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5016-2018 连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安全规范

GB/T 35016-2018 连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安全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6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11:12:42



相关搜索: 安全 规范 连续 35016 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内容简介

GB/T 35016-2018 连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安全规范 ICS 53.040 J 8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016—2018
连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安全规范
Continuousmechanicalhandlingequipment-LoadingandunloadingSafetycode
2018-12-01实施
2018-05-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5016—2018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设计与制造 3.1 基本要求 3.2 金属结构 3.3 通道 3.4 司机室 3.5 机构及主要零部件 3.6 液压系统 3.7 电气 3.8 安全保护装置 3.9 润滑· 3.10 粉尘的控制 3.11 标记、标牌与安全标志
7
C
安装与调试 4.1 安装 4.2 调试使用与维护: 5.1 基本要求 5.2 使用 5.3 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5.4 维护 5.5 大修
4
11
11 12 12 12 13 13
5
15 17 GB/T 3501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重机器
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武汉电力设备厂、湖南海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如意、张维钧、王喆、程样、王晓斌、李毅民、吕明荟、王金福、郭东、刘纪温曾建晖、许鹏、李振雄、赵昊、任昊君。
I GB/T35016—2018
莲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安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装卸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港口、矿山、电厂等场合下使用的装卸机械,包括散料连续装船机、散料连续卸船
机、斗轮堆取料机、排土机及回转式翻车机等设备,其他类似装卸机械可参照使用。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893.1 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323一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3811一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3906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4053(所有部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T 8918 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 14784 带式输送机 安全规范 GB/T 15706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 GB/T 16856 机械安全 风险评估 实施指南和方法举例 GB/T19418—2 2003 钢的弧焊接头 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 20303.1 起重机 司机室和控制站第1部分:总则 GB/T22696.1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1部分:总则 GB/T 22696.2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2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GB/T22696.3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天第3部分:危险、危险处境和危险事件
的示例
GB/T22696.4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4部分:风险降低 GB/T22696.5 电气设备的安全 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第5部分:风险评估和降低风险的方法
示例
GB/T25295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JB/T 4149 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技术条件 JB/T 7015 回转式翻车机
1 GB/T 35016—2018
JB/T8849 移动式散料连续搬运设备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3设计与制造
3.1 基本要求
