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080.40
CCS P 25 DB 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2267—2024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f cast-in-place sand foundation
2024 - 07 - 29 发布
2024 - 11 - 29 实施
湖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 合 发 布
DB42/T 2267—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一般规定 ........................................................................... 2
5 设计 ............................................................................... 3
结构组合及适用性 ............................................................... 3
面层 ........................................................................... 3
基层 ........................................................................... 4
垫层 ........................................................................... 4
土基 ........................................................................... 4
排水设计 ....................................................................... 4
6 材料 ............................................................................... 5
原材料 ......................................................................... 5
现浇砂基路面材料 ............................................................... 6
7 施工 ............................................................................... 7
基层要求及处理 ................................................................. 7
支模 ........................................................................... 7
材料拌和 ....................................................................... 7
摊铺 ........................................................................... 7
压实收面 ....................................................................... 7
养护 ........................................................................... 7
切割分缝 ....................................................................... 7
成品保护 ....................................................................... 8
8 验收 ............................................................................... 8
一般规定 ....................................................................... 8
现浇砂基面层质量检验 ........................................................... 8
9 运营管理 ........................................................................... 9
一般规定 ....................................................................... 9
一般要求 ...................................................................... 10
清扫保养 ...................................................................... 10
检测评价 ...................................................................... 11
透水功能养护 .................................................................. 12
10 标准实施及评价 ................................................................... 13
附录 A(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 15
I
