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020 E 13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397.1—2020
页岩气录井
第1部分:地层元素录井技术要求
与评价方法 Surface logging for shale gas-
Part 1 :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element surface logging
2020-10 - 23 发布
2021-02— 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397.1—202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元素录井技术要求 4.1样品处理要求 4.2样品分析要求 4.3 数据处理要求 5资料准备
11
5.1 岩心实验分析资料收集 5.2 测井资料收集 5.3敏感元素及特征元素确定 6参数求取要求与方法 6.1 参数求取要求 6.2地质参数求取方法 6.3工程参数求取方法 7评价要求与方法 7.1评价要求 7.2 岩性识别 7.3 地质小层确定 7.4 沉积环境判别 7.5岩相判别 7.6储层钻遇率评价 7.7 页岩气甜点评价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录井元素数据标准化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物硅判别及过量硅计算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基于元素的地层参数求取方法附录D(资料性附录)基于元素的杨氏模量、泊松比直接求取方法附录E(规范性附录) 基于元素的沉积环境判别方法附录F(规范性附录)基于元素的岩相判别方法参考文献·
.......
2
..
..
2
2
3
6
8
10 11
1
NB/T 10397.1—2020
前 言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6)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有限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志战、孙红华、唐诚、刘德伦、王崇敬、刘江涛、范伟、邹筱春、毛敏、 谭伟雄、马猛。
II
NB/T 10397.1—2020
页岩气录井
第1部分:地层元素录井技术要求与评价方法
1范围
NB/T 10397的本部分规定了页岩气地层元素录井采集与评价的技术要求及参数求取方法、储层评价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海相页岩气录井,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气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B/T 14017页岩气录井技术规范 SY/T 5623地层压力预(监)测方法 SY/T 5788.3油气井地质录井规范 SY/T 6937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6994—2014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SY/T 7420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录井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敏感元素 sensitive element 与被求取参数相关性高的元素或元素组合。
3.2
特征元素 charateristic element 反映地层、沉积环境变化的标志性元素或元素组合。
4元素录井技术要求 4.1样品处理要求
按照 SY/T 5788.3和SY/T7420的规定执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取足量元素分析用的岩屑,采用基础油清洗,烘烤温度不超过80℃,烘烤时间不超过90min,或自然晾干。 4.2样品分析要求
按照SY/T 7420和NB/T14017的规定执行。
1
NB/T 10397.1--2020
4.3 数据处理要求
4.3.1元素分析结果校正
根据不同采集原理、不同型号、不同标样标定的元素录井仪器与经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元素仪器的数据比对,对录井仪器采集的元素做标准化校正处理,处理方法参见附录A。 4.3.2氧化物含量转换
对 Si、Al、Fe、Na、K、Ca、Mg 等主要元素按照标准氧闭合计算氧化物含量。
5资料准备
5.1岩心实验分析资料收集
本区域岩心的孔隙度、含气量、总有机碳、岩石力学、矿物等分析数据。 5.2测井资料收集
本区域已钻井的伽马、密度、声波等测井数据。 5.3敏感元素及特征元素确定
收集本区域国家元素库资料,结合测井和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确定区域地层、储层的敏感元素和特征元素。
6参数求取要求与方法 6.1参数求取要求
按照4.3.1对录井采集的元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参与模型构建的数据点数及分布井段应能满足目的层评价的需要,构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不小于0.7。 6.2地质参数求取方法 6.2.1生物硅判别
根据 Si/(SiAlFe)比值或 Al/(FeAlMn)比值判别生物成因硅,判别方法参见B.1。 6.2.2视密度
根据区域元素资料确定密度的敏感元素,如Ca、Mg、Fe、Si、S、V等,建立与测井密度的关系方程,建立方法参见附录C。 6.2.3视孔隙度
根据区域元素资料确定孔隙度的敏感元素,如Ca、P、S、K、Sr 等,建立与孔隙度的关系方程; 或在密度求取的基础上,根据公式(1)计算视孔隙度:
Φ = Pm Pp
(1)
Pm Pn
2
NB/T 10397.1--2020
6.3.4脆性指数
根据计算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按照SY/T6994一2014中6.1.10.1.2的方法计算脆性指数。
7评价要求与方法 7.1评价要求
采用同地区、同层位的参数计算模型与评价标准,或根据地区差异对参数模型及评价标准进行修正。 7.2岩性识别
根据区域和邻井元素资料,建立同地区各地层的标准元素剖面和特征元素。依据样品元素测量结果,按照SY/T 7420,利用元素图版法、岩性曲线法对页岩气地层进行岩性识别。 7.3地质小层确定
根据含气性、总有机碳、孔隙度、脆性指数等参数,结合地质小层岩性元素组合特征等,确定页岩气地质小层。 7.4沉积环境判别
根据特征元素对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判别方法见附录E。 7.5 岩相判别
通过Al2O3、SiO2、CaO 三角端元图版,对页岩的岩相进行判别,包括硅质页岩、钙质页岩、黏土质页岩、混合质页岩等,判别方法见附录F。 7.6储层钻遇率评价
根据地层特征元素稳定、渐变、突变等变化趋势,结合岩相变化特征,评价井身轨迹在地层或靶体中的位置,评价人靶、出靶和可能钻遇的断层等。 7.7页岩气甜点评价
根据埋深、厚度、含气性、总有机碳、孔隙度、脆性指数等确定页岩气甜点,按照NB/T 14017 对页岩气甜点进行评价。
4
NB/T 10397.1—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录井元素数据标准化方法
采用同一批样品,分别在现场录井元素仪器及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元素仪器上进行测量,对每种元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建立方法如图 A.1所示,然后根据回归方程对录井元素做标准化处理。校正模型为公式(A.1):
EL, = aEmi b
(A.1)
式中: EL一一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元素仪器测得的元素含量; EMi 一录井仪器测得的元素含量; a, b- 回归系数。
6
EL=0.77618EM0.61398 R=0.9446
.
5
善昂 A 3
实
2
2
3
4
5
录井元素(EMm)含量
图 A.1 录井元素的标准化处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