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T/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17.1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15:49:16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饲养 人工 人工 gxas

内容简介

T/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ICS 65.020.30
CCS B 44 体 GXAS 准
团 标
T/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artificial feeding of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2024 - 04 - 11 发布
2024 - 04 - 17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704—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饲养场选择与布局 ................................................................... 1
5 养殖池建设 ......................................................................... 2
6 饲养管理 ........................................................................... 3
7 饲养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鳄蜥养殖池结构图 ..................................................... 5
附录 B(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 ............................................. 8
附录 C(规范性) 鳄蜥人工饲料配制清单 ................................................. 9
附录 D(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死亡登记格式 ............................................ 10
附录 E(资料性) 人工饲养新生鳄蜥登记格式 ............................................ 11
附录 F(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用药记录格式 ............................................ 12
参考文献 ............................................................................. 13
I
T/GXAS 704—2024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师范大学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渌金生态科技有
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林信息工
程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
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南、武正军、王振兴、梁永延、黄超群、罗树毅、韦志成、刘海洋、陈泽柠、
黎永泰、陈敏灵、韦碧泉、农丽薇、阳春生、秦旭东、李震、丁冬静、吴林芳、汤欣、王波、韦晓、黄
恒连、韦绍干、曾盛生、秦祥旺。
II
T/GXAS 704—2024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鳄蜥人工饲养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饲养场选择与布局、养殖池建设的要求
及饲养管理的操作指示,描述了饲养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鳄蜥的人工饲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 1565 陆生野生动物饲养场通用技术条件 两栖、爬行类
NY/T 3445 畜禽养殖场档案规范
GXAS/T 702 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鳄蜥 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有鳞目鳄蜥科鳄蜥属爬行动物。
注: 卵胎生,头部及形体像蜥蜴,身体和尾部像鳄鱼;雄、雌身体颜色不同,雄性腹部多呈红色或头部泛蓝色或浅
蓝色;常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栖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
3.2
尾纹 tail pattern
鳄蜥尾巴腹面黑白相间的宽横纹。
4 饲养场选择与布局
4.1
场地选址
4.1.1 生态环境
