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30544.6—2016
目 次
前言引言范围 2 通用术语 3 尺寸和形貌测量术语 3.1 尺寸和形貌待测物理量术语 3.2 散射技术术语 3.3 气溶胶表征术语 3.4 分离技术术语 3.5 显微术术语 3.6 表面积测量术语 4 化学分析术语
m
1
其他性质测量术语 5.1 质量测量术语 5.2 结晶性测量术语
5
12 12 13
悬浮液中电荷测量术计
5.3 参考文献索引
:
GB/T30544.6—2016
前言
GB/T30544《纳米科技术语》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核心术语;第2部分:纳米物体:纳米粒子、纳米纤维和纳米片;第3部分:碳纳米物体;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第5部分:纳米/生物界面;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第7部分:纳米医学诊断和治疗;第8部分:纳米制造过程;第9部分:纳米电子产品和系统;第10部分:纳米光子元件和系统;第11部分:纳米层、纳米涂层、纳米膜及相关术语;第12部分:纳米科技中的量子现象;第13部分: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
本部分为GB/T30544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TS80004-6:2013《纳米科技 术语 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
征》。
本部分与ISO/TS80004-6:2013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
本部分与ISO/TS80004-6:2013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2.3、2.4、2.9、3.1.2、3.1.3、3.2.7、3.2.8、3.5.6、3.6.1、3.6.2、4.13、4.14、4.21和 5.1.2。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对ISO/TS80004-6:2013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2.4中与正文内容重复的注3;删除了2.5中与正文内容重复的注1;交换了2.5与2.6的顺序;在3.2.7和3.2.8中首次出现“布朗运动”的地方加人了对应英文名词"(Brownianmotion)”,并删掉了后面出现的英文名词"(Brownian)”;删除了3.4.4中的注3;将3.5.12作为注1并入3.5.13;将4.15作为注1并人4.16;已经采标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中已经有的定义,用相应国家标准编号代替国际标准编号。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葛广路、张东慧、刘忍肖、刘泽华、李波、王丽敏、栾燕。
II
GB/T30544.6—2016
引言
测量和仪器分析技术有效地开启了现代纳米科技之门,其中表征是研究所有纳米物体的性质和功
能的关键。
纳米物体表征涉及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员之间的交流。例如,对纳米物体表征感兴趣的人员可能主要拥有试验背景或者理论背景,包括材料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或物理学家。而使用表征数据的人员则超出这个群体范围,包括监管人员和毒理学家。为避免误解,提高可比性和可靠的信息交换,有必要澄清概念、建立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术语按以下几个大标题分类:
第2章:通用术语;第3章:尺寸和形貌测量术语; -第4章:化学分析术语;第5章:其他性质测量术语。
因为有些技术能够测定一种以上的性质,这些标题仅供指导。3.1列出了适用于第3章其余部分的主要被测物理量。其他被测物理量更依赖于具体的技术,将置于与测量技术相邻的文本处。应当指出,大多数技术需要在样品的非自然状态下分析,并涉及样品制备。例如将纳米物体放在一个表面上或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流体或真空里,这可能会改变纳米物体的性质。
本部分的技术排序不应理解为优先顺序,并且本部分所列技术也并非旨在穷尽所有技术。同样,在
用于分析纳米物体某一性质时,本部分所列的一些技术比其他技术更常用。表1列出了用于纳米物体表征的主要技术。
表1用于纳米物体表征的主要技术
性质
主要技术
原子力显微术(AFM)、液体离心沉降法(CLS)、微分迁移率分析系统(DMAS)、动态光散射法(DLS)、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颗粒跟踪分析法(PTA)、透射电子显微术 (TEM) 原子力显微术(AFM)、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透射电子显微术(TEM) 布鲁诺尔-艾米特-泰勒法(BET法)二次离子质谱(SI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核磁共振谱(NMR) g-电位
尺寸
形貌比表面积 “表面”化学 “块体”样品化学悬浮液中的电荷
本部分旨在为纳米科技测量和表征领域的术语提供起始参考
IV
GB/T30544.6—2016
纳米科技术语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
1范围
GB/T30544的本部分规定了与纳米物体表征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2通用术语
2.1
纳米尺度 nanoscale 处于1nm~100nm之间的尺寸范围。 注1:有些性质不能由大尺寸外推,却典型地表现在本尺寸范围内。对于这些特性来说,尺度上、下限值是近似的,注2:本定义中引入下限(约1nm)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单个原子或原子团簇认为是纳米物体(2.2)或纳米结构
单元。
[GB/T30544.1—2014,定义2.1]
2.2
纳米物体 nano-object 在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上外部尺寸处于纳米尺度(2.1)的物体注:用于所有离散的纳米尺度物体的通用术语。 [GB/T30544.1—2014,定义2.5]
2.3
1
纳米粒子 nanoparticle 三个维度的外部尺寸都在纳米尺度(2.1)且长轴和短轴比小于3倍的纳米物体(2.2)。 注1:如果纳米物体长轴和短轴比大于3倍时,通常称为纳米棒(2.6)和纳米片(2.4)。 注2: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1。
2.4
1
纳米片 nanoplate 一个维度外部尺寸为纳米尺度(2.1),其他两个维度的外部尺寸明显大于纳米尺度的纳米物体
(2.2)。
注1:最小的外部尺寸指纳米片的厚度。 注2:明显大于是指大于3倍。 注3: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2。
2.5
纳米纤维 nanofiber 两个维度外部尺寸相近且处于纳米尺度(2.1),另一个维度外部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两个维度尺寸的
纳米物体(2.2)。
注1:尺寸相近的两个维度上的尺寸比应小于3倍,而最长的外部尺寸应比其他两个尺寸大3倍以上注2:也称纳米须或纳米丝。 注3: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3.
