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100 E 4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NB/SH/T04342013
代替SH0434-—1992
4839号抗化学润滑油 4839 Anti -chemical lubricating oil
2013-10-01实施
2013-06-0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SH/T0434—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SH0434—92《4839号抗化学润滑油》。 本标准与SH0434一9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油品密度的测定法(见第2章和“表1”,1992版的第2章和“表1”);增加了塑料桶的包装形式(见5.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油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恒凯、辛虎、刘建芳、李杏涛。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如下:
ZBE4000586,SH0434—92。
-
NB/SH/T0434-2013
4检验规则
4.1 检验分类和检验项自 4.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运动黏度、密度、酸值和折光率。 4.1.2型式检验
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全部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或产品定型鉴定时; b)原料、工艺等发生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出后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c)
4.2 组抿
在原材料 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签为一组(取样> 取样按GB/T4756的规定进行,每批产品取样0.5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到定, 出广检验和型式检验结果符合表1.规定时,则判定为合格 C
4.3
4. 4
C
7
如果出厂批次检验和出厂周期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表1规定时,按GB/T4756的规定自同批产品中重新抽取双倍量样品,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如仍不符合表1规定时,则判定该拢产品不合格 5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 5.1本产品的包装、标志、贮运、运输及交货验收按SH0164的规定进行。 5.2本产品用清洁、密封、干燥的无色玻璃瓶、铝桶包装或塑料桶,每玻璃瓶净重1kg、 每铝桶净重10kg,塑料桶包装为每桶净重1kg或每桶净重5kg。 5.3包装瓶或盒上贴有标签,标签上注有厂名、产品名称、产品净重、批号等。 5.4本产品存放在阴、于燥处。
-
2
NB/SH/T0434—2013
RES 附录.A
C
(规范性附录)含氟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A.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全氟碳油氟氯碳油、全氟醚类油产品酸值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全氟碳油、氟氯碳油、全氟酵类油产品的酸值。
规范性引用文件
A.2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方法提用滞腾的60%乙醇水溶液抽取出试样中的酸性成分,然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
A.3
3
A.4 符号及定义
本附录中涉及的符号和定文见表A.1。
表A.1 符号及定义
定义酸值
府号
单位 mgKoH/g mol/L
氢氧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机
mL g/mol g
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
L
试样质量
A.5试剂
A.5.1 乙醇:95% (质量分数),优级纯。 A.5.2 氢氧化钾、优级绳 A. 5.3 酚:指示
A.6 仪器、设备
锥形烧瓶:24号内磨口,250ml或300mL。
A.6.1 A.6.2 球形回流冷凝管:24号外磨口,长约300mm。 A.6.3 微量滴定管:2mL,分度为0.02mL。
NB/SH/T0434—2013
A.6.4分析天平:感量为0.01g。 A.6.5电热恒温水浴:温度波动:±0.5℃:控温范围:室温至100℃。
A.7准备工作
A.7.10.5%酚酥指示剂的配制:称0.5g酚酥溶于100mL95%乙醇中。 A.7.2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V/L]的配制:称3g氢氧化钾溶于煮沸过并冷却后的 1000mL蒸馏水中,摇匀配制而成。 A.7.360%(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用95%乙醇和蒸馏水按体积比15:7配成。 A.7.4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L]的标定:按GB/T601的规定进行(其中称样为 0.3g)。
A.8分析步骤
A.8.1用清洁、干燥的锥形瓶称取试样5.00g±0.50g,称准至0.01g。 A.8.2在另一只清洁、干燥的锥形瓶中,加人50mL60%(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60%(质量分数)乙醇煮沸5min除去溶解于60%(质量分数)乙醇内的二氧化碳。 A.8.3在煮沸过的60%(质量分数)乙醇中加人3滴至4滴0.5%酚酸指示剂,趁热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05mo/L】中和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为终点。 A.8.4将中和的60%(质量分数)乙醇注人装有已称好试样的锥形瓶中,并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溶液煮沸5min。 A.8.5在煮沸过的混合溶液中,加人3~4滴酚酰指示剂,趁热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 0.05mol/L)滴定,直到60%(质量分数)乙醇层呈现粉红色为终点。
注:在每次滴定过程中,自锥形瓶停止加热到滴定到达终点所经过的时间不应超过3min。
A.9结果表示
试样的酸值由式(A.1)给出:
C·V×M
(A. 1)
m
取两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出最终结果。两次测量结果间差值,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允许差值/(mgKOH/g) 0. 01
酸值(mgKOH/g) 0.05以下
CiOC-vEvSiaN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4839号抗化学润滑油 NB/SH/T0434—2013
*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石化标准编辑部电话:(010)84289937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http://www.sinopec-press.com
Email:press@sinopec.com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剧
版权专有 不得翻印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3千字 2014年1月第1版 2014年1月第1次印刷
*
书号:155114·0755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