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3.080.01
CCS P 66 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3709—2024
公路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
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waste cement concrete in highway
2024-11-15 发布
2024-12-1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3709—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再生集料技术要求 ................................................................... 2
再生集料分类 ................................................................... 2
再生粗集料 ..................................................................... 3
再生细集料 ..................................................................... 3
6 再生集料生产 ....................................................................... 4
原料来源 ....................................................................... 4
生产工艺 ....................................................................... 5
生产控制 ....................................................................... 5
强化处理 ....................................................................... 6
环保要求 ....................................................................... 6
7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 7
一般规定 ....................................................................... 7
配合比设计 ..................................................................... 7
施工要求 ....................................................................... 7
质量检查与验收 ................................................................. 8
8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 ................................................................. 8
一般规定 ....................................................................... 8
配合比设计 ..................................................................... 9
构件预制 ....................................................................... 9
质量检查与验收 ................................................................. 9
I
DB15/T 370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交科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
公司,内蒙古交工养护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内蒙古高速实
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交通集团蒙通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兴安盟交通运输局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自
治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胜、韦武举、贾俊、张可强、赵志强、乔志、徐海林、牛昌昌、卢超、王占
军、刘晨东、陈志忠、马东梅、赵建雄、韩超、闫越、洪盛祥、王宇、段尚泽、冯伟、于长江、任成云、
郭东升、丁晓宇、贺慧鋆、王奇、陈洪军、吕正龙、曹健、王志威、刘军虎、张跃强、王亚楠。
II
DB15/T 3709—2024
公路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技术要求、生产加工、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扩建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7431.2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HJ/T 393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343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344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路废旧水泥混凝土 waste cement concrete of highway
公路工程在拆除、翻修、养护等作业中产生的水泥混凝土废弃物,主要包括路缘石、水泥混凝土硬
路肩板、排水设施、防护结构等。
1
DB15/T 3709—2024
再生集料 recycled aggregate
公路废旧水泥构混凝土经分拣、破碎、筛分形成的集料。
强化处理 strengthening treatment
利用机械整形、表面化学改性等提高再生集料性能的技术措施。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cement stabilized recycled aggregate mixture
以水泥为结合料,在天然集料中掺配一定比例再生集料形成的混合料。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 cement stabilized recycled aggregate base
采用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的基层。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cement concrete
