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09:16:36



推荐标签: 管理 规范 企业 供应链 绿色 制造 评价 39257

内容简介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ICS 25.010 J 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Green manufacturing-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Specifications for assessment
2021-03-01实施
2020-11-19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257—2020
目 次
前言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评价目的和范围 4 企业基本要求 5 评价原则及要求 6 评价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附录B(资料性附录) 评价流程及要求附录C(资料性附录) 某电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案例参考文献
II
IV
.
2
6
10 12 1 6 GB/T 3925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3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北京)
有限公司、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美国环保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春兴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莱州市莱玉化工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御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河润水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道云、张小丹、周育清、贾轶卓、尹靖宇、于永淼、孙婷婷、赵锋、单明威、 倪月忠、赵建忠、韩培信、朱莉萌、高鹏、马奇菊、张晋、龙方胜、银波、李伟杰、刘志军、管永银、卢青、 杨春明、毛书彦、卢罡、李云霞、肖锋、邵波、王宏志、刘路、陈浩、彭泽均、靳熠成、高宏伟
Ⅲ GB/T 39257—2020
引言
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基础上,将绿色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人企业业
务流程,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是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发现绿色供应链管理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供应链管理系统;第二方(相关方)或第三方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结果,可以为采购商或消费者提供绿色采购依据。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还涉及整个供应链系统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和回收利用及废弃物处置等相关方,绿色供应链管理要素多、评价指标多。本标准依据 GB/T 33635—2017 制定的原则和框架,以及GB/T 39259、GB/T 39258及GB/T 39256 等标准要求,参考国内外绿色供应链先进企业的管理实践,遵循全面、系统、客观和公正等原则,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计算方法及评价流程。
V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的目的和范围、企业基本要求、评价原则及要求、评价流程及评价报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和改进,可用于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相关方)评价或第三方组织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供应链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注:供应链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内部配送中心、分销商、批发商以及联系最终用户的其他实体。 [GB/T 24420—2009,定义 3.1]
2.2
绿色采购 J green procurement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推广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循环低碳和回收
促进,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_GB/T 33635—2017,定义 3.2_
2.3
绿色供应链 green supply chain ;GSC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
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GB/T 33635—2017,定义3.3
3评价目的和范围
3.1评价目的
依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和要求,基于企业业务流程,通过对制造企业供应链全过程、各环节有关绿色要素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评估企业供应链绿色化程度,发现问题,识别可改进和提升空间,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提升以及相关方绿色采购提供依据 3.2评价范围 3.2.1涵盖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采购、生产、运输、储存、包装、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 3.2.2涉及制造企业及有关的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以及回收、拆解、再利用及废弃物处置等相关方。
1 GB/T 39257—2020
3.2.3包括产品和物料的正向物流和信息流,还包括产品和物料的逆向物流和信息流 3.2.4绿色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及信息披露。
4 企业基本要求
4.1↓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建设和经营过程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4.2具有明确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规划和措施,依据相关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家标准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 4.3提供的评价文件和数据资料真实有效。
5评价原则及要求
5.1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全面、系统、科学。评价依据完整、准确、可信。评价过程规范,评价文件完整、统一、清晰、 可追溯。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公正。 5.2评价方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可由第一方(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相关方,如采购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 第一方评价结论可用于企业绿色供应链改进或企业自我声明。当评价结论用于对外宣告时,应由具备评价资格、独立于企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价前,应对企业基本要求(第 4章)符合情况予以核实、确认。 5.3评价方法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采用打分法。依据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要求和评价依据,文件评审
和现场评审相结合,通过综合打分进行评价。 5.4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5.4.1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涵盖的评价范围见3.2,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层次清晰。 5.4.2可量化和可测量(或可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应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满足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定量分析和客观评价需要。 5.4.3独立性和代表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代表性。指标及权重应体现产品(或行业)特征,突出企业(或行业) 重要绿色属性。
SAC
5.5评价指标体系及要求 5.5.1指标构成
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分为三级,表1给出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7项,二级评价指标35项,三级评价指标由企业、行业或评价方自行确定
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二级评价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可选指标两类,其中 7个为必选指标,28个为可选指标。根据指标可量化程度,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 GB/T 39257—2020
表 1绿色供应链管理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说明必选指标必选指标
-级指标
二级指标
绿色发展规划和目标X101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X102 机构、职责和资源X103 持续改进X104 产品绿色设计X201 工艺绿色设计X202 包装绿色设计X203 重点管控物料清单X204 管理文件X301 绿色采购要求 X302 绿色供应商选择X303 供应商风险评估X304 供应商审核监督 X305 供应商绩效评价X306 应急管理和响应X307 文件及信息管理X308 沟通与培训 X309 生产合规性X401 重点管控物料管理X402 污染物排放X403 用能设备 X404 用能和用水计量系统X405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X406 用水量控制 X407 管理制度 X501 物流方案X502 产品运输、储存要求X503 运输工具X504 回收体系X601 下游企业协同X602
战略及目标
绿色设计
必选指标必选指标必选指标
54 12
-
绿色采购
13 14 15 1o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回收利用及末端处置 无害化处理X603 32
必选指标
绿色生产

绿色物流
回收利用绩效X604 回收利用标识X605
33
3 GB/T 39257—2020
表1 (续) 二级指标
序号 34 35
-级指标
说明
绿色信息管理X701 绿色信息披露X702
绿色信息管理及披露
必选指标
5.5.2指标选取及要求 5.5.2.1评价指标选取应根据企业(或行业)产品特点、行业要求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相关方(如采购方)要求或企业绿色制造要求,指标应包括表1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由企业或评价方依据表1选取或增加,三级指标由企业或评价方参考附录 A表 A.1指标说明自行确定,但应对指标的选取和确定的原则及依据予以说明。 5.5.2.2必选评价指标为企业必须达到的指标,如企业或行业有特殊原因可调整,但应详细说明。 5.5.2.3企业或评价方应对可选评价指标选取和新增评价指标做出相应说明,根据指标对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系统资源、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影响的重要程度,确定指标权重和分值。 5.5.2.4定量指标主要包括重点管控物料使用情况、污染物排放量或浓度、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用水量控制、回收利用绩效等。定量指标应统一计算方法,数据要求准确、统一、真实,必要时,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和说明 5.5.2.5指标选取应考虑动态性(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化,指标的时间特性等),适时进行调整 5.5.2.6定性评价指标应说明评价的依据。 5.6评价过程
第三方评价过程应根据评价流程(参见附录B,企业自我评价和第二方评价流程可适当简化)和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关键环节,收集评价信息,核实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合规性,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过程:
查看资质文件、管理文件、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
一实地调查、抽样调查;一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 一一评价企业是否满足评价指标要求
5.7评价结果 5.7.1评分计算方法
必选指标为企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必选要求不符合,不能评为绿色供应链合格企业。指标总分值为100分,指标权重和分值可由行业、企业或评价方确定,评价综合得分(f)为各项指标值的总和。某电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案例参见附录C。 5.7.2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共分为5个等级,详见表2。
上一章:GB/T 39259-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物料清单要求 下一章:GB/T 39256-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相关文章

GB/T 39257-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GB/T 39256-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GB/T 39256-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GB/T 41505-2022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GB/T 33635-2017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 GB/T 43145-2023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逆向物流 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