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09:14:00



相关搜索: 管理 控制 企业 采购 供应链 绿色 制造 39258

内容简介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ICS 25.010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Green manufacturing-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Control of purchase
2021-03-01实施
2020-11-19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258—2020
目 次
前言引言 >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采购控制目的和范围 5 总体要求
4
产品与服务绿色采购管理供应商绿色管理
6
7
8 应急管理和响应 9 文件及信息管理 10 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制造企业采购控制管理架构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 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 供应商绿色绩效评价指标示例参考文献
C
10
11 GB/T 3925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富士康科技集团、美国环
保协会、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新疆雪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宿县宏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天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保洋实业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新疆金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道云、王璟、张志毅、颜健、孙婷婷、朱莉萌、高鹏、周本林、赵建忠、倪月萍、
张晋、陈冰泉、宣衡艳、李桐、张雷、肖锋、张宏中、孟彪、何学军、蔡宜东、沈虹、张永胜、欧阳万忠、卢青、 彭泽均、陈绍民、黄煜琪、燕希强、郑晓文、魏建勋、沈元勋、高宏伟。 GB/T 39258—2020
引言
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将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人企业业
务流程,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标准依据GB/T33635一2017制定的原则和框架,制定了制造企业绿色采购控制管理要求,用于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绿色采购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针对采购的产品及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降低企业产品环境风险,提高供应链环境绩效,保持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Ⅱ GB/T 39258—2020
4.2采购控制范围 4.2.1涵盖产品与服务的采购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4.2.2采购控制的产品包括各类物料和生产过程使用的设备。 4.2.3采购控制的服务包括设计外包、生产外包和物流服务。 4.2.4实施采购控制时,对其直接供应商实施供应商绿色管理,并通过直接供应商对上游供应商进行间接管理。
5总体要求
5.1企业应根据企业产品和业务流程制定绿色采购管理流程和管理文件,采购控制管理架构可参见附录A。 5.2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或用户的绿色要求制定采购控制的目标,目标应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环境影响,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低风险供应商比例等,目标应明确、可实现、可量化、可测量和可评价。 5.3企业应制定采购控制的中长期规划,包括阶段性目标、具体指标、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等内容 5.4企业应建立负责采购控制管理的组织,由企业负责采购、质量保证、产品控制、研发、生产等职能的部门共同参与,明确牵头部门以及各参与部门的职责,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5.5 企业应依据GB/T 39259一2020中规定的程序、要求识别与核查所采购产品和物料的绿色属性, 依据重点管控物料清单及要求进行绿色采购。 5.6企业应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原则、评审程序和控制程序,制定标准或管理制度(或与现有管理文件整合),包括(不限于):
-绿色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动态跟踪、识别、收集、整理; -产品、服务的风险识别及管理; 供应商准入与退出管理;供应商风险识别及管理; 供应商审核监督; -供应商绩效评价及管理;应急管理和响应;采购过程文件及信息管理;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
5.7企业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上游供应商的行业、区域分布及环境影响特性,识别供应商生产环节上可能产生资源、能源、环境负面影响和健康安全风险因素,分析风险源、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及这些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建立供应商风险重点关注清单,作为供应商绿色管理的依据。
6 产品与服务绿色采购管理
6.1产品采购控制 6.1.1制定物料采购控制要求,严格按照采购要求进行采购。采购要求应结合行业特点,考虑以下(不限于)方面:
物料质量水平; -有害物质和受控物质含量;物料中循环利用材料使用情况;
2 GB/T 39258—2020
一物料可回收利用性;
物料使用过程的能效、资源使用、环境排放情况(适用时); 物料来源和稀缺性; 绿色包装。
6.1.2要求供应商提供物料符合绿色采购控制要求的证明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审核,新增或变更物料时需重新提交。材料包括(不限于):
物料规格书;一符合采购方要求的有效检测报告;
-禁用物质、限用物质和受控物质符合性声明;一材质分解表;
材料可回收利用性、材料稀缺性、再生材料、再制造件等清单或说明材料;能效测试报告(适用时);
一物料环保标签;一 包装成分表等
6.1.3对纳人重点管控物料范围的物料,应建设和完善禁用物质、限用物质和受控物质以及能效、资源使用、环境排放情况(适用时)的检测能力,使用适用的检测分析方法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必要的检验,验证合格的样品方可用于批量采购,必要时对物料进行留样备查。 6.1.4企业应对物料的风险级别进行分类,依据物料风险级别确定相应的检测频次。 6.1.5企业采购的生产设备类产品,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对设备能耗、污染物排放等要求,优先采购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设备。 6.2服务采购控制 6.2.1企业生产外包(含外协,以下同)时,应将物料的采购要求传递给外包供应商,要求其按企业要求进行采购,并提供物料采购清单。 6.2.2承接生产过程外包的供应商应具备满足6.1.3要求的检测能力,对物料进行相应的检验,并留样备查。 6.2.3承接生产过程外包的供应商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对其上游供应商实施绿色管理。 6.2.4企业设计外包时,应对设计外包供应商制定的物料清单进行检查批准,并进行试生产,试生产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方可用于批量生产。 6.2.5企业物流服务外包时,物流服务方应具备降低运输环节环境影响的控制程序、运输工具和技术措施,对物流过程进行控制,保障运输安全,减少运输过程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及噪声污染,避免或降低物流过程对产品本身和外部环境的风险 6.2.6签署合同,对物流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明确在物流过程中发生环境影响事件后的处理原则。
7供应商绿色管理
7.1合格供应商确定 7.1.1制定供应商准人条件,对新增供应商进行资格认证,确定合格供应商。新增供应商考核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遵守绿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一具备持续稳定提供符合采购方质量、能效和环保要求产品的能力;一产品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符合采购方绿色要求;
3 GB/T 39258—2020
一管理体系(供应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等)建设和执行情况。
7.1.2供应商应提供的符合性证明材料包括(不限于):
绿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符合性材料;产品符合性材料(见6.1.2);禁用物质、限用物质、受控物质过程控制文件管理体系相关证明材料;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绩效排放数据;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的符合性材料;对上游供应商实施管理情况
7.1.3当供应商发生可能影响供应商资格的生产变更时,应针对变更内容补充提交证明材料。生产变更包括(不限于)以下情形:
原料变更; 供应商变更;; -工艺变更;


