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30 11:28:52



推荐标签: 塑料 1040 总则 部分 性能 测定 性能

内容简介

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ICS 83.080.01 G 3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40.1—2018/ISO527-1:2012
代替GB/T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Part 1 : General principles
(ISO527-1:2012,IDT)
2019-11-01实施
2018-12-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40.1—2018/ISO527-1:2012
前言
GB/T1040《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共分为5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一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一第4部分:各向同性和正交各项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
第5部分: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试验条件。 本部分为GB/T104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1040.1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与GB/T1040.1-
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泊松比;优化了计算机控制拉伸试验机的定义和方法;多用途试样优选标距从50mm增加到75mm,尤其适用于GB/T1040.2;修改了拉伸标称应变;一增加了标准应变的计算方法:一删除了资料性附录A“拉伸模量和有关值”;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屈服应变的测定”;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泊松比测定的引伸计精度”;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C"拉伸模量测定的校准要求”。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527-1:201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918—20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SO291:2008,MOD) GB/T2941一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ISO23529:2004,IDT)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SAC/TC15/SC4)归口。 本部分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广东圆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重庆云天化瀚恩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深圳方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北京华塑晨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力荣、陈敏剑、赵磊、樊洁、陈欣、张磊、普雪涛、者东梅、刘洪录、任雨峰、牟秀发、 何芃、张耀月、陈宏愿、方万漂。
本部分代替了GB/T1040.1一2006。 GB/T1040.1一200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39—1979、GB/T1039—1992; GB/T1040—1979GB/T1040—1992。
I GB/T1040.1—2018/IS0527-1:2012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GB/T1040的本部分规定了在规定条件下测定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一般原则,并规定了几
种不同形状的试样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本标准的其他部分予以详述
本方法用于研究试样的拉伸性能及规定条件下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其他方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下列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见3.12和3.13)热塑性模塑、挤塑和浇铸材料,除未填充类型外还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混合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塑性片材和薄膜: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的和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板材,包括层压板;混入单向或无定向增强材料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这些增强材料如毡、织物、 无捻粗纱、短切原丝、混杂纤维增强材料、无捻粗纱和碾碎纤维等;预浸渍材料制成的片材(预浸料坏);热致液晶聚合物。
-
鉴于ISO1926,本方法一般不适用于硬质泡沫材料或含微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0—2002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ISO9513:1999,IDT) GB/T16825.1一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
验与校准(ISO7500-1:2004.IDT)
ISO291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Plastics一Standardatmospheres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
ISO2602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的估计和置信区间 ISO16012 塑料试样的线性尺寸测定(Plastics一Determinationoflineardimensionsof test
specimens)
ISO20753塑料 试样(Plastics—Testspecimens) ISO23529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Rubber一Generalproceduresforpre
paring and conditioning test pieces for physical test method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GB/T1040.1—2018/IS0527-1:2012
3.1
标距 gauge length Lo 试样中间部分两标线之间的初始距离。 注1:以毫米(mm)为单位。 注2:GB/T1040不同部分中试样类型的标距值表示相应的最大标距。
3.2
厚度 thickness h 试样中间部分矩形截面的较小初始尺寸。 注:以毫米(mm)为单位。
3.3
宽度 width b 试样中间部分矩形截面的较大初始尺寸。 注:以毫米(mm)为单位。
3.4
截面积 cross-section A 试样初始宽度和厚度的乘积,A=bh。 注:以平方毫米(mm")为单位。
3.5
试验速度 test speed U 夹具的分离速度。 注:以毫米每分钟(mm/min)为单位。
3.6
拉伸应力 tensile stress a 在试样标距内,每单位原始截面积上所受的法向力。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 注2:为便于与试样实际截面积相关的真实应力区分,此应力通常称作工程应力。
3.6.1
拉伸屈服应力 tensile stress at yield dy 屈服应变时的应力。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注2:该应力值可能小于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参见图1中的曲线b和曲线c)。
3.6.2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O m 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观测到的最大初始应力。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注2:该值也可能是试样在届服或断裂时的应力(参见图1)。 2 GB/T1040.1—2018/ISO527-1:2012
3.6.3
x%拉伸应变应力 tensile stressatx%strain 0x 在应变达到规定值(%)时的拉伸应力。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注2:可用于应力/应变曲线上无明显屈服点的情况(参见图1中的曲线d)。
3.6.4
拉伸断裂应力 tensile stress at break Ob 试样破坏时的拉伸应力。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 注2:试样断裂前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最大应力值,如在裂纹萌生导致的负荷下降前。
3.7
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E 原始标距单位长度的增量。 注: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3.7.1
拉伸屈服应变 tensile strain at yield/tensile yield strain Ey 拉伸试验中初次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增加时的应变注1: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注2:参见图1中的曲线b和曲线c。 注3: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算机控制测定屈服应变
3.7.2
拉伸断裂应变 tensile strain at break Eb 对断裂发生在屈服之前的试样,应力下降至小于或等于强度的10%之前最后记录的数据点对应的
应变。
注1: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注2:参见图1中的曲线a和曲线d。
3.7.3
拉伸强度拉伸应变 tensile strain at tensile strength Em 拉伸强度对应的应变,注: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3.8
拉伸标称应变 nominal tensile strain Et 横梁位移除以夹持距离,注1: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注2:适用于屈服点后的应变(见3.7.1)或没有引伸计使用的情况注3:从试验开始时的横梁位移来计算。如果是用引伸计(优选多用途试样)来测定应变的,亦可通过届服点后横梁
位移的增量来计算。
3 GB/T 1040.1—2018/IS0 527-1:2012
3.8.1
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nominal tensile strain at break E tb 对断裂发生在屈服之后的试样,应力下降至小于或等于强度的10%之前最后记录的数据点对应的
标称应变
注1:用无量纲的比值或百分数(%)表示。 注2:参见图1中的曲线b和曲线c。
3.9
拉伸弹性模量 modulus of elasticityintension E. 模量:应力/应变曲线(e)上应变e1=0.05%与应变e2=0.25%区间的斜率。 注1:以兆帕(MPa)为单位。 注2:可用弦模量或此区间(参见图1中的曲线d)线性最小二乘回归线的斜率来计算。 注3:此定义不适用于薄膜。
3.10
泊松比 Poisson's ratio u 在纵向应变对法向应变关系曲线的起始线性部分内,垂直于拉伸方向上的两坐标轴之一的拉伸形
变量△e,与拉伸方向上的形变量△e1之比的负值
注:用无量纲的比值表示。 3.11
夹具距离 gripping distance L 夹具间试样部分的初始长度。 注:以毫米(mm)为单位。
3.12
硬质塑料 rigidplastic 在规定条件下,弯曲弹性模量或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不适用时)大于700MPa的塑料
3.13
半硬质塑料 semi-rigid plastic 在规定条件下,弯曲弹性模量或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不适用时)在70MPa~700MPa之间
的塑料。
X
上一章:GB/T 1796.7-2018 轮胎气门嘴 第7部分:零部件 下一章:GB/T 8656-2018 乳液和溶液聚合型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评价方法

相关文章

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总则 GB/T 36805.1-2018 塑料高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性能测定第1部分∶方程拟合法 GB/T 36805.1-2018 塑料高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性能测定 第1部分:方程拟合法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 33061.4-2023 塑料 动态力学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非共振拉伸振动法 GB/T 36805.2-2020 塑料高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性能测定第2部分;直接测试法 GB/T 36805.2-2020 塑料 高应变速率下的拉伸性能测定 第2部分:直接测试法 GB/T 21163.1-2007 农业谷物干燥机干燥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