DB42/T 226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住房与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路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学、武汉市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站、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
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
任公司、麻城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正茂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麻城湖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长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研
究院、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中交二航武汉港湾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冶南方
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广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
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丽、黄修林、刘婕、魏征、向代勤、李静、郭亚琼、方新阶、孟建军、许玉
洁、王永奇、季冬兰、梁瑾、殷涛、周磊、伍志珍、周紫晨、任大卫、邓翀、杨念东、郭龙、彭冲、曾
晨、吴进来、王悦、戴文彬、郝小丹、曹攀攀、平涛、谢先礼、闸文、柳鹏、杨林、张冰、夏炎早、冯
臻臻、彭钟、郑卫国、陈洁、张玲、姜家良、柳榴、李济海、辛艾萱、孙远兆、吴巍、程俊,杨继文、
徐天林、邢巍巍、刘柏强、黄贵良、许久、易青、万祺、田星星、桂玉龙、李志强、包申旭、蔡新华、
曾卓。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
bkc@hbszjt.net.cn。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路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武汉经
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邮编430000,邮箱luyan@hblcjskjyxgs.wecom.work)。”
III
DB42/T 2267—2024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与运营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现浇透水砂基建筑室外轻型荷载道路、露天停车场、广场、步行街及人行道等路
面(地面)的设计、施工、验收与运营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9274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12988 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684 建筑用砂
GB/T 16777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 20473 建筑保温砂浆
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 36246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 39294 胶粘剂变色/黄变性能的测定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3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泥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 169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JC/T 2558 透水混凝土
JG/T 376 砂基透水砖
JG/T 512 建筑外墙涂料通用技术要求
JGJ/T 7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T/T 5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膜
JT/T 1432.2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第2部分:土工织物
1
DB42/T 2267—202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透水铺装 permeable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透水铺装层,具有使水还原于地下的功能。
透水系数 permeable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透水铺装材料的水量。
轻型荷载道路 light load road
只允许荷载低于40kN/m
2的车辆行驶的城镇道路、停车场、小区的道路。
现浇砂基透水面层 cast-in-Place sand based permeable pavement
利用胶粘剂与砂骨料混合搅拌后,现场经机械辊压成型的透水面层。
面层透水路面结构 permeable pavement with porous surface
仅有面层作为透水功能层,面层下设非透水基层,路表水进入面层后排入邻近排水设施。
基层透水路面结构 permeable pavement with porous surface and base
面层和基层均作为透水功能层,路表水由面层进入基层(或垫层)后排入邻近排水设施。
全透型透水路面结构 fully permeable pavement
面层、基层、垫层、土基均具有透水能力,路表水可直接通过结构层向下渗透至土基。
