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304/T 484-202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DB1304/T 484-202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59.5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08:29:15



相关搜索: 指南 管道 安全隐患 压力 分级 分级

内容简介

DB1304/T 484-202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ICS
DB1304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T484—202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2024 -11 -10 发布 2024 -12-01 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 T48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邯郸分院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邯郸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芸、曾维国、马晓雯、甄浩、范晓磊、杨婧宇、郭瑞琪、潘勇、石娇、高洪
峰。
I
DB1304/ T484—202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压力管道的安全隐患分类分级、重大隐患、一般隐患和安全隐患排查项目、内容与周
期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压力管道安全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类和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4346-2017《基于风险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导则》
DB13/T 2092-2014《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7006-2020《压力管道监督检验规则》
TSG D7005-2018《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
TSG 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TSG D7003-2022《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力管道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
于 0.1 MPa(表压),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
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 50 mm 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 150 mm,且其
最高工作压力小于 1.6 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
外。
[来源:《特种设备目录》]
3.2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
是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
1
DB1304/ T484—2024
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压力管道使用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上的缺陷和危险的环境。
3.3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
是指使用单位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安全隐患进行检
查、识别的工作过程。
4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分级
4.1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类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为管理类隐患、人员类隐患、设备类隐患、环境类隐患 4 个类别。
4.2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级
4.2.1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级别。
4.2.1.1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隐患:
(1)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可能导致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隐患;
(2)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隐患;
(3)风险管控缺失、失效,可能导致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的隐患;
(4)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5)因外部因素影响,使用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2.1.2 除上述重大隐患外的其它压力管道安全隐患均为一般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隐患;
(2)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隐患;