一生产地址变更;
产品属性变更。
7.1.4与合格供应商签订协议,要求供应商做出产品和生产过程符合采购方绿色要求的声明和承诺,约定供应商违背承诺后的处理机制和相应措施,并要求供应商生产变更时,及时主动提供有关信息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估。 7.1.5定期对合格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抽查,核实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确保合格供应商持续满足准人条件。
7.2供应商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 7.2.1应对合格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供应商实施分级管理,集中资源用于管理风险更高的供应商,以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率,并定期进行评估,更新供应商风险状况 7.2.2当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相关方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或因供应商原因导致异常情况时(见8.1),应对供应商立即进行风险评估 7.2.3制定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依据评估结果划分供应商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指标设置时可考虑:
供应商风险重点关注清单(见 5.6);绿色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合规情况; 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有害物质检测及管控能力; 上游供应商管理能力; 异常事件风险评估情况; 协议签署情况(见 7.1.4); -审核监督结果及改进情况(见7.3);绩效考核结果(见 7.4); 异常事件发生情况(见8.1)
SAC
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可参考附录B。
7.2.4根据风险等级分级结果,调整对供应商培训指导、审核监督和绩效评价的频次。 7.3供应商审核监督 7.3.1建立合格供应商定期审核监督机制,核实供应商是否在约定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对供应商风险
4
上一章:GB/T 39329-2020 增材制造 测试方法 标准测试件精度检验 下一章:GB/T 39328-2020 增材制造 塑料材料挤出成形工艺规范

相关文章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 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 GB/T 43145-2023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逆向物流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GB/T 39259-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物料清单要求 GB/T 39259-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物料清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