1
GB/T30544.6—2016
2.6
纳米棒 nanorod 实心的纳米纤维(2.5)。 [GB/T32269—2015,定义4.5]
2.7
纳米管 nanotube 中空的纳米纤维(2.5)。 [GB/T32269—2015,定义4.4]
2.8
量子点 quantumdot 因电子态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尺寸依赖性质的晶态纳米粒子(2.3)。
1 2.9
颗粒 particle 有明确物理边界的微小物质,又称粒子。 注1:物理边界也可以描述为界面。 注2:颗粒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移动。 注3:该通用颗粒定义适用于纳米物体(2.2)注4:修改GB/T32269—2015,定义3.1。
2.10
团聚体 agglomerate 弱束缚颗粒(2.9)的堆积体、聚集体(2.11),或两者的混合体,其外表面积与单个颗粒表面积的总和
相近。
注1:束缚团聚体的作用力都是弱力,如范德华力或简单的物理缠结。 注2:团聚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GB/T32269—2015,定义3.2]
2.11
聚集体 aggregate 强束缚或融合在一起的颗粒构成的新颗粒(2.9),其外表面积可能显著小于其单个颗粒表面积的
总和。
注1:束缚聚集体的力都是强作用力,如共价键或源于烧结或复杂的物理缠结。 注2:聚集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GB/T32269—2015,定义3.3]
2.12
气溶胶 aerosol 固体或液体颗粒(2.9)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体系 [ISO15900:2009,定义2.1]
2.13
悬浮液 suspension 由一种液体和一种分散性良好的固体材料组成的多相混合物 [GB/T5206—2015,定义2.246]
2
GB/T30544.6—2016
目 次
前言引言范围 2 通用术语 3 尺寸和形貌测量术语 3.1 尺寸和形貌待测物理量术语 3.2 散射技术术语 3.3 气溶胶表征术语 3.4 分离技术术语 3.5 显微术术语 3.6 表面积测量术语 4 化学分析术语
m
1
其他性质测量术语 5.1 质量测量术语 5.2 结晶性测量术语
5
12 12 13
悬浮液中电荷测量术计
5.3 参考文献索引
:
GB/T30544.6—2016
前言
GB/T30544《纳米科技术语》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核心术语;第2部分:纳米物体:纳米粒子、纳米纤维和纳米片;第3部分:碳纳米物体;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第5部分:纳米/生物界面;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第7部分:纳米医学诊断和治疗;第8部分:纳米制造过程;第9部分:纳米电子产品和系统;第10部分:纳米光子元件和系统;第11部分:纳米层、纳米涂层、纳米膜及相关术语;第12部分:纳米科技中的量子现象;第13部分: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
本部分为GB/T30544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TS80004-6:2013《纳米科技 术语 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
征》。
本部分与ISO/TS80004-6:2013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
本部分与ISO/TS80004-6:2013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2.3、2.4、2.9、3.1.2、3.1.3、3.2.7、3.2.8、3.5.6、3.6.1、3.6.2、4.13、4.14、4.21和 5.1.2。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对ISO/TS80004-6:2013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2.4中与正文内容重复的注3;删除了2.5中与正文内容重复的注1;交换了2.5与2.6的顺序;在3.2.7和3.2.8中首次出现“布朗运动”的地方加人了对应英文名词"(Brownianmotion)”,并删掉了后面出现的英文名词"(Brownian)”;删除了3.4.4中的注3;将3.5.12作为注1并入3.5.13;将4.15作为注1并人4.16;已经采标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中已经有的定义,用相应国家标准编号代替国际标准编号。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葛广路、张东慧、刘忍肖、刘泽华、李波、王丽敏、栾燕。
II
GB/T30544.6—2016
引言
测量和仪器分析技术有效地开启了现代纳米科技之门,其中表征是研究所有纳米物体的性质和功
能的关键。
纳米物体表征涉及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员之间的交流。例如,对纳米物体表征感兴趣的人员可能主要拥有试验背景或者理论背景,包括材料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或物理学家。而使用表征数据的人员则超出这个群体范围,包括监管人员和毒理学家。为避免误解,提高可比性和可靠的信息交换,有必要澄清概念、建立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术语按以下几个大标题分类:
