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体 GXAS 准
团 标
T/GXAS 729—2024
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规范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umbilical moxibustion technique for
stomachache
2024 - 06 - 07 发布
2024 - 06 - 13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729—2024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护理学会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防城
港市中医医院、河池市中医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媛媛、韦卓、关清、梁明坤、庞春、吕婵、李慧、王艺、黄兰英、张钟群、
谢党梅、沈琴庆、罗晴、林丽玲、周梦思、刘倪杏、贺应军、黄丽荣、陈环月、李名霞。
I
T/GXAS 729—2024
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的人员要求、辨
证、施术前准备、施术方法、疗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及禁忌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胃脘痛(除热证外)脐灸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46 经穴名称与定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胃脘痛 stomachache
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来源:DB45/T 2710—2023,3.1]
3.2
脐灸 umbilical moxibustion
将药物制作成适当剂型(如散、丸、膏等)敷于脐部,并于脐部给予艾灸,通过施药或刺激于神阙穴,
起到祛邪治病之功效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4 人员要求
应为注册护士或注册医生,并经过相关中医知识及脐灸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训。
5 辨证
5.1
湿郁脾胃证
胃脘胀闷或疼痛,纳差,食入胀满,舌质淡红,大便粘腻或排便不顺畅,舌苔白厚或白腻,脉弦或
滑。
5.2
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嗳气、矢气
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3
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中冷痛,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口泛清水,纳少便溏,舌质淡舌体
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或迟缓。
1
T/GXAS 729—2024
6 施术前准备
6.1
用物准备
6.1.1 物品准备
治疗车、治疗盘、250
g全麦面粉、艾绒、湿郁脾胃证药粉、肝胃气滞证药粉、脾胃虚寒证药粉、
底座模具、防火布、防火圈、一次性敷贴、纱布、烧伤膏。
6.1.2 单个全麦面底座制作
全麦面粉和面后,用模具制成底部直径7
cm~10
cm,高6
cm~8
cm的圆柱形底座,底座中间留直径
2
cm~3
cm空心圆孔,见图1。
图1 全麦面底座
6.1.3 艾炷制作
手工或使用器具将艾绒制成底部直径3
cm~5
cm,高4
cm~6
cm圆锥形艾炷,见图2。
图2 艾炷
6.2
环境要求
操作环境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宜,符合隐私保护。
6.3
患者准备
排空二便,取平躺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操作者向患者或照顾者解释操作的目的、
作用及方法。
2
T/GXAS 729—2024
7 施术方法
7.1
腹部按摩
充分暴露患者腹部,操作人员采用掌揉法在患者腹部沿顺时针进行环形揉动,持续、均匀、柔和而
有节律地按摩3 min~5 min。
7.2 穴位选择及定位
遵医嘱辨证取穴,穴位的定位应按GB/T 12346的确定,适用证型及穴位选择见表1,适用证型选穴
示意图见图3~图5。
表1 适用证型及穴位选择
证型 选择穴位
湿郁脾胃证 中脘、双侧天枢、关元、气海、中极、神阙
肝胃气滞证 中脘、双侧天枢、双侧梁门、神阙
脾胃虚寒证 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神阙
图3 湿郁脾胃证选穴
图4 肝胃气滞证选穴
3
T/GXAS 729—2024
图5 脾胃虚寒证选穴
7.3
点穴
指揉点按穴位,频率120
次/min~160
次/min,0.5
min/穴~1
min/穴,时间为3
min~7
min。
7.4
施灸
7.4.1 清洁脐部。
7.4.2 全麦面底座置于患者脐部,圆孔正对肚脐。
7.4.3 铺防火布于患者腹部,用防火圈将全麦面底座固定。
7.4.4 遵医嘱辨证取1.5
g~2.5
g药粉填塞患者肚脐和全麦面底座圆孔,底座上放置点燃底部的艾炷,
连续施灸 3 壮,时间为 35
min~45
min。
注: 每燃1个艾炷,称灸1壮。
7.4.5 施灸结束后,取走全麦面底座和其他用物。检查脐周皮肤情况,清洁皮肤,保留脐部药粉,用
一次性敷贴贴于脐部,2
h 后取下。
8 疗程
1次/d,5
d为1个疗程。
9 注意事项
9.1
施术中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
9.2
施术中注意防寒保暖。
10 不良反应处理
10.1
若脐周有红晕,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10.2
若出现水泡,直径小于 1
cm,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水泡直径大于 1
cm,宜用无菌注射器抽
吸水泡内容物,涂搽烧伤膏。
10.3
若出现红疹、瘙痒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11 禁忌
11.1
患者脐部或脐周处皮肤有破溃、炎症。
11.2
妇女经期、孕期。
11.3
对艾绒或药粉过敏者。
11.4
患者精神紧张、高热、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
4
T/GXAS 729—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21709.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
[2]
GB/T 30233—2013 腧穴主治
[3]
GB/T 40976—2021 灸用艾绒
[4]
DB45/T 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5]
徐桂华,胡慧.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6]
任知波.脐灸[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7]
吕婵,蒋娟,陈岩,等.腹部八卦推拿法联合脐灸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中医
药大学学报,2023,26(05):31-34.
[8] 蒋忠,朱博文,赵晶,等.温腹通督手法治疗中老年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09):1006-1009.
[9] 翟嘉丽,何叶舟,戴榕清,等.针灸治疗胃脘痛的选穴规律分析[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
版),2022,39(01):20-27.
[10] 陈永,乐毅敏,杨宗保,等.梁门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运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04)
17-21.
[11] 张媛媛,张雪兰,关清,等.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
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8):2587-2591.
[12] 王兴鑫,李旭豪,丁麟,等.杨继国教授运用针刺联合脐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J].中国针
灸,2022,42(02):191-193+2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胃脘痛脐灸技术操作规范
T/GXAS 729—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