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1607-2022 化学品 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GB/T 21607-2022 化学品 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3 16:33:58



推荐标签: 方法 试验 化学品 毒性 一代 21607

内容简介

GB/T 21607-2022 化学品 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ICS 13.300 CCSA80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607-2022 代替GB/T21607--2008
化学品 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Chemicals--Test method of one-generation reproduction toxicity
2023-02-01实施
2022-07-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160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1607--2008《化学品 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与GB/T21607一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实验动物种属和品系的选择规定中的部分内容(见4.1,2008年版的4.1);更改了试验步骤中分组和对照规定中的部分内容(见5.1,2008年版的5.1);更改了染毒时间和程序(见5.4,2008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海关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中检科健(天津)检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工业大学、厦门凯越特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义胜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柳明、周丽丽、赵琢、杨磊、王华、翟自芹、李秀平、王晨光、左玥华、张颖、陈会明、 向小云。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GB/T21607一2008;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GB/T 21607—2022
化学品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学品的一代繁殖毒性试验的实验动物、试验步骤、结果评价、试验报告、试验结果的解释。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品的一代繁殖毒性的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924.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GB14925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3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繁殖毒性 Ereproductiontoxicity 化学品引起的雌性或雄性实验动物生殖功能的损伤或生殖能力的降低,或引起子代的非遗传性不
良效应。
注1:生殖能力降低,如繁殖率的下降。 注2:子代的非遗传性不良效应,如生长发育毒性,包括哺乳期的健康损害效应和致畸性。
4实验动物
4.1实验动物的选择
选择健康初成年且至少经过5d适应期的实验动物(首选大鼠或小鼠)来进行繁殖毒性试验。雌性
动物应选择未产过仔的。试验开始时动物体重的差异不应超过平均体重的士20%。
4.2实验动物的数量
雄性和雌性实验动物按1:1或1:2的比例合笼交配。交配的实验动物数应保证每个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都能获得20只左右怀孕的实验动物。
4.3饲养环境
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环境设施应符合GB/T14924.1和GB14925的要求。实验动物自由饮食。怀孕的实验动物临近分娩时,应单笼饲养,需要时在分娩笼中放置造窝垫料。
1 GB/T21607-2022
5试验步骤
5.1分组和对照
染毒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受试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 如果受试样品使用赋形剂,空白对照组应采用赋形剂的试验组最大使用量进行平行染毒。 如果受试样品引起动物食物摄入量和利用率下降时,那么空白对照组的实验动物应与受试剂量组
实验动物配对喂饲。 5.2剂量水平
试验至少设最高剂量、中间剂量、低剂量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 最高剂量应使亲代实验动物(F0代)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中间剂量可引
起轻微的毒性反应;低剂量应不引起实验动物及其子代的任何毒性反应。
如果受试样品的毒性较低,剂量达到1000mg/kg时,仍未对繁殖过程产生任何毒作用,则可以采用限量试验,即试验不设其他剂量组。
若高剂量的预试验观察到明显的母体(FO代)毒性作用,但对生育无影响,也可以采用预试验的高剂量进行限量试验。 5.3染毒剂量
如果受试样品是通过灌胃或胶囊染毒时,给样量应按每只实验动物的体重来确定,且每周进行调整。对于妊娠期的母体(FO代),给样量应按每日体重计算,或按妊娠的第0天或第5天的体重计算。 5.4染毒时间和程序
实验动物染毒时间,如采用大鼠,雄性F0代至少适应5d后开始给与受试样品,染毒时间不少于
10周,如采用小鼠,染毒时间约8周(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精子生长周期)。交配后处死雄性实验动物并进行检查,或保留雄性实验动物至第二窝生产后试验结束前处死并进行大体解剖和指标检测。
对于雌性大鼠FO代,至少适应5d后开始给与受试物,给与时间从交配期两周前开始并覆盖交配期(3周时间)、妊娠期直到F1代断乳的整个周期。 5.5交配程序 5.5.1雄性和雌性实验动物按1:1或1:2的比例进行交配。 5.5.2雌性实验动物应始终与同剂量组的同一只雄性实验动物合笼直至受孕,合笼最长时间可为3周。 将检查到精子或阴栓的当天计为雌性实验动物妊娠的第0天(判为交配成功实验动物)。
5.6窝的规格
出生后的第4天,应将幼仔数尽量随机调整到每窝4雌和4雄。若得不到4雌和4雄,可作不均等的调整(如5雄3雌),但每窝的幼仔数至少为8只。 5.7观察及检查 5.7.1临床观察
每日应至少观察实验动物一次,记录有无行为改变,难产或滞产以及所有的毒性反应(包括死亡)。
2 GB/T21607—2022
