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HX/T 52002-2014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HX/T 52002-2014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9:56



推荐标签: 涤纶 指标体系 聚酯 工业 评价 生产 52002 hx

内容简介

HX/T 52002-2014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HX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
HX/T52002-2014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for cleaner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polyester industry
2014-07-01发布
2014-08-01实施
发布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HX/T52002—2014
前言
本指标体系按照GB/T1.1-2009标准编写规则起草。为贯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聚酯涤纶行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聚酯涤纶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为首次发布。 本指标体系为推荐性标准。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制定。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
司特种化纤厂、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华宏化纤有限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庄奎龙、陈士良、陈玉新、郭成越、赵春财、汤方明、徐锦龙、葛骏敏、 叶敬平、金革、徐少白、胡士清、吕建国、郑宝佑、孙爱全、赵江峰、李水荣、李佰鸣、张凌清、李德利、刘青、万蕾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解释。
1 HX/T52002—2014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酯涤纶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
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法生产聚酯和以聚酯为原料生产涤纶纤维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2998水质采样技术导则 GB/T14189纤维级聚酯切片 GB/T14460涤纶低弹丝 GB/T14464涤纶短纤维 GB/T8960涤纶牵伸丝 GB/T16604涤纶工业长丝 GB/T16157-1996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0106工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通则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429-2008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 HJ/479-200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195一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
3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指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phthalicacid,分子式CsH:O4; H00CC.HCO0H,分子量:166.13。是聚酯生产的主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 3.2乙二醇
聚酯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分子式:C2H:02;结构简式:HO-CH.CH2-OH,分子量:62.07。 简称(MEG,EG)。 3.3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式[-0C-Ph-CO0CH2CH20-]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0CH2CC0CO)NOCH2CH20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 3.4涤纶
利用聚酯生产的合成纤维,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即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分长丝和短
纤。
2 HX/T52002—2014
3.5PO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POY是涤纶预取向丝或部分取向丝(高速纺丝)。 3.6 FD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FULLYDRAWNYARN,全拉伸丝(称全延伸丝),在纺丝过程中引L入拉伸作
用,可获得具有高取向度和中等结晶度的卷绕丝,为全拉伸丝。
3.7 DT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DTY(Drawtexturingyarn)拉伸变形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加抢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 3.8取水量
指在聚酯或涤纶生产过程中,统计期内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包括主要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装置和附属生产部门的用水量,不包括循环水量和生活区用水量等), 3.9综合能耗
指在聚酯或涤纶生产过程中,统计期内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生产该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含耗能工质耗能)之和 3.10废丝、废料
指聚酯废料和纺丝、 卷绕等工序产生的废丝 3.11水重复利用率

