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37.060.10 N 4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7467-2020 代替 JB/T 7467—2008
35mm和70 mm电影放映机反光镜
技术条件
Viewfinders of 35 mm and 70 mm motion-picture projector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0-04-16 发布
2021-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7467—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及标记.. 4.1分类.. 4.2标记... 5 技术要求.
.1
5.1外观... 5.2 性能指标 6试验方法... 6.1外观. 6.2 性能指标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6
6
7.2 型式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 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
6
8
6
JB/T 746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7467一2008《35mm和70mm电影放映机反光镜技术条件》,与JB/T7467-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及引用文件;一将“3.2名词术语”单独列为“3术语和定义”一章,相应修改“1范围”的相关内容;一将平均红外透过率应不低于80%提高到应不小于85%;一将第一焦距误差不应超过基本尺寸的4%提高到3%;一将光轴的偏移量不应大于10mm提高到8mm; 一将可见光区域平均反射率应不低于90%提高到92%;增加并明确了型式检验的项目及合格依据;按照GB/T25480的新要求,将“基本环境条件”中的原“碰撞”改为“冲击”,原“加速度” 改为“峰值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由11ms的额定值改为16ms,“自由跌落高度”分级列表并调整其额定值。
-
-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电影和电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荣武、张益民、王虹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N42 001—1987; -JB/T7467—1994、JB/T7467-2008。
II
JB/T7467—2020
35mm和70mm电影放映机反光镜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5mm和70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用反光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35mm和70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用水平点燃氙灯光源的玻璃基底和金属基底椭球面形冷反光镜(以下简称椭球反光镜)和锥轴椭球面形冷反光镜(以下简称锥轴反光镜)。
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反光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5480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椭球面形冷反光镜ellipsoidal cold viewfinder 几何形状和光学特性均符合标准椭球要求,并镀有反射可见光、透射红外光膜层的反光镜,如图1
所示。
F2
J2
图 1
3.2
锥轴椭球面形冷反光镜conicalellipsoid coldviewfinder 锥轴的椭球面是标准椭球面的变形曲面。当点光源位于第一焦点F1处时,经曲面反射,在第二焦
点F2处的平面上形成一个环形光斑,从而提高片门照明的均匀性,并镀有反射可见光、透射红外光膜层的反光镜,如图2所示。
1
JB/T 7467—2020
Fi
J2
图 2
4分类及标记
4.1分类
35mm和70mm固定式电影放映机用反光镜(以下简称反光镜)分为两类:椭球反光镜和锥轴反光镜。 4.2标记 4.2.1# 椭球反光镜的标记为:E×××。 4.2.24 锥轴反光镜的标记为:EX××C。
注:×××为反光镜外口径尺寸,单位为毫米(mm)。
5技术要求
5.1外观
反光镜的膜层表面不应有明显影响其反射与透射性能的针孔、水渍、擦痕、霉斑等,反光镜应无显著的应力条纹,抛光表面的毛边、破边及表面缺陷等应不妨碍使用。 5.2 性能指标 5.2.1膜层机械强度
反光镜的膜层应牢固,不脱落。 5.2.2红外透过率
反光镜的光谱特性:在850nm~2500nm波长范围内,平均红外透过率应不小于85%。 5.2.3面积有效率
面积有效率应不小于85%。 5.2.4第一焦距误差
第一焦距误差不应超过基本尺寸的3%。
2
JB/T 7467—2020
5.2.5光轴偏移量
光轴的偏移量不应大于8mm。 5.2.6 反射率
可见光区域平均反射率应不小于92%。 5.2.7色温
色温为5000K~6500K。配对反光镜的色温误差应控制在100K之内。 5.2.8 耐热性
将反光镜置于250℃土5℃温度下,保持15min以上,应不发生破损、膜层脱落或其他异常现象。 5.2.9 耐骤冷性
将反光镜置于比常温的水高75℃土2℃的温度下,保持15min以上取出,与常温的水接触10 s以上,应不发生破损、膜层脱落或其他异常现象。
6 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视检查反光镜的表面疵病。 6.2 性能指标 6.2.1膜层机械强度
用开水煮沸15min后,目视检查。 6.2.2红外透过率
对于玻璃基底的反光镜,在准确度不低于0.5级的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反光镜红外透射的光谱曲
线。对于金属基底的反光镜,在准确度不低于0.5级的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反光镜红外反射的光谱曲线。按公式(1)计算红外透过率。
(1)
n透=1-n反
式中: n 透一 -红外透过率; n 反— 红外反射率。
6.2.3面积有效率 6.2.3.1在第一焦点F1处放置一个Φ2mm的点光源,反光镜前放置一个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分划板,在第二焦点F2处放置一个有针孔或圆环孔的受光屏,微调光源,通过针孔或圆环孔观察反光镜。反光镜中因被照亮而反射的明亮部分投影在分划板上的面积SR与整个反射面(减去中心孔部分)投影在同一分划板上的面积So之比,即为面积有效率ns,面积有效率按公式(2)计算。
Sr ×100% So
... (2)
ns =
式中: ns-—面积有效率;
3
JB/T 7467—2020
同种类反光镜第一焦距误差的试验方法如下:
a)椭球反光镜:在受光屏处的成像应为圆,微调光源,使之最圆、最亮且最均匀; b)锥轴反光镜:在受光屏处的成像应为圆环,微调光源,使之最圆、最亮且最均匀。
6.2.4.2以椭球的长轴与椭球面顶点为基准,测第一焦距刻度尺寸,其读数即为第一焦距的实测值i,按公式(3)计算第一焦距误差8。
f-
×100%
(3)
f
fi
式中 Sf——第一焦距误差; fi一一第一焦距的名义值,单位为毫米(mm); fi一一第一焦距的实测值,单位为毫米(mm)。
6.2.5光轴偏移量
在6.2.4所确定的第一焦点F1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以反光镜的几何光轴为基准,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测量位于第二焦点F2处受光屏上光源所成像的最大偏移量。 6.2.6反射率
采用标准C光源或与之相近的光源作为光源,经平行光管照射在反光镜的某一适当位置1)上,紧贴测量部位处放置照度计受光区,测出入射全光束照度Eo;然后在不阻挡入射光束的条件下,在反光镜反射光的某一适当位置2放置照度计受光区,测出反射全光束照度ER。根据测得的两个值,按公式(4)计算反射率,旋转反光镜,测三次,取平均值,即为此反光镜的反射率,如图5所示。
Er ×100% Eo
·(4)
p=
...
式中: p—反射率; Er一一反射全光束照度,单位为勒(Ix); Eo- 一入射全光束照度,单位为勒(1x)。
照度计
反光镜
平行光管
受光区
VA
说明:
入射光测量位置;
2- 一反射光测量位置。
图 5
1)照度计受光区应紧贴在反光镜上,入射光斑应是圆的。 2)照度计受光区接收的反射光斑应与入射光斑的大小相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