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RHA 069-2024 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

T/CRHA 069-2024 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58.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17:25:12



相关搜索: 成人 护理 引流 引流 crha

内容简介

T/CRHA 069-2024 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 ICS 11.020
CCS C 05

体 标 准
T/CRHA 069—2024
————————————————————————————————
————————
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
Nursing care of lumbar cistern fluid drainage for adults
2024-08-05 发布
2024-08-10 实施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发 布
T/CRHA 069—2024


前言.................................................................................................................................................. 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5
评估.............................................................................................................................................2
6
护理过程.....................................................................................................................................3
7
健康教育.....................................................................................................................................5
附录 A(资料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6
附录 B(资料性)肌力的分级.......................................................................................................7
附录 C(资料性)骨窗压力的判断方法.......................................................................................8
附录 D(资料性)疼痛评估量表...................................................................................................9
附录 E(资料性)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10
附录 F(资料性)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方法................................................................................. 11
附录 G(资料性)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12
附录 H(资料性)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 14
参考文献.........................................................................................................................................15
I
T/CRHA 069—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
武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璐、谭丽萍、杭春华、王芳、季翠玲、袁萍、蒋艳、蔡卫新、兰
美娟、王军、史铁英、陶子荣、谭彬彬。
T/CRHA 069—2024
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的基本要求、评估、护理过程及健康教育。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对成人腰大池引流护理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本文件的规范性引用而成为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T/CNAS 04—2019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腰大池引流 lumbar cistern fluid drainage
在腰椎蛛网膜下腔中置管向体外密闭系统引流脑脊液。
3.2
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3.3
身体约束 physical restraint
使用相关用具或设备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限制其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自由活动和
(或)触及自己身体的某部位。
3.4