环境安静,周边植被覆盖度高,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体pH值呈弱酸性。
4.1.2 气候条件
4.1.2.1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梅雨显著、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4.1.2.2 海拔 200
m~800
m,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 18
℃~22
℃。
4.1.2.3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
100
h,月平均日照时数为 177
h。
4.1.2.4 年平均降雨量为 1 250 mm 以上,年均综合湿度 70%以上。
4.2 场区布局
饲养场地包括管理区、养殖生产区及辅助养殖区,其布局符合LY/T 1565的规定。
1
T/GXAS 704—2024
5 养殖池建设
5.1
池壁结构
砖墙结构或混凝土浇筑结构,高0.8
m~1.0
m,表面磨平,不漏水,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四周土
及池水压力;内壁地面上部0.3 m处贴瓷砖或钢化玻璃。
5.2 池底及水槽结构
5.2.1 池底用石块夯实(或向下挖土 0.2
m~0.3
m,再用石块夯实)后铺小石渣,然后用混凝土铺平。
5.2.2 池底建一条水槽,高度为 0.35
m,水位保持为 0.3
m,四周填土。池底选择以下其中一种方式建
设:
—— 中间砌水槽,水槽两旁填土;
—— 一半建水槽,一半填土。
5.2.3 槽底向排水口一端倾斜,倾斜度为 2%。在水槽一边砌一个缓坡。
5.2.4 填土面间隔 3
m 铺设 0.5
m×0.5
m 的木质平板,作为投食板。
5.2.5 填土面铺设 0.01
m~0.02
m 厚度石英粗砂;水槽中铺放枯枝和花岗岩石头;填土区域间隔栽种
鳄蜥栖息生境中常见植物,如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
短肠蕨属(Allantodia spp.)等;朝水槽方向斜插若干 0.5
m~0.7
m 高的树枝。
5.2.6 用瓦片和石块搭建人工洞穴,洞穴上方用黄泥覆盖,洞穴建设宜选择 L 形。
5.2.7 养殖池剖面图见图 A.1。
5.3 蓄水池
宜在引水处建蓄水池,长×宽×高宜为3.0 m(L)×3.0 m(W)×1.0 m(H),蓄水池与养殖池之间设
溢水口。
5.4
进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
5.4.1 进、溢水口和排水口宜用塑料管等材料构建,管口用筛网套住。
5.4.2 进水口安装在养殖池内壁上部,并向水槽内伸出 0.2
m,用水阀控制流水,使流水直接注入水槽
形成咚咚流水声;溢水口安装在水槽槽壁 0.3
m 处,用水阀控制连通;排水口铺于槽底,用水阀控制排
水,清洗养殖池时开启水阀。
5.5
遮阳顶棚
用不锈钢或竹构建顶棚,高度为1.8
m~2.5
m,宜选择遮阴网和爬藤植物遮阳。
5.6
加湿系统
低湿度(≤40%)区域或干旱季节,宜在遮阳顶棚安装管网辅以草坪喷头、雾化喷头构建加湿系统。
5.7
养殖池布局、规格及饲养密度
5.7.1 鳄蜥生长发育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 3 个阶段,宜按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目的分池饲养,
养殖池宜按鳄蜥生长阶段分别设计和建造。
5.7.2 大规模养殖条件下,水源充足时,池与池之间独立不连通;水源不足时,池与池之间以不超过
5 个养殖池连通为宜。
5.7.3 鳄蜥养殖池平面图见图 A.2,鳄蜥养殖池立体图见图 A.3。各养殖池规格及密度如下:
—— 幼体池面积为(1.0
m~2.0
m)×(1.0
m~2.0
m),宜放养 5~7 只幼蜥;
—— 亚成体池面积为(3.0
m~4.0
m)×(3.0
m~4.0
m),宜放养 4~8 只亚成体蜥;
—— 成体池面积为(3.0
m~4.0
m)×(6.0
m~7.0
m),宜放养 10~12 只成蜥;
—— 交配池面积为(2.0
m~3.0
m)×(1.0
m~2.0
m),宜放养 2~4 只成蜥;
—— 驯化池面积为(3.0
m~4.0
m)×(3.0
m~4.0
m),宜放养 3~5 只成蜥。
2
T/GXAS 704—2024
6 饲养管理
6.1
个体成长档案建立
按GXAS/T 702建立鳄蜥个体档案,定期测量和采集鳄蜥的个体型值特征和尾纹。
6.2
生产档案建立
建立鳄蜥生产档案(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见附录B)。
6.3
野生救护个体驯化
将救护个体放置于驯化池静养2
d~3
d,人工投食3
d~4
d,再转移到其他养殖池。
6.4
放养前养殖池准备
新建养殖池使用前,引鳄蜥栖息生境水源灌满水槽,浸泡30
d以上后排空,浸泡期间至少换水1~2
次;放养前9
d~10
d,用10
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灌满水槽,浸泡1
d~2
d后排空;放养前7
d,
灌注鳄蜥栖息生境水源,进水口阀和溢水口开启。
6.5 成体放养前消毒
使用10%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 min。
6.6 投入品使用
6.6.1 活体饵料
选择蚯蚓、蛙类、鱼类、昆虫类等活体饵料。
6.6.2 人工饲料和配制方法
宜使用人工饲料,按附录 C 的规定制作人工饲料。
6.6.3 投喂频率、时间和投喂量
6.6.3.1 幼体投喂
刚出生的幼蜥用塑料养殖箱静养5
d~7
d后,投喂3
g~5
g易消化的饵料如小环毛蚓(Pheretima sp.)
