各级平台纵向之间及与同级
政务系统横向之间应建立衔接关系( 图 3. 2. 2),并应包括下列
内容:
1摇 监督指导:宜支撑监测监督、通报发布、应急管理与指导等
应用;
2摇
业务协同:宜支撑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实和情况通报等
应用;
3摇
数据共享:省级、市级平台应与同级统一政务共享交换平
台联通,以及实现跨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各级 CIM 基础平台中间实
·4·
现数据共享。
图 3. 2. 2摇 省级、市级 CIM 基础平台衔接关系图
3. 3摇 CIM 基础平台构成
3. 3. 1摇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 CIM 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宜采用《信息技术摇 云计算摇 参考 架构》GB / T 32399 和《信息技术摇 云计算摇 平台即服务(PaaS) 参 考架构》GB / T 35301 的规定,宜符合 PaaS 功能视图的相关规定;省 级 CIM 基础平台架构参考图 3. 3. 1-1,市级 CIM 基础平台架构参 考图 3. 3. 1-2。
图 3. 3. 1-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
·5·
图 3. 3. 1-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
3. 3. 2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和两大体系:
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与运维保
障体系。 横向层次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体系对于
相关层次具有约束关系。
1摇 设施层:省级 CIM 基础平台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
2摇 数据层:省级 CIM 基础平台应建设至少包括资源调查数
据、业务系统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和 CIM 成果数据;
3摇 服务层:提供省级层面 CIM 基础平台功能服务;
4摇 标准规范体系:应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 CIM 基础平
台的建设和管理,应与国家和行业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衔接;
5摇 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应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建立运行、维护、更新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 CIM 基础平台网络、数据、应用及服务的稳定运行。
3. 3. 3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和两大体系:
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与运维保
障体系。 横向层次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体系对于
相关层次具有约束关系。
·6·
1摇 设施层: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物联感
知设备;
2摇 数据层: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建设至少包括时空基础、资
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物联感知和公共专题等类别的
CIM 数据资源体系;
3摇 服务层:市级 CIM 基础平台服务应包括数据汇聚与管理、
数据查询与可视化、分析与模拟、运行与服务、开发接口等,为住建
领域及其他领域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4摇 标准规范体系:应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 CIM 基础平
台的建设和管理,应与国家和行业数据标准与技术规范衔接;
5摇 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应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建立运行、维护、更新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 CIM 基础平台网络、数据、应用及服务的稳定运行。
3. 3. 4摇 CIM 基础平台的建设应该包括功能、数据和安全运维等内
容,应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软硬件、数据等政务信息化资源。
·7·
4摇 平 台 功 能
4.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功能