掺配再生集料比例不低于20%的水泥混凝土。
4 基本规定
再生集料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及养护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底基层,C35 及以下强度等级
水泥混凝土非承重构件的预制。
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腐蚀严重的废旧水泥混凝土生产加工再生集料。
再生集料生产加工至少包括分选、机械破碎、筛分和除尘等工序环节。
按用途和规格分类存储再生集料,存储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并配备相应的排水、安全防护、扬
尘控制等设施。
再生集料的生产和应用除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的要求。
废旧水泥混凝土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利用的原则,尽可能提高利用范围和形式,
发挥其价值,保证质量要求。
5 再生集料技术要求
再生集料分类
5.1.1 公路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分为 I 类、II 类两个技术类别。
5.1.2 I 类再生集料用于各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预制 C30、C35 水泥混凝土构件等场
合。
5.1.3 II 类再生集料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预制 C20、C25 水泥混凝土构
件等场合。
5.1.4 达不到 II 类再生集料指标要求的,应通过降低应用条件实施综合利用或通过强化处理达到 II
2
DB15/T 3709—2024
类及以上技术类别。
再生粗集料
路面底基层、基层用再生粗集料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用再生粗集料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 再生粗集料种类 试验方法
I 类
表观密度 kg/m 3 ≥2500 ≥2350 JTG 3432,T 0308
压碎值 % ≤26 ≤30 JTG 3432,T 0316
吸水率 % ≤3 ≤5 JTG 3432,T 0307
0.075 mm 以下粉尘含量 % ≤1.2 ≤2.0 JTG 3432,T 0310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8 JTG 3432,T 0312
5.2.1 普通水泥混凝土工程用再生粗集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普通混凝土工程用再生粗集料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 再生粗集料种类 试验方法
I 类 II 类
表观密度 kg/m 3 ≥2350 ≥2250 GB/T 14685
压碎值 % ≤20 ≤30 GB/T 14685
针片状颗粒 按质量计,% ≤10 GB/T 14685
吸水率 按质量计,% <5 <8 GB/T 17431.2
坚固性 质量损失,% <10 <15 GB/T 14685
微粉含量 % <2 <3 GB/T 1468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按 SO3质量计,% ≤2 GB/T 14685
氯化物含量 以氯离子质量计,% ≤0.06 GB/T 14684
再生细集料
5.3.1 路面底基层、基层用再生细集料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3
DB15/T 3709—2024
表3 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用再生细集料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 再生细集料种类 试验方法
I 类 II 类
表观密度 kg/m 3 ≥2450 ≥2250 JTG 3432,T 0328
有机质含量 % <2 JTG 3432,T 0336
硫酸盐含量 按 SO3质量计,% ≤0.25 JTG 3432,T 0341
0.075 mm 以下材料的塑性指数 ≤17 JTG 3430,T 0118
砂当量 % ≥55 ≥45 JTG 3432,T 0334
5.3.2 普通水泥混凝土工程用再生细集料的规格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普通混凝土工程用再生细集料控制指标要求
项目 再生细集料种类 试验方法
I 类 II 类
表观密度 kg/m 3 ≥2450 ≥2350 GB/T 14684
压碎值 % <20 <25 GB/T 14684
坚固性 质量损失,% <8.0 <10.0 GB/T 14684
有机质含量 % 合格 GB/T 14684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按 SO3质量计,% <2 GB/T 14684
氯化物含量 以氯离子质量计,% <0.06 GB/T 14684
微粉含量 按质量计,% MB 值<1.4 或合格 <5.0 <7.0 GB/T 14684
MB 值≥1.4 或不合格 <1.0 <3.0 GB/T 14684
泥块含量 % <1.0 <2.0 GB/T 14684
6 再生集料生产
原料来源
6.1.1 废旧水泥混凝土回收时,应记录拆除前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服役时间和污染状况等信息,
按照废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分别收集和存放。
6.1.2 应选取杂物含量少、均匀性好、无污染的废旧水泥混凝土作为再生集料来源。
4
DB15/T 3709—2024
生产工艺
6.2.1 废旧水泥混凝土破碎生产应至少包括分选、破碎、筛分和除尘工艺,根据再生集料使用用途及
要求,宜增加强化处理工序。
6.2.2 废旧水泥混凝土破碎生产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6.2.3 再生集料生产流程应符合图 1 的规定。
废旧水泥混凝土
分选
除尘
一级破碎
筛分
除尘 除尘
二级破碎
除尘 除尘 除尘
三级破碎
筛分
除尘
再生粗集料
再生细集料
微粉
集料检测
物理、化学强化
图1 再生集料生产流程图
生产控制
6.3.1 加工场地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固定式加工厂选址应结合公路建设规划、场地布局要求统筹考虑,符合用地制度;
b) 移动式加工场地应符合建设管理规定,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扬尘,防止土壤及水体污染;
c) 原材料及再生集料应分类堆放,堆放方式宜采用设棚方式,露天堆放应注意及时覆盖,堆放区
存储能力应满足生产加工及存储需要。
6.3.2 分选除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分选除杂以机械分选为主,人工分选为辅;
b) 分选应包括除土、分选废金属、分选轻质杂质等环节,宜采用筛选、磁选、风选等干法工艺,
分选出的杂物应集中收集、分类存放;
5
DB15/T 3709—2024
c) 生产再生集料前应对废旧水泥混凝土进行破碎试验,按粗集料的性质或强度等级将废旧水泥