(3)风险管控缺失或失效,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隐患;
(4)违反使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或状态;
(5)风险易于管控,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 压力管道安全使用重大隐患
5.1 设备类
5.1.1 管道与其他管道或相邻设备直接存在碰撞、摩擦,调整后不符合安装技术规范。
5.1.2 管道结构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或者设计、安装标准,无法技术调整或者修复,且承受明显交变载
荷、检验中发现新生缺陷。
5.1.3 管道组成件材质与原设计不符,使用中因材质问题产生缺陷。
5.1.4 管道组成件材质不明检验中查出新生缺陷,或者强度校核不合格。
2
DB1304/ T484—2024
5.1.5 管道组成件材质劣化和损伤,发现存在表面脱碳、渗碳、球化、石墨化、回火脆化等材质劣化、
蠕变、高温氢腐蚀等损伤现象或者硬度值异常,不满足使用要求或者已经产生不可修复的缺陷或损伤。
5.1.6 湿硫化氢环境下硬度值超标,碳钢以及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接头硬度值超过HB200,已产生应力腐
蚀或者继续使用可能产生应力腐蚀。
5.1.7 管子、管件全面减薄,经耐压强度校核不合格或者其应力分析结果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
准要求。
5.1.8 管子壁厚局部减薄超过制造或者验收标准所允许范围,不满足安全使用条件,或经计算评定危险
性较大。
5.1.9 管子、管件存在表面或者埋藏裂纹缺陷。
5.1.10 存在焊接缺陷,如未熔合、未焊透(不包括裂纹),不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管道结构符合设计规范或者应力分析结果满足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2)焊接缺陷附件无新生裂纹类缺陷;
(3)管道材料抗拉强度小于540 MPa;
(4)在实际工况下,材料韧性良好,并且未出现材料性能劣化以及劣化趋向;
(5)最低工作温度高于-20 ℃的碳钢管道,或者最低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0 ℃,且大于或者等于
-196 ℃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
(6)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经分析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5.1.11 管道组成件存在褶皱、重皮、机械接触损伤、工卡具焊迹和电弧灼伤,打磨消除后的凹坑按局
部减薄评定不满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5.1.12 管道组成件出现变形,影响管道安全使用。
5.1.13 管道组成件有泄露,对泄露部位进行处理后,影响管道安全使用。
5.1.14 管道支吊架异常,无法及时修复或更换,影响安全使用。
5.1.15 管道耐压试验或者泄漏试验不合格。
5.1.16 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防静电接地电阻和法兰间接触电阻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17 埋地管道地表环境变动或者沉降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18 埋地管道附属设备损坏,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19 钢制埋地管道防腐(保温)层破损。
5.1.20 钢制埋地管道(有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失效。
5.1.21 非金属埋地管道表面有划伤、槽痕或者凹痕等缺陷,存在老化降解(如表面粉化)等迹象,不
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22 安全阀的设置、使用、校验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23 爆破片的设置、使用、更换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24 紧急切断阀的设置、使用、更换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1.25 阻火器的设置、使用、更换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2 管理类
5.2.1 使用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压力管道。
5.2.2 未按要求办理使用登记。
5.2.3 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年度检查。
5.2.4 使用检验不合格、报废、存在事故隐患压力管道。
5.3 人员类
3
DB1304/ T484—2024
5.3.1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5.3.2 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5.4 环境类
5.4.1 管道或管廊上存在附着物,如树枝落叶,积雪等,极大影响或改变管道承重结构。
5.4.2 户外使用的管道,遇到极端自然灾害(洪水、泥石流、地震等)。
5.4.3 管道旁存在火源、易爆易燃品等。
5.4.4 大气腐蚀,环境中有酸性或碱性气体。
5.4.5 与土壤接触的管道(如埋地管道),存在较强土壤腐蚀。
6 压力管道安全使用一般隐患
6.1 设备类
6.1.1 管道防腐层破损、剥落,隔热层破损、脱落、潮湿。
6.1.2 管道标志不清晰。
6.1.3 管道支吊架锈蚀、松动。
6.1.4 管道排放装置设置不合理。
6.1.5 压力表、测温仪表的设置、使用、更换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6.1.6 管道与其他管道或相邻设备直接存在碰撞、摩擦,调整后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