4 一般规定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的设计,应根据本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环境等条件,并结合雨水排
放规则和雨洪利用要求,进行组合结构选择。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结构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以外,应满足路面使用功能、透水、防滑、
降噪和耐久性要求,除应满足抗折、抗裂、抗压等要求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功能。相关技术要求应
符合 CJJ 169、CJJ 135、CJJ/T 188、CJJ 1 的规定。
建筑室外硬质铺装路面(地面)中现浇砂基透水铺装面积应满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具有美化
环境的功能。
设计轻型荷载的透水路面可采用汽车标准轴载 Bzz40、机动车交通量不大于 200veh/d 的标准;普
通人行道(无停车)可采用 5kN/m
2的荷载标准。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结构层应由由面层、基层、垫层、找平层、反滤隔离层等功能层组成。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基层应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土壤渗水系数不小于 1.0×10
-3mm/s,且
土基顶面距离地下地下水位的距离宜大于 1.0m;当土基、渗透系数及地下水位高层不满足以上要求,
宜增加路面排水设计要求。
对有潜在陡坡坍塌、滑坡灾害、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及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
土、盐渍土等特殊土的地质场所,不应采用透水基层。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地基设计应按照 CJJ 37、GB 50009 及 GB 50007 的有关规定执行。
2
DB42/T 2267—2024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地面)无障碍设计应满足 GB 50763 的规定。
现浇砂基路面设计应满足当地 5 年一遇的暴雨且持续降雨 60min 强度下,表面不产生径流的渗
(排)水要求。现浇砂基路面结构层应进行透水、储水能力验算,如结构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
增加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等措施。
5 设计
结构组合及适用性
5.1.1 面层透水路面仅有面层作为透水功能层,面层下设不透水基层,路表水进入面层后排入邻近排
水设施,如图 1a)所示。
5.1.2 基层透水路面的面层和基层均作为透水功能层,路表水由面层进入基层(或垫层)后排入邻近
排水设施,如图 1b)所示。
5.1.3 全透型透水路面的面层、基层、垫层、土基均具有透水能力,路表水可直接通过结构层向下渗
透至土基,如图 1c)所示。
a)面层透水路面结构 b)基层透水路面结构 c)全透水路面结构
图1 不同透水结构组合
5.1.4 现浇砂基路面结构的选择,应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周边地块类型、雨水排放和利
用要求综合考虑。
5.1.5 现浇砂基基层透水路面宜用于各类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城市广场、公
园、建筑与小区人行道、活动场地及消防登高面,不宜用于城市道路机动车道铺装。
5.1.6 对于土基渗透系数不小于 7×10
-4mm/s,且土基顶面距离地下水位大于 1m 的各类新建、改建的
城市道路人行道、城市广场、公园、建筑与小区人行道及活动场地可选用现浇砂基全透型透水路面。
5.1.7 基层透水路面透水结构层下部应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可采用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宜为“两
布一膜”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的规格和强度应满足设计及 JT/T 518、JT/T 1432.2 的相关要
求。
5.1.8 全透型透水路面的路基顶面应设置反滤隔离层,可选用粒料类材料或土工织物。
面层
3
DB42/T 2267—2024
5.2.1 现浇砂基面层应具有高强度、色彩持久、抗滑、耐磨、过滤雨水的功能。
5.2.2 现浇砂基面层技术要求见表 3。
基层
5.3.1 现浇砂基路面透水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并满足透水功能的要求,应设置双
向或者单向横坡,横坡度宜为 1%~2%,面层横坡与基层横坡相同。基层强度应符合 CJJ 169 中相关要
求。
5.3.2 透水基层可选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透水水泥混凝土,其最小厚度应满足符合 CJJ 169 中相关要
求。
5.3.3 透水基层厚度不宜小于 150mm。若采用透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5.3.4 当基层为非透水结构时,应设置横缝和纵缝,并应灌入填缝料。现浇砂基面层应与基层结构缝、
缩胀缝设置一致,基层纵、横缝的间距应符合 CJJ 169 中相关要求。
垫层
5.4.1 当现浇砂基路面土基为黏性土时,宜设置垫层。当土基为砂性土或底基层为级配碎、砾石时,
可不设置垫层。
5.4.2 透水路面的垫层可采用粗砂、砂砾、碎石等透水性好的粒料类材料,且应符合 CJJ 169 的规定。
5.4.3 透水垫层厚度应根据蓄存水量要求及蓄存雨水排空时间确定,厚度不宜小于 150mm,在重冰冻
地区、潮湿、过湿路段可适当增厚。
土基
5.5.1 现浇砂基路面的土基应符合 CJJ 169 的规定。