或刚蜕皮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在塑料养殖箱适应15
d后将其放养到幼蜥池中。幼蜥池
中幼体每次投食3
g~5
g。
6.6.3.2 亚成体、成体投喂
6.6.3.2.1 投喂时间为 9:00~11:00 和 15:00~16:00。在温度适宜条件下,2
d~3
d 投食 1 次;若温
度低于 18
℃,则每隔 5
d~7
d 投食 1 次,冬眠前停止投食。
6.6.3.2.2 根据鳄蜥的摄食、消化情况、个体生长、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等不同因素,投喂适量的
饵料或饲料。亚成体、成体每次投食 10
g~20
g。
6.6.4 投喂方法
6.6.4.1 日常投喂
把食物投放于投食板上,并人为发出投食声音。较弱的个体应单喂。
6.6.4.2 人工填喂法
轻轻抓起不主动摄食的鳄蜥,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多次碰触嘴巴侧面,使鳄蜥张开嘴巴;左手用
喂食夹轻夹饵料或饲料,缓慢送入鳄蜥嘴巴,待嘴巴自然闭合,放回饲养池。
6.7
繁殖配对
每年4~5月,宜挑选健康的成年雄蜥和成年雌蜥(未怀卵)放入交配池,雌雄比例为一雄一雌或一
雄多雌。
3
T/GXAS 704—2024
6.8
日常管理
6.8.1 观察和记录
6.8.1.1 坚持每日巡池 2~3 次,观察鳄蜥活动状态,如有打架、精神不振或明显伤口、皮肤感染等问
题,及时分开、隔离治疗。
6.8.1.2 记录当日的雨量、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及每只鳄蜥的断尾、断肢和交配等活动。
6.8.1.3 鳄蜥冬眠醒来后,将成体养殖池饲养的部分成体鳄蜥适当调换养殖池,包括增补雌雄个体或
调整雌雄比例等,做好换池个体记录。
6.8.1.4 对于部分冬季出生幼蜥,应在温控 20
℃~22
℃条件下,按第 6 章规定要求进行室内保温养
殖。
6.8.1.5 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见附录 B,人工饲养新生鳄蜥登记格式见附录 D,人工饲养新生鳄
蜥登记格式见附录 E。
6.8.2 病害防控
6.8.2.1 定期更换养殖池水,及时捞除浮在水面上的残饵、杂物及死亡个体等,保持常流水和水质清
新;对生病鳄蜥采用隔离防治措施;感染处理方法如下:
—— 皮肤感染: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处理创面后,使用红霉素软膏或酮康唑软膏等进行创面处理直
至感染消退。较严重的感染使用哌拉西林 50
mg/kg~100
mg/kg qd(每天 1 次)治疗。伴生较
大的肉芽肿的,予以摘除;
—— 寄生虫感染:甲硝唑 275
mg/kg 单次或者 20
mg/kg qd(每天 1 次)连用 5
d,期间单独隔离,
粪便与养殖用水均无害化处理。
6.8.2.2 做好用药记录(人工饲养鳄蜥用药记录格式见附录 F)。
6.8.2.3 如需清洗养殖池,宜选择在鳄蜥冬眠期进行,排干池水 1
d~2
d 后清除水槽底的淤泥,用高
锰酸钾等消毒液清洗水槽。
6.8.3 夏季在顶棚覆盖遮荫物或安装喷头人工降温,冬季在鳄蜥的洞穴表层覆盖一层泥土等御寒。
6.8.4 防逃和防天敌措施
6.8.4.1 定期检查进出水处筛网,保证筛网完整;养殖池植物高于养殖池时应剪枝。
6.8.4.2 采取有效的防蛇、防鼠、防猫、防鸟措施。
6.8.5 卫生管理
6.8.5.1 在饲养鳄蜥前应对饲养场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6.8.5.2 在饲养过程中,进行预防性消毒,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定期驱虫。对患病鳄蜥,除兽医
和指定人员外,他人不得接触和处理。
6.8.5.3 死亡动物由兽医检查后参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政策的规定执行。
7 饲养档案
7.1.1 按 NY/T 3445 的规定执行。
7.1.2 饲养全过程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放归记录等档案,保存 10 年以上。
4
T/GXAS 704—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鳄蜥养殖池结构图
养殖池剖面图见图A.1;鳄蜥养殖池平面图见图A.2;鳄蜥养殖池立体图见图A.3。
单位为米
3.0 m 1.0 m 瓷砖
溢水口
1.0 0.5 水槽 0.3
m
m
m
排水口
图A.1 养殖池剖面图
5
T/GXAS 704—2024
单位为米
1.0 排水口 1.0 m 4 3.0 m 3 3.0
m
1.0 5 2
m
m
6.0
m
投饲板
水槽
1.0 m 1 2.0
m
标引序号说明:
1——蓄水池;
2——成体池;
3——亚成体池/驯化池;
4——幼体池;
5——幼体池.
