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202.5-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5-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14:14:41



相关搜索: 系统 jb 技术 柴油机 颗粒 条件 燃烧器 系统 部分 13202

内容简介

JB/T 13202.5-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ICS 27.020 J93 备案号:5844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202.5—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5部分:
燃烧器技术条件
Diesel engines-Particulate filter system-Part 5: Burner specifications
2017-04-12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202.5—2017
目 次
前言范围
II
1 2 3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
4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 4.1结构型式 4.2基本参数。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2外观尺寸. 5.3性能要求
6检测和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6.2 仪器仪表 6.3 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0
7.2 型式检验. 7.3 出厂检验 7.4抽查检验 7.5抽查方案及评定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2 包装. 8.3 运输 8.4 贮存.
..10 10
10 10 10 10
图1 燃烧器基本结构型式图2DPF净化腔与测点分布.
6
表1 燃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和目标温度控制精度表2热振动试验工况. 表3检验项目分类. JB/T13202.5—2017
前言
JB/T13202《柴油机 L颗粒捕集系统》分为五个部分:一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一第2部分:HC喷射系统技术条件:一第3部分:颗粒传感器技术条件:
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3202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J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平原滤清器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辉、陈云清、王迎新、唐韬、邱伟冰、赵闯、谢雷、罗浩锋、张献安。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ⅡI JB/T13202.5—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1范围
JB/T13202的本部分规定了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中燃烧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
术要求、检测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中的燃烧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22一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0125- 一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3306 标牌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619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8655 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9147车用柴油 GB20890一2007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HI438一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 QC/T413一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度场均匀性指数 temperature uniformity index 燃烧器后的DPF入口和出口截面处温度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按公式(1)计算。
-T 1 2n T
(1)
V=1
式中:
温度场均匀性指数: n一一温度传感器的测点数量,单位为个; T—测点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一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JB/T13202.5—2017
3.2
流速场均匀性指数flowuniformityindex 燃烧器后的DPF出口截面处流速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通过测量DPF出口截面处测点压力分布情
况间接进行测量和评价,按公式(2)计算。
2 P,-p 2n P
元=1
(2)
式中: 1
流速场均匀性指数:压力传感器的测点数量,单位为个;
7
Pi 测点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平均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
结构型式与基本参数
4
4.1结构型式 4.1.1 燃烧器的基本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8
说明:
发动机:气泵:控制阀(单向阀):燃油过滤器:输油泵;
燃油计量单元:点火线圈:
1
2- 3 4 5-
9-
10——喷油嘴: 11—火花塞; 12 一排气进口温度传感器: 13—火焰温度传感器: 14- 一排气出口温度传感器。
6- 油箱:
气罐:
7-
图1燃烧器基本结构型式
燃烧器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助燃空气系统、点火系统和燃油供给系统 4.1.2控制系统:控制燃烧器正常工作的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排气出口端目标温度范围和进行数据记 2 JB/T13202.5—2017