5.5.2 全透型的土基应符合本文件 5.1.8 的规定。
排水设计
5.6.1 现浇砂基路面排水应根据路面结构类型、当地降雨量和周边排水系统的特点进行设计,并应符
合 GB 50014 和 CJJ 37 的规定。
5.6.2 面层透水路面边缘可设置纵向排水设施,如图 2 所示,排水设施可与道路设计时的市政排水系
统相连,或通过路面路缘石开孔将雨水引至周边绿化用地,排水能力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
图2 面层透水路面排水示意图
4
DB42/T 2267—2024
5.6.3 基层透水路面的垫层应设置纵向排水设施,如图 3 所示,排水设施应与道路设计时的市政排水
系统相连,排水能力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
图3 基层透水路面排水示意图
5.6.4 全透型透水路面设计时路表水可考虑直接向下排至土基中,也可考虑土基下排水,可设排水盲
沟,排水盲沟应与道路设计时的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附图及说明相关排水要求,参考 5.6.2、5.6.3。
5.6.5 宜设置雨水收集池,回用与市政雨水系统相通,雨水收集池的设置应符合 GB 50400 的规定。
6 材料
原材料
6.1.1 砂
现浇砂基采用砂为骨料,其性能应符合 GB/T 14684 规定同时符合表 1 的要求,粒径范围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透水砂基面层用砂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坚固性(硫酸钠溶液试验) 质量损失<2%
压碎指标 <5%
含水率 <0.5%
含泥量 <0.1%
含粉量(<0.75mm 颗粒) <1.0%
骨料粒径范围(mm) 细粒型 0.3~0.6
中粒型 0.6~1.18
粗粒型 1.18~2.36
6.1.2 胶粘剂
6.1.2.1 胶粘剂颜色应在出厂前配制完成,不应在施工过程中添加色粉或色浆。
5
DB42/T 2267—2024
6.1.2.2 胶粘剂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2 现浇砂基胶粘剂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检验依据
28d 尺寸变化率 % ≤0.02 JGJ/T 70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1500h) / 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1 级、变色<1 JG/T 512
软化系数 / 级 ≥0.95 GB/T 20473
燃烧性能 / Alf1 GB 862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mg/(m 2*h) ≤0.5 GB 36246
7d 抗折强度 MPa ≥4.0 GB/T 17671
28d 抗折强度 MPa ≥7.0 GB/T 17671
28d 粘结强度 MPa ≥2.0 GB/T 16777
耐碱性(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48h) / 不起泡、不剥落、不开裂 GB/T 9274
变色(黄变)性能 / 采用“观察法”,照射 168h,无色变 GB/T 39294
现浇砂基路面材料
6.2.1 现浇砂基可根据需要制作不同颜色。
6.2.2 现浇砂基应具有高强度、色彩持久、耐磨、滤水功能,其相关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3 的要求。
表3 现浇砂基面层材料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计量单位 技术指标 检验依据
耐磨性 磨坑长度 mm ≤30 GB/T 12988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1500h) / 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1 级、变色<1 级 JG/T 512
软化系数 / ≥0.95 GB/T 20473
燃烧性能 / Alf1 GB 862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mg/(m 2*h) ≤0.5 GB 36246
透水系数 mm/s ≥8 JC/T 2558
抗冻性 50 次冻融循环 后抗压强度损 失率 % ≤20 GB/T 25993
50 次冻融循环 后质量损失率 % ≤5 GB/T 25993
粘结强度(28d) MPa ≥2.0 GB/T 16777
抗压强度 MPa ≥40 GB/T 17671
透水时效 次 ≥10 JG/T 376
抗冲击性 次 ≥4 JG/T 376
色差 / 不明显 /
抗折强度 人行道 MPa ≥5.0 GB/T 17671
轻型车载 MPa ≥6.0 GB/T 17671
6
DB42/T 2267—2024
7 施工
基层要求及处理
7.1.1 基层平整度应严格控制在规范误差范围内。
7.1.2 不透水基层应进行打磨拉毛,基层应采用机械清扫吹灰处理,确保面层粘结强度。
7.1.3 严格执行设计的排水要求,不透水基层应埋设排水设施,满足排水要求。采用自然排水的基层,
应严格按照设计坡比施工。
7.1.4 应对底基层涂刷粘结层,粘结层应与粘结剂为同一种材料。粘结层应涂刷均匀,不能出现堆积。
支模
7.2.1 模板应符合强度和设计图案线条要求。
7.2.2 有不同色区要求的施工的区域,按图案边界设计直线或微曲线段固定在基层上。
7.2.3 使用模板将各色区进行有效的分隔,且模板上边缘标高应与面层顶面标高一致。
材料拌和
7.3.1 拌合料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执行,胶凝材料计量误差不应超过±1% ,骨料计量误差不应超过±
2%。
7.3.2 搅拌时间应严格控制,搅拌完成迅速的将拌合料运输至施工地点,并在 15 分钟完成下道工序。
7.3.3 搅拌设备宜采用双轴搅拌器。
摊铺
7.4.1 拌合料应根据施工厚度,按照松铺系数 1.1~1.25 均匀摊铺,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7.4.2 中间区域,宜采用人工挂线找平摊铺拌合料。挂线控制标高,严格采用方格网形式执行。
