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3.080
CCS P 66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运 输 行业 标 准
JT / T 1504.3—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Scientific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highway infrastructure—
Part 3:Date archiving specification
2024-08-06 发布
2024-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 布
JT / T 1504. 3—2024
目 次
前言 ………………………………………………………………………………………………………… Ⅲ Ⅴ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1
3 术语和定义 ……………………………………………………………………………………………… 4 基本要求 ………………………………………………………………………………………………… 5 观测数据预处理 ………………………………………………………………………………………… 1 2 2
6 原始数据记录 …………………………………………………………………………………………… 7 元数据 …………………………………………………………………………………………………… 2 4
8 观测数据管理 …………………………………………………………………………………………… 5 附录 A(规范性) 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 7 附录 B(规范性) 传感器信息表格式 …………………………………………………………………… 30
附录 C(资料性) 推荐的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 附录 D(规范性) 观测数据命名及代码编码规则 ……………………………………………………… 31 33
Ⅰ
JT / T 1504. 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第 3 部分。 JT/ T 1504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 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
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交通集团有
限公司、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江苏高速公路工程
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四
川成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
院、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和科学研究中
心、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旭东、吴将丰、董泽蛟、关伟、韩文扬、单伶燕、刘杰、陈柯、樊云龙、章永超、
高鑫、吴少峰、樊向阳、丛波日、杨纪举、林有贵、张志耕、宋建斌、兰兵、刘晓凤、李晓龙、何振邦、詹越、
曹志坚、马宪永、齐志鑫、蔡秋香、袁中正、张军、王旭、仪明伟、潘宗俊。
Ⅲ
JT / T 1504. 3—2024
引 言
JT/ T 1504《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系列标准旨在为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
网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执行依据。 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建设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建设布局和方案,观
测设施、设备的安装,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等。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点路域环境、交通
荷载、路况性能、结构响应等信息的观测。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目的在于规范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观测数据的原始
数据记录、储存和管理。
Ⅴ
JT / T 1504. 3—2024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3 部分:数据汇交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数据汇交的基本要求,以及观测数据预处理、原始
数据记录、元数据和观测数据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基础设施(路基路面和桥隧铺装工程)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数据管理、数据汇
交、数据处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 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 T 18391. 1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1 部分:框架
GB / 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 T 39908 科技计划形成的科学数据汇交 通用代码集
JT/ T 1504. 2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 第 2 部分: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 T 18391. 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工程背景数据 engineering background data
长期性能观测点的结构和材料信息、各类传感器的布设及标定数据、建设期间的施工数据,以及历
史养护数据的总称。
3. 2
一般观测数据 general observation data
长期性能观测点必需采集、汇交的路域环境、交通荷载、路况性能和结构力学响应等数据。
3. 3
专项观测数据 special observation data
针对特殊工程或构造物专项观测采集、汇交的数据。
3. 4
科学观测数据 scientific observation data
通过观测方式获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3. 5
