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300;13.020 A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514—2017
化学品 线蚓繁殖试验
ChemicalsEnchytraeid reproduction test
2018-07-01实施
2017-12-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5514—2017
目 次
前言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受试物所需信息原理参比物仪器设备试验系统试验程序
4
5
O
10 试验有效性·
数据处理 12 结果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 土壤pH值的测定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最大持水量的测定附录C(资料性附录) 其他种类线蚓的试验操作附录D(资料性附录) 线蚓的养条件·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受试生物的计数方法附录F(资料性附录)数据统计评估的概括(NOEC的确定)参考文献
11
10
11
12
14
1.5
16
GB/T3551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220(2004年)《线蚓繁殖试验》(英文
版)技术性内容一致。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沈阳化工研
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广东中科英海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承芳、柳燕贞、曾国驱、刘纯新、林健辉、陈会明、郭琳琳、张静、张宝兰、
李雪君。
I
GB/T35514—2017
化学品 线蚓繁殖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线卿繁殖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受试物所需信息、原理、参比物、仪器设备、试验
系统、试验程序、试验有效性、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 .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对土壤中线蚓繁殖量的影响。 本标准不适用于挥发性物质,如亨利常数或气/水分配系数大于1、或蒸气压超过0.0133Pa
(25℃)的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8091 化学品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GB/T21851 化学品批平衡法检测吸附/解吸附试验 GB/T278601 化学品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土壤和污泥的吸附系数 ISO11268-2:2012土壤质量污染物对蚯蚓的影响对赤子爱胜蚓/安德爱胜蚓繁殖影响的测
定(Soil qualityEffects of pollutants on earthworms-Determination of effects on reproduction of Eisenia fetida/Eiseniaandrei)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生x%效应的浓度 effectconcentrationforx%effect EC, 与对照组相比,在给定的暴露时间内对受试生物产生工%效应的受试物浓度。以每单位试验土壤
干重所含的受试物量表示。 3.2
非致死浓度 no lethal concentration LC 在给定的时间内不会造成任何受试生物死亡的最高受试物浓度。以每单位试验土壤干重所含的受
试物量表示。 3.3
半数致死浓度 medianlethalconcentration LCs 在给定的时间内造成50%受试生物死亡的受试物浓度。以每单位试验土壤干重所含的受试物量
表示。
1
GB/T35514—2017
3.4
全部致死浓度totallylethalconcentration LC100 在给定的时间内造成100%受试生物死亡的最低受试物浓度。以每单位试验土壤干重所含的受试
物量表示。 3.5
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westobservedeffectconcentration;LOEC 能对受试生物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效应(p<0.05)的最低受试物浓度。以每单位试验土壤干
重所含的受试物量表示。通常所有高于LOEC的试验浓度都应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毒性效应。确定LOEC时,与上述要求偏离的任何情况都应在报告中进行解释说明。 3.6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 直接低于LOEC.且未观察到任何毒性效应的最高受试物浓度。与对照组相比,NOEC对应的受
试物浓度在给定的暴露时间内对受试生物不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效应(p<0.05)。 3.7
繁殖率reproductionrate 在试验期间内每条成蚓所产幼虫的平均数。
4受试物所需信息
受试物所需信息包括: a)水中溶解度: b)lgK。w(土壤/水分配系数),试验方法按GB/T21851、GB/T27860; c) 蒸气压; d) 挥发性; e) 在土壤中的其他环境行为,如光解和水解速率等。
5原理
将成蚓暴露于混合有不同浓度受试物的人工土壤中,试验可分为两步:当缺乏充分的信息时应首先开展预试验,暴露两周以致死率作为主要的评价终点。在正式的繁殖试验中,应同时评估亲本繁殖的幼体量和存活亲本的数量。正式试验的时间为6周。试验开始3周后,应移去成蚓并记录其形态上的变化。6周后,计算成蚓产董后孵化得到的子代数量。通过比较含受试物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中线蚓的繁殖量,确定NOEC和/或EC,(如EC10、EC):即采用回归模型估算导致繁殖率下降z%时的受试物浓度。应使得EC,(如ECl。、EC5o)包括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以便通过内插法而非外推法得出ECr。
6参比物
可定期开展参比物试验,也可在每批试验中同时开展以验证不同时期试验生物的反应未发生显著
变化。苯咪氨甲酯可作为参比物,已知该物质可对线蚓的存活和繁殖产生影响[1-2。已充分获知毒性数据的其他化学品也可用作参比物。
苯咪氨甲酯制剂,活性成分含量为360g/L(32.18%),已通过比对试验得到验证[3]。比对试验中,苯咪氨甲酯对线蚓繁殖的ECso为1.2mg土0.8mg活性成分/kg干重L3。若试验组别中包括了阳性参
2
GB/T35514—2017
比物,可采用一个浓度进行试验且该浓度组的平行数应与空白对照组一致。对于苯咪氨甲酯,试验浓度宜为1.2mg活性成分/kg干重(受试物为液态制剂)。
7仪器设备
试验容器由玻璃或其他化学情性材料制成,如体积为200mL250mL,直径~6cm的玻璃瓶。试验容器应带有透明的瓶盖(如玻璃或聚乙烯盖),以便光线透过。瓶盖在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可允许土壤和空气之间存在气体交换。
除了常规设备外还应包括的仪器设备: a)干燥箱; b) 体视显微镜; c) pH计和光度计; d) 精密天平; e) 控温装置; 0 控湿装置(若暴露容器有盖子则不必); g) 培养箱或者装有空调的小房间; h) 镊子、弯钩、小环; i) 光照池。
8试验系统
8.1人工土壤的制备 8.1.1人工土壤的配方
本试验所需的人工土壤配方如下所示,配制方法按GB/T21809、ISO11268-2(基于干重,105℃烘干至恒重):
a)10%的泥炭土,风干后磨碎至所需粒径(粒径范围=2mm士1mm);试验前,宜检查新配制的
泥炭土是否适用于线蚓的培养:
b) 20%的高岭土(其中高岭石的含量宜在30%以上): c) 0.3%~1.0%的碳酸钙(CaCO:粉末,分析纯),用来调节初始pH至6.0土0.5,人工土壤中
碳酸钙的添加量主要依据泥炭土的质地/性质而定; d) 约70%风干的石英砂(根据CaCO:的添加量而定),粒径在50μm~200um范围内的石英砂
的含量应大于50%。
8.1.2人工土壤的适用性及制备方法
在使用所配制的人工壤进行正式试验之前:应确定其适合用于线蚓的培养.并且确保能够达到试
验有效性的标准。宜在试验前开展以下方式的检查以确保试验不会因为人工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降低而受到影响,例如,将泥炭土的含量降至4%~5%,并相应地增加石英砂的含量。若采用该方式降低有机碳含量,则可能使土壤(有机碳)对受试物的吸附性下降从而导致线蚓对该受试物的可利用性增大。 经证实,当采用有机碳含量(如2.7%)4低于上述标准的田间土壤开展试验时,能够满足试验有效性中关于白线蚓繁殖量的要求。采用泥炭土含量为5%的人工土壤也可满足上述要求。
若使用天然土壤进行其他试验(如高级试验),该土壤的适用性以及试验结果的有效性仍然需要确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