3.1.1装卸机械的设计和制造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所有的要求外,还应满足GB/T15706、GB/T16856、 GB14784、GB/T22696的要求。 3.1.2在装卸机械设计的各个阶段,应对操作和维护人员、设备与周围环境以及设备本身的危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取必要的设计措施,消除危险或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3.1.3装卸机械应采用不易燃烧且环保的材料,不应使用含有石棉、汞、铅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果使用放射性材料,应有明确的标识,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金属结构 3.2.1装卸机械金属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应满足JB/T8849、JB/T4149及JB/T7015的要求。 3.2.2装卸机械钢结构件设计时,应考虑安装、运输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吊装工况,应设有必要的吊耳,永久安装在结构上的吊耳应标有其安全工作载荷的标识。 3.2.3装卸机械钢结构件设计时,应考虑安装、运输和维护过程中的各顶升工况,应设有必要的顶升点,顶升点附近应标有其安全承载能力的标识。 3.2.4装卸机械钢结构上设有悬挂维修葫芦的轨道梁时,应在明显位置标有其安全工作载荷的标识。 3.2.5装卸机械金属结构应防止共振的产生。 3.2.6装卸机械结构设计时,应避免结构积水和积料。 3.2.7 所有钢结构的材料应满足GB/T1591的要求。 3.2.8结构件的焊缝质量不应低于GB/T19418一2003中B级质量要求。 3.2.9装卸机械的涂装应符合JB/T4149、JB/T7015的要求。 3.2.10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JGJ82的规定。 3.3通道 3.3.1所有需要检修的位置均应设有通道。固定式的直梯、斜梯、走台、平台及栏杆均应符合GB4053 的要求。不需要经常到达的地方,可采用直梯。 3.3.2装卸机械除应设有从司机室到地面的正常通道外,还应有人员应急逃生措施, 3.3.3装卸机械在规定的俯仰及回转范围内,应确保司机室到地面的通道畅通。 3.3.4所有的登机斜梯入口处均应设有一个登机平台,平台的入口方向应垂直于设备的运行方向,且平台人口处栏杆上应设有安全门。安全门打开后,相关机构应停止运行,且安全门重新关上后,相关机构不可自行运转,需操作者确认并重新启动该机构后方可运行, 3.3.5所有走台和平台的设计应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大载荷,尤其要考虑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在走台和平台上存放的更换物件所产生的载荷,此外,应在相关的走台或平台附近悬挂其承载能力的标牌。 3.3.6输送带粘接、硫化区域附近的走台宽度不应小于1m。 3.3.7走台、平台及梯子踏板应有防滑性能。斜度大于5°的走台应采取防滑措施。梯踏板应设有黄色前护板,因设备俯仰引起角度变化的斜梯应设有防滑弧面梯踏板 3.3.8装卸机械上通道的布置应合理,在高空作业区域,应设有防止人员跌落用的安全带系固点,其安全工作载荷不应小于1000kg,且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3.3.9装卸机械上应避免需检修人员到达的狭小空间,在无法避免的狭小空间处,应设有防止人员跌
2 GB/T 35016—2018
落用的安全带系固点,系固点应布置在合理的位置,其安全工作载荷应不小于1000kg,且应设有醒目的标志。 3.3.10 门架、回转架、立柱等大型箱型钢结构上应至少设置两处便于内部定期检修的人孔,人孔内外侧应设有永久的检修通道,必要时,应设有通风设施。 3.4司机室 3.4.1 司机室应符合GB/T20303.1的规定。 3.4.2司机室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保证操作人员在操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视野,司机室不得安装在臂架的正下方。 3.4.3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应牢固,并应隔绝和缓冲由于设备运动所造成的振动和摇摆。 3.4.4司机室上所有窗户玻璃均应采用安全钢化玻璃,并能承受最大设计风压。 3.4.5 司机室的屋顶应能承受2.5kPa的静载荷。 3.4.6 司机室应设有安全可靠的防寒降温设施,室内温度应为16℃~26℃。 3.4.7 窗户的布置应使所有窗玻璃的内外侧均能安全地擦拭。 3.4.8 司机室应设有门锁、灭火装置、通讯联络及事故报警装置 3.4.9 司机室应设有安全设施,确保在紧急状态下司机能安全、迅速地撤离。 3.4.10 司机室内粉尘含量不应大于10mg/m。 3.5 5 机构及主要零部件 3.5.1机构 3.5.1.1机构的设计、计算以及零部件的选型应满足相关装卸机械设计规范的要求,机构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寿命及工作级别划分也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3.5.1.2在机构的设计阶段,应考虑所有驱动及主要零部件的安装和维护方案。 3.5.1.3相关的驱动装置和零部件应按照3.8.7的要求设置必要的防护装置。 3.5.2主要零部件 3.5.2.1 钢丝绳 3.5.2.1.1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GB/T3811一2008中表44的规定。 3.5.2.1.2 主要机构使用的钢丝绳不准许有接头,且钢丝绳的性能不应低于GB/T8918中规定的要求。 3.5.2.1.3 钢丝绳接头应优先采用锥形套浇注连接,连接强度不应低于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 3.5.2.1.4 载荷由多根钢丝绳承受时,应设置有保证各根钢丝绳受力均衡的装置,且在设计中应考虑其中一根钢丝绳失效工况下的安全性。 3.5.2.1.5在任何工作位置,钢丝绳不应与金属结构相接触。 3.5.2.1.6 钢丝绳的保养、维护、安装、检验与报废应符合GB/T5972的相关规定。 3.5.2.2卷筒 3.5.2.2.1 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按顺序整齐排列。对于多层缠绕的卷筒,应采用排导绳装置。 3.5.2.2.2 卷筒上钢丝绳末端的固定装置应安全可靠,且应具有防松性能。如果钢丝绳末端用压板固定,则固定强度不应低于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的80%,且至少应采用两个相互分开的压板夹紧,并用螺栓将压板可靠固定。 3.5.2.2.3焊接卷筒的环向和纵向对接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做100%无损检测,焊缝质量不应低于
3 GB/T35016—2018