4. 1.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重要数据汇聚、模拟分析、决策 分析、监测监督、二三维实体对象服务发布、开发接口、运维管理、 算法模型服务等功能。 4. 1. 2摇 数据汇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汇聚功能应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清 洗、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数据资源编目和数据交换等功能。 2摇 数据获取应通过接口方式获取资源调查、业务系统、工程 建设项目等数据,宜获取其他渠道商业数据。 3摇 数据清洗应具有多源异构数据坐标和格式转换、质量检 查、纠错等功能。 4摇 数据融合应具有数据信息分类、标识、关联,以及加载、入 库等功能。 5摇 数据管理应具备 BIM 模型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数据 服务管理、专题与目录管理等功能。 6摇 数据资源编目应具备 CIM 信息资源编目、目录注册和目录 发布等功能。 7摇 数据交换宜采用前置交换、在线共享或离线拷贝方式,其 中前置交换应提供 CIM 数据交换参数设置、数据检查、交换监控、 消息通知等功能;在线共享应提供服务浏览、服务查询、服务订阅、 数据上传等功能;离线拷贝应符合数据安全与保密规定。 4. 1. 3摇 模拟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模拟分析功能应包括视觉分析、通用空 间分析、大数据分析、辅助分析、模拟分析等; ·8·
2摇 视觉分析应包括景观可视度分析、通视分析、天际线分析、
可视域分析等功能;
3摇
通用空间分析应包括填挖方分析、开挖分析、建筑密度分
析、坡度坡向分析、限高分析、建筑量分析、区域危险性分析等
功能;
4摇
大数据分析应包括二三维热力图渲染、人口分布分析、梯
度渲染、分层分户、住宅空置率等功能;
5摇 辅助分析应包括拆迁量分析、建高分析、绿地率分析、容积
率分析、贴线率分析、对位率分析、装配式装配率统计、净高分析、
退线分析、下垫面分析等功能;
6摇 模拟分析宜包括地形开挖、天气模拟、行车模拟、日照模
拟、疏散模拟、水流模拟、规划模拟、淹没分析模拟、车联网监测、水
务物联监测、工地气象分析模拟等功能。
4. 1. 4摇 决策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决策分析功能应包括数据源管理调度、
数据集、可视化分析、评价指标等功能模块;
2摇
数据源管理调度模块应具备连接 CIM 数据库或数据库服
务器获取数据的功能;
3摇 数据集模块应具备生成数据表、关联数据源表等功能;
4摇 可视化分析模块应具备支持用户自定义编辑数据可视化
界面展示效果等功能;
5摇
评价指标模块应具备对评价指标分类、汇总,构建和维护
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4. 1. 5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监测监督应具备对下级平台远程监测
监督功能,应支持对下级平台无缝调入,支持对下级平台运行机
制、运行状况监测监督。
4. 1. 6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运行管理应提供组织机构管理、角色管
理、用户管理、统一认证、平台监控、日志管理等功能。
·9·
4. 1. 7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服务发布应提供二维/ 三维服务设置与
发布、切片缓存管理、安全配置等功能。
4. 1. 8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算法模型服务应提供算法模型注册、模
型配置、模型发布、模型运行、模型监控、算法模型库等功能,实现
各类算法模型注册到平台中。
4. 1. 9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开发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宜提供开发接口 API,应提供开发指南
或示例等说明文档;
2摇 平台开发接口应包括下列类别:
摇 1)资源管理类:提供 CIM 元数据、模型信息查询、目录服务
接口、服务配置和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发现、检索和
管理;
摇 2)地图类:提供不同级别不同尺度 CIM 调用、加载、渲染和
场景漫游,提供属性查询、符号化等功能;
摇 3)事件类:CIM 场景交互中可侦听和触发的事件;
摇 4)控件类:CIM 基础平台中常用功能控件调用;
摇 5)数据交换类:CIM 元数据查询、模型预览、授权访问、上
传、和转换等功能;
摇 6)数据分析类:按空间、时间、属性等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
大数据挖掘分析;
摇 7)平台管理类:提供用户认证、资源授权、申请审核等管理
功能。
4.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功能
4. 2.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数据汇聚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可
视化、分析与模拟、运行与服务、开发接口等功能。
4. 2. 2摇 数据汇聚与管理应包括数据汇聚、数据管理及数据交换,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汇聚应提供工程建设项目数据、时
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公共专题数据和物联
感知数据等数据的汇聚功能,数据形式上应支持二三维 GIS 数据、
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感知数据和其他三维模型数据的汇聚。 并
具备模型检查入库、多版本管理、BIM 模型轻量化、BIM 模型抽取、
BIM 模型比对与差异分析等功能。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管理应具备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
管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更新、数据备份与
恢复等数据管理功能。
