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08:58:48



推荐标签: 合金 红外线 测定 含量 含量 24583

内容简介

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ICS 77.100 H 1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583.7—2019 代替GB/T24583.7—2009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Vanadium-nitrogen-Determination of oxygen content-
Infrared absorptionmethod
2020-05-01实施
2019-06-0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583.7—2019
前 言
GB/T24583钒氮合金的分析方法共分为8个部分:
GB/T24583.1 钒氮合金 钒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GB/T24583.2 钒氮合金 氮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 GB/T24583.3 钒氮合金 氮含量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GB/T24583.4 钒氮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24583.5 钒氮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4583.6 钒氮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24583.7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24583.8 钒氮合金 硅、锰、磷、铝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本部分为GB/T24583的第7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24583.7—2009《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本部分与
GB/T24583.7一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测定范围由0.10%~2.00%修改为0.10%~4.00%(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年版的第2章);石墨由高温石墨埚修改为适合仪器的高纯石墨埚(见4.12,2009年版的4.9);载气增加了氩气(见4.10,2009年版的4.7);修改了试样的采取和制备方法(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6章);修改了试料量(见7.2,2009年版的7.1);修改了测定用助熔剂(见7.6.1,2009年版的7.6);修改了“分析结果的表示”(见第8章,2009年版的第8章);用实验室间精密度共同试验数据统计的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代替了允许差(见第9章, 2009年版的第9章)。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生铁和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新能、钟华、周开著、耿立唐、冯宗平、仲利、李兰杰、罗平、李小青、章伟、成勇、
但娟、王钊军、羊绍松、卢春生。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4583.7—2009。
SC
.
1 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4583的本部分规定了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钒氮合金中的氧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钒氮合金中氧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4.00%。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0567 7钒氮合金
3原理
试料置于氨气流的石墨璃中,在脉冲加热炉中高温熔融,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由载气
流载至红外线检测器中,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红外光的特性,可测得氧的含量。
4 试剂和材料
4.1 高氯酸镁,无水、粒状。 4.2 碱石棉,粒状。 4.3 玻璃棉。 4.4 石英棉。 4.5 锡粒,0.2mm~0.8mm,必要时用有机试剂清洗表面,干燥后备用。 4.6 锡囊,$(5~6)mm×10mm。 4.7 镍囊,$6mm×(8~12)mm。 4.8 镍篮,$7mm×12mm。 4.9 稀土氧化铜。 4.10 载气,氮气或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5%。 4.11 动力气源,氮气或压缩空气,其杂质(水和油)含量小于0.5%。 4.12 石墨,适合仪器的高纯石墨埚。
1 GB/T24583.7—2019
5仪器和设备
5.1定氧仪
脉冲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定氧仪,包括 电极炉、载气净化及分析气流转化系统、氧红外检测器和
置连接图见图:
氮热导检测器、电脑及软件控制系统。
AV
200
13
说明:
载气瓶;两级压力调节器;洗气瓶;
石墨埚;除尘器;
1
7
2 3
8 10- 流量控制器; 11-
4,9 干燥管; 5
-氧化碳转化器;
12 二氧化碳、水分吸收器; 13- 红外检测器。
压力调节器;电极炉;
6
图1定氧仪装置连接图
5.2 气体净化与转化装置 5.2.1 洗气瓶,内装碱石棉(见4.2)。 5.2.2 干燥管,内装高氯酸镁(见4.1)。 5.2.3 一氧化碳转化器,内装石英棉(见4.4)和稀土氧化铜(见4.9)。 5.3气源 5.3.1载气系统包括氨气容器、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序控制部分 5.3.2 动力气源包括动力气(氮气或压缩空气)、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序控制部分。
2 GB/T 24583.7—2019
5.4高温电极炉
脉冲加热炉功率不小于6.6kW(炉温不低于2500℃)。 5.5 5控制系统
控制功能包括装卸埚和炉台升降、吸尘器清扫、分析条件选择设置、分析过程的监控和报警中断分析数据的采集、计算、校正及处理等。 5.6 测量系统
主要由微处理机控制的电子天平(感量0.1mg)、红外线分析器及电子测量元件组成
6 取样和制样
按照GB/T20567的规定进行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应全部通过0.125mm筛孔,放人干燥器中备用。
操作中应避免试料氧化和站污,助熔剂需用干净镊子夹取,不得用手接触
7分析步骤
7.1 测定次数
对同一试样,至少独立测定2次。 7.2试料
称取0.05g试样,精确至0.0001g。 7.3 3分析准备
仪器接通电源,预热2h,通气30min,检查并确保加热单元和测量单元的气密性。参照仪器使用
说明书设置分析参数。再通过试测几个样品来调整、稳定仪器。 7.4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至少进行3次空白试验,空白值的极差不超过0.005%,取空白的平均值进行空白校准。 7.5 校准试验
根据待测试样的氧含量,选择至少2个标准样品(标准样品氧含量范围应覆盖待测样品氧含量)
依次进行校正和检查,测定结果的波动应在再现性限范围内,以确认系统的线性,否则应按仪器说明书调节系统的线性。分析过程中,应有间隔地插入标准样品,用于监控仪器漂移和验证最初的校准。 7.6测定 7.6.1根据定氧仪使用的石墨埚型号,可选以下组合之一作为助熔剂。
a)锡囊(见4.6)十镍囊(见4.7); b)锡囊(见4.6)十镍篮(见4.8); c)4 镍囊(见4.7)十0.20g锡粒(见4.5)
7.6.2将试料(见7.2)装人选定的锡囊(见4.6)或镍囊(见4.7)内,加人7.6.1选定的另一种助熔剂,小
3 GB/T24583.7—2019
心挤压并包裹后,置于仪器加料装置中,将石墨埚(见4.12)放置于座上,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测定并读取结果。
8 分析结果的表示
同一试样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则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如果两次独立分析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重复性限r,则按照附录A的规定追加测量次数并确定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按GB/T8170将数值修约至小数点后两位
9 精密度
本部分的精密度数据是在2017年由8个实验室对5个水平的氧含量进行共同试验确定的。每个
实验室对每个水平的氧含量在GB/T6379.1规定的重复性条件下独立测定3次。共同试验数据按 GB/T6379.2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的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见表1。各实验室报出的原始数据参见附录B。
表1精密度
%
氧含量(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r
再现性限R
0.10~0.50 >0.50~1.00 >1.00~2.00 >2.00~4.00
0.02 0.04 0.06 0.08
0.08 0.10 0.15 0.20
1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b) 试验报告发布日期; c) 采用标准编号; d) 样品识别必要的详细说明; e) 分析结果;
结果的测定次数; g) 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任何异常特性以及本部分中未规定而可能对试样或认证标样的分析结果产
5
生影响的任何操作。
4 GB/T 24583.7—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试验样分析值接受程序流程图
图A.1为试样分析结果接受程序流程图。
从独立的重复结果开始
分析结果X、X2
X,+X, 2
IXi-X21 ≤r