5.7.2 体置和食物摄入量 5.7.2.1在交配前和交配期,应测定每只实验动物每天的食物摄入量(交配期间雌、雄实验动物摄食量分别按交配前一周平均值计算)。 5.7.2.2产仔后,每窝幼仔称量体重时,母体(F0代)的食物摄人量也应同时计算。 5.7.2.3如受试样品是添加到水中进行染毒的,还应记录水的摄入量。 5.7.2.4亲代实验动物(F0代)应在染毒的第1天进行称重,之后每周称量体重一次。 5.7.2.5妊娠周期应从怀孕的第0天开始计算。生产下的幼仔应尽早分辨性别,记录每窝的出生数、活仔数以及幼仔外观有无异常和畸形,同时记录母体(FO代)或幼仔在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 5.7.2.6以每窝为单位,对幼仔于出生的当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称重,并记录母体(FO代)或幼仔在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异常表现。 5.7.3大体解剖检查
死亡和到期处死的亲代实验动物(FO代)都应解剖进行大体检查,肉眼观察有无组织器官形态上的改变,待别是生殖器官。死亡或濒临死亡的幼仔也应接受检查,查看是否有外观或器官形态上的缺陷。 5.7.4病理组织学检查
保留解剖检查的所有亲代实验动物(FO代)的卵巢、子宫、子宫颈、阴道、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 凝固腺、脑下垂体和靶器官标本。先对最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动物标本以及剖检中发现异常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最高剂量组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病变,其他剂量组的标本可不再进行病理检查。若最高剂量组发现有意义的病理改变,则其他剂量组相关的标本也应做进一步的检查。
6结果评价
6.1繁殖指数
通过参数计算公式(1)~公式(5)评价繁殖指数。
交配成功实验动物数
交配成功率二 用于交配的雌性实验动物数
×100%
(1)
受孕实验动物数
...(2)
受孕率= 用于交配的雌性实验动物数 X100% 活产率=产生活仔的雌性实验动物数, X100%
......(3)
受孕实验动物数出生后4d幼仔存活数、
出生存活率二
× 100%
.........(4)
出生当时存活仔数 21d断奶时幼仔成活数
哺育存活率=
出生4d幼仔存活数 X100%
........(5)
.....
6.2数据处理 6.2.1用列表表示试验数据,表中应显示每组的实验动物数、交配的雄性动物数、受孕的雌性动物数、 各种毒性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生殖率的改变、临床异常、体重减轻、死亡率的影响及其他的毒性反应。 6.2.2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3结果评价
应逐比较空白对照组与受试剂量组动物繁殖指数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还可根据出现统计学差异
3 GB/T 21607--2022
的指标(如体重等观察指标、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等),进一步估计繁殖毒性的损害作用特点。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受试样品名称、理化特性、配制方法;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体重、数量和来源(注明实验动物合格证号和实验动物级别);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包括饲料来源、室温、相对湿度、合笼或单笼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试验方法:染毒方法和期限,剂量分组;亲代实验动物(FO代)的食物摄入量和体重资料;按性别和剂量组分别记录的毒性反应,包括繁殖、妊娠和发育能力的异常;试验过程中,动物死亡的时间以及试验到期时是否还有存活的动物;每窝幼仔的体重和幼仔的平均体重,以及试验后期单个幼仔的重量;任何有关繁殖、幼仔及其生长发育的毒性和其他健康损害效应;观察到的各种异常症状的时间和持续过程;大体解剖检查的结果;详述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的结果;
—结论。
试验结果的解释
8
本试验可反映实验动物在多次接触某一受试样品后所产生的一代繁殖毒性。在分析结果时,应将其与亚慢性试验、致畸试验以及其他试验的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能提供无作用剂量水平和人体安全接触水平,但试验结果外推到人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 GB/T21607--2022
参考文献
[1] OECD Guidelines for The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15 One-Generation Reproduction Toxicity'Study(1983)
5 中华人民共 和国
国家标准
化学品一代繁殖毒性试验方法
GB/T 21607202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5千字 2022年7月第一版 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70376定价2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R
GB/T21607-2022
码上扫一扫正版服务到
上一章:GB/T 21796-2022 化学品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 下一章:GB/T 21606-2022 化学品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GB/T 35525-2017 化学品 扩展的一代繁殖毒性试验 GB/T 15670.24-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24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GB/T 15670.24-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24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GB/T 15670.24-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第24部分:两代繁殖毒性试验 NY/T 3089-2017 化学农药青鳞一代繁殖延长试验准则 NY/T 3089-2017 化学农药青鳞一代繁殖延长试验准则 NY/T 3089-2017 化学农药青鳉一代繁殖延长试验准则 GB/T 27817-2011 化学品 免疫毒性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