实时观测数据 real-time observational data
采用传感器等现代信息设备实时采集的科学观测数据。
1
JT / T 1504. 3—2024
3. 6 3. 7 周期观测数据 periodic observational data 采用仪器设备或人工,按照规定周期采集的科学观测数据。 元数据 metadata 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来源:GB / T 18391. 1—2009,3. 2. 16]
4 基本要求
4. 1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数据包括工程背景数据、一般观测数据和专项观测数据三大类。 各
类数据应包括原始数据、元数据和数据代码,且一一对应。
4. 2 原始数据包括周期观测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观测精度应符合 JT/ T 1504. 2 的要求,应按附录 A
的规定真实、准确、规范记录。 人工观测的数据,必要时,应拍照或扫描留存电子文档。
4. 3 实时观测数据应根据标定公式或参数,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物理、力学数据,并经数据预处
理,形成规范化的原始数据,传感器信息应按附录 B 的规定,真实、准确、规范记录。 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可参考附录 C。
4. 4 原始数据应具有唯一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原始数据文件名应采用数据代码命名。 数据代码的
编码规则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4. 5 各个观测点的科学观测数据应及时存入二级数据中心,经处理、审核后,应按规定要求向一级数
据中心汇交。
4. 6 数据传输、处理和共享应满足二级等保要求,确保数据安全性。
5 观测数据预处理
5. 1 实时观测数据
5. 1. 1 对结构层力学响应数据,应按要求进行数据清洗,选择适宜算法,删除非采样时间段数据,减少
噪声数据,压缩数据存储容量。
5. 1. 2 应将原始文件转换成可编辑的数据文件,并将传感器编号、埋设位置与采集数据相对应。
5. 1. 3 对于采集过程中保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的不同观测指标数据,应按数据类型分类,分别写入不
同的数据文件。
5. 2 周期性观测数据
周期性观测数据采集后,应在观测现场按下列程序对采集数据进行初步研判,必要时,需补充观测:
a) 与历史观测数据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数据;
b) 按 3 倍均方差原则,标注可能异常的数据。
6 原始数据记录
6. 1 一般要求
6. 1. 1 一般观测数据应按附录 A 的相关格式要求,真实、准确、规范记录。
6. 1. 2 专项观测数据应根据观测要求,按照附录 A 的相关格式,真实、准确、规范记录。
2
JT / T 1504. 3—2024
6. 2 路域环境数据记录
6. 2. 1 路域环境数据为实时观测数据,应按如下要求记录:
a) 按规定频率采集路域气象数据,并按图 A. 1 的格式记录,数据应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 每月
形成一个原始数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b) 按规定频率采集结构内部温度数据,并按图 A. 2 的格式记录,数据应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
每月形成一个原始数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c) 按规定频率采集结构内部湿度数据,并按图 A. 3 的格式记录,数据应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
每月形成一个原始数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6. 3 交通荷载数据记录
6. 3. 1 交通荷载数据应按图 A. 4 的格式记录,轴重数据应保留至小数点后 1 位。 每月形成一个原始
数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6. 3. 2 通过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获取交通量数据时,应记录车道数、车辆类型、时间、各轴轴重及轴型
数据,并按图 A. 5 的格式记录。 每月形成一个原始数据文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6. 3. 3 采用人工观测方式获取交通量数据时,应按图 A. 6 的格式记录。 按次数形成一个原始数据文
件,以及相应的数据代码和元数据。
6. 4 路况性能数据记录
6. 4.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每年应按 JT/ T 1504. 2 规定的频度,按图 A. 7 的格式,采集记录以下病害数据:
a) 坑槽、泛油、拥包、不均匀沉陷和网裂的面积、桩号和车道位置;
b) 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斜向裂缝应记录裂缝所在桩号、车道位置、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是否灌
缝处理等信息,裂缝宽度为该裂缝的最大宽度。
6. 4.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每年应按 JT/ T 1504. 2 规定的频度,按图 A. 8 的格式,采集记录以下病害数据:
a) 断板、板底脱空的数据和位置;
b) 不均匀沉陷、板角断裂的面积、桩号和车道位置;
c) 错台的高度和位置。
6. 4. 3 每年应按 JT/ T 1504. 2 规定频度、采样间距,采集、记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数据,并按图 A. 9
的格式记录。
6. 4. 4 每年应按 JT/ T 1504. 2 规定频度、采样间距,采集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并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采集数据时,应按图 A. 10 的格式记录;
b) 采用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仪采集数据时,应按图 A. 11 的格式记录;
c) 采用摆式仪采集数据时,应按图 A. 12 的格式记录;
d) 采用铺砂法采集数据时,应按图 A. 13 或图 A. 14 的格式记录。
6. 4. 5 每年应按 JT/ T 1504. 2 规定频度、采样间距,采集路面平整度数据,并按图 A. 15 的格式记录。
6. 5 结构力学响应数据记录
6. 5. 1 每年应按规定频度、采样间距和固定位置,采集整体结构变形数据。 在记录弯沉数据的同时,