低颅压综合征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60mmH2O,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性
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3.5
脑疝 brain hernia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局部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
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
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大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
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1
T/CRHA 069—2024
3.6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
与医用粘胶产品或设备(例如胶带、伤口敷料、造口产品、电极、药物贴片和伤口缝合
条等)相关的皮肤损伤。
3.7
脑脊液漏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脑脊液在颅内外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从硬脑膜缺口及其所覆盖的颅骨缺损处经鼻腔、外耳
道或开放伤口漏出的现象。
4
基本要求
4.1 应明确患者留置腰大池引流管的目的:
——释放脑脊液;
——监测颅内压;
——进行药物治疗。
4.2 应评估患者病情、配合程度、伤口敷料及引流管通畅情况。
4.3 应规范引流体位。
4.4 应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性。
4.5 应规范转运护理及流程。
4.6 应识别并协助处理并发症。
4.7 应动态评估引流液性状、颜色、引流速度及引流量,并准确记录。
5
评估
5.1 应评估患者及腰大池引流管情况,评估内容及评估时机见表 1。
表 1 评估内容及评估时机
评估内容 评估时机
置管 转运 拔管
前 中 后 前 中 后 前 后
意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见附录 A)、瞳孔、生命体 征、肢体活动(肌力的分级见附录 B)及骨窗压力(骨 窗压力的判断方法见附录 C)情况 √ √ √ √ √ √ √ √
头晕、头痛(疼痛评估量表见附录 D,包括数字评分 量表 NRS 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CPOT)、恶心、 呕吐等情况 √ √ √ √ √ √ √ √
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症状及体征、渗血、渗 液 √ √ √ √ √ √ √ √
2
T/CRHA 069—2024
穿刺部位及引流管固定处敷料有无松动、潮湿、污染 等 √ √ √ √ √ √
引流管固定处皮肤有无损伤 √ √ √ √ √ √
引流管置入深度或外露长度 √ √ √ √
引流管通畅情况、置管时间、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及 固定情况 √ √ √ √
引流液性状、颜色、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 √ √ √
引流管的完整性 √ √
5.2 置管后应根据患者病情至少每小时评估 1 次,交接班时再次进行评估。
5.3 应在患者更换敷料时、更换体位前后、病情变化时及在吸痰等诱发颅内压骤然增高情况
下,再次进行评估。
5.4 应在关闭或打开引流管、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有调整时,再次进行评估。
5.5 对于使用镇静剂的患者,宜根据患者病情每(4~6)h 评估 1 次镇静水平,评估方法见
附录 E——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
6
护理过程
6.1 引流期间观察
6.1.1 应观察患者意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见附录 A)、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肌力
的分级见附录 B)、骨窗压力(骨窗压力的判断方法见附录 C)及有无头晕、头痛(疼痛评
估量表见附录 D)、恶心、呕吐等情况。
6.1.2 应观察引流液有无浑浊、絮状物,如有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汇报。
6.1.3 应观察引流液颜色的深浅变化。若引流液由非血性变为血性,或血性引流液颜色
加深,立即汇报医生处理。
6.1.4 应观察引流速度及引流量。
6.2 体位安置
6.2.1 置管时宜协助患者取抱膝屈颈侧卧位,并充分暴露穿刺点。
6.2.2 置管后 4~6h 内宜保持患者去枕平卧。
6.2.3 留置引流期间,宜保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可保持患者床头抬高 15°~30°。
6.2.4 当床头高度改变或患者坐起时,应先关闭引流管,汇报医生,根据医嘱给予处理。
6.2.5 当患者躁动、谵妄时,应查找原因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身体约束
和(或)镇痛镇静,约束按照 T/CNAS 04—2019 的规定执行。
6.3 引流速度控制
6.3.1 应依据医嘱、患者病情及颅内压情况进行引流量及速度调整,宜选择可以精确控制、
动态调节引流速度的引流装置。
6.3.2 患者仰卧位时,宜将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置于双侧外耳道连线上 0~15cm;侧卧位时,
3
T/CRHA 069—2024
宜将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置于正中矢状面水平;或根据引流速度要求调整高度。
6.3.3 宜控制引流速度在 5~20ml/h,宜控制引流量不超过 500ml/d。
6.4 引流装置维护
6.4.1 应妥善固定引流装置,并保持其通畅。
6.4.2 应在引流管穿刺部位使用无菌敷料或抗菌敷料覆盖或固定,可使用“一”字型、“十”字
