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GXAS
团
体 标 准
T/GXAS 782—2024
腹部减脂塑形手法操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bdominal fat reduction body shaping
manipulation
2024 - 07 - 23 发布
2024 - 07 - 29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782—2024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中医药大学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省第三人
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玉林市中医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南宁耆博伽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红珍、周海丰、蒋文、陈丹丹、张玲玲、林青琰、王瑶、熊进、范晓露、唐
霁、廖彩云、郑颖、樊友军、马冰冰。
I
T/GXAS 782—2024
腹部减脂塑形手法操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腹部减脂塑形手法适宜及禁忌人群的要求,规定了操作前准备、手法操作、日常调护
的操作指示,描述了手法操作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腹部减脂塑形手法的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适宜及禁忌人群
4.1 适宜人群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的人群或其他
有需求者。
注: BMI(Body Mass Index),简称体质指数,国际上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计算公式为:BMI=
体重÷身高
2。(体重单位:kg;身高单位:m)
4.2 禁忌人群
包括以下人群:
—— 各种发热、结核病和其余传染病患者;
—— 背部及腹部等操作部位有烧伤、烫伤或皮肤破损以及皮肤病患者;
——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
——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等急腹症患者;
——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性疾病及其他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血管瘤、肝肿大、
肾结石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 妊娠期、月经期妇女;
—— 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类疾病患者;
—— 出血性倾向疾病患者;
—— 椎体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 醉酒、过饱、过饥、过度劳累者;
—— 不能与操作者配合患者。
5 操作前准备
5.1 操作者准备
5.1.1 完成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
5.1.2 手部不佩戴影响手法操作的首饰。
5.1.3 双手清洁消毒,指甲不应过长或有分叉。
5.1.4 做好诊室清洁,提前布置治疗床,准备治疗巾、减脂膏、减脂精油等。
5.1.5 调整室温、光线,做好患者保暖工作,保护患者隐私。
5.1.6 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方法。
1
T/GXAS 782—2024
5.2 患者准备
5.2.1 用餐 1
h 后。
5.2.2 穿着便于操作的衣服。
5.2.3 排空二便,取患者舒适,操作者便于操作的体位。
6 手法操作
6.1 手法操作流程
先疏通督脉、膀胱经,然后结合推揉全腹、太极揉腹、滑推左腹+摩带脉+提推右腹、指揉脐周、指
揉通腑、推拉带脉、点按穴位等手法进行操作。
6.2 背部手法操作
6.2.1 掌推督脉、膀胱经: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身侧,将减脂膏或减脂精油等均匀涂抹于
患者背部皮肤。沿着督脉自下而上、两侧膀胱经自上而下掌推经络,依次进行单向直线掌推,速度均匀,
手掌力度下沉至皮下肌肉组织,力度平稳适中、大小以患者接受为宜,经脉循行路线见图 1,手法操作
见图 2-3,重复 30~35 次。
1 3 2 4
标引序号说明:
1——大椎穴: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2——肩井穴: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3——腰阳关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4——大肠俞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图1 背部督脉、膀胱经循行路线
2
T/GXAS 782—2024
图2 掌推督脉手法操作
图3 掌推膀胱经手法操作
6.2.2 指推膀胱经:以肩井穴为起始点,以膀胱经为行进路线,以拇指端为着力面,平推至大肠俞穴,
可左右交替或两侧同时进行,速度均匀,力度平稳适中,手法操作见图 4,重复 30~35 次。
3
T/GXAS 782—2024
图4 指推膀胱经手法操作
6.2.3 掌擦督脉:操作者单手手掌置于腰骶部,以腰阳关穴为起点,沿督脉循行,以大椎穴为终点,
进行往返直线快速擦法,速度均匀且快,力度平稳适中,手法操作见图 5,重复 30~35 次。
图5 掌擦督脉手法操作
6.2.4 提拿肩颈:操作者双手同时提拿、揉捏颈部及肩部肌肉,动作连贯、有节律,用力由轻渐重,
手法操作见图 6,重复 30~35 次。
4
T/GXAS 782—2024
图6 提拿肩颈手法操作
6.3 腹部手法操作
6.3.1 推揉全腹: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身侧,将减脂膏或减脂精油等均匀涂抹于患者腹部
皮肤,操作者双手叠掌贴腹,沿脐周顺时针做轻柔和缓的环形推揉,速度均匀,力度由浅层肌肉逐渐渗
透至深层肌肉,以患者能接受为宜,手法操作见图 7,重复 30~35 次。
图7 推揉全腹手法操作
5
T/GXAS 782—2024
6.3.2 太极揉腹:以神阙穴(脐部正中)为中心,右手放置于左上腹,左手放置于右下腹,双手掌着
力,沿顺时针方向按揉,速度均匀,带动腹部皮肤、皮下筋膜和肌肉运动,见图 8,重复 30~35 次。
图8 太极揉腹手法操作