应记录同时刻的大气温度和路表温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固定位置弯沉检测时,应按图 A. 16 的格式记录;在观测车道选择固定测点开展固定荷载的弯
沉观测,每个荷载级位开展 3 次平行试验,记录各不同位置的弯沉值、路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取
平均值作为测试值;
3
JT / T 1504. 3—2024
b) 等间距弯沉检测时,应按图 A. 17 的格式记录;在进行等间距弯沉观测时,每个荷载级位开展 3
次平行试验,记录各不同位置的弯沉值、路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取平均值作为测试值。
6. 5. 2 结构层力学响应数据经预处理后,应按规范格式记录,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固定位置弯沉检测时,同步采集的结构层力学响应数据应按图 A. 18 和图 B. 1 的格式记录、存
储。 每次检测存储为一个数据文件。
b) 车辆运行时采集的结构层力学响应数据应按图 A. 18 和图 B. 1 的格式记录、存储。 根据存储
容量,选择适宜的时间长度存储数据,时间长度不宜大于 30 min。
6. 6 专项观测指标数据记录
6. 6. 1 盐渍土地区含盐量数据,每 10 min 记录一条数据,数据记录应符合图 A. 19 的格式要求。
6. 6. 2 多年冻土和季冻地区观测数据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多年冻土和季冻地区路基内部距路表 2. 5 m 以下深度范围,以及路域外天然地表下不同深度
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数据记录应符合 6. 2. 1 b)和 6. 2. 1 c)的要求;
b) 多年冻土和严寒地区冻胀融沉变形和孔隙水压力为实时观测数据,每 10 min 记录一条数据,
数据记录信息应包括采集时间、传感器编号、冻胀融沉变形和孔隙水压力。
6. 6. 3 高填方路基稳定性数据,应记录观测日期、各个测点的绝对高程实测值、沉降值,竖向变形数据
应按图 A. 20 的格式要求记录存储。
6. 6. 4 桥隧铺装层结构观测数据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桥隧铺装层结构内部环境数据记录应符合 6. 2. 1 b)和 6. 2. 1 c)的要求;
b) 桥隧铺装层结构层力学响应信息记录应符合 6. 5. 1 和 6. 5. 2 的要求。
6. 7 工程背景数据记录
6. 7. 1 路面结构组合方式、各结构层的厚度和材料类型等路面结构信息,应单独存储于可编辑的数据
文件,应按图 A. 21 的格式记录。
6. 7. 2 传感器布设信息和相应的标定数据文件按下列要求记录、存储:
a) 绘制观测路段或结构的传感器布设的总体平面图,标明气象站的位置,结构内部温度、湿度传
感器的布设位置,动态称重仪的位置,结构内部应力、应变和变形传感器的布设位置以及固定
弯沉检测的位置;
b) 绘制路面结构内部温度、湿度、应力、应变和变形传感器布设的剖面图或立面图;
c) 对于专项观测埋设或布设的传感器,也应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d) 传感器标定时应详细记录标定日期、传感器类型、传感器编号、传感器埋设位置、传感器标定
参数等信息,数据记录格式应按图 A. 22 的格式记录;
e) 其他检测设备标定时应详细记录标定日期、标定机构、标定方法、标定参数等信息,数据记录
格式为可编辑的数据文件。
6. 7. 3 应按照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施工质量检测项目,如实记录相应的检测数据,并单独存储于一个数
据文件。
6. 7. 4 对于一般观测点,应如实记录历史养护数据,应按图 A. 23 的格式记录。 开始观测以后,一般观
测点和特殊观测点都应客观记录日常养护信息,包括养护时间、养护方式、养护工艺,每养护一次记录一
个数据文件。
7 元数据
7. 1 公路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科学观测网的元数据应由观测点名称、路段编号、数据集归类、中文名称、
4
JT / T 1504. 3—2024
数据代码、观测时间等内容组成,并与数据代码的相关要素保持一致。
7. 2 每个原始数据数据集应对应记录一条元数据信息,元数据为可编辑的数据文件。
7. 3 应按照表 1 的格式建立元数据信息。
表 1 观测数据的元数据样式
字段名称 详细内容
观测点名称 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观测点名称保持一致
路段编号 观测路段的编号
桩号 观测路段的实际桩号范围
数据集归类 展示观测指标对应的 4 级目录结构,参考表 D. 2,如:路域环境信 息/ 路域气象信息/ 九参数气象信息 其他指标:其他观测指标信息∥含盐量
中文名称 规则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观测点编号 + 观测点类型(一般 G、特殊 S) + 结构类型 + 观测指标 + 时间范围 + 观测频度(实时 R、周期 C)
数据代码 编码规则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摘要 详细说明数据采集位置、采集频率、路面结构信息等
关键词 填写观测数据涉及的关键词信息,便于检索查询
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时:分:秒
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时:分:秒
观测设备 观测数据采用的设备名称、厂家和型号
数据类型 数据表、图像文件等
数据生产者 提供数据生产者信息
其他贡献者 提供数据其他贡献者信息
数据归属单位 提供数据归属单位信息
共享方式 完全共享或协议共享
数据量(MB) 数据存储容量大小
记录总数 数据条数
数据联系人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座机号或手机号
邮箱 联系人邮箱号
8 观测数据管理
8. 1 数据存储
8. 1. 1 原始数据存储
8. 1. 1. 1 原始数据包括实时观测数据和周期观测数据两类。
8. 1. 1. 2 实时观测的原始文件应传输至二级数据中心,按照在线双备份、离线单备份的策略进行
5
JT / T 1504. 3—2024
存储。
8. 1. 1. 3 对于实时观测的非工程值数据,除满足 8. 1. 1. 2 存储要求外,应将原始文件再转化成工程值
数据文件进行存储。
8. 1. 1. 4 周期观测数据存储的内容包括原始记录文件和按照附录 A 记录的可编辑数据文件,对于人
工记录文件还应包含拍照或扫描留存的电子文档。
8. 1. 2 元数据存储
元数据应与原始数据数据集一一对应进行存储。
8. 2 数据汇交
8. 2. 1 观测点的观测数据应按期汇交至二级数据中心,根据数据汇交协议要求,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
提下,由二级数据中心向一级数据中心汇交,除结构力学响应信息宜采用邮寄移动硬盘方式进行汇交以
外,其余数据均可通过网络传送。
8. 2. 2 原始数据汇交时应确保与元数据清单一致,明确数据文件格式,对于非标准模板数据,还应对
数据文件格式、格式标准,以及数据内容等关键信息进行必要的说明。
8. 2. 3 数据汇交前,二级数据中心应对所汇交的数据进行核查,核验内容包括数据命名、数据格式以