型等方法固定引流管,操作方法见附录 F——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方法,可加用敷料在三通处
固定引流管。
6.4.3 应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
6.4.4 宜在引流液达到引流装置容量 2/3 满时,排空引流装置;如遇引流装置污染或堵塞,
应汇报医生,及时更换引流装置。
6.4.5 若引流管滑脱,应检查管道的完整性,消毒穿刺部位后使用无菌敷料加压覆盖,并立
即汇报医生。
6.4.6 若引流管断开,应立即关闭靠近患者端的引流管,并汇报医生。
6.5 转运护理
6.5.1 转运前应关闭引流管,宜排空引流装置。
6.5.2 危重症患者转运宜根据转运分级标准配备转运人员及转运装备。转运分级标准、转运
人员配备标准及转运装备配备标准见附录 G——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6.5.3 院内转运后应开放引流管,并再次进行评估,评估内容详见 5.1。
6.5.4 长途转运途中宜开放引流管,保持引流装置通畅,并调整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调整
方法见 6.3.2,或遵医嘱调整高度。
6.6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6.6.1 低颅压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观察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引流速度和(或)量、穿刺部位渗血、渗液
及患者体位情况,必要时结合头颅 CT 结果,警惕脑疝发生。如有异常,应汇报医生给予处
理,遵医嘱抬高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或降低床头高度;
——宜在患者剧烈咳嗽、吸痰、呛咳、用力排便等诱发颅内压骤然增高的情况时,临时
关闭引流管。
6.6.2 感染
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无菌操作,按照 WS/T313 执行手卫生;
——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分泌物、穿刺部位周围有无红肿热痛;
——应观察引流液有无浑浊、絮状物,患者体温、脑脊液及血常规检查结果,如有异常,
汇报医生;
——应观察引流管留置时长,一般不超过 2 周,如超过时长,汇报医生给予处理;
——应观察引流管接口处有无松动、漏液,如有异常,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宜每日消毒擦拭暴露在敷料覆盖以外的引流管。
6.6.3 引流不畅
应观察引流管有无打折、受压,脑脊液有无从引流管内流出,引流管内液体平面有无随
呼吸、脉搏波动。如有异常,汇报医生并协助挤压引流管或调节引流管高度,必要时协助医
生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疏通引流管;如不能疏通时,协助医生拔除或更换引流管。
6.6.4 穿刺部位渗血渗液
穿刺部位渗血渗液的观察及护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4
T/CRHA 069—2024
——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有异常,汇报医生给
予处理,并观察处理效果;
——对有出血倾向或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
6.6.5 脑疝
应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改变、意识障碍、肌力下降、血压升高、脉搏
减慢、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6.6.6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应评估患者皮肤温度、颜色、湿润度、丰满程度、弹性及完整性,具体预防及护理措施
见附录 H——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
6.7 拔管护理
6.7.1 拔管前应遵医嘱试行关闭引流管 24h,并遵医嘱行头颅 CT 检查,同时再次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见 5.1。
6.7.2 试行关闭引流管期间应做好病情观察:
——对昏迷患者,应观察意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见附录 A)、瞳孔、生命体征,有无
呕吐及脑脊液漏;
——对清醒患者,还应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疼痛评估量表见附录 D)、恶心及肌力下
降等情况。
6.7.3 拔管后宜协助患者平卧 4~6h,同时再次进行评估,评估内容详见 5.1。
7
健康教育
7.1 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留置腰大池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
7.2 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牵拉。
7.3 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留置腰大池引流管期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7.4 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应自行调节引流管出口平面高度和床头高度、不应自行打开
或关闭引流管。
7.5 应告知患者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7.6 应告知患者及陪护人员,如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汇报医护人员:
——患者有头痛、头晕、发热等不适症状;
——引流管断裂、滑脱、漏液或患者意外拔管;
——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有异常;
——引流管置入处和(或)引流管固定处敷料出现渗血、渗液、松动、潮湿、污染及脱
落等。
