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吉林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吉)64-2013
铜(铁)含量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 Content Analyzer and
Iron Content analyzer
2013-4-1实施
2013-2-27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JJF(吉64-2013
铜(铁)含量分析仪
校准规范
JJF(吉)64-2013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 for
CopperContentAnalyzerand
IronContentanalyzer
本规范经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2月27日批准,并自2013年4月1 日起实行。
归口单位: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JJF(吉64-201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樊熹玥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李 韬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周振宇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JJF(吉)64-2013
目
录
(II) (1) (1) (1) (1) (2) (2) (3) (4) (5) (7) (8) (9)
引言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 概述· 4 计量特性
校准条件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5
校准结果表达· 8 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校准用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
附录B校准记录推荐格式·
附录C校准证书内页推荐格式
附录D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I
JJF(吉)64-2013
引言
本规范依据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起草。
本规范部分采用GB/T13689-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部分采用GB/T14427-2008 《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 本规范是首次发布。
II
JJF(吉)64-2013
铜(铁)含量分析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光电比色原理的铜含量分析仪、铁含量分析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
GB/T13689-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铜的测定 GB/T14427-2008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铁的测定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试用于本规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则。
3概述
铜含量分析仪、铁含量分析仪是利用光电比色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水中铜、铁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不同的显色剂发生反应而显色。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含有吸光物质的溶液后,光的一部分被吸收,当吸收层厚度不变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 lg I / l。=lgT = klc
式中:A——物质的吸光度;
I。—入射的单色光强度; I- 一透射的单色光强度; T 物质的透射比;
-
一物质的吸光系数:
1 吸收层厚度;
吸光物质的浓度。
c
4计量特性
4.1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以引用误差形式来表示。在校准条件下引用误差土3.0%。 4.2重复性
在校准条件下,铜含量分析仪的重复性不大于1%;铁含量分析仪的重复性不大于1.5%。
1
JJF(吉)64-2013
4.3稳定性
在校准条件下,30min内蒸馏水示值的变化不大于1%。 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提供参考。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1.1环境温度:15℃~35℃。 5.1.2相对湿度:≤85%。 5.2校准用标准物质和设备 5.2.1标准物质和试剂:校准用标准物质应使用国家有证标准物质;校准用试剂应使用分析纯及优级纯试剂。 5.2.2容量瓶、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管等玻璃量器:A级。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校准前检查
仪器应具有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标识;仪器各部件齐全且连接良好,各旋钮及按键应能正常工作,无影响校准结果的缺陷;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和其他用品应洁净。 6.2示值误差
经校准后的仪器,选取仪器量程范围内低、中、高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方法,分别测量其浓度示值,重复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仪器的测量值,按(1)式计算示值误差,取示值误差最大值为仪器示值误差。
c-C×100%
(1)
Ac =
R
式中:c——仪器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c,——标准溶液的浓度值; R——仪器量程上限。
6.3测量重复性
经校准后的仪器,取接近仪器满量程50%的标准溶液,连续测量6次,以单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与量程上限的比值为测量重复性。
Z(c,-)2 n-1
×100% R
(2)
S=
2
JJF(吉)64-2013
式中:c, 第i次测量值;
c——n次测量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n——测量次数; R 仪器量程上限。
6.4稳定性
仪器用蒸馏水校准空白后,测量其30min内示值,每隔5min测量一次。按照(3)式计算稳定性。
D, = mm _mm ×100%
(3)
R
式中:Cmax 30min内仪器最大测量值:
30min内仪器最小测量值;
Cmin
R- 仪器的测量范围上限;
D. 稳定性。
7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
期:
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 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k)校准环境的描述; 1)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