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GB/T 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80.3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8 09:34:49



相关搜索: 31124 碳酸 碳酸 ppc

内容简介

GB/T 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ICS 83.080.01 Y 28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PPC)
2015-03-01实施
2014-09-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112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河南天冠
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邦丰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光军、张敏、陈有业、王献红、杜风光、宗敬东、金鸿云、武健锋、徐玉华、孟跃中、 周庆海、赵云超、林建新、靳玉娟
I GB/T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carbonate,PPC)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聚碳酸亚丙酯(PPC)树脂和PPC 多元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3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GB/T1040.2—2006 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2547—2008 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9345.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9352—2008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 GB/T12008.3-2009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GB/T12008.5—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5部分:酸值的测定 GB/T12008.7-—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GB/T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
中需氧量的方法
GB/T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19277.1—201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
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19277.2—201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
氧化碳的方法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GB/T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 GB/T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GB/T22313—2008 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多元醇 水含量的测定 GB/T28206—2011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SN/T3003—2011 塑料 聚合物的热重分析法(TG) 一般原则
1 GB/T31124—201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PPC树脂 PPC resins 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白色、浅黄色颗粒或粉料。
3.2
PPC多元醇 PPC polyols 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
4 技术要求
4.1感官
PPC树脂为白色、浅黄色颗粒或粉料。无异嗅。 PPC多元醇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黏性液体。无异嗅。
4.2 理化指标
4.2.1 PPC树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试方法见5.3~5.15。
表1 PPC树脂理化指标
指 标 4~10
项 目
≤3 ± 0.5
≥l1 ±2
熔体流动速率(2.16kg,170℃)/(g/10min)
±1 1.0 1.5
挥发分(60℃)/% N 灰分(850℃)% < 密度/(g/cm)生物分解率*(180d)/% > 热分解温度(Ts%)/℃ ≥ 玻璃化转变温度/℃ > 数均分子质量/(g/mol) > 多分散性指数 N 重金属含量*/%
1.23~1.32
60 200 23 30 000 5
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规定
此项为产品声明是可堆肥塑料或生物分解塑料时要求。
PPC树脂的拉伸与冲击性能要求本标准不作具体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定,试验方法见5.16、5.17。 4.2.2 :PPC多元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GB/T31124—2014
表2PPC多元醇理化指标
指 标 5000~130000
项 目
旋转黏度(40℃)/mPa·s 羟值/(以KOH计)/(mg/g)
14~112(f=2);18~168(f3)
酸值/(以KOH计)/(mg/g)) ≤
0.5 0.05
水/% ≤ 重金属含量*/%
符合表A.1规定
此项为产品声明是可堆肥塑料或生物分解塑料时要求。
5试验方法
5.1 感官
采用目测、鼻嗅方法评定。
5.2 试样制备 5.2.1 力学试样制备
压塑试样的制备按GB/T9352一2008进行,并按如下条件制备; a) 模塑温度:(160士20)℃; b) 模塑压力:5MPa~15MPa c) 平均冷却速率:(15±5)℃/min; d) 制片模具:采用溢料式模具。
5.2.2 试样的状态调节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按GB/T2918一1998进行,并采用如下条件: a) 温度:(23±2)℃; b) 相对湿度:45%~55%; c) 试样状态调节时间在24h以上。
5.3 熔体流动速率
按GB/T3682--2000规定进行,测试温度为170℃,负荷为2.16kg,口模直径为(2.095± 0.005)mm 5.4 挥发分 5.4.1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a) 称量皿:直径90mm,高度大于15mm的称量皿; b) 电热鼓风干燥箱:(60土1)℃; c) 分析天平:0.0001g。
3 GB/T31124—2014
5.4.2 测定方法
称取5g~10gPPC树脂样品,放入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皿内,在60℃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烘8h后,在干燥皿中放至室温,称重,记录结果。计算质量差值占原始质量的百分比。 5.4.3 3计算结果
按式(1)计算:
X, = m-(ml -m2)
X 100%
...(1 )
m
式中: X挥发份,%;
-称取PPC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
m1—烘干后已恒重PPC和称量血的共同质量,单位为克(g); m2—已恒重称量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5.5灰分
按GB/T9345.1一2008中第一部分试验方法进行,并采用其中方法A—直接熳烧,熳烧温度 850℃。 5.6密度
按GB/T1033.3--2010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5.7生物分解率
按GB/T19277.1—2011(仲裁采用该标准)或GB/T19277.2—2013或GB/T19276.1—2003或 GB/T19276.2—2003执行。 5.8热分解温度
按SN/T3003一2011方法测定。称取1mg~10mg试样,选择氮气为保护气体,气流速度为 50mL/min,按20℃/min升温速率程序升温,以质量损失为5%的温度为指标。 5.9玻璃化转变温度
按GB/T19466.1一2004和GB/T19466.2—2004的规定进行。升温速率为20℃/min。 5.10分子质量测定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PPC树脂的数均分子质量、多分散性指数,方法见附录B。 5.11重金属含量
按GB/T28206一2011规定进行,符合表A.1规定。 5.12黏度
按照GB/T12008.7—2010的规定进行。 5.13羟值
按GB/T12008.3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4 GB/T31124—2014
5.14酸值
按照GB/T12008.5—20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5 水分
按GB/T22313一2008的规定进行。 5.16 6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1040.2一2006中试验方法进行,并采用如下条件: a) 试样为I型试样; b) 拉伸试验速率:50mm/min。
5.17 简支梁强度
按GB/T1043.1一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按同一生产线上、相同原料、相同配方、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次,每批次不超过100t。 6.2抽样 6.2.1 PPC树脂
抽样数量按表3抽取样品。
表3 3抽样数量
样本数量/包或袋
批量范围/包或袋
1~3 4~25 26~150 151~500 >500
全部样本
3 15 8 13