录,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线束和控制单元。 4.1.3助燃空气系统:向燃烧室提供燃烧所需空气的系统。助燃空气是燃烧器的基本氧气来源,独立于发动机排气中的氧。助燃空气系统主要包括控制阀(单向阀)、导气管、气泵。 4.1.4点火系统:用于点燃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器和电缆,或采用其他结构型式。 4.1.5燃油供给系统:用于从燃油箱中输送所需一定量的燃油,并将其雾化成较小的液滴进行燃烧,主要包括输油泵、油管、燃油计量单元和喷油嘴。 4.2基本参数 4.2.1额定功率:在额定工作条件下,燃油经完全燃烧后所释放的最大功率(kW)。最大功率按单位时间内喷油嘴所喷燃油的最大喷射量进行热量转换计算获得。 4.2.2额定电压:燃烧器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直流电源电压(V)。不同子系统额定电压不同时,应分别标明。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燃烧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的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燃烧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防止主机和车辆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腐蚀、氧化现象。 5.1.3燃烧器应适应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40℃~85℃(特殊部件另行规定)。 5.1.4燃烧器正常工作应适应的车用电瓶电压范围:9V~14V(12V电系),18V~32V24V电系)。 5.1.5燃烧器应能适应国内车用燃油品质。工作所使用的燃油介质为柴油时,应符合GB19147的规定。 5.1.6燃烧器的燃油供给系统进液口应设有防止喷油嘴因杂质而堵塞的过滤装置,同时应具有防止喷油嘴因结焦而堵塞失效的功能。 5.1.7燃烧器的燃油计量单元应具有油路关断功能,在燃烧器非工作期间(或系统未上电情况下)阀要处于关闭状态。 5.1.8燃烧器各流体管路和接头应符合用户连接所要求的管路和接头标准。 5.1.9燃烧器助燃空气系统的气泵(若包含)的压缩空气进口处压力应在4bar~6bar范围内(1bar 10Pa),并能够满足喷油嘴所喷燃油的最大喷射量完全燃烧所需空气流量的要求。同时助燃空气系统管路中应设有防正排气流入气泵的控制阀(单向阀)。 5.1.10燃烧器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若包含)的通信协议应符合《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 总线)通信协议》。 5.2外观,尺寸 5.2.1燃烧器系统各部件外表面应光滑,无伤痕及其他明显缺陷。 5.2.2燃烧器的外形、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5.2.3燃烧器应使用永久性的标志,标明产品型号和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等基本参数,以及燃油和空气进出口方向 5.3性能要求 5.3.1密封性 5.3.1.1燃油供给系统密封性
燃烧器的燃油供给系统的液路,气路(若含)压力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在通入6bar的压缩空
3 JB/T13202.5—2017
气,保持30s条件下,各连接部位与密封处应无渗漏。 5.3.1.2燃烧腔密封性
燃烧器的燃烧腔及其与控制阀(单向阀)各连接处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在通入200kPa的压缩空气,保持30s条件下,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10kPa。 5.3.2燃油计量单元计量精度
在柴油机供油压力为600kPa土8kPa的条件下,燃油供给系统通过输油泵、燃油计量单元、油管和喷油嘴所喷出的燃油量,在额定燃油流量工作条件下的计量精度应不低于8% 5.3.3基本性能指标与目标温度控制精度
基本性能指标与自标温度控制精度要求按表1的规定。
表1燃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和目标温度控制精度
指标及精度 ≥0.9 ≥0.95
项目
燃烧器后的DPF入口端的温度场均匀性指数燃烧器后的DPF出口端的温度场和流速场均匀性指数
基本
性能 稳态工况下燃烧器出口处的HC排放量(体积浓
《0.05
度)% 瞬态工况下燃烧器出口处的HC排放量峰值(体积浓度)%
≤0.5
燃烧器出口目标温度的控制公差为土25℃,温度的升高变化速率应能调节在不大于5℃/s的范围内
目标温度控制
5.3.4排气阻力
在柴油机标定工况和燃烧器非工作的状态下,燃烧器本身产生的排气阻力应小于5kPa。 5.3.5耐久性
燃烧器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按6.3.5进行试验。轻型车柴油机用燃烧器经250个、重型车柴油机用燃烧器经335个的耐久性试验循环后,性能应符合5.3.1和5.3.2的规定。气泵、点火线圈、火花塞、喷油嘴、火焰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应具有相同的耐久性(寿命)。 5.3.6耐高低温 5.3.6.1耐低温
燃烧器放在高低温试验箱中,保持温度为-40℃土2C,进行8h的低温试验。产品恢复常温后
性能应符合5.3.1和5.3.2的规定。 5.3.6.2耐高温
燃烧器放在高低温试验箱中,保持温度为85℃土2℃,进行8h的高温试验。产品恢复常温后,性能应符合5.3.1和5.3.2的规定。
4 JB/T13202.5—2017
5.3.6.3耐高低温循环
燃烧器按GB/T2423.22一2012中试验Na的规定进行温度变化试验。试验时低温为下限温度-40℃和高温为上限温度85℃:在每一种温度中暴露时间为1h,温度转换间隔为20s~30s,循环次数为5次
试验结束后,性能应符合本部分5.3.1和5.3.2的规定。 5.3.7耐振动
燃烧器在热振动试验中不应有漏液,漏气现象:热振动试验后,各部分零件不应有松动损坏和变
形现象,紧固件无松脱,电气控制装置(若有)不应出现故障。性能符合5.3.1和5.3.2的规定。 5.3.8耐盐雾
按照GB/T10125一2012的要求进行盐雾试验。试验结束后,燃烧器各零部件上不能有腐蚀的痕迹出现(焊缝处除外);性能符合本部分5.3.1和5.3.2的规定。 5.3.9耐异常电源电压(带电控单元的) 5.3.9.1电源极性反接
燃烧器电控单元能承受1min的电源极性反接试验而不损坏。 5.3.9.2耐电源过电压
燃烧器电控单元能承受一定值的电源过电压(1min的2倍额定电压)试验而不损坏。 5.3.10绝缘耐电压
燃烧器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外壳之间应耐受50Hz550V(有效值)正弦波形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绝缘不被击穿。
在大批连续生产时,可用电压660V、历时1s的试验代替以上试验。 5.3.11电磁特性 5.3.11.1燃烧器电控单元及相关电器元件的电磁兼容性按QC/T413一2002中3.9的规定。 5.3.11.2燃烧器电控单元及相关电器元件的电磁抗扰性应符合GB/T17619的规定。 5.3.11.3燃烧器电控单元及相关电器元件的电磁骚扰性应符合GB/T18655的规定。 5.3.12防护性能
燃烧器电控单元及相关电器元件应满足GB/T4208一2017中IP65的要求:进行防护性能试验后应满足本部分5.3.1和5.3.2的要求。 5.3.13故障诊断功能
燃烧器电控单元应具备自动检测各执行器件、传感器件、油压异常、气压异常、CAN通信等故障的功能,能够通过电控单元将故障代码发送出去。
6检测和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燃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排气阻力和耐久性等试验,应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进行。外围配置HC
5
上一章:JB/T 13214-2017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及系统 开放式数控系统plc编程语言 下一章:JB/T 13202.4-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相关文章

JB/T 13202.5-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5-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5部分:燃烧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4-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4部分:颗粒捕集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3-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3部分∶颗粒传感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3-2017 柴油机颗粒捕集系统第3部分∶颗粒传感器技术条件 JB/T 13202.3-2017 柴油机 颗粒捕集系统 第3部分:颗粒传感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