7.7 有身体约束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约束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8 留置引流期间,应告知患者避免腰背部剧烈活动,如病情允许,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
行床上活动。
7.9 宜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
5
T/CRHA 069—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国际上常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价意识障碍的程度,GCS
评分项目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分测 3 个项目并予以计分,再将各项目分值
相加求其总分,即可得到意识障碍程度的客观评分。最高得分为 15 分,最低得分为 3 分,
分数越低病情越重。
表 A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检查项目 临床反应 评分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4
呼之睁眼 3
疼痛引起睁眼 2
不睁眼 1
语言反应 定向正常 5
应答错误 4
言语错乱 3
言语难辨 2
不语 1
运动反应 能按指令动作 6
对针痛能定位 5
对针痛能躲避 4
刺痛肢体屈曲反应 3
刺痛肢体过伸反应 2
无动作 1
注: 睁眼反应(E):如因眼肿、骨折等不能睁眼,应以“C”(closed)表示; 语言反应(V):如因气管插管或切开而无法正常发声,以“T”(tube)表示;平素 有言语障碍史,以“D”(dysphasic)表示; 运动反应(M):运动反应指非偏瘫侧运动反应,且排除脊髓横断性损伤。
6
T/CRHA 069—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肌力的分级
肌力的评估采用 0~5 级共 6 级肌力记录法。
表 B 肌力的分级
分级 临床表现
0 级 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
1 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 级 肌肉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力抬起
3 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 级 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 级 正常肌力
7
T/CRHA 069—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骨窗压力的判断方法
骨窗压力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通常根据触摸患者骨窗的张力进行判断。
骨窗压力分三级:
Ⅰ级触唇感,骨窗压力低
Ⅱ级触鼻感,骨窗压力中等
Ⅲ级触额感,骨窗压力高
8
T/CRHA 069—2024
附 录 D
(资料性)
疼痛评估量表
根据患者病情和意识状态选择相应的疼痛评估量表,常用的为数字评分量表(表 D.1)
和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表 D.2)。
表 D.1 数字评分量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
轻度 中度 重度
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是单维度疼痛量表之一,适用于:能进行语
言或行为交流的患者;有语言理解能力和抽象数字概念的患者首选。由 0~10 这 11 个数字
组成,以逐级递增的方式描述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
痛,7~10 分重度疼痛。
表 D.2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
指标 分值 描述
面部表情 0 放松 未观察到肌肉紧张
1 紧张 表现为皱眉,面部肌肉紧张
2 痛苦貌 出现以上所有表情并双眼紧闭
身体活动 0 无活动 安静,无运动
1 保护性 运动慢而小心,触碰或按摩疼痛部位,通过活 动吸引注意力
2 焦虑不安 拉扯管道,试图坐起或下床,四肢活动剧烈, 不听指令,攻击工作人员
身体紧张度 0 放松 被动运动时无阻力
1 紧张僵硬 被动运动时有阻力
2 非常紧张僵硬 被动运动时阻力非常大,无法完成动作
机械通气顺应性 0 呼吸机耐受 呼吸机无报警,机械通气易
1 咳嗽但可耐受 呼吸机报警可自动停止
2 呼吸机对抗 报警频繁,人机不同步,机械通气中断
发声 0 说话语调正常 没有声音或说话时音调正常
1 叹气或呻吟
2 哭泣或呜咽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是针对危重症、有或无
气管插管患者的有效疼痛评估工具,使用疼痛相关的行为指标进行评估,包括面部表情、身
体活动、肌肉紧张度和机械通气顺应性或发声等 4 个条目,其中机械通气顺应性和发声分别
仅用于气管插管患者和非气管插管患者。每个条目有 3 种描述,根据患者行为的反应强烈程
度分别用 0~2 分表示,总分 0~8 分,分数越大,患者可能越疼痛。
9
T/CRHA 069—2024
附 录 E
(资料性)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
国际上常用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监测
ICU 或其他患者的镇静水平。该评分表共分为 10 个等级,由-5 分到+4 分,表示患者的镇静
程度从“昏迷”到“有攻击性”。
表 E.1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量表
评分 术语 描述
+4 有攻击性 明显的暴力行为,对工作人员有威胁
+3 非常躁动 试着拔出呼吸管,胃管或静脉点滴
+2 躁动焦虑 身体无意义地频繁移动,无法配合呼吸机
+1 不安焦虑 焦虑紧张但身体只有轻微的移动
0 清醒平静 清醒自然状态
-1 昏昏欲睡 没有完全清醒,但可声音唤醒并维持清醒(睁眼且有眼神交流), >10s
-2 轻度镇静 声音唤醒后短暂维持清醒,<10s