指串联用水量:指在确定的系统内,生产过程中的排水,无需处理或经处理后被另 一个系统利用的水量。 4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4.1基本要求 4.1.1依照GB/T4754确定本指标体系所属: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及涤纶纤维制造行业。 4.1.2本指标体系根据聚酯涤纶行业特点编制,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4.1.3本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编制原则 4.2.1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适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聚酯涤纶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具体、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4.2.2本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定为定量评价指标;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定为定性评价指标。 5.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3 HX/T52002—2014
5.1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就选用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值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中型聚酯涤纶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指标值:I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IⅡI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生产工艺装备是否先进、生产规模是否合理、资源能源利用等国家鼓励推广的节能技术应用是否完备。 5.2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它原则上是根据该项指标对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实际效益和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及其实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的。
本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认权重。 5.3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取值原则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基准值是在广泛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确
定。
确定指标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5%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确定指标I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20%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确定指标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50%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达到新的更高、更先进水平,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及指标的基准值,也应视行业技术进步的趋势进行不定期调整,其调整周期一般为3年,最长不应超过5年。
4 HX/T 52002—2014
表1:聚酯涤纶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表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指标项
I级基准值
ⅡI级基准值
Ⅲ级基准值
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0.2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1
管理
管理
幻 缝
管理
生产工艺装备 0. 10 及技术
0.3 蒸汽气提开回收利用 蒸汽气提送热媒炉燃 蒸汽气提送热媒炉燃
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利用
2
烧能源回收利用
烧能源回收利用
3 聚酯工艺尾气余热回收利用
入能源回收利用
10.5
X
-
≤110 1 Y ≤120
连续聚合
kgce/t 0. 05
≤135 ≤215 ≤230 ≤125 140 185 ≤300 ≤180 ≤125 ≤180 ≤200 ≤1. 2 ≤1. 6 ≤2. 2 ≤0. 865
180 ≤200 /≤115
POY(PTA-POY) kgce/t 0. 04 FDY (PTA-FDY) kgce/t 0.04
≤150 ≤180
熔体直纺涤 DTK (POY-DTY) kgce/t 0. 04 ) ≤105
来单品综合能
125 165 ≤260 ≤150 ≤100 ≤165 ≤180 ≤0. 4 ≤1. 2 ≤1.8 ≤0.858
位产 纶长丝 DTY(轻网) kgce/t 0. 04
133 175 ≤280 ≤160 ≤115 ≤170 ≤190 ≤0.8 ≤1. 4 ≤2. 0 ≤0.860
1
DTY(重网) kgce/t 0.04 工业长丝
1
kgce/t 0. 04 kgce/t 0. 04
资源与 0. 25
耗 熔体直纺涤纶短纤维
能源消耗指标
POY (PETPOY) kgee/t 0.04 FDY (PETFDY) kgce/t 0. 04
切片纺涤纶长丝
kgce/t 0. 04 t/t
工业长丝
x 聚酯单位产品
0. 05 0. 05 0. 05 0. 05
长丝短纤维对苯二甲酸单耗 t/t
2
t/t t/t
取水 涤纶量家单 聚酯聚合
3
5 HX/T 52002 2014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指标项乙二醇单耗 POY单耗 FDY单耗 DTY单耗工业长丝单耗短纤维单耗 POY FDY DTY 工业长丝短纤维
I级基准值 ≤0. 334 ≤1005 ≤1008 ≤1000 ≤1030 ≤1010
Ⅲ级基准值 ≤0. 338 ≤1015 ≤1018 ≤1100 ≤1050 ≤1025
Ⅱ级基准值
位产品原料消耗
t/t 0. 05 kg/t 0. 03
≤0. 335 ≤1010 ≤1013 ≤1005 ≤1040 ≤1020 ≤6 ≤13 ≤32 ≤6.0 ≤6.0 ≥80 100% ≥80 100% ≤0.35 ≤1. 2 ≤1. 4 ≤4. 0 ≤2.0 ≤2.0 ≤0.7
0. 03
kg/t kg/t 0. 03 kg/t 0. 03
纺丝
0. 03
kg/t kg/t 0. 03 kg/t
≤5 ≤12 ≤30 ≤5.0 ≤5. 0 ≥95 100% ≥90 100% ≤0. 25 ≤1. 0 ≤1.2 ≤2.3 ≤1.8 ≤1.8 ≤0. 5
≤7 ≤15 ≤35 ≤7. 0 ≤7. 0 ≥60 100% ≥60 100% ≤0. 5 ≤1. 5 ≤1. 6 ≤6. 0 ≤2. 3 ≤2. 3 ≤0. 9
0. 03 0. 03 0. 03 0. 03 0. 3 0. 2 0. 3 0. 2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油剂
kg/t kg/t kg/t
0. 1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1
2 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 3 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利用率 4 三甘醇回收利用率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聚酯