3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交换宜采用前置交换或在线共享
服务方式进行,前置交换应提供 CIM 数据的交换参数设置、数据检
查、交换监控、消息通知等功能;在线共享服务应提供服务浏览、服
务查询、服务订阅和数据上传等功能。
4. 2. 3摇 数据查询与可视化应包括查询统计、浏览展示、三维可视
化等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地名地址查询、空间查询、要素
查询、模型查询、模型元素查询、多维度多指标统计、查询统计、结
果输出等查询统计功能,应支持关键字查询、模糊查询、关联信息
查询、组合条件查询等查询形式;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 CIM 资源加载、集成展示、图文
关联展示、分级缩放、平移、旋转、飞行、定位、批注、剖切、专题图制
作、几何量算、块体比对、卷帘比对、多屏比对、透明度设置、模型精
细度设置等浏览展示的功能;
3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模型数据加载、模型渲染、图形
变换、场景管理、相机设置、灯光设置、特效处理和交互操作等三维
可视化的能力。
4. 2. 4摇 分析与模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宜提供二三维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
·11·
空间拓扑分析、通视分析、视廊分析、天际线分析、绿地分析、日照
分析和碰撞检测分析等分析功能;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宜具备从建筑单体、社区到城市级别的
模拟仿真能力,可支撑城乡规划设计、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管
网、城市体检和防洪排涝等典型场景应用。
4. 2. 5摇 运行与服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组织机构管理、角色管理、用户
管理、统一认证、授权管理、平台监控、日志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服务宜具备 CIM 数据服务发布、服务聚
合、服务代理、服务运行(启动、停止)、服务调用(访问控制、负载均
衡、协议解析、服务路由)、服务监控等能力。
4. 2. 6摇 开发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市级平台应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或开发工具包支撑 CIM
应用,应提供开发指南或示例等说明文档。
2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开发接口应包括下列类别:
摇 1)资源访问类:提供 CIM 数据的描述信息查询、目录服务接
口、服务配置和融合等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发现、检索
和管理;
摇 2)项目类:管理 CIM 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信息,并按
照功能提供要素编辑器和要素属性查询等接口;
摇 3)地图类:提供 CIM 数据的描述、调用、加载、渲染和场景漫
游,提供属性查询、符号化等功能;
摇 4)三维模型类:提供数字高程模型、水利模型、建筑模型、交
通设施模型、管线管廊模型、场地及地下空间模型、植被
模型和其他模型的描述、调用与交互操作;
摇 5)BIM 类:提供 BIM 的描述、调用与交互操作接口,实现建
筑信息模型的内部信息的查询、剖切、开挖、绘制、测量、
编辑等操作和分析功能;
·12·
摇 6)控件类:提供 CIM 基础平台中常用功能控件的调用等功
能接口;
摇 7)数据交换类:CIM 元数据查询,各类 CIM 数据模型预览、
授权访问、上传、、转换等功能;
摇 8)事件类:CIM 场景交互中可侦听和触发的事件;
摇 9)实时感知类:物联网感知设备定位、接入、解译及推送与
调取;
摇 10)数据分析类:历史数据的分析,按空间、时间、属性等信
息的对比,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
摇 11)模拟推演类:基于 CIM 的典型应用场景过程,实现模拟、
情景再现、预案推演等操作;
摇 12)平台管理类:提供平台管理,如用户认证、资源检索、申
请审核等管理功能。
·13·
5摇 平 台 应 用
5. 0. 1摇 CIM 基础平台宜通过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和开发接口等功 能,开发满足住建领域及其他扩展领域的 CIM 基础平台应用。 5. 0. 2摇 CIM 基础平台应用应针对城市发展重点应用,在充分收集 和征询各使用部门需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应兼顾当前和远期城 市发展需求,分阶段实现。 5. 0. 3摇 CIM 基础平台应用应以上级管理部门对于 CIM 基础平台 服务和数据需求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地特点和社会服务需求开展, 典型应用可参考附录 A。 5. 0. 4摇 CIM 基础平台宜加强与各行业应用方的协作,有序开放和 共享限定范围内的平台功能和数据权限,减少系统重复建设和数 据冗余。
·14·
6摇 平 台 数 据
6. 1摇 一 般 规 定
6. 1. 1摇 纳入各级平台管理的各类 CIM 数据应按标准规定的内容
和格式组织,应生成相应元数据和资源目录。
6. 1. 2摇 CIM 数据应存入各级平台的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更新和
共享应用。
6. 2摇 数 据 建 库
6. 2. 1摇 数据建库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检查、数据入库和入库