第2章:通用术语;第3章:尺寸和形貌测量术语; -第4章:化学分析术语;第5章:其他性质测量术语。
因为有些技术能够测定一种以上的性质,这些标题仅供指导。3.1列出了适用于第3章其余部分的主要被测物理量。其他被测物理量更依赖于具体的技术,将置于与测量技术相邻的文本处。应当指出,大多数技术需要在样品的非自然状态下分析,并涉及样品制备。例如将纳米物体放在一个表面上或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流体或真空里,这可能会改变纳米物体的性质。
本部分的技术排序不应理解为优先顺序,并且本部分所列技术也并非旨在穷尽所有技术。同样,在
用于分析纳米物体某一性质时,本部分所列的一些技术比其他技术更常用。表1列出了用于纳米物体表征的主要技术。
表1用于纳米物体表征的主要技术
性质
主要技术
原子力显微术(AFM)、液体离心沉降法(CLS)、微分迁移率分析系统(DMAS)、动态光散射法(DLS)、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颗粒跟踪分析法(PTA)、透射电子显微术 (TEM) 原子力显微术(AFM)、扫描电子显微术(SEM)、透射电子显微术(TEM) 布鲁诺尔-艾米特-泰勒法(BET法)二次离子质谱(SI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核磁共振谱(NMR) g-电位
尺寸
形貌比表面积 “表面”化学 “块体”样品化学悬浮液中的电荷
本部分旨在为纳米科技测量和表征领域的术语提供起始参考
IV
GB/T30544.6—2016
纳米科技术语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
1范围
GB/T30544的本部分规定了与纳米物体表征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2通用术语
2.1
纳米尺度 nanoscale 处于1nm~100nm之间的尺寸范围。 注1:有些性质不能由大尺寸外推,却典型地表现在本尺寸范围内。对于这些特性来说,尺度上、下限值是近似的,注2:本定义中引入下限(约1nm)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将单个原子或原子团簇认为是纳米物体(2.2)或纳米结构
单元。
[GB/T30544.1—2014,定义2.1]
2.2
纳米物体 nano-object 在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上外部尺寸处于纳米尺度(2.1)的物体注:用于所有离散的纳米尺度物体的通用术语。 [GB/T30544.1—2014,定义2.5]
2.3
1
纳米粒子 nanoparticle 三个维度的外部尺寸都在纳米尺度(2.1)且长轴和短轴比小于3倍的纳米物体(2.2)。 注1:如果纳米物体长轴和短轴比大于3倍时,通常称为纳米棒(2.6)和纳米片(2.4)。 注2: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1。
2.4
1
纳米片 nanoplate 一个维度外部尺寸为纳米尺度(2.1),其他两个维度的外部尺寸明显大于纳米尺度的纳米物体
(2.2)。
注1:最小的外部尺寸指纳米片的厚度。 注2:明显大于是指大于3倍。 注3: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2。
2.5
纳米纤维 nanofiber 两个维度外部尺寸相近且处于纳米尺度(2.1),另一个维度外部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两个维度尺寸的
纳米物体(2.2)。
注1:尺寸相近的两个维度上的尺寸比应小于3倍,而最长的外部尺寸应比其他两个尺寸大3倍以上注2:也称纳米须或纳米丝。 注3:修改GB/T32269—2015,定义4.3.
1
GB/T30544.6—2016
2.6
纳米棒 nanorod 实心的纳米纤维(2.5)。 [GB/T32269—2015,定义4.5]
2.7
纳米管 nanotube 中空的纳米纤维(2.5)。 [GB/T32269—2015,定义4.4]
2.8
量子点 quantumdot 因电子态量子限域效应表现出尺寸依赖性质的晶态纳米粒子(2.3)。
1 2.9
颗粒 particle 有明确物理边界的微小物质,又称粒子。 注1:物理边界也可以描述为界面。 注2:颗粒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移动。 注3:该通用颗粒定义适用于纳米物体(2.2)注4:修改GB/T32269—2015,定义3.1。
2.10
团聚体 agglomerate 弱束缚颗粒(2.9)的堆积体、聚集体(2.11),或两者的混合体,其外表面积与单个颗粒表面积的总和
相近。
注1:束缚团聚体的作用力都是弱力,如范德华力或简单的物理缠结。 注2:团聚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GB/T32269—2015,定义3.2]
2.11
聚集体 aggregate 强束缚或融合在一起的颗粒构成的新颗粒(2.9),其外表面积可能显著小于其单个颗粒表面积的
总和。
注1:束缚聚集体的力都是强作用力,如共价键或源于烧结或复杂的物理缠结。 注2:聚集体也被称为次级颗粒,而源颗粒则被称为初级颗粒。 [GB/T32269—2015,定义3.3]
2.12
气溶胶 aerosol 固体或液体颗粒(2.9)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体系 [ISO15900:2009,定义2.1]
2.13
悬浮液 suspension 由一种液体和一种分散性良好的固体材料组成的多相混合物 [GB/T5206—2015,定义2.2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