GB/T11345—2013缺陷分级中的B级或GB/T3323—2005缺陷分级中的Ⅱ级要求。 3.5.2.2.4卷筒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 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纹等); b) 简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 c) 有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3.5.2.3 滑轮 3.5.2.3.1 滑轮均应有可靠的、防止钢丝绳跳槽的装置。 3.5.2.3.2 滑轮槽应光洁平滑,不应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3.5.2.3.3 滑轮的安装位置应考虑能使钢丝绳的疲劳和磨损降低到最低限度。 3.5.2.3.4 滑轮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当报废:
a) 影响性能的表面缺陷(如:裂纹等); b) 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 c) 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 d) 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 e) 其他影响使用及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3.5.2.4 制动器 3.5.2.4.1 装卸机械制动器的安全系数应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的要求。 3.5.2.4.2 所有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可调,设定值应跟设计值一致。 3.5.2.4.3 应尽量选择对制动衬垫的磨损具有制动补偿功能的制动器,必要时,应设有磨损检测装置。 3.5.2.4.4 制动器的零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其零件应更换或制动器报废:
a) 驱动装置
1)磁铁线圈或电动机绕组烧损; 2)推动器推力达不到松闸要求或无推力。
b) 制动弹簧
1)弹簧出现塑性变形且变形量达到了弹簧工作变形量的10%以上; 2)弹簧表面出现20%以上的锈蚀或有裂纹等缺陷的明显损伤。 传动构件
c)
1)构件出现影响性能的严重变形; 2) 主要摆动铰点出现严重磨损,并且磨损导致制动器驱动行程损失达到原驱动行程20%以
上时。
d) 制动衬垫
1) 铆接或组装式制动衬垫的磨损量达到衬垫原始厚度的50%; 2) 带钢背的卡装式制动衬垫的磨损量达到衬垫原始厚度的2/3; 3) 制动衬垫表面出现碳化或剥落面积达到衬垫面积的30%; 4) 制动衬垫表面出现裂纹或严重的龟裂现象。
e) 制动轮或制动盘
制动轮或制动盘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1) 影响性能的表面裂纹等缺陷; 2) 制动轮的制动面厚度磨损达到原厚度的40%;
制动盘单侧厚度减少1mm。
3)
4 GB/T35016—2018
3.5.2.5 限力矩安全联轴器 3.5.2.5.1 限力矩安全联轴器衬垫的动态和静态摩擦系数应接近。 3.5.2.5.2 限力矩安全联轴器的力矩应可调,设定值应跟设计值一致,并在设备调试以及设备定期维护时进行校验, 3.5.2.5.3限力矩安全联轴器应设有打滑检测装置。 3.5.2.6 回转轴承 3.5.2.6.1 回转轴承的设计和计算载荷应满足相关的装卸机械设计规范的要求。 3.5.2.6.2 回转轴承应有充分、可靠的润滑装置。 3.5.2.6.3 回转轴承应有适当的磨损检测措施。 3.5.2.6.4 回转轴承大齿圈外侧应有防尘罩,防止散料、雨水等进人大齿圈、小齿轮等。 3.5.2.6.5 回转轴承本体应有有效、可靠的密封系统,防止灰尘和水进入内部。 3.5.2.6.6 在回转系统的设计阶段,应确定回转轴承的更换步骤,考虑相应的工况,在设备结构上设计必要的顶升点和特殊维护工具。 3.5.2.6.7 回转轴承安装用的高强螺栓及其拧紧力矩应按照回转轴承的计算载荷进行选择和确定,应采用适当的拧紧方式,确保螺纹及螺栓本体不受损伤。 3.5.2.7传动齿轮
传动齿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 轮齿塑性变形造成齿面的峰或谷比理论齿形高于或低于齿轮模数的20%; b) 轮齿折断大于或等于齿宽的1/5,轮齿裂纹大于或等于齿宽的1/8; c) 齿面点蚀面积达齿轮工作面积的50%或20%以上点蚀坑最大尺寸达0.2倍的模数; d) 齿面胶合面积达工作齿面面积的20%及胶合沟痕的深度达0.1模数; e) 齿面剥落的判定准则与齿面点蚀的判定准则相同。
3.5.2.8车轮
在钢轨上工作的车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 影响性能的表面裂纹等缺陷; b) 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 c) 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20%; d) 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15%。
3.6液压系统
3.6.1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冲击的安全装置。 3.6.2在液压原理图中应在各个压力检测点标注其相应的压力值。 3.6.3采用液压油缸驱动的俯仰液压系统,当管路出现断裂时系统应能保持油缸锁定。 3.6.4液压动力装置(电机、泵、阀、储油箱、过滤器等)均应置于保护罩之中,并尽可能设置在装卸机械上粉尘较小的位置。 3.6.5液压系统中使用的蓄能器,应在其上或附近的明显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应在标志上标明蓄能器的预定压力和充填介质的充填量。相关的压力容器应取得相应的认证证书。
5
上一章:GB/T 36507-2018 工业车辆使用操作与维护安全规范 下一章:GB/T 26949.5-2018 工业车辆 稳定性验证 第5部分:侧面式叉车(单侧)

相关文章

GB/T 35016-2018 连续搬运机械 装卸机械 安全规范 GB/T 14521-2015 连续搬运机械 术语 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GB/T 21964-2008 农业机械修理安全规范 GB/T 41510-2022 起重机械安全评估规范 通用要求 GB/T 31255-2014 机械安全 工业楼梯、工作平台和通道的安全设计规范 GB/T 31254-2014 机械安全 固定式直梯的安全设计规范 GB/T 18569.1-2020 机械安全减小由机械排放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风险第1部分∶用于机械制造商的原则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