后处理等步骤。
6. 2. 2摇 数据预处理按数据库存储应收集并整理成果数据与元数
据等,并对入库前成果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或属性项
对接转换等处理。
6. 2. 3摇 数据检查应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检查,检查内容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摇
二维要素应检查几何精度、坐标系和拓扑关系,应检查其
属性数据和几何图形一致性、完整性等内容;
2摇 三维模型应检查包括数据目录、纹理贴图、坐标系、偏移值
等完整性和模型对象划分、名称设置、贴图大小和格式等规范性;
3摇 BIM 数据应检查模型精确度、准确性、完整性和图模一致
性,规范模型命名、拆分、计量单位、坐标系及构件的命名、颜色、材
质表达。
6. 2. 4摇 CIM 数据入库应选择合适的方式,矢量和栅格数据入库宜
采用分区、分层或分幅方式,三维模型和建筑信息模型入库宜采用
分区或分块的方式,其他相关数据入库宜采用分幅或分要素方式。
·15·
6. 2. 5摇 数据入库后处理内容宜包括逻辑接边、物理接边、拓扑检
查与处理、唯一码赋值、数据索引创建、影像金字塔构建、切片与服
务发布等。
6. 3摇 数 据 更 新
6. 3. 1摇 CIM 数据库宜采用要素更新、专题更新、局部更新和整体 更新等方式。 要素更新宜以城市要素为单位,专题更新宜以数据 专题为单位,局部更新宜以变化区域为单位。 6. 3. 2摇 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应同步更新,并应保持相互之间关 联,数据更新后应同步更新数据库索引及元数据。
6. 4摇 数据共享与服务
6. 4. 1摇 CIM 数据共享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保密规定,宜 通过 CIM 基础平台安全共享。 6. 4. 2摇 CIM 数据宜采用标准或公开数据格式进行交换共享。 6. 4. 3摇 CIM 矢量、栅格数据等宜采用 WMS、WMTS、WFS、WCS 等 标准发布服务,三维模型、倾斜摄影模型和 BIM 等宜采用 S3M、 3D-Tiles、I3S 等标准发布服务。
6. 5摇 省级数据库
6. 5. 1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库应包括 CIM 成果、资源调查、业
务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等数据,来源应包含同级政务系统和下级
CIM 基础平台。
6. 5. 2摇 CIM 成果数据应含 CIM 1、2 级模型成果数据,宜含 CIM 3
级模型,数据内容要求应符合表 6. 5. 2 的规定,可根据实际需要拓
展数据内容。
·16·
表 6. 5. 2摇 省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内容
门类 大类 中类 类型 约束 备注
CIM 成果 数据 CIM 1 级模型 信息模型 M 源自市级平台
CIM 2 级模型 信息模型 M 源自市级平台
CIM 3 级模型 信息模型 C 源自市级平台
资源调查 数据 房屋普查 房屋建筑 矢量 C
照片附件 电子文档 C
市政设施普查 道路设施 矢量 C
桥梁设施 矢量 C
供水设施 矢量 C
照片附件 电子文档 C
业务系统 数据 建筑行业 企业/ 人员 资质审批 企业基本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人员基本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不同资质的企业数 结构化数据 O
不同资质的人员数 结构化数据 O
房地产 市场监管 房地产项目信息 矢量 C
房源基本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房地产企业信息 结构化数据 O
中介服务机构信息 以及人员信息 结构化数据 O
工程勘察设计 统计信息 资质管理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注册管理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17·
续表 6. 5. 2
门类 大类 中类 类型 约束 备注
业务系统 数据 大型公建 能耗管理 建筑 结构化数据 C
空调 结构化数据 C
办公设备 结构化数据 C
电梯扶梯 结构化数据 C
照明 结构化数据 C
工程建设 项目数据 立项用地规划 许可数据 策划项目信息 (未选址)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协同计划项目 (已选址) 矢量 C 源自市级平台
项目红线 矢量 C 源自市级平台
立项用地规划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证照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批文、证照扫描件 电子文档 C 源自市级平台
建设工程规划 许可数据 设计方案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 C 源自市级平台
报建与审批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证照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批文、证照扫描件 电子文档 C 源自市级平台
施工许可数据 施工图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 C 源自市级平台
施工图审查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证照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批文、证照扫描件 电子文档 C 源自市级平台