-3 中度镇静 对声音有反应或睁眼(但无眼神交流)
-4 重度镇静 对物理刺激有反应或睁眼
-5 昏迷 对声音和物理刺激均无反应
表 E.2 RASS 评分的操作方法
步骤 患者情况 评分
第一步:观察患者 患者清醒、不安焦虑或躁动 0~+4
第二步:若患者不清醒,用 名字唤醒患者并令其睁眼看 着说话人 患者可睁眼,有眼神交流,并维持该状态 -1
患者可睁眼,有眼神交流,但无法维持 -2
患者可睁眼,或有其他反应,但无眼神交流 -3
第三步:若患者对声音无反 应,摇晃肩膀或抚摸胸口唤 醒患者 患者对物理刺激有反应或睁眼 -4
患者对所有刺激均无反应 -5
10
T/CRHA 069—2024
附 录 F
(资料性)
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方法
表 F 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方法
名称 方法 示意图
“一”字型固定法 ①先用无菌敷料或抗菌敷料覆盖穿 刺点,将弹力胶布(无张力)贴于最 外层。 ②将引流管沿垂直于脊柱的方向,用 弹力胶布(无张力)自穿刺口的一边 呈“一”字型贴至髂前上棘。 ③在三通处以无菌纱布包裹,用安全 别针固定,外接引流袋,从患者背后 看呈“一”字型。
“十”字型固定法 ①先用无菌敷料或抗菌敷料覆盖穿 刺点。 ②将弹力胶布(无张力)沿 T7-S1、 双侧腰部作“十字”固定。 ③将引流管沿着脊柱方向,用弹力胶 布(无张力)延长固定至肩峰贴至竖 脊肌的凹陷处。 ④在三通处以无菌纱布包裹,用安全 别针固定,外接引流袋,从患者背后 看呈“十”字型。
11
T/CRHA 069—2024
附 录 G
(资料性)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表 G.1 转运分级标准
评估项目 转运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生命体征情况 在生命支持条件下, 生命体征不平稳 在生命支持条件 下,生命体征相对 稳定 无须生命支持条件下, 生命体征尚平稳
意识状态 (GCS 评分) 昏迷,GCS 评分<9 分 轻度昏迷,GCS 评 分 9~12 分 GCS 评分>12 分
呼吸支持情况 人工气道,呼吸支持 条件高, PEEP≥8cmH2O, FiO2≥60% 人工气道,呼吸支 持条件不高,PEEP <8cmH2O,FiO2 <60% 无人工气道,可自主咳 痰
循环支持情况 泵入 2 种及以上血管 活性药物 泵入 1 种及以上血 管活性药物 无需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主要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 心律失常、严重呼吸 困难、反复抽搐、致 命创伤、夹层、主动 脉瘤等 ECG 怀疑心肌梗 死、非 COPD 患者 SaO2<90%、外科 急腹症、剧烈头痛、 严重骨折、持续高 热等 慢性病症
转运时间 ≥20min ≥10min 且<20min <10min
注:前 5 项为主要评估项目,依据 5 项中的最高级别进行分级;转运时间为次要指标,可依
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GCS 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PEEP 为呼气末压通气,ECG 为心电
图;1cmH2O=0.098kPa。
表 G.2 转运人员配备标准
人员 转运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医师 急诊工作时间≥2 年;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 1 阶段第三年; 掌握急救技能:胸外 按压、气管插管、除 颤、电复律 急诊工作时间≥2 年;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 1 阶段第二年;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急诊工作时间≥1 年;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 1 阶段第一年;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护士 N3 能级护士; 取得急诊专科护士 证书; 熟练使用抢救仪器 N2 能级护士; 熟练使用抢救仪器 N1 能级护士; 基本可使用抢救仪 器
注:以上分级标准为推荐配备标准,各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推荐原则进行调整。
12
T/CRHA 069—2024
表 G.3 转运装备配备标准
装备 转运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仪器设备 氧气 2 瓶、转运监护 仪、转运呼吸机或 PEEP 简易呼吸器、 口咽气道、微量泵 2 个、AED 除颤仪、便 携式吸痰器、插管用 物、穿刺用物 氧气 1 瓶、转运监护 仪、简易呼吸器、口 咽气道、微量泵 1 个、 AED 除颤仪(必要 时)、穿刺用物 氧气 1 瓶、指夹式脉 搏血氧仪、简易呼吸 器(必要时)、穿刺 用物
药品 肾上腺素、多巴胺、 胺碘酮、咪达唑仑、 利多卡因、阿托品、 等渗盐水 肾上腺素、咪达唑 仑、等渗盐水 等渗盐水
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 11 家医院组
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专家组共同起草发布。以上分级标准为推荐配备标准,各
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推荐原则进行调整。
13
T/CRHA 069—2024
附 录 H
(资料性)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
H.1 粘贴方法
应用粘胶相关医疗设备时,要遵循制造商说明。常见的安全、有效使用粘胶相关医疗设
备的指导如下:①进行皮肤准备;②避免使用乙醇等可能造成皮肤干燥的产品清洁皮肤;③
应在干爽的皮肤上粘贴;④进行非张力性粘贴;⑤粘贴方向正确,如活动或在预期肿胀部位
粘贴,产品应具有一定伸展度;⑥轻柔平滑的粘贴,使其无缝隙或褶皱;⑦在制造商说明书
表明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撕下和重新粘贴粘胶产品;⑧在合适的部位使用粘胶剂,避免粘贴
区域过大。
H.2 移除方法