7.4.3 有两种色彩以上的项目,应根据色彩分仓作业,避免色彩相互污染。
7.4.4 整个摊铺过程,应严格执行料进人退的施工原则。
7.4.5 施工过程中宜采用刮尺调整拌合料的平整度。
压实收面
7.5.1 压实收面前应严格控制抹光机圆盘表面的洁净度,宜采用抹光机施工。
7.5.2 压实收面过程应对拌合料整体进行碾压,待多次压实到骨料明显无下沉后,进行磨光收面。
7.5.3 对于步行路面,要求静线荷载作用力在圆盘抹光机上为 0.25N/mm
2,同一位置抹光收面次数宜为
2~3 次;对于有轻型荷载的路面(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小型车辆通过),要求静线荷载作用力
为 0.75N/mm
2,同一位置抹光收面次数宜为 4~5 次。
养护
7.6.1 在硬化初期,应加强保护措施,防水、防污染。
7.6.2 硬化后宜用薄膜遮盖,薄膜与砂基表面应当有一定的间隙,并保持覆盖层内能够自然通风。
切割分缝
7.7.1 砂基面层充分硬化后,根据提前标记的下基层伸缩线齐缝切缝,应保障上下同缝,且宽度一致。
7.7.2 严格控制好切缝时间,应在硬化后 24 小时之内完成。
7.7.3 纵向间距应按照路面宽度,在 3m~4.5m 范围内确定,横向缝间距为 4m~6m,平面尺寸不大于
7
DB42/T 2267—2024
5m×5m。
7.7.4 缩缝宽度一般为 2mm~3mm,胀缝宽度 15mm~20mm,切割缝深度大于其面层和基层总厚度的 1/3。
7.7.5 切缝后将缝里的杂质清理干净,再用同色系填缝胶填充,填缝胶应进行保护 24h,避免损伤。
7.7.6 砂基面层应喷涂保护层,严禁在雨天潮湿环境下作业。
7.7.7 砂基面层喷涂应对不同色彩区域进行保护分隔,避免出现交叉污染。
7.7.8 砂基面层保护层根据施工部位喷涂,步行路面喷涂 1 遍,有轻型荷载的路面喷涂 2 遍。
成品保护
7.8.1 现浇砂基面层应避免污染及重物尖角进行撞击。
7.8.2 保持定期进行清洗。
8 验收
一般规定
8.1.1 隐蔽工程验收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重要部位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总监工程
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设计人员等进行验收。
8.1.2 现场隐蔽验收合格后,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签字同意,方可进行下一道工
序施工。
8.1.3 附属排水设施的隐蔽工程验收应符合 GB 50268 的规定。
8.1.4 现浇砂基路面应对垫层、基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应按相关标准或设计文件执行。
现浇砂基面层质量检验
8.2.1 主控项目
现浇砂基检测应符合表4的要求。所有检测项目1000㎡为一抽检批次,不足1000㎡的按1000㎡计。
表4 现浇砂基检测要求
检测项目 检测依据 计量单位 要求
耐磨性 磨坑长度 GB/T 12988 mm ≤30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1500h) JG/T 512 / 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 1 级、变色<1 级
软化系数 GB/T 20473 / ≥0.95
燃烧性能 GB 8624 / Alf1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GB 36246 mg/(m 2*h) ≤0.5
透水系数 JC/T 2558 mm/s ≥8
粘接强度(28d) GB/T 16777 MPa ≥2.0
抗折强度 人行道 GB/T 17671 MPa ≥5.0
轻型车载 GB/T 17671 MPa ≥6.0
抗冻性 50 次冻融循环后抗 压强度损失率 GB/T 25993 % ≤20
50 次冻融循环后质 量损失率 GB/T 25993 % ≤5
注: 抗冻性指标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是否作为主控项目,所有检测项目1000㎡为一抽检批次,不足1000㎡的 按1000㎡计。
8
DB42/T 2267—2024
8.2.2 一般项目
8.2.2.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应板面平整、边角整齐、颜色均匀,不应有脱落的现象。其检验方法和检
验数量如下。
——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
——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8.2.2.2 现浇砂基面层接缝应垂直、直顺,缝内不应有杂物。其和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如下。
——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
——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8.2.2.3 现浇砂基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现浇砂基面层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范围 检验点数 检验方法
道路 广场 道路 广场
高程(mm) ±15 ±10 20m 施工单元 a 1 用水准仪测量
中线偏位(mm) ≤20 — 100m — 1 用经纬仪测量
平整度 最大间隙 (mm) ≤5 ≤7 20m 10m×l0m 1 用 3m 直尺和塞尺 连续量两尺,取较 大值
宽度(mm) 0-20 40m 40m b 1 用钢尺量
横坡(%) ±0.30%且不反坡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井框与路面高差(mm) ≤3 ≤5 每座 1 十字法,用直尺和 塞尺量,取最大值
相邻板高差(mm) ≤5 20m 10m×l0m 1 用钢板尺和塞尺量
纵缝直顺度(mm) ≤10 100m 40m×40m 1 用 20m 线和钢尺量
横缝直顺度(mm) ≤10 40m 40m×40m