竣工验收数据 竣工验收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 C 源自市级平台
竣工验收备案信息 结构化数据 C 源自市级平台
验收资料扫描件 电子文档 C 源自市级平台
·18·
6. 6摇 市级数据库
6. 6. 1摇 市级 CIM 基础平台数据库宜由 CIM 成果数据、CIM 源数据 和关联数据三类数据组成,其中 CIM 成果数据宜包括工程建设项 目报批和加工整理等形成的 CIM 1-7 级模型成果数据;CIM 源数 据宜包括时空基础、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等数据;关 联数据宜包含公共专题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 数据内容要求应符 合附录 B 的规定,可根据实际需要拓展数据内容。 6. 6. 2摇 时空基础数据宜包括行政区、测绘遥感数据、三维模型数 据及电子地图数据等。 6. 6. 3摇 资源调查数据宜包括国土调查、地质调查、耕地资源、水资 源、房屋普查和市政设施普查、城市生命线等数据。 6. 6. 4摇 自然资源和规划管控数据宜包括开发评价、重要控制线、 国土空间规划等数据。 6. 6. 5摇 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宜包括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数据、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数据、施工许可数据、竣工验收数据等。 6. 6. 6摇 公共专题数据宜包括社会数据、法人数据、人口数据、兴趣 点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 6. 6. 7摇 物联感知数据宜包括建筑、市政设施、气象、交通、生态环 境、城市安防等监测监控数据等。
·19·
7摇 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
7. 1摇 运 行 环 境
7. 1. 1摇 CIM 基础平台应运行在政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应符合以 下要求: 1摇 CIM 基础平台应选择成熟稳定的基础软件,含数据库软 件、中间件、网络操作系统等,其性能指标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2摇 CIM 基础平台宜采用政务云提供的运行环境,应配备稳定 可靠的信息机房、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设备和终 端设备,其性能指标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7. 1. 2摇 CIM 基础平台建设应依托政务基础设施,并在满足平台部 署运行、数据协同共享、数据安全可靠等需求的网络环境下进行, 形成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的网络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摇 平台纵向网络应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网络环境互通,不宜 低于百兆光纤网,应能支撑 CIM 数据的管理和数据共享; 2摇 平台横向网络应与本级电子政务网互联互通,宜为千兆光 纤网,应能支撑本级数据交换与共享。 7. 1. 3 摇 CIM 基础平台设计宜考虑可扩展的要求,宜符合以下 要求: 1摇 能适应业务流程变化、采集数据变化发展的需要; 2摇 能适应后续应用系统的集成及新的应用系统建设; 3摇 能满足随着数据增加、用户数的增长及功能应用的增长, 软件系统通过硬件性能的调整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健壮性,维 持正常运行。
·20·
7. 2摇 安 全 保 障
7. 2. 1摇 CIM 基础平台建设应建立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 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 级保护的要求。 CIM 基础平台建设应综合评估各类安全风险,设 计安全方案,开展等保定级和备案。 7. 2. 2摇 CIM 基础平台应采取统一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权限管 理、安全认证、系统日志、安全审计等措施。 7. 2. 3摇 CIM 基础平台需加密处理的环节应采用国产密码技术。 7. 2. 4摇 CIM 基础平台应建立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交换、数据 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备份恢复、数据加密脱敏等构成的数据安全 维护体系。 7. 2. 5摇 数据采集安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摇 个人 信息安全规范》GB / T 35273、《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 集规范》GB 37300 及相关国家政策的规定;数据使用安全应遵照自 然资源部、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国家秘 密范围的规定》(自然资发也2020页95 号)有关要求落实。 7. 2. 6摇 数据传输和交换安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 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 28181、《 物联 网摇 信息交换和共享摇 第 1 部分:总体架构》GB / T 36478. 