及数量等。
8. 3 数据共享
8. 3. 1 观测数据分为完全开放共享数据和协议共享数据两种类型。
8. 3. 2 数据资源实行统一目录管理。 科学数据目录包括公路数据资源目录、开放目录和共享目录。
8. 3. 3 数据的使用遵守下列规定:
a) 依法依规使用观测数据,不应滥用、非授权使用、未经许可扩散或泄露所获取的观测数据;
b) 不应直接或以改变数据形式等方式提供给第三方;
c) 恪守学术道德,遵守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专著出版等工作中应注明所
使用和参考引用的观测数据编码和来源。
8. 3. 4 在进行数据开放共享时,应由用户发出数据申请,经数据汇交方和主管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
获取使用数据。
8. 3. 5 涉及交通量监测的相关数据共享,按有关规定执行。
8. 4 数据安全
8. 4. 1 建立数据安全保障制度,应满足 GB / T 22239—2019 中二级或以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8. 4. 2 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应按照在线双备份、离线单备份策略设计,对于核心或关键数据应增加异
地备份机制,以及访问权限控制。
8. 4. 3 在数据的管理及使用过程中,应按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对数据使用者按用户管
理,根据需求分配相应权限。
8. 4. 4 对保密的数据实行物理上和公共网络的隔离。
6
JT / T 1504. 3—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A. 1 路域气象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见图 A. 1。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路域气象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
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时/ 分/ 秒) 温度 (℃ ) 湿度 (% ) 光照度 (lx) 降雨量 (mm) 风速 (m/ s) 风向 (°) 紫外辐射 (W/ m2) 总辐射 (W/ m2) 大气压力 (hPa)
图 A. 1 路域气象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7
JT / T 1504. 3—2024
A. 2 结构内部温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见图 A. 2。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结构内部温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
温度传感器编号
距路表距离(m)
日期(年/ 月/ 日) 时间(时/ 分/ 秒) 温度(℃ )
图 A. 2 结构内部温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8
JT / T 1504. 3—2024
A. 3 结构内部湿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见图 A. 3。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结构内部湿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
湿度传感器编号
距路表距离(m)
日期(年/ 月/ 日) 时间(时/ 分/ 秒) 湿度(% )
图 A. 3 结构内部湿度信息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9
JT / T 1504. 3—2024
A. 4 车辆轴载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见图 A. 4。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车辆轴载观测数据记录表
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时/ 分/ 秒) 行车 方向 车道 编号 车辆 编号 总轴 数 总重 ( kN) 轴重( kN) 车速 (km/ h)
第 1 轴 第 2 轴 第 3 轴 第 4 轴 第 5 轴 第 6 轴 第 7 轴
图 A. 4 车辆轴载观测数据记录表格式
1
0
JT / T 1504. 3—2024
A. 5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自动观测)格式见图 A. 5。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自动观测)
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时/ 分/ 秒) 车辆类型及数量(辆) 合计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七类 八类 九类 十类 十一类 其他
图 A. 5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自动观测)格式
1
1
JT / T 1504. 3—2024
A. 6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人工观测)格式见图 A. 6。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人工观测)
日期 (年/ 月/ 日) 时间 (小时) 车辆类型及数量(辆) 合计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六类 七类 八类 九类 十类 十一类 其他
图 A. 6 交通量观测数据记录表(人工观测)格式
1
2
JT / T 1504. 3—2024
A. 7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数据记录表格式见图 A. 7。
观测点名称: 桩号/ 位置: 观测人员: 观测日期: 审核人员: 审核日期: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数据记录表
桩 号 路 面 宽 度 车 道 编 号 坑槽 (0. 0001 m2) 泛油 (0. 0001 m2) 拥包 (0. 0001 m2) 网裂 (0. 0001 m2) 不均匀 沉陷 (0. 0001 m2)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斜向裂缝
裂缝 长度 (0. 01 m) 裂缝 宽度 (0. 001 m ) 是 否 灌 缝 裂缝 长度 (0. 01 m) 裂缝 宽度 (0. 001 m) 是 否 灌 缝 裂缝 长度 (0. 01 m) 裂缝 宽度 (0. 001 m ) 是 否 灌 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