混凝土进行分选,分批次破碎。
6.3.3 破碎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再生集料破碎宜选用二级及以上破碎;
b) 一级破碎设备宜采用颚式或反击式破碎机,二级破碎设备宜采用反击、锤式或圆锥破碎机,相
关加工设备最低参数应符合表 5 的要求;
c) 移动式破碎设备宜同时具备振动给料、破碎、筛分、除杂等功能;
d) 为保证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粒径符合使用要求,宜通过闭路流程使大粒径的物料返回破
碎机再次破碎。
6.3.4 筛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固定式筛分设备宜采用振动筛,相关加工设备最低参数应符合表 5 的要求;
b) 移动式筛分机宜根据再生集料需求选择两层或者多层筛网,筛网孔径与尺寸应符合相关应用
范围集料用筛规定;
c) 再生细集料应采用干法生产,宜按公称最大粒径 2.36 mm 和 4.75 mm 两种规格进行生产。
表5 加工设备最低参数要求
加工设备 参数要求
最大进料粒度 mm 振动频率 Hz
固定式颚式破碎机 750 >200 — — — —
移动式颚式破碎机 500 >100 — — — —
固定式反击式破碎机 500 >200 — — — —
移动式反击式破碎机 500 >100 — — — —
固定式锤式破碎机 600 >20 — — — —
移动式锤式破碎机 600 >15 — — — —
固定式圆锥破碎机 50 >40 — — — —
移动式圆锥破碎机 50 >20 — — — —
固定式磁选设备 — — >1000 >70 — —
移动式磁选设备 — — >800 >70 — —
固定式筛分设备 — >200 — — >10 >16
移动式筛分设备 — >100 — — >10 >13
6.3.5 除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废旧水泥混凝土破碎加工时,应设置定向集尘、收尘设施,在破碎机进料口和筛分机械上应安
装粉尘收集设施,在破碎机下料口宜增加设备降尘;
b) 再生集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粉应全部采用干收集,其 0.075 mm 筛孔通过率不宜小于 90%。
强化处理
6.4.1 再生粗集料的表观密度、压碎值、吸水率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满足规范技术要求。
6.4.2 表观密度、吸水率不符合要求时宜通过化学强化(化学溶液浸泡),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符合要求时宜通过物理强化(机械整形),强化处理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和环保的规定。
环保要求
6
DB15/T 3709—2024
6.5.1 再生材料生产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方面。当
地及特殊区域有特殊要求时,还应符合当地相关法规的规定。
6.5.2 大气污染防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6.5.3 固体废弃物(包括杂物)处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
扬尘控制应符合 HJ/T 393 的规定。
6.5.4 噪声污染防治应符合 GB 12348 的有关规定。
7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
一般规定
7.1.1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
7.1.2 I 类再生集料用于各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类基层和底基层,II 类再生集料宜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
公路水泥稳定类基层和底基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底基层掺配比例宜符合表 6 的规定。当掺配比
例超过表 6 要求时,应通过试验加以验证。
表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底基层再生集料掺配比例
集料种类 I 类 II 类
结构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
基层 ≤50 ≤70 ≤60
底基层 ≤60 ≤80 ≤70
7.1.3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用于基层时,各档料均可掺配,再生集料公称粒径宜为 5 mm~10 mm、10 mm~
20 mm。
配合比设计
7.2.1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的混合料组成设计,宜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应符合 JTG/T F20 的规定。
7.2.2 级配试配时,应选择两个以上的掺配比例进行配合比设计,采用重型击实或振动压实成型。根
据级配范围、强度试验结果,应选择满足技术要求的较大掺配比例为最终掺配比例。
7.2.3 按照设计强度确定水泥剂量,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水泥剂量宜为 3.5%~6%,底基层水泥剂量
宜为 3%~6%,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小水泥剂量。
施工要求
7.3.1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的施工应符合 JTG/T F20 的规定。
7.3.2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应采用集中厂拌,宜采用连续式水稳拌和机进行拌和,拌和时间应不少于 15
s。
7.3.3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含水量应符合施工要求。结合施工过程的天气条件和运距等因素,可比最
佳含水率增加 0.5%~1.0%。
7.3.4 应采用摊铺机,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系数,连续摊铺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严格控制基层厚
度和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7.3.5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从搅拌至摊铺完成,施工时间不应超过 3 h。
7.3.6 碾压应在允许延迟时间内完成,成型后的表面应平整、无轮迹。
7.3.7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养生可采取洒水养护、薄膜覆盖养护、土工布覆盖养护等方式,养生时间根
7
DB15/T 3709—2024
据强度试验确定。
7.3.8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基层过冬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质量检查与验收