1、《物联 网摇 信息交换和共享摇 第 2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 / T 36478. 2、 《信息安全技术摇 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 GB / T 37025 及 相关国家政策的规定。 7. 2. 7摇 数据存储和备份安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摇 云 数据存储和管理摇 第 1 部分:总则》GB / T 31916. 1、《信息技术摇 备 份存储摇 备份技术应用要求》 GB / T 36092、《信息安全技术摇 云存 储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A/ T 1347 及相关国家政策的规定。 数据 备份应制定容灾备份策略,设计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方案,符合 ·21·
《信息技术安全摇 要求。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 / T 20988—2007 的
7. 3摇 维 护 管 理 7. 3. 1摇 CIM 基础平台维护管理应符合《 信息技术服务摇 运行维 护摇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 / T 28827. 1 的规定开展平台运行维护 和更新。 7. 3. 2摇 CIM 基础平台建设方应组建专业、稳定的运行维护团队, 负责平台和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持续更新。 7. 3. 3摇 CIM 基础平台应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组 织架构、权限管理、运行维护、操作规程、数据安全、数据保密。
·22·
附录 A摇 平台典型应用
A. 0. 1摇 工程建设项目审查
1摇 立项用地规划审查
CIM 基础平台应提供能汇聚共享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及项
目前期 CIM 数据的能力,宜具备项目策划生成、项目选址分析与立
项用地规划审查等功能。 各项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摇 1)项目策划生成应提供“多规合一冶 一张蓝图共享、项目储
备、项目合规性分析、项目协调意见汇总、规划实施监督
等功能,支撑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统筹、前期策划、监督评
估等功能;
摇 2)项目选址分析应提供分析规则配置、辅助选址分析、多方
案联动展示、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3)规划条件分析应提供规划条件智能提取、规划条件查询、
规划条件共享等功能;
摇 4)多规冲突分析应提供指定范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
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不一致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可视
化展现与输出;
摇 5)立项用地规划审查应提供项目立项用地规划的合规性审
查和批注,并生成合规性审查报告。
2摇 设计方案模型报建审查
CIM 基础平台应提供能汇聚共享工程建设许可阶段项目 CIM
数据的能力,宜具备审查规则库管理、合规审查与批注、设计方案
比对、景观分析等功能,提升设计方案报建审查效率。 各项功能应
符合以下要求:
摇 1)审查规则库管理应提供审查规则配置和管理等功能;
摇 2)合规审查与批注应提供审查指标吻合性检查、图文联动
·23·
展示吻合性情况、合规审查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3)设计方案比对应提供多方案比对、比对结果联动展示、比
对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4)景观分析应提供视廊分析、天际线分析、绿地率分析、日
照分析、分析结果图文联动展示、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
3摇 施工图模型审查
CIM 基础平台应提供能汇聚共享施工许可阶段项目 CIM 数据
的能力,宜具备审查规则库管理、施工图模型审查、模型完整性检
查等功能,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 各项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摇 1)审查规则库管理应提供审查条文解析、审查规则配置、审
查规则管理等功能;
摇 2)施工图模型审查应提供批注、审查结果图文展示、审查报
告生成等功能;
摇 3)模型完整性检查应结合施工图模型交付标准对交付的
BIM 进行完整性检查。
4摇 竣工验收模型备案
CIM 基础平台应提供汇聚共享竣工验收阶段项目 CIM 数据的
能力,宜具备合规性检测、与施工图模型比对分析、联合验收备案、
成果管理与共享等功能。 各项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摇 1)合规性检测应提供检测规则配置、竣工模型合规性检测、
检测结果图文联动展示、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2)与施工图模型比对分析应提供模型比对、分析结果图文
联动展示、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3)联合验收备案应提供信息资料与 BIM 关联、各部门联合
验收备案、验收或备案报告生成等功能;
摇 4)成果管理与共享应提供竣工验收模型完整性检查与批
注、检查报告生成、成果管理、成果共享服务等功能。
·24·
A. 0. 2摇 智慧工地管理应用
