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 机体工艺规范

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 机体工艺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45.2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08:18:56



相关搜索: jb 规范 内燃机 工艺 制造 机体 13339

内容简介

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 机体工艺规范 ICS 27.020 J 92 备案号: 61771—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机体工艺规范 Remanufactur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Cylinder block process
specifications
2018-02-09 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339—2018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再制造工艺要求... 4.. 总则... 4.2拆解及分类. 4.3清洗..
.....................
.............
e..e
.+
中中营电电电营电
专零营营
4.4检测与修复. 5再制造成品机体技术要求 6检验方法..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 贮存.
.....
.... .....
.... .....
..
...
............ .......
.......... JB/T 1333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一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常州常瑞天力动力机械
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无锡大豪动力有限公司、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亚平、王圣斌、邱伟冰、钱华金、郭华、殷开松、季学金。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机体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制造内燃机机体的术语和定义、再制造工艺要求、再制造成品机体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往复式内燃机用机体(以下简称机体)的再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 9753.1一2011内燃机气缸盖与机体第1部分:铸铁机体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制造机体remanufactured cylinder block 对存在缺陷的机体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的水平,经过该过程
并达到要求的机体。
注:质量特性包括产品功能、技术性能、绿色性、经济性等。
4 再制造工艺要求
4.1总则
机体再制造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进行,再制造工艺流程一般分为拆解及分类、清洗、检测及再制造修复等。 4.2拆解及分类 4.2.1拆解前目视检查机体表面,初步判断其是否适用于再制造。 4.2.2机体应进行完全解体,经过拆解后的机体,已去除缸套、水堵、油堵、定位销、衬套、轴瓦、 管接头等零部件,达到单一机体零部件状态。 4.2.3旧机体及其附件按其使用特性分为可直接使用件、可再制造件和弃用件三类。 4.2.4水封、油封、衬套、轴瓦等作为弃用件处理。 4.2.5拆解紧固件时,应注意紧固件的拆解顺序,避免应力集中而造成零部件的变形。 4.2.6对拆解的可再制造零部件应用专用器具进行分类摆放,以免损伤零部件。 4.2.7在拆解零部件时,对偶合件、旋转件和不能互换的零部件均应在拆解之前检查原来有无装配记号,没有的应重新做标记,以防装错而破坏原配合或平衡状态。 4.2.8在拆解过程中,应记录可利用件和报废件名称、数量等相关信息。
1 JB/T 13339—2018
4.2.9所有旧机体及其总成所属零部件在分类时必须做好档案记录。档案记录中应包含零部件的尺寸、 性能、材质、厂家代码、配套机型等状态信息。 4.3清洗 4.3.1常用的清洗方法有:高温分解、抛丸、喷砂、超声波、化学清洗等。各种不同污垢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以保证各种零部件的清洁度达到产品设计对清洁度的要求。 4.3.2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4.3.3清洗过程中需对各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测,判断其是否适用于再制造。 4.4检测与修复 4.4.1机体裂纹检测与修复 4.4.1.1可采用无损检测法,检查机体上是否有裂纹。 4.4.1.2若裂纹存在位置不受压力、温度的影响,机体可用缝合或焊补等方法进行修复;若裂纹存在位置受压力、温度的影响,且影响机体总成性能,则机体不能修复,须弃用。缝合或焊补工艺要求如下:
a)缝合法:视裂纹宽度情况,在其两端打止裂铆钉孔,然后打入相应的铆钉,先在横向距裂纹一
定距离处交叉打斜铆钉孔,然后再打入相应的铆钉; b)焊补法:沿裂纹长度方向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打V形坡口,然后用焊补法堆焊坡口,最终可用手
工打磨法或机加工法加工堆焊处。