6.3.3 滑推左腹+摩带脉+提推右腹:操作者双手叠掌贴腹,从剑突下沿左肋骨下缘向下掌推至左侧章
门穴,然后掌摩带脉至右侧章门穴,最后从右侧章门穴沿右肋骨下缘向上掌推至剑突下,速度均匀,用
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充分刺激深层组织,循行路线见图 9,手法操作见图 10,重复 30~35 次。
1
2
3
6
T/GXAS 782—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剑突:位于胸骨体的下端,约平对第九胸椎;
2——章门穴:在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
3——带脉:起于季肋,环绕腰腹部一周。
图9 滑推左腹、摩带脉、提推右腹循行路线
图10 滑推左腹、摩带脉、提推右腹手法操作
6.3.4 指揉脐周:操作者单侧示、中、无名指指腹紧贴患者脐周皮肤,沿顺时针环形揉按,速度均匀,
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充分刺激深层组织,手法操作见图 11,重复 30~35 次。
图11 指揉脐周手法操作
6.3.5 指揉通腑:操作者单侧示、中、无名指指腹紧贴患者脐周皮肤,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
走向揉按,速度均匀,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充分刺激深层组织,循行路线见图 12,手法操作见
图 13,重复 30~35 次。
7
T/GXAS 782—2024
2
1
3
标引序号说明:
1——升结肠;
2——横结肠;
3——降结肠。
图12 指揉通腑循行路线
图13 指揉通腑手法操作
6.3.6 推拉带脉:操作者双手交替操作,以髂前上棘为起点,沿带脉走向,快速掌推侧腹部皮下深层
组织,先做左侧腹部,再做右侧腹部,速度均匀,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循行路线见图 14,手法
操作见图 15,每侧重复 30~40 次。
8
T/GXAS 782—2024
2
1
标引序号说明:
1——带脉:起于季肋,环绕腰腹部一周;
2——髂前上棘:在髂棘的前端,有腹股沟韧带附着。髂棘为髂骨翼的上缘,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平对第四腰椎。
图14 推拉带脉循行路线
图15 推拉带脉手法操作
6.3.7 点按穴位:操作者以拇指端着力于膻中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天枢穴(双侧)
进行持续点按,用力由轻渐重,稳而持续,充分刺激深层组织,以患者能接受为宜,穴位定位见图 16-17,
各穴位分别点按 10
s~15
s,重复 3 次。
9
T/GXAS 782—2024
1
2
3
4
5
标引序号说明:
1——膻中穴:在前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2——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3——下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4——气海穴: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5——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图16 膻中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
1
标引序号说明:
1——天枢穴: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图17 天枢穴
10
T/GXAS 782—2024
图18 点按穴位手法操作
6.3.8 按太极揉腹操作再重复 30~40 次。
6.4 疗程
每天1次,55
min/次~65
min/次,其中,背部手法操作15
min/次~20
min/次,腹部手法操作40
min/
次~45
min/次,10次为一疗程。
7 日常调护
7.1 手法操作期间,不应暴饮暴食或服用寒凉之物。
7.2 手法操作后 3
h 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注意保暖。
7.3 宜适当运动,避免熬夜。
7.4 宜进行仰卧起坐等腹部核心肌群训练。
8 档案管理
8.1 个人档案表首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用药情况、身高、体重、腰围等基本信息。
8.2 个人档案表记录患者每次治疗前后体重、腰围、睡眠、饮食、大便、运动、精神状态等情况。
8.3 电子档案除以上个人档案表外,还包含治疗前后的体态照片及视频等影像资料。
8.4 宜对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并做好备份管理,不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资料。
11
T/GXAS 782—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12346—2021 经穴名称与定位
[2] 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 傅山.傅青主女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23.
[4] 房敏,宋柏林,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 马维平.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6]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营养学报,2020,42(6):521.
[7] 赵明,姚璠,于淼,等.腹型肥胖人群中医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22,43(11):
3093-3095.
[8] 王桂丹,邓慧君,张新,等.减脂综合干预方案的建立体系与效果研究[J].健康之友,2020
(11):6.
[9]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等.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及团体标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3):200-20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腹部减脂塑形手法操作技术规程
T/GXAS 782—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