抗滑性 设计要求 200m 40m×40m 1 摆式仪
a 在每一单位工程中,以 40m×40m 定方格网,进行编号,作为量测检查的基本施工单元,不足 40mX40m 的部分以 一个单元计。在基本施工单元中再以 l0m×l0m 或 20m×20m 为子单元,每基本施工单元范围内只抽一个子单元检 查;检查方法为随机取样,即基本施工单元在室内确定,子单元在现场确定,量取 3 点取最大值计为检查频率中 的 1 个点。 b 适用于矩形广场与停车场。
9 运营管理
一般规定
9.1.1 根据道路等级适用场景及路面类型,现浇透水砂基路面养护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a) 第一类:应用于机动车道、停车场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
b) 第二类:应用于非机动车道、广场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
c) 第三类:除第一、二类养护以外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
9.1.2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养护应包括透水路面的检测评价、养护工程及技术档案管理。现浇砂基透水
路面的检测评价内容应包括透水功能检测评价和路面病害检测评价。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养护工程可分
为日常养护、透水功能养护和病害处治。
9
DB42/T 2267—2024
9.1.3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养护应按照路面材料、结构特性确定养护材料与养护方法,并按照养护要求、
养护面积配备养护设备及专业养护技术人员。
9.1.4 城镇道路透水路面的养护应符合 CJJ 36 的有关规定。
一般要求
9.2.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应加强日常养护,编制日常养护年度计划,并根据路面检测评价结果及养护
要求确定日常养护内容。
9.2.2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日常养护应包括清扫保养、除雪防冻以及应急养护。
清扫保养
9.3.1 清扫保养
9.3.1.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清扫保养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内容:
a) 清扫路面上的泥土、落叶、散落物等杂物,保持路面清洁;
b) 清除路面积雪、积冰、积沙等;
c) 清理、修补配套排水设施,疏通路面排水。
9.3.1.2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清扫保养符合下列规定:
a) 路面的清扫频率应根据路面污染程度、交通量的大小及其组成、当地气候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而
定,清扫时间应避开流量高峰时段;
b) 应采用配备冲洗、抽吸回收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清扫,不应使用钢丝刷等金属工具;机械清扫
留下的死角,应由人工清除干净;
c) 长有苔藓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可采用苏打水、石灰水、除草剂等化学药剂处理,并应控制化学
药剂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d) 路面清扫后垃圾不应随意倾倒,应运至指定地点或垃圾场妥善处理;
e) 清理、疏通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配套排水设施,保障其正常排水功能。
9.3.2 养护设备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应采用配备高压冲洗和抽吸回收功能的专用设备,其技术指标宜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透水功能养护专用设备技术指标要求
指标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
清洗喷射压力(MPa) 5~20
清洗速度(km/h) 1.5~10
抽吸压力(MPa) -10~-3
工作时噪音(dB) ≤100
注: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养护设备应配备具有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并应做好机械的保养工作。
9.3.3 除雪防冻
9.3.3.1 应根据气象资料、透水路面的结构形式及沿线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冬季除雪
及防冻养护工作计划和作业规程,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9.3.3.2 冬季容易结冰的地区,宜在冬季雨雪来临前组织一次全面透水功能养护。除雪防冻应以机械
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铲雪时不应损坏透水路面。积雪应及时铲离透水路面,不应堆积于透水路面
上。
10
DB42/T 2267—2024
9.3.3.3 对已形成冰冻层的透水路面,应及时采取防滑措施,不宜机械除冰,防滑措施符合下列规定:
a) 透水沥青路面防滑措施可采用环保融雪剂,高架道路及桥梁不得使用含氯离子的融雪剂,不应
将含盐的积雪堆积于道路绿化带内;
b)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不宜使用含氯离子的融雪剂;
c) 冰雪消融后,应清除路面上的残留物;
d) 透水路面的冬季防滑处理应使用不会嵌入路面空隙的、易于清理的大块防滑材料,在冬季过后
应及时清除,并及时组织路面透水功能养护。
e) 除雪和防冻作业应快速进行,作业现场应统一指挥,并落实与作业形式相适应的安全警示和交
通控制措施。
9.3.4 应急养护
9.3.4.1 雨天及特殊气候下,应加强路面巡查,及时排除、疏通路面堵塞。对于暴雨等灾害天气造成