6.1.7 管道结构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或者设计、安装标准,无法技术调整或者修复,不承受明显交变载
荷、检验中未发现新生缺陷。
6.1.8 管道组成件材质与原设计不符,强度校核合格,经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
6.1.9 管道组成件材质不明,检验中未查出新生缺陷,经强度校核合格。
6.1.10 管道组成件材质劣化和损伤,发现存在表面脱碳、渗碳、球化、石墨化、回火脆化等材质劣化、
蠕变、高温氢腐蚀等损伤现象或者硬度值异常,程度轻微,通过确认可在操作条件下和检验周期内安全
使用。
6.1.11 湿硫化氢环境下硬度值超标,碳钢以及低合金钢管道焊接接头硬度值超过HB200,未发生应力腐
蚀或者继续使用不会产生应力腐蚀。
6.1.12 管道全面减薄,实测壁厚减去下一检验周期腐蚀量之后,不小于其设计最小壁厚。
6.1.13 管道壁厚局部减薄超过制造或者验收标准所允许范围,满足安全技术规范和使用条件,经计算
评定危险性不大。
6.1.14 存在焊接缺陷(不包括裂纹),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管道结构符合设计规范或者应力分析结果满足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2)焊接缺陷附件无新生裂纹类缺陷;
(3)管道材料抗拉强度小于540 MPa;
(4)在实际工况下,材料韧性良好,并且未出现材料性能劣化以及劣化趋向;
(5)最低工作温度高于-20 ℃的碳钢管道,或者最低工作温度小于或者等于-20 ℃,且大于或者
等于-196 ℃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且经分析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6.1.15 管道组成件存在褶皱、重皮、机械接触损伤、工卡具焊迹和电弧灼伤,打磨消除后的凹坑按局
部减薄评定满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6.1.16 管道组成件出现变形,不影响管道安全使用。
4
DB1304/ T484—2024
6.1.17 管道组成件有泄漏,对泄漏部位进行处理后,不影响管道安全使用。
6.2 管理类
6.2.1 未按要求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6.2.2 未按要求制定压力管道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度。
6.2.3 未按要求制定运行记录和事故、故障情况记录。
6.2.4 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6.2.5 未按要求制定操作规程。
6.3 人员类
除人员类重大隐患以外的其他不安全行为。
6.4 环境类
由环境因素导致的一般隐患。
7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项目、内容与周期
参照附录 A 执行。使用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单位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日常和专项等隐患
排査的项目、内容与周期。
5
DB1304/ T484—2024
附录 A
(资料性)
压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要求
序 号 隐患排查项目 隐患排查内容 适用排查周期
1 管道运行状况 检查 检查管道漆色、标志等应该符合相关规定; 季查
2 检查管道组成件以及其焊接接头等有无裂纹、过热、变形、泄漏、损伤等缺陷; 日查/周查
3 外表面应无腐蚀,应无异常结霜、结露等情况; 日查/周查
4 管道应无异常振动,管道与相邻构件之间应无相互碰撞、摩擦等情况; 日查/周查
5 管道隔热层应无破损、脱落、跑冷以及防腐层破损等情况,必要时可以采用红外热成像检测、热流密度检 测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节能评价; 日查/周查/月查
6 支吊架应无脱落、变形、失载、过载、腐蚀、损坏,主要受力焊接接头应无开裂,支架与管道接触处不应 积水,恒力弹簧支吊架转体位移指示应符合要求,变力弹簧支吊架应无偏斜、转导向支架间隙、阻尼器和 减振器位移,应符合要求,液压阻尼器不得存在泄漏等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7 阀门表面应无腐蚀,阀体表面应无裂纹、严重缩孔,连接螺栓不得存在松动等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8 放空(气)阀和排污(水)阀设置位置应该合理,应无异常集气、积液等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9 法兰应无偏口以及异常翘曲、变形、泄漏,紧固件应该齐全、 应无松动、腐蚀等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10 波纹管膨胀节表面应无划痕、凹痕、腐蚀穿孔、开裂以及波纹管波间距应该符合要求,应无失稳现象,铰 链型膨胀节的铰链、销轴应无变形、脱落、损坏现象,拉杆式膨胀节的拉杆、螺栓、连接支座应符合要求 等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11 管道外防腐层应完好,不得有鼓包、变色等现象; 日查/周查/月查
12 对有阴极保护装置的管道,其保护装置应完好; 季查
13 有必要的其他检查情况应该正常。 日查/周查/月查
14 检查重点部位 压缩机、泵的进、出口部位应无泄漏等异常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15 补偿器、三通、弯头(弯管)、异径管、支管连接、阀门连接以及介质流动的死角等部位不应出现泄漏变形 日查/周查/月查
6
DB1304/ T484—2024
序 号 隐患排查项目 隐患排查内容 适用排查周期
检查重点部位 等情况;
16 支吊架易损坏部位以及附近的管道组成件和焊接接头不应出现异常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17 曾经发生过影响管道安全运行问题的部位不得又有影响安全运行的情况; 日查/周查/月查
18 处于生产流程要害部位以及与重要装置或者设备相连接的管段不应出现异常; 日查/周查/
19 工作条件苛刻以及承受交变载荷的管段不应出现异常; 季查