t/t t/t t/t Kg/t Kg/t Kg/t Kg/t
系单位产品废水 长丝
1 产生量
短纤维聚酯
污染物产生指 0. 25 标
亲单位产品化学 长丝
2
需氧量产生量
短纤维
系单位产品二氧 聚酯
3
6 HX/T 52002—2014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0. 06 0. 06 0. 05 0. 05 0. 05 0.05 0.05/ ≤0.03 0.05
指标项长丝短纤维聚酯短纤维
I级基准值 ≤0. 15 ≤0.5 ≤0. 3 ≤0.2 ≤0. 5 ≤0.2
II级基准值 ≤0.25 ≤0.7 ≤0. 5 ≤0. 4 ≤0.7 ≤0.3 ≤0. 04 ≤0. 05 ≤0. 40 ≤0.06 ≤0.77 97%
Ⅲ级基准值 ≤0. 5 ≤0. 9 ≤0. 7 ≤0. 7 ≤0. 9 ≤0. 4 ≤0. 05 ≤0. 06 ≤0. 45 ≤0.10 ≤0.90 ≥95%
化硫产生量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案单位产品氨氢 长丝
4
产生量采单位产品鼠氧 聚酯化物产生量
长丝短纤维长纯瓶纤维
5
≤0.04 ≤0.35 ≤0.,04 ≤0.54 ≥99% ≥98%
6 产生量 家单位产品 聚酯
0. 05 0.05 0.06 0. 5 0.5 0.1 未采用国家明今禁止和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未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产
VDO
Y
产品特征指标 0.1
1 产品合格率 2 茶产品 等品率
≥93%
≥95%
L
亲产业政策衍合性
1 2 家总量控制
品。
0. 1 企业污案物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事故防范措施,杜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0. 15 4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来环境污染事故控制
0. 1 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预案) 0. 1
3
建立有GB/T24001环境 建立有GB/T24001环境 建立有 GB/T 24001环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 管理体系,并能有效运 境管理体系,并能有效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 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 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环境管理方案,并达到 案≥80%,达到环境持 案≥60%,部分达到环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 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 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
0. 1 能有效运行:全部完成 行:完成年度环境目 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
5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7 HX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
HX/T52002-2014
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for cleaner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polyester industry
2014-07-01发布
2014-08-01实施
发布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HX/T52002—2014
前言
本指标体系按照GB/T1.1-2009标准编写规则起草。为贯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聚酯涤纶行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聚酯涤纶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先进生产企业的主要依据,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为首次发布。 本指标体系为推荐性标准。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制定。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
司特种化纤厂、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红剑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华宏化纤有限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指标体系主要起草人:庄奎龙、陈士良、陈玉新、郭成越、赵春财、汤方明、徐锦龙、葛骏敏、 叶敬平、金革、徐少白、胡士清、吕建国、郑宝佑、孙爱全、赵江峰、李水荣、李佰鸣、张凌清、李德利、刘青、万蕾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解释。
1 HX/T52002—2014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酯涤纶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
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法生产聚酯和以聚酯为原料生产涤纶纤维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2998水质采样技术导则 GB/T14189纤维级聚酯切片 GB/T14460涤纶低弹丝 GB/T14464涤纶短纤维 GB/T8960涤纶牵伸丝 GB/T16604涤纶工业长丝 GB/T16157-1996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0106工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通则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T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429-2008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 HJ/479-200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195一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
3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指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phthalicacid,分子式CsH:O4; H00CC.HCO0H,分子量:166.13。是聚酯生产的主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 3.2乙二醇
