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1.100.10 J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89.3—2020/ISO4378-3:2017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3部分:润滑
Plain bearings-Terms, definitions,classification and symbols-
Part 3.Lubrication
(ISO4378-3:2017.IDT)
2020-11-01实施
2020-04-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889.3—2020/ISO4378-3:2017
前言
GB/T2889分为以下6部分:
GB/T 2889.1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1部分:结构、轴承材料及其性能; GB/T 2889.2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2部分:摩擦和磨损; GB/T 2889.3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第3部分:润滑; GB/T 2889.4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和分类 第4部分:基本符号; GB/T 2889.5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5部分:符号的应用; GB/T 2889.6 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6部分:缩略语。
本部分为GB/T288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4378-3:2017《滑动轴承 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第3部分:润
滑》。
与ISO4378-3:2017相比,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临安东方滑动轴承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
学、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GB/T2889.3—2020/IS04378-3:2017
引
由于滑动轴承领域内存在大量的、以多方式命名的参数符号和名词术语,在解释标准和技术文献的过程中极易引起误解,这种情况造成了补充定义的持续增加,并进一步加剧了误解的可能。
GB/T2889的本部分旨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础性的用于阐述润滑的名词术语体系。
ⅡI
GB/T2889.3—2020/ISO4378-3:2017
滑动轴承术语、定义、分类和符号
第3部分:润滑
1范围
GB/T2889的本部分界定了与滑动轴承润滑相关的最常用的术语、定义和分类。 本部分给出了某些术语和组合词的缩略语,可在无歧义时使用。对于无需解释的术语则没有给出
其定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部分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标准化术语数据库网址如下:
IEC在线电工词汇:http://www.electropedia.org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3.1通用术语
3.1.1
润滑lubrication 通过润滑剂的作用与润滑效果,使两个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所受到的摩擦力、磨损及退
化程度减小的技术。 3.1.2
润滑方法 method of lubrication 将润滑剂充人两个相互接触且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方法。
3.2 润滑方式及分类
3.2.1根据润滑剂物理状态进行分类
3.2.1.1
气体润滑 gas-filmlubrication 用气体润滑剂(3.4.1.1)将相对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3.2.1.2
液体润滑 liquid-film lubrication 用液体润滑剂(3.4.1.2)将相对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3.2.1.3
流体润滑 fluid-film lubrication 用流体(气体或液体)润滑剂将相对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1
GB/T2889.3—2020/IS04378-3:2017
3.2.1.4
固体润滑solid-filmlubrication 用固体润滑剂(3.4.1.6)将相对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表面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3.2.2根据润滑膜将作用表面分开的机理分类
3.2.2.1
流体动压润滑hydrodynamiclubrication 由于两个相互作用表面之间的流体具有黏度(3.5.1),当两表面做相对运动时,流体膜产生压力使
两个相互作用表面完全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3.2.2.2
流体静压润滑hydrostaticlubrication 处于相对运动或静止状态的两个相互作用表面被由外部充入的高压流体完全分开的润滑(3.1.1)
方式。 3.2.2.3
气体动压润滑 aerodynamiclubrication 由于两个相互作用表面之间的气体具有黏度(3.5.1),当两表面做相对运动时,气体膜产生压力使
两个相互作用表面完全分开的润滑(3.1.1)方式, 3.2.2.4