图A.2 鳄蜥养殖池平面图
6
T/GXAS 704—2024
水槽
亚成体池
幼体池
成体池
幼体池 蓄水池
图A.3 鳄蜥养殖池立体图
7
T/GXAS 704—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
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见表B.1。
表 B.1 人工饲养鳄蜥生产记录格式
时间 养殖地 池号 存栏 数 个体 编号 性别 照片 编号 代数 变动情况(数量) 天气 温度 湿度 雨量 投喂食材 养殖人员 备注
出生 调入 调出 死亡





填表说明:
1、投喂食材:填写相应符号(△蚯蚓,○鱼类,√昆虫类)。
2、时间:填写投喂、交配、出生、调入、调出和死亡的时间。
3、变动情况(数量):填写出生、调入、调出和死亡的数量。
4、存栏数:填写存栏总数,为上次存栏数和变动数量之和。
5、天气:填写相应符号(1晴,2阴,3雨,4雷)。
6、备注:填写情况包括交配个体、损伤部位、产仔数量、救护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调出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详细的去向;死亡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原因。
8
T/GXAS 704—2024
附 录 C
(规范性)
鳄蜥人工饲料配制清单
鳄蜥人工饲料配制清单见表C.1。
表 C.1 鳄蜥人工饲料配制清单
项目 所占百分比 配置方法
地龙粉 70% 按比例称取安全及未受污染的原始材料放入粉碎机或研 磨皿进行粗粉处理,待所有材料形成粉末后将所有配料全 部置入搅拌机开始搅拌,使所有配料混合均匀,5 min 后倒 出盛入密封器皿,加入干净的自来水,使粉末与自来水比 例为 1:1.2,不断揉搓直至饲料粉末粘合完全形成饲料团 块。取出饲料团块,投入面条机,在面条机的压制下做成 细条状,每条长 3 cm,直径 0.2 cm,并用干净的容器盛放,
之后置入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 35 ℃~40 ℃,直
至表面没有明显的水分
黄粉虫干 5%
淡水虾粉 2.5%
兽用奶粉 3%
蜂蜜 1%
复合维生素 1%
葡萄糖 3%
玉米面 7%
高筋面粉 7%
9
T/GXAS 704—2024
附 录 D
(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死亡登记格式
人工饲养鳄蜥死亡登记格式见表D.1。
表 D.1 人工饲养鳄蜥死亡登记格式
序号 死亡日期 养殖地 养殖池号 个体编号 性别 照片编号 处理方式 采集人 采集时间



10
T/GXAS 704—2024
附 录 E
(资料性)
人工饲养新生鳄蜥登记格式
人工饲养新生鳄蜥登记格式见表E.1。
表 E.1 人工饲养新生鳄蜥登记格式
出 生 时 间 出 生 地 出 生 池 号 个 体 编 号 照 代 母
片 本
编 数 编
号 号
父 本 编 号 幼蜥个体型值 天 气 温 度 湿 度 幼蜥个体健 康评估 窝 数 塑料养殖 箱编号 幼蜥池编号 采集人 备注
吻 肛 长(mm) 尾长 (mm) 体重(g) 性 别 健 康 体 弱 畸 形





填表说明:
1、窝数:同一只母蜥产仔数量。
2、天气:填写相应符号(1晴,2阴,3雨,4雷)。
3、幼蜥个体健康评估:在相应选项打“√”。
4、备注:死亡的需要在备注栏注明死亡原因;冬季出生幼蜥需在备注栏填写保温措施。
11
T/GXAS 704—2024
附 录 F
(资料性)
人工饲养鳄蜥用药记录格式
人工饲养鳄蜥用药记录格式见表F.1。
表 F.1 人工饲养鳄蜥用药记录格式
序号
时间
养殖池号
个体编号
用药名称
用量/浓度
体重/总重量
病害发生情况
主要症状
处方
处方人
施药人员
备注
12
T/GXAS 704—2024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Z](令第31号).2013年1月22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Z](农医发[2017]25号).2017
年7月3日.
[3] 王振兴,武正军,蔡凤金,等.鳄蜥人工饲养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0,26(5):51-55.
DOI:10.3969/j.issn.1006-4427.2010.05.01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鳄蜥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T/GXAS 704—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上一章:T/GXAS 709-2024 变应性鼻炎中医壮医诊疗技术规范 下一章:T/GXAS 702-2024 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T/GXAS 701-2024 人工繁育鳄蜥放归技术规程 T/GXAS 702-2024 鳄蜥个体识别技术规程 T/GXAS 703-2024 鳄蜥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 T/GXAS 805-2024 香合欢低效人工林改造技术规程 T/GXAS 788-2024 地理标志农产品 灵山奶水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GXAS 404-2022 铅锌矿山低浓度尾水中特征污染物人工湿地净化生态处理技术规程 T/JAASS 6-2021 枯叶蛱蝶人工饲养技术规程 DB43/T 1751-2020 蓝孔雀人工饲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