1摇 宜支持智慧工地场景的安全管理、成本管控、进度计划、质
量控制等应用;
2摇 宜支持智慧工地场景的施工方案模拟仿真、工程进度模拟
仿真、复杂节点模拟仿真、潜在风险模拟仿真等应用;
3摇 宜提供对建筑工地监测数据的实时读取与统计、监测规则
配置、预警提醒与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支撑智慧工地的场景应用;
4摇
应支持智慧工地场景的项目概况展示、全景视频监控、劳
务实名制管理、现场人员进出场管理、参建单位人员管理等应用;
5摇 宜支持车辆进出场管理、考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扬尘噪
音监控管理、深基坑监测、高支模监测、塔吊安全监测、施工电梯安
全监测、材料管理等应用;
6摇 可支持无人机监测管理、智能安全帽定位、吊钩可视化、远
程视频监管、卸料平台安全监测、边坡监测、危险区域人员监控、标
养室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监测、监测数据预警管理等应用;
7摇 可支持工地场地布置模拟仿真、物联监测设备实时动态模
拟仿真,及工地实时视频图像与模型的融合;
8摇 可支持工地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实时
预警,提供实时感知、智能研判、快速处置等非现场监管的能力,支
撑工地施工安全管理;
9摇
可支持设计、施工、竣工等不同版本模型的可视化比对并
生成比对报告;
10摇 可支持工程资料的构件级挂接,提供 BIM 归档管理能力。
A. 0. 3摇 城市体检应用
1摇 宜支撑城市体检场景的城市运行态势模拟仿真、开发强度
模拟仿真、人口拥挤模拟仿真、交通拥堵模拟仿真、环境污染模拟
仿真等应用;
2摇 应提供对气象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读取与统
·25·
计、监测规则配置、预警提醒与可视化展示、监控视频融合展示等
功能,支持环境保护的场景应用;
3摇 可提供数据分析与诊断工具功能,实现城市自体检指标的
计算、解析与诊断;
4摇 可实现对数据和指标的查询与统计,包括城市级、区级、街
道级、特定区块四个空间维度。
A. 0. 4摇 城市运行管理应用
1摇 宜提供对路网、交通、管网、排水、水利等监测数据的实时
读取与统计、监测规则配置、预警提醒与可视化展示、监控视频融
合展示等功能,支持城市综合管理的场景应用;
2摇
可调用 CIM 基础平台数据服务展示有限精度的地下管线
信息,包括管线类型、管线数量、管线长度以及管点和附属物的数
量,并将网格员反馈管线工程施工情况与管线基本信息关联进行
展示,可支持管线查询、爆管分析、降雨分析等功能,支持城市管线
应用场景;
3摇
基于 CIM 基础平台数据服务展示城市运行管理评价指标
信息,包括“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群众满意冶等方面,可提供综合
评定、细化指标得分信息、区域得分变化趋势、城市管理问题智能
分析等功能,支持城市运行管理场景应用;
4摇 通过动态监测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对象的活动、诉求状况等
相关指标,可对全地区城市综合执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实现动态
监测预警,支持城市管理执法场景应用;
5摇 基于 CIM 基础平台集成相关设施物联数据,可提供基于栅
格、聚簇、热图、活动规律等多种可视化分析手段,对垃圾投放、垃
圾桶与垃圾间、清运车、环卫人员、视频监控设备等概况调阅的功
能,支持城市垃圾管理场景应用;
6摇
可支持智慧灯杆的视频接入、环境监测设备数据获取、亮
灯情况数据、电压电流数据的接入展示,并在 CIM 基础平台上同步
·26·
显示亮灯、关灯效果,支持城市照明场景应用;
7摇 可支持对“三管一防冶的主题分析,实现对“三管一防冶案件
发生街道分布、案件量走势、案件发生位置和案件详情等内容的综
合展示与分析,实现对城市热点问题提前预警决策,为排查问题提
供数据支撑与手段,支持城市“三管一防冶应用场景。
A. 0. 5摇 智慧社区应用
1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场景的安全隐患模拟仿真、警情模拟仿
真、社区舆情模拟仿真、灾难疏散模拟仿真、战争避难逃生模拟仿
真等应用;
2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场景的生态监测与管理、分布式能源管
理、垃圾收集系统管理等生态感知体系应用,支持社区多种环境要
素及各种污染源、污染废弃物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应用;
3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数字管理和资源管控平台,实现管理事件
上报、处置和视频应用预警、社区人事、租赁、物业管理等应用;
4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跨部门政务协同应用;
5摇 宜支持社区大型传染疫情的防控、隔离、排查、消杀等管理
应用;
6摇 宜支持社区垃圾分类、清运管理;
7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智能
化改造等模拟仿真;
8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区网格管理、人房户网格
化管理、网格事件管理、社区网格任务、特殊关注人群、特殊关爱人
群等专业应用;
9摇
宜支持智慧社区安全的车辆管理、治安管理、智能设备管
理,以及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建筑可视化等应用。
A. 0. 6摇 智慧管网应用
1摇 宜支撑智慧管网场景的管网缺陷模拟仿真、管网运行动态
模拟仿真、下水道通畅模拟仿真、空气流通模拟仿真等应用;
·27·
2摇 应支持智慧管网的数据库建设和管网数据共享等应用;
3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