聚酯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分子式:C2H:02;结构简式:HO-CH.CH2-OH,分子量:62.07。 简称(MEG,EG)。 3.3聚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式[-0C-Ph-CO0CH2CH20-]n,故也称聚酯纤维(PET),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H(0CH2CC0CO)NOCH2CH20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18000~25000左右。 3.4涤纶
利用聚酯生产的合成纤维,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即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分长丝和短
纤。
2 HX/T52002—2014
3.5PO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POY是涤纶预取向丝或部分取向丝(高速纺丝)。 3.6 FD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FULLYDRAWNYARN,全拉伸丝(称全延伸丝),在纺丝过程中引L入拉伸作
用,可获得具有高取向度和中等结晶度的卷绕丝,为全拉伸丝。
3.7 DTY
指涤纶长丝的主要产品,DTY(Drawtexturingyarn)拉伸变形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加抢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 3.8取水量
指在聚酯或涤纶生产过程中,统计期内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包括主要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装置和附属生产部门的用水量,不包括循环水量和生活区用水量等), 3.9综合能耗
指在聚酯或涤纶生产过程中,统计期内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生产该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能源(含耗能工质耗能)之和 3.10废丝、废料
指聚酯废料和纺丝、 卷绕等工序产生的废丝 3.11水重复利用率

指串联用水量:指在确定的系统内,生产过程中的排水,无需处理或经处理后被另 一个系统利用的水量。 4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原则 4.1基本要求 4.1.1依照GB/T4754确定本指标体系所属: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制造及涤纶纤维制造行业。 4.1.2本指标体系根据聚酯涤纶行业特点编制,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4.1.3本指标体系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4.2编制原则 4.2.1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普适性、概括性的指标:二级指标为反映聚酯涤纶企业清洁生产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具体、易于评价考核的指标。 4.2.2本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中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定为定量评价指标;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清洁生产管理指标定为定性评价指标。 5.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3 HX/T52002—2014
5.1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本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定量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的依据是:凡国家或行业在有关政策、规划等文件中对该项指标已有明确要求的就选用国家要求的数值:凡国家或行业对该项指标尚无明确要求值的,则选用国内重点大中型聚酯涤纶企业近年来清洁生产所实际达到的指标值:I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IⅡI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在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中,衡量该项指标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情况、生产工艺装备是否先进、生产规模是否合理、资源能源利用等国家鼓励推广的节能技术应用是否完备。 5.2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它原则上是根据该项指标对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实际效益和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及其实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的。
本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确认权重。 5.3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取值原则
聚酯涤纶行业清洁生产指标基准值是在广泛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确
定。
确定指标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5%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确定指标I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20%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确定指标I级水平的基准值时,以当前国内50%的企业达到该水平为取值原则。
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完善,达到新的更高、更先进水平,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及指标的基准值,也应视行业技术进步的趋势进行不定期调整,其调整周期一般为3年,最长不应超过5年。
4 HX/T 52002—2014
表1:聚酯涤纶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指标表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指标项
I级基准值
ⅡI级基准值
Ⅲ级基准值
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0.2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DCS)进行生产控制和
1
管理
管理
幻 缝
管理
生产工艺装备 0. 10 及技术
0.3 蒸汽气提开回收利用 蒸汽气提送热媒炉燃 蒸汽气提送热媒炉燃
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利用