4.4.2机体水腔密封性检测与修复 4.4.2.1可采用压力密封性试验,检查机体水腔(水套)是否有缺陷。 4.4.2.2若水腔内存在≤0.5 mm微小孔洞或疏松,可采用浸渗工艺修复。浸渗后应进行二次压力测试若水腔仍然存在缺陷,须弃用。 4.4.3机体主轴承座孔和止推面几何精度检测与修复 4.4.3.1按螺栓拧紧力矩规范装配机体总成,用专用量检具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主轴承座孔和止推面的几何尺寸。 4.4.3.2若尺寸和形位误差超差,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a)磨削方法:小余量去除轴瓦盖或曲轴箱结合面,分二次拧紧螺栓,用机加工的方法恢复或加大
主轴承座孔公称尺寸,恢复其几何精度,对加工后的主轴承座孔匹配相应的标准或专用的曲轴轴瓦,恢复再制造产品的最终尺寸精度要求;
b)进行预处理,采用金属喷涂或焊补等方法增加材料后通过再加工的方法进行修复。若无法修复,
则弃用。
4.4.4机体上平面平面度检测与修复 4.4.4.1可用平面度专用量检具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上平面平面度精度。 4.4.4.2若平面度超差,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a)对上平面采用磨削的方法进行加工切削修复,匹配相应的加厚气缸盖垫圈,恢复其配合间隙; b)对上平面进行预处理,采用喷涂或电刷镀等增加材料的方法进行修复。 若无法修复,则弃用。
4.4.5机体气缸孔、止口几何精度检测与修复 4.4.5.1可用通用量检具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机体总成气缸孔、止口尺寸偏差和形位误差等几何精度。
2 JB/T 13339—2018
4.4.5.2若气缸孔、止口有损伤或尺寸和形位误差超差,选用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a)对匹配气缸套的机体总成,对气缸孔、止口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进行修复,重新镶嵌壁厚加大
的缸套或衬套。 b)对无缸套的机体总成,可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进行修复;也可对气缸孔进行预处理,采用金属
喷涂等方法增加材料然后通过再加工的方法进行修复。 若无法修复,则弃用。
4.4.6机体上平面水孔检测与修复 4.4.6.1可用通用测量工具或目测检测上平面各水孔情况。 4.4.6.2若上平面水孔存在穴蚀,用机加工的方法去除穴蚀,再用镶套方式,恢复水孔的尺寸。若无法修复,须弃用。 4.4.7其余各加工平面、毛坏面检测及修复 4.4.7.1可用通用量检具或目测检测其他加工平面或毛坏面存在的损伤。 4.4.7.2若其余加工平面、毛坏面存在砂眼、磕碰伤、扎刀、缺料等损伤,对损伤的区域进行预处理采用金属喷涂或焊补后再加工等方法进行修复。 4.4.8机体其他孔系检测与修复 4.4.8.1可用通用量检具或三坐标测量仪检测其他孔系尺寸偏差和形位误差等几何精度。 4.4.8.2若光孔内存在小面积缺料、拉伤、磕碰伤等损伤且不会对再制造产品性能造成影响,应对损伤的区域进行预处理,采用焊补然后再加工等方法进行修复;对不承载螺栓力矩的螺纹孔、螺扣损伤,采用扩大螺纹孔、旋入再制造专用螺纹套等方法进行修复。若无法修复,则弃用。 4.4.9机体修复后的再检测要求
修复后的机体,应对修复部位再次进行相应的无损检测、几何精度和形位误差检测。
5再制造成品机体技术要求
再制造机体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密封性、清洁度、加工表面缺陷等应符合JB/T 9753.1一2011 中第3 章的规定或企业标准的要求。
6检验方法
再制造机体可按 JB/T 9753.1一2011 中 4.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7.1.1每件再制造机体上应标示再制造产品标识,标记的部位、尺寸和方法按产品图样的规定,注意应不使零部件受到损伤。 7.1.2包装箱内应附有再制造厂检验员签章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上应注明:
a)再制造厂名称、商标; b)零部件名称、型号和零部件号;
3 JB/T 13339—2018
c)检验日期; d)执行标准编号。
7.1.3包装箱外部应标明:
a)商品分类图示标志、再制造产品标识; b)再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地址; c)零部件名称、型号和零部件号; d)数量; e)总质量及外形尺寸; f)出厂日期及防锈有效期; g)“小心轻放”“防潮”等字样或符号; h)执行标准编号; i)其他。
7.2包装 7.2.1↓ 再制造机体应进行清洗、防锈和包装。 7.2.2 每个包装内应附有经再制造厂质量检验员签章的产品质量合格证。
4
7.2.3 3包装好的再制造机体应装入衬有防水纸或塑料薄膜的包装箱内,保证在运输中不致损伤。 7.3运输
再制造机体在运输过程中,要防磕碰、防雨、防潮。 7.4贮存
再制造机体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再制造厂应保证产品在12个月内不致锈蚀。
上一章:JB/T 13340-2018 再制造内燃机 缸盖工艺规范 下一章:JB/T 13326-2018 再制造内燃机 机油泵工艺规范

相关文章

JB/T 13339-2018 再制造内燃机 机体工艺规范 JB/T 13340-2018 再制造内燃机缸盖工艺规范 JB/T 13327-2018 再制造内燃机水泵工艺规范 JB/T 12734-2016 再制造内燃机连杆工艺规范 JB/T 12733-2016 再制造内燃机飞轮工艺规范 JB/T 12739-2016 再制造内燃机气门工艺规范 JB/T 12740-2016 再制造内燃机曲轴工艺规范 JB/T 13340-2018 再制造内燃机 缸盖工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