7.4.1 施工质量检查应包括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天然集料、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混合料、水泥稳
定再生集料基层。
7.4.2 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检测项目参照本文件执行,频率与天然集料一致。天然集料、水泥
应按照 JTG/T F20 的规定执行。
7.4.3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检测项目及频率应满足表 7 的要求。
表7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检测项目及频率
项目 频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水泥剂量 每 2000 m 2检查 1 次;至少 6 个样品 设计值-1% JTG 3441,T 0809
含水率 每作业段或不超过 1000 m 2检查 1 次;异常时,随时检测 控制在最佳含水率-1%~2%范围内 JTG 3441,T 0801、T 0803
混合料级配 每作业段或不超过 2000 m 2检查 1 次;异常时,随时检测 0.075 mm ±2% JTG 3432,T 0302
≤2.36 mm ±5%
≥4.75 mm ±6%
掺配比例 每日 1 次,逐日评定 ±3% 总量检测
拌和均匀性 随时检查 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 目测
7.4.4 及时采用 3 m 直尺对其平整度进行检测,不合格的点位应及时进行处理。终压后再进行检测,
对不合格点位再处理。
7.4.5 压实度检查应在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小于规定值的测点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测点全部符合
要求为止。
7.4.6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应按照 JTG F80/1 的相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8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
一般规定
8.1.1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 GB/T 50080、
GB/T 50081 和 GB/T 50082 的规定,质量控制应符合 GB 50164 的规定。
8.1.2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预制路缘石、水沟盖板、排水沟、护坡等非承重水泥混凝土构件,
I 类再生集料宜用于 C35 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制,II 类再生集料宜用于 C25 及以下强度等级混
凝土的配制。
8.1.3 再生集料掺配比例应根据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试验或根据经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条件时,
再生集料掺配比例不宜超过表 8 的规定。
8
DB15/T 3709—2024
表8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构件再生集料掺配比例
集料种类 I 类 II 类
强度等级 C35 C30 C25 C20
掺配比例 % ≤35 ≤40 ≤45 ≤50
8.1.4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中,砂宜选用中、粗天然砂或再生细集料,粗集料宜选用 4.75 mm~26.5
mm 再生粗集料。
配合比设计
8.2.1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按抗压强度进行设计,应符合 JTJ 55 的规定。
8.2.2 配合比设计参数和设计目标应符合工程要求。
8.2.3 以集料干燥状态为基准,粗集料含水率≤0.2%,细集料含水率≤0.5%时不计。
8.2.4 根据应用场景进一步确定检验抗冻性、抗渗透性,检验结果应符合 JTG/T 3310 的要求。
构件预制
8.3.1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应满足 GB 50666 和 GB 50164 的要求。
8.3.2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应采用集中厂拌预制。
8.3.3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拌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有条件时可采用振动搅拌,宜增加搅拌时间 10
s~20 s。
8.3.4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振捣宜采用固定的高频振动台,振动台台面应设置固定模具装置。
8.3.5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构件采用标准化养生,养护拆模时间应不小于 24 h。
质量检查与验收
8.4.1 施工质量检查应包括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天然集料、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水
泥混凝土预制构件。
8.4.2 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检测项目参照本标准执行,频率与天然集料一致,天然集料应按照
GB/T 14685、GB/T 14684 的规定执行。
8.4.3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相关检测项目、频率和质量控制指标与标准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表9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质量检测项目及频率
项目 频率 质量要求
拌合物工作性 每 100 m 3不应少于 1 次,且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 2 次 满足 GB 50164 要求
凝结时间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时,至少检验一次
氯离子含量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水泥混凝土,至少检验一次
掺配比例 抽查拌合楼电子秤重记录,每天检测两次 满足设计要求
8.4.4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每批产品出厂均应参照有关规范对其尺寸允许偏差、外观质量、
强度等级和吸水率等进行出厂检验。
8.4.5 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构件工程应用后质量检验验收应按照 JTG F80/1 执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