2
烧能源回收利用
烧能源回收利用
3 聚酯工艺尾气余热回收利用
入能源回收利用
10.5
X
-
≤110 1 Y ≤120
连续聚合
kgce/t 0. 05
≤135 ≤215 ≤230 ≤125 140 185 ≤300 ≤180 ≤125 ≤180 ≤200 ≤1. 2 ≤1. 6 ≤2. 2 ≤0. 865
180 ≤200 /≤115
POY(PTA-POY) kgce/t 0. 04 FDY (PTA-FDY) kgce/t 0.04
≤150 ≤180
熔体直纺涤 DTK (POY-DTY) kgce/t 0. 04 ) ≤105
来单品综合能
125 165 ≤260 ≤150 ≤100 ≤165 ≤180 ≤0. 4 ≤1. 2 ≤1.8 ≤0.858
位产 纶长丝 DTY(轻网) kgce/t 0. 04
133 175 ≤280 ≤160 ≤115 ≤170 ≤190 ≤0.8 ≤1. 4 ≤2. 0 ≤0.860
1
DTY(重网) kgce/t 0.04 工业长丝
1
kgce/t 0. 04 kgce/t 0. 04
资源与 0. 25
耗 熔体直纺涤纶短纤维
能源消耗指标
POY (PETPOY) kgee/t 0.04 FDY (PETFDY) kgce/t 0. 04
切片纺涤纶长丝
kgce/t 0. 04 t/t
工业长丝
x 聚酯单位产品
0. 05 0. 05 0. 05 0. 05
长丝短纤维对苯二甲酸单耗 t/t
2
t/t t/t
取水 涤纶量家单 聚酯聚合
3
5 HX/T 52002 2014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指标项乙二醇单耗 POY单耗 FDY单耗 DTY单耗工业长丝单耗短纤维单耗 POY FDY DTY 工业长丝短纤维
I级基准值 ≤0. 334 ≤1005 ≤1008 ≤1000 ≤1030 ≤1010
Ⅲ级基准值 ≤0. 338 ≤1015 ≤1018 ≤1100 ≤1050 ≤1025
Ⅱ级基准值
位产品原料消耗
t/t 0. 05 kg/t 0. 03
≤0. 335 ≤1010 ≤1013 ≤1005 ≤1040 ≤1020 ≤6 ≤13 ≤32 ≤6.0 ≤6.0 ≥80 100% ≥80 100% ≤0.35 ≤1. 2 ≤1. 4 ≤4. 0 ≤2.0 ≤2.0 ≤0.7
0. 03
kg/t kg/t 0. 03 kg/t 0. 03
纺丝
0. 03
kg/t kg/t 0. 03 kg/t
≤5 ≤12 ≤30 ≤5.0 ≤5. 0 ≥95 100% ≥90 100% ≤0. 25 ≤1. 0 ≤1.2 ≤2.3 ≤1.8 ≤1.8 ≤0. 5
≤7 ≤15 ≤35 ≤7. 0 ≤7. 0 ≥60 100% ≥60 100% ≤0. 5 ≤1. 5 ≤1. 6 ≤6. 0 ≤2. 3 ≤2. 3 ≤0. 9
0. 03 0. 03 0. 03 0. 03 0. 3 0. 2 0. 3 0. 2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0. 06
油剂
kg/t kg/t kg/t
0. 15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1
2 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 3 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利用率 4 三甘醇回收利用率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聚酯
t/t t/t t/t Kg/t Kg/t Kg/t Kg/t
系单位产品废水 长丝
1 产生量
短纤维聚酯
污染物产生指 0. 25 标
亲单位产品化学 长丝
2
需氧量产生量
短纤维
系单位产品二氧 聚酯
3
6 HX/T 52002—2014
级指标指标项 权重值 序号
二级指标分权重值 0. 06 0. 06 0. 05 0. 05 0. 05 0.05 0.05/ ≤0.03 0.05
指标项长丝短纤维聚酯短纤维
I级基准值 ≤0. 15 ≤0.5 ≤0. 3 ≤0.2 ≤0. 5 ≤0.2
II级基准值 ≤0.25 ≤0.7 ≤0. 5 ≤0. 4 ≤0.7 ≤0.3 ≤0. 04 ≤0. 05 ≤0. 40 ≤0.06 ≤0.77 97%
Ⅲ级基准值 ≤0. 5 ≤0. 9 ≤0. 7 ≤0. 7 ≤0. 9 ≤0. 4 ≤0. 05 ≤0. 06 ≤0. 45 ≤0.10 ≤0.90 ≥95%
化硫产生量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Kg/t
案单位产品氨氢 长丝
4
产生量采单位产品鼠氧 聚酯化物产生量
长丝短纤维长纯瓶纤维
5
≤0.04 ≤0.35 ≤0.,04 ≤0.54 ≥99% ≥98%
6 产生量 家单位产品 聚酯
0. 05 0.05 0.06 0. 5 0.5 0.1 未采用国家明今禁止和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未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产
VDO
Y
产品特征指标 0.1
1 产品合格率 2 茶产品 等品率
≥93%
≥95%
L
亲产业政策衍合性
1 2 家总量控制
品。
0. 1 企业污案物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及污染事故防范措施,杜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0. 15 4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来环境污染事故控制
0. 1 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预案) 0. 1
3
建立有GB/T24001环境 建立有GB/T24001环境 建立有 GB/T 24001环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 管理体系,并能有效运 境管理体系,并能有效年度环境目标、指标和 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 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环境管理方案,并达到 案≥80%,达到环境持 案≥60%,部分达到环环境持续改进的要求; 续改进的要求;环境管 境持续改进的要求:环
0. 1 能有效运行:全部完成 行:完成年度环境目 运行:完成年度环境目
5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7
上一章:GB/T 28603-2012 无水氟化氢生产技术规范 下一章:GB/T 30544.6-2016 纳米科技 术语 第6部分:纳米物体表征

相关文章

GB/T 37648-2019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木家具制造业 T/CBMF 61-2019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T/CBMF 61-2019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清洁生产 评价指标体系 FZ/T 07014-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酯涤纶 GB/T 23023-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生产设备运行绩效评价指标集 GB 36889-2018 聚酯涤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36561-2018 清洁节能热处理装备技术要求及评价体系 DB12/T 1255-2023 农村全域清洁化检查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