气体静压润滑 aerostatic lubrication 处于相对运动或静止状态的两个相互作用表面被由外部充入的高压气体完全分开的润滑(3.1.1)
方式。 3.2.2.5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elasto-hydrodynamiclubrication;EHL;EHD 弹流润滑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面之间的压力、摩擦力和油膜厚度受到配副材料弹性以及润滑油流变特性尤
其是黏度(3.5.1)与压力的关系影响的润滑(3.1.1)。 3.2.2.6
硬弹流润滑hardEHL 主要表现为相对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面弹性变形明显,且高压下润滑油黏度呈指数增加的弹流润
滑(3.2.2.5)。 3.2.2.7
软弹流润滑softEHL 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弹性模量小且高压未造成润滑剂黏度(3.5.1)增加的弹流润滑(3.2.2.5)。
3.2.2.8
微弹流润滑microEHL 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上的微凸体处于弹流润滑状态的润滑(3.1.1)。
3.2.2.9
边界润滑 boundarylubrication 两个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取决于表面性能及润滑剂性能[而非黏度(3.5.1)的润滑
(3.1.1)。 2
GB/T2889.3—2020/ISO4378-3:2017
3.2.2.10
混合膜润滑 mixed-film lubrication 混合润滑mixedlubrication 部分膜润滑 partial-filmlubrication 流体润滑(3.2.1.3)和边界润滑(3.2.2.9)共存的润滑(3.1.1)状态。
3.2.2.11
热流体动压润滑 therm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THL;THD 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取决于润滑膜热力学状态和流体动力学状态[包括剪切产生的热
量,热传导,以及润滑剂黏度(3.5.1)对温度的依赖关系的流体润滑(3.2.1.3)。 3.2.2.12
热弹流润滑thermo-elastohydrodynamiclubrication;TEHL;TEHD 两个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取决于润滑膜热力学状态和流体动力学状态包括剪切产生的热
量,热传导,摩擦表面弹性性能及润滑剂流变学性质,特别是黏度(3.5.1)对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的流体润滑(3.2.1.3)。 3.2.2.13
层流润滑laminarflowlubrication 润滑剂分子稳定而有规律地运动并形成层状流动的润滑状态注:这种状态出现在黏性力大于惯性力的流体中,或出现在雷诺数相对较小且泰勒数小于临界值的流体中。
3.2.2.14
非层流润滑 non-laminarflowlubrication 润滑剂流动时不出现层流而出现瞬变流动和紊流润滑(3.2.2.16)的润滑状态
3.2.2.15
超层流润滑 transitionflowlubrication 泰勒涡旋润滑Taylorflowlubrication 润滑剂没有形成平滑的流线型,但紊流也未完全形成的润滑状态。 注:泰勒涡旋能否形成取决于运行状况。
3.2.2.16
紊流润滑 turbulent flow lubrication 润滑剂分子在时间或空间上处于不稳定、不规则运动且泰勒数大于临界值时的润滑状态。 注:当流体的惯性力大于黏性力或雷诺数很大时会出现这种状态。
3.2.2.17
贫油润滑 starvedlubrication 两表面间润滑剂供应不足的润滑状态。
3.2.2.18
无润滑 non-lubrication 在相对运动中没有润滑(3.1.1)的状态。
3.2.2.19
无油润滑 oil-free lubrication 相对运动中的相互作用表面不是采用油来润滑的状态。
3.2.2.20
脂润滑 grease lubrication 用润滑脂(3.4.1.5)作为润滑剂的润滑(3.1.1)方式。
3
GB/T2889.3—2020/ISO4378-3:2017
3.3 润滑方法及分类 3.3.1根据润滑油供油周期分类 3.3.1.1
连续润滑 continuouslubrication 将润滑剂不断注人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之间的润滑方法(3.1.2)。
3.3.1.2
间歇润滑 periodical lubrication 将润滑剂定期注人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的表面之间的润滑方法(3.1.2)。
3.3.2根据润滑剂更新方式分类 3.3.2.1
循环润滑 recirculating lubrication 将已经通过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的表面的润滑剂再次循环注人两表面之间的润滑方法(3.1.2)。
3.3.2.2
一次性注油润滑 life-time prelubrication 润滑剂只在系统运行之前注入的润滑方法(3.1.2)。
3.3.2.3
非循环润滑 once-through lubrication 润滑剂被定期或连续地供给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的表面且不再回到润滑系统之中的润滑方法
(3.1.2)。 3.3.3根据润滑剂注入摩擦表面之间的方法分类
3.3.3.1
压力润滑 force-feed lubrication 强制供油润滑将润滑剂压人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的表面之间的润滑方法(3.1.2)。 注:见图1。
说明:
具有压力的润滑剂:
2——轴承; 3 转轴。
图1 压力润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