的路面堵塞、损坏,应及时组织应急养护。
9.3.4.2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受油类物质、化学物品污染时,应急养护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被油类物质或一般化学物品污染,应采用喷洒液态化学试剂处理,再用清水
冲洗干净,应注意严格控制化学试剂的用量及类型,并评估其对地下水及周边水系造成的污染
风险,应采用必要的废液收集、排口处理等措施,降低环境污染与损害,不得使用对路面结合
料有溶解效果的化学物质,不得采用有腐蚀作用的化学方法,不宜采用砂土、木屑进行覆盖处
理;
b)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被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污染,应根据泄漏物品的危害等级,采取相应的紧急预
案。污染物若危害路面以下土壤或地下水,应及时清理透水路面结构层及土层,并运送应急中
心处理。
检测评价
9.4.1 一般规定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检测评价根据检测内容、检测周期可分为目常巡查、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透
水路面的技术状况应根据检测评价结果评定等级。
9.4.2 日常巡查
9.4.2.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日常巡查应对路面外观变化、空隙堵塞情况、道路结构变化、道路施工
作业情况及道路附属设施状况等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 巡查路面是否有影响路面透水功能或可能损坏路面的杂物、污染物等;
b) 巡查降雨天气下路面透水情况;
c) 巡查现浇砂基透水路面是否有裂缝、破损等结构性病害﹔
d) 巡查现浇砂基透水路面配套排水设施的完好情况。
9.4.2.2 日常巡查应根据透水路面养护等级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制定巡查周期。第一类养护的现浇砂
基透水路面宜每日一巡,第二类养护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宜两日一巡,第三类养护的现浇砂基透水路面
宜三日一巡。遇雨季或自然灾害等极端天气情况,应适当增加巡查频率。透水功能巡查时间宜为雨后 1
h~2h。
9.4.2.3 日常巡查宜采用乘车、骑行等巡查方式,也可采用智能设备进行巡查。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
积水、损坏等异常情况,应人工确认原因。
11
DB42/T 2267—2024
9.4.2.4 日常巡查应及时清除路面上可能影响路面透水功能、损坏路面或妨碍交通的堆积物。发现道
路积水或明显损坏等影响车辆和人行安全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养护措施。
9.4.2.5 日常巡查应做好相关记录,提出处理意见,并定期整理归档。
9.4.3 定期检测
9.4.3.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定期检测应包括透水功能检测、排水设施检测、常规检测和结构强度检
测。
9.4.3.2 透水功能检测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宜在雨季前后各进行一次,并标注初次检测位置,后
续每次检测的检测点应位于上一次检测点的周围 2m 范围内。
9.4.3.3 透水功能检测内容和频次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7 透水功能检测内容和频次
道路养护类别 路面类型 单元长度 检测内容和频次
第一类养护路面 机动车道 >1km 每500m检测1个断面的所有车道透水系数
≤1km 检测2个断面的所有车道透水系数,断面之间距离应大于单 元长度的1/3
停车场 每500m 2检测一个点,不足500m 2按500m 2计算
第二、三类养护路 面 非机动车道、人行 道 >2km 每1000m检测1个断面车道透水系数
≤2km 检测2个断面的所有车道系数,断面之间距离应大于单元长 度的1/3
广场、公园道路 每500m 2检测一个点,不足500m 2按500m 2计算
注: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按透水路面每2个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路段作为一个单元,交叉口不列为单元。
9.4.4 特殊检测
9.4.4.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出现下列情况,应进行特殊检测:
a) 路面出现不明原因的积水;
b) 道路发生不明原因的沉陷、开裂或冒水;
c) 道路进行改扩建前;
d) 道路下方进行涵管顶进、降水作业或隧洞开挖作业施工完成后;
e) 存在影响道路功能和结构强度施工。
9.4.4.2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特殊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收集现浇砂基透水路面设计和竣工资料,历年检测评价、养护资料,材料和特殊工艺技术、交通
量统计等资料;
b) 检测道路透水功能和结构强度,必要时进行钻芯取样分析;
c) 调查道路破坏产生的原因;
d) 评价道路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功能状况;
e) 提出维护和加固建议。
透水功能养护
9.5.1 一般要求
12
DB42/T 2267—2024
9.5.1.1 透水功能养护可分为路面清洗养护、翻修养护、配套排水设施养护。
9.5.1.2 透水功能养护不应对周边环境、空气、水等资源造成污染。
9.5.2 清洗养护
9.5.2.1 现浇砂基透水路面的清洗养护应根据透水功能、养护面积、养护资金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
制定合理的清洗养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