移除医用粘胶剂时需遵循以下步骤:①松开粘胶剂边缘;②用一只手将皮肤向下压,另
一只手分离粘胶剂和皮肤;③沿毛发生长方向靠近皮肤水平缓慢撕下粘胶剂;④按压皮肤的
手指跟随粘胶产品移除进度缓慢向新暴露皮肤下移动,直至粘胶产品完全移除;⑤无边界透
明敷贴也可通过松开敷料一角并水平向相反方向拉伸移除;⑥伤口敷料先缓慢松解各个方位
粘胶剂,再将敷料从中心揭起;⑦如果需要,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医用除胶剂松解粘胶剂。
H.3 皮肤护理
避免过度清洗皮肤,避免皮肤干燥;保持皮肤湿润,确保患者摄入足够水量,防止脱水;
评估皮肤有无脱皮、开裂或干燥迹象,通过尿液颜色判断是否缺水;避免使用含乙醇产品、
香水、染料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推荐使用酸碱度平衡、无香味和防腐剂的肥皂替代品;使用
润肤剂作为防潮层;护理干燥皮肤时宜轻轻拍打,不要揉搓。
14
T/CRHA 069—2024

考 文 献
[1] 马克·S. 格林伯格. 神经外科手册 [M]. 9 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990, 1997.
[2] Lele AV, Hoefnagel AL, Schloemerkemper N, et al. Representing SNACC Task Force for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and Lumbar
Drain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External Ventricular and Lumbar
Drains: Guidelines From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in 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J].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17, 29 (3): 191-210.
[3] Hepburn-Smith M, Dynkevich I, Spektor M,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n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 The Quest for a Comprehensive, Universal Standard for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Care [J]. J Neurosci Nurs, 2016, 48 (1): 54-65.
[4]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
中国专家共识(2018 版) [J].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 (21): 1646-164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脑脊液漏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 (15): 1057-1067.
[6] 吴欣娟,马玉芬,张毅.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管理手册 [M]. 1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31.
[7]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
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 神经重症患者
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 (9): 897-918.
[8] 秦玉荣. 临床常见管道护理规范 [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21: 69.
[9] 高健,华小雪,徐军.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J]. 中华
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7, 3 (05): 257-261.
[10] 李霞,胡艳玲,万兴丽. 《预防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解读 [J].
护理研究, 2021, 35 (10):1693-1696.
[11] 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 [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191.
[12]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 [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595, 609.
15
上一章:T/CRHA 072-2024 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护理规范 下一章:T/CRHA 080-2024 脊髓与脊柱畸形筛查数据集

相关文章

T/CRHA 073-2024 成人清洁间歇导尿护理 T/CRHA 034-2024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规范 T/CRHA 044-2024 住院期间成人泌尿造口护理技术规范 T/CRHA 042-2024 成人中心静脉导管堵塞风险评估及预防 T/CRHA 028-2023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技术 T/CRHA 038-2024 成人重症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压力性损伤预防规范 T/CRHA 021-2023 人文护理实践规范 T/CRHA 027-2023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