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5226
黔
东 南 州 地 方 标 准
DB5226/T 225-2024
代替 DB5226/T 225-2021
甜叶菊栽培技术规程
2024-08-28 发布
2024-09-28 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226/T 225-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整地 ................................................................................ 1
6 移栽 ................................................................................ 1
7 田间管理 ............................................................................ 2
8 病虫害防治 .......................................................................... 2
9 采收 ................................................................................ 3
10 贮存 ............................................................................... 3
11 运输 ............................................................................... 3
12 档案管理 ........................................................................... 3
附录 A (资料性) 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 4
I
DB5226/T 22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5226/T 225-2021《甜叶菊栽培技术规程》,与 DB5226/T 225-2021 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环境条件(见第 4 章,2021 版的第 4 章);
b) 删除了 2021 版的第 5 章;
c) 增加了整地(见第 5 章),后续各章号顺延;
d) 增加了移栽(见第 6 章、6.1、6.2、6.3、6.4);
e) 更改了田间管理(见第 7 章、7.1、7.2、7.3、7.4、7.5,2021 版的 5.4、5.4.1、5.4.2、5.4.3、
5.4.4、5.4.5);
f) 更改了有害生物防控(见第 8 章、8.1、8.2、8.3、8.4、8.5,2021 版的 5.5、5.5.1、5.5.2、
5.5.3、5.5.3.1、5.5.3.2、5.5.3.3、5.5.3.4、5.5.3.5);
g) 更改了采收(见第 9 章,2021 版的 6.1、6.1.1、6.1.2);
h) 删除了 2021 版的 6.2、6.3;
i) 删除了 2021 版的 7.1.1;
j) 更改了贮藏、运输(见第 10 章、第 11 章,2021 版的 7.1.2、7.2);
k) 增加了档案管理(见第 12 章);
l) 更改了附录 A(见附录 A,2021 版的附录 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胜先、孙厚静、熊克豪、吴凤莲、王杰、杨石莲、吴元华、郭显会、陆兰芳、
石荣光、陈怡、李佳林、范斌、谈红艳、张启鑫、田佳昕。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1 年首次发布为 DB5226/T 225-202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5226/T 225-2024
甜叶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甜叶菊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贮存、运输、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甜叶菊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甜叶菊(Stevia rebavdianan Bertoni)
别名甜菊、糖草,为菊科斯台维亚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4 产地环境
选择光照充足、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远离污染源的平地或坡度≤10°山坡。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5 整地
移栽前 10d,深翻 20cm~25cm,每 667m
2施商品有机肥 500kg~1000kg 或腐熟农家肥 2000kg~3000kg。
开沟做厢,厢宽 1.2m、高 10cm~15cm,厢间距 40cm,四周排水沟宽 40cm、深 20cm~25cm。
6 移栽
6.1 苗木选择
1
DB5226/T 225-2024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有 5 对~7 对真叶、苗高 10cm~15cm、茎粗壮、侧根数≥5 条、根系发达的扦
插苗。
6.2 时间
3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
6.3 密度
株距 17cm~20cm,行距 25cm。种植密度 1.0 万株/667m
2~1.2 万株/667m
2。
6.4 方法
按种植密度挖定植穴,每穴放 1 株苗,保持苗直立,根系舒展,碎土回填,压实,浇足定根水。
7 田间管理
7.1 补苗
缓苗后查苗补苗。
7.2 追肥
第 1 次在移栽后 15d,施尿素 5kg/667m 2~10kg/667m 2;第 2 次在植株刚开始分枝时,施尿素
15kg/667m 2~20kg/667m 2;第 3 次在分枝茂盛时,施尿素 10kg/667m 2~15 kg/667m 2。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7.3 中耕除草
结合施肥,中耕培土,清除杂草、枯枝落叶。
7.4 摘心
植株有 8 对~9 对叶片时第 1 次摘心,分枝有 5 对~7 对叶片时第 2 次摘心。
7.5 排灌
干旱时灌溉,积水时排水。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的综合防治措施。
8.2 农业防治
选用健壮苗,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菊科类作物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收获后清除枯枝落
叶,秋冬深翻。
8.3 物理防治
2
DB5226/T 225-2024
放置糖醋液、性诱剂和诱虫灯等诱杀害虫,或人工捕杀害虫。
8.4 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草蛉、捕食螨、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
8.5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甜叶菊主要病虫害
防治见附录 A。
9 采收
10%植株现蕾时采收。收割时,留茎基 1 对~2 对绿叶。收割后,摘下绿叶和嫩枝晾晒或烘干。
10 贮存
干燥、避光、通风贮存,温度≤25℃。
11 运输
运载工具应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暴晒,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12 档案管理
建立从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存和运输等过程的生产档案,至少保存 2
年。
3
DB5226/T 225-2024
A
附 录 A
(资料性)
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A.1 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见表A.1。
表A.1 甜叶菊主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药剂 备注
叶斑病(Septoria steviae Ishiba Yokoyama et Tani) 5月~10月 乙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苯醚 甲环唑、氟硅唑 按说 明书 要求 使用
立枯病(Fusarivm sp.、Pythium sp.) 苗期 多菌灵、甲基硫菌灵、 代森锰锌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 4月中旬~5月上旬 Bt制剂、鱼藤酮
蛴螬 5月上旬~6月上旬 阿维菌素、辛硫磷
蚜虫(棉蚜、桃蚜、菜缢管蚜) (Aphis gossypii、Myzus persicae、Lipaphis pseudobrassicae) 6月中旬~8月下旬 鱼藤精、氟啶虫胺腈.吡蚜酮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虫株率达3%以上 阿维菌素、茚虫威、甲氨基阿 维菌素苯甲酸盐
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 6月中旬~8月下旬 阿维菌素、复方浏阳霉素
━━━━━━━━━━━
4
DB5226/T 22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