再次测定X

X,+X+Xg
XmsXmm≤1. 2r
3

再次测定X

X,+X+Xg+X,
XmXm≤1. 3r
=
4

=中位值(X,X2,Xg,Xg)
图A.1 试验样分析值接受程序流程图
5 GB/T 24583.7—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共同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
共同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见表B.1
表 B.1 精密度试验原始数据
实验室测试氧含量(质量分数)/%
样品
5
2
4
1 1.171 1.112 1.205 1.104 1.246 1.778 1.166 1.083
3
6
>
0
水平1 1.181 1.115 1.191 1.121 1.231 1.734 1.165 1.073
1.176 1.105 1.208 1.101 1.239 1.753 1.157 1.071
1.790 1.760 1.918 2.287 1.872 1.777
1.881 1.889 1.903 1.769 1.795 1.751 1.909 3.264
1.768 1.771
1.908 1.768
水平2
1.772
1.779
1.902
2.304 2.293 3.564
1.766
1.911
3.112 3.140
3.146 3.175 3.232 3.243 3.182 3.587 3.137 3.184
3.215
3.246
3.179
水平3
3.273 3.280 3.139 3.230 3.257 3.180 3.571 3.090 3.145
4.185
4.246 4.247 4.234 4.236 4.356 4.311 4.142 4.267 4.234 4.258
4.185
4.250
4.311
4.316
4.154
4.256
水平4
4.247 5.764
4.236 5.790 5.658 5.911 5.664 5.796 5.664
4.299 4.347
4.165
4.240 4.247
5.845
水平5 5.821 5.769 5.750 5.704 5.910 5.670 5.837 5.769
5.742 5.632 5.904
5.806
5.776
5.695
5.810
5.676
6
上一章:GB/T 24583.1-2019 钒氮合金 钒含量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下一章:GB/T 24583.5-2019 钒氮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相关文章

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氧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7-2019 钒氮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4-2019 钒氮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4-2019 钒氮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4-2019 钒氮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6-2019 钒氮合金硫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 GB/T 24583.6-2019 钒氮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YB/T 4738-2019 硅钙合金氧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