20 基于风险的检验分析报告中给出的高风险管段不得出现异常; 季查
21 上次定期检验提出重点监控的管段不应出现异常。 季查
22 安全附件及仪 表检查 安全阀检查内容: (1)安全阀选型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2)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整定压力应符合管道的运行要求; (3)弹簧式安全阀调整螺钉的铅封装置应完好; (4)如果安全阀和排放口之间设置了截断阀,截断阀应处于全开位置以及铅封应该完好; (5)安全阀不应泄漏; (6)放空管应通畅,防雨帽应完好。 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选型错误、超过校验有效期或者有泄漏现象,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 管道的安全运行,否则应当暂停该管道运行。 日查/周查/月查
23 爆破片装置检查内容: (1)爆破片不应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2)爆破片安装方向应该正确,产品铭牌上的爆破压力和温度应符合运行要求; (3)爆破片装置应无渗漏; (4)爆破片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有未超压爆破或者超压未爆破的情况; (5)与爆破片夹持器相连的放空管应该通畅,放空管内不得存水(或者冰),防水帽、防雨片应完好; (6)爆破片装置和管道间设置截断阀的,截断阀应处于全开状态,铅封应完好; (7)爆破片装置和安全阀串联使用时,如果爆破片装置设置在安全阀出口侧,检查与安全阀之间所装压力表 日查/周查/月查
7
DB1304/ T484—2024
序 号 隐患排查项目 隐患排查内容 适用排查周期
安全附件及仪 表检查 和截断阀,以及二者之间的压力、疏水和排放能力应该达到要求;如果爆破片装置设置在安全阀进口侧, 检查与安全阀之间所装压力表有无压力指示,截断阀打开后应无气体漏出。 在检查中,如果发现爆破片装置存在超过规定使用期限、安装方向错误、爆破压力和温度不符合或者爆破 片和安全阀串联使用时有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否则必须暂 停该管道运行。
24 安全附件及仪 表检查 阻火器装置检查内容: (1)阻火器装置安装方向应该正确(限单向阻火器); (2)阻火器装置标定的公称压力、适用介质和温度应该符合运行要求; (3)阻火器装置不应有泄漏及其他异常情况。 在检查中,发现阻火器装置存在安装方向错误、标定的参数不符合运行要求、本体泄漏、超过规定的检定 或者检修期限、出现凝结、结晶或者结冰等,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否 则必须暂停该管道运行。 日查/周查/月查
25 紧急切断阀检查内容: (1)紧急切断阀铭牌应该符合要求; (2)紧急切断阀不应有泄漏及其他异常情况; (3)紧急切断阀的过流保护装置动作应该达到要求。在检查中,发现紧急切断阀存在铭牌内容不符合要求或 者阀体泄漏、紧急切断阀动作异常等情况,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否则 必须暂停该管道运行。 日查/周查/月查
26 压力表检查内容: (1)压力表选型应符合要求; (2)压力表定期检修维护制度,检定有效期及其封签应该符合要求; (3)压力表外观、精度等级、量程、表盘直径应该符合要求; (4)在压力表和管道之间设置三通旋塞或者针形阀的位置、开启标记及其锁紧装置应符合要求; (5)同一系统上各压力表的读数应该合理。 在检查中,发现压力表选型错误、表盘封面玻璃破裂、表盘刻度模糊不清、封签损坏、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日查/周查/月查
8
DB1304/ T484—2024
序 号 隐患排查项目 隐患排查内容 适用排查周期
弹簧管泄漏、指针松动或者扭曲、外壳腐蚀严重、三通旋塞或者针形阀开启标记不清以及锁紧装置损坏等 情况,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否则必须暂停该管道运行。
27 测温仪表检查内容: (1)测温仪表定期校验和检修应符合要求; (2)测温仪表量程与其检测的温度范围应该匹配; (3)测温仪表及其二次仪表的外观应该符合要求。 在检查中,发现测温仪表超过规定的校验、检修期限,仪表及其防护装置破损或者仪表量程选择错误等情 况,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否则必须暂停该管道运行。 日查/周查/月查
28 年度检查报告 及结论 1.年度检查报告及结论应符合 TSG D7005-2018 相关条款的要求。 2.年度检查由使用单位自行实施时,按照检查项目、要求进行记录,并且出具年度检查报告,年度检查报 告应当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或者授权的安全管理人员审批。 季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上一章:DB51/T 3180-2024 四川军用饮食饮水供应站服务管理规范 下一章:DB3305/T 330-2024 网格员培训规范

相关文章

DB1304/T 458-202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DB1304/T 459-2024 锅炉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指南 DB37/T 4282-2020 压力管道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61/T 1922-2024 城镇燃气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及处置规范 GB/T 34346-2017 基于风险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分级导则 DB37/T 3884-2020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887-2020 起重机械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DB37/T 3883-2020 大型游乐设施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