取样按GB/T2547一2008规定进行,每包取样300g~400g,混匀后分成三份,一份进行分析,另两份装人铝箔袋,真空密封,贴上标签,留样备查。 6.2.2 2PPC多元醇
按GB/T6680的规定进行抽样。 6.3出厂检验
PPC树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挥发分、灰分、熔体流动速率。 PPC多元醇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旋转黏度、羟值、酸值、水分。
5 GB/T31124—2014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全部项目,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初次投产时: b) 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至少一年进行一次; c) 原料及生产工艺改变时;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和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要求时。 注:型式检验不包括生物降解测试。
6.5 5判定规则
当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应重新从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的样本复验不合格项,以复验结果为准。复检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为不合格产品。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袋/桶上应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净重、商标、本标准号,并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在装卸过程中不得使用铁勾等锐利工具,不得抛掷以免损坏包装袋/桶。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躁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碎金属、煤炭等混合装运;不得与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以及易燃物混装。
应放置于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应远离火源,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不得露天堆放。
6 ICS 83.080.01 Y 28
GP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PPC)
2015-03-01实施
2014-09-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112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河南天冠
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邦丰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北京工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光军、张敏、陈有业、王献红、杜风光、宗敬东、金鸿云、武健锋、徐玉华、孟跃中、 周庆海、赵云超、林建新、靳玉娟
I GB/T31124—2014
聚碳酸亚丙酯(PPC)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carbonate,PPC)产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聚碳酸亚丙酯(PPC)树脂和PPC 多元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3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 GB/T1040.2—2006 5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2547—2008 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9345.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9352—2008 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 GB/T12008.3-2009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3部分:羟值的测定 GB/T12008.5—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5部分:酸值的测定 GB/T12008.7-—2010 塑料 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GB/T19276.1—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
中需氧量的方法
GB/T19276.2—2003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19277.1—2011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
氧化碳的方法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19277.2—2013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
氧化碳的方法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GB/T19466.1—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 GB/T19466.2-2004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2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GB/T22313—2008 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多元醇 水含量的测定 GB/T28206—2011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SN/T3003—2011 塑料 聚合物的热重分析法(TG) 一般原则
1 GB/T31124—201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PPC树脂 PPC resins 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白色、浅黄色颗粒或粉料。
3.2
PPC多元醇 PPC polyols 以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为原料经催化聚合制得的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液体。
4 技术要求
4.1感官
PPC树脂为白色、浅黄色颗粒或粉料。无异嗅。 PPC多元醇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黏性液体。无异嗅。
4.2 理化指标
4.2.1 PPC树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试方法见5.3~5.15。
表1 PPC树脂理化指标
指 标 4~10
项 目
≤3 ± 0.5
≥l1 ±2
熔体流动速率(2.16kg,170℃)/(g/10min)
±1 1.0 1.5
挥发分(60℃)/% N 灰分(850℃)% < 密度/(g/cm)生物分解率*(180d)/% > 热分解温度(Ts%)/℃ ≥ 玻璃化转变温度/℃ > 数均分子质量/(g/mol) > 多分散性指数 N 重金属含量*/%
1.23~1.32
60 200 23 30 000 5
符合附录A中表A.1的规定
此项为产品声明是可堆肥塑料或生物分解塑料时要求。
PPC树脂的拉伸与冲击性能要求本标准不作具体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定,试验方法见5.16、5.17。 4.2.2 :PPC多元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GB/T31124—2014
表2PPC多元醇理化指标
指 标 5000~130000
项 目
旋转黏度(40℃)/mPa·s 羟值/(以KOH计)/(mg/g)
14~112(f=2);18~168(f3)
酸值/(以KOH计)/(mg/g)) ≤
0.5 0.05
水/% ≤ 重金属含量*/%
符合表A.1规定
此项为产品声明是可堆肥塑料或生物分解塑料时要求。
5试验方法
5.1 感官
采用目测、鼻嗅方法评定。
5.2 试样制备 5.2.1 力学试样制备
压塑试样的制备按GB/T9352一2008进行,并按如下条件制备; a) 模塑温度:(160士20)℃; b) 模塑压力:5MPa~15MPa c) 平均冷却速率:(15±5)℃/min; d) 制片模具:采用溢料式模具。
5.2.2 试样的状态调节
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按GB/T2918一1998进行,并采用如下条件: a) 温度:(23±2)℃; b) 相对湿度:45%~55%; c) 试样状态调节时间在24h以上。
5.3 熔体流动速率
按GB/T3682--2000规定进行,测试温度为170℃,负荷为2.16kg,口模直径为(2.095± 0.005)mm 5.4 挥发分 5.4.1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 a) 称量皿:直径90mm,高度大于15mm的称量皿; b) 电热鼓风干燥箱:(60土1)℃; c) 分析天平:0.0001g。
3 GB/T31124—2014
5.4.2 测定方法
称取5g~10gPPC树脂样品,放入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皿内,在60℃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烘8h后,在干燥皿中放至室温,称重,记录结果。计算质量差值占原始质量的百分比。 5.4.3 3计算结果
按式(1)计算:
X, = m-(ml -m2)
X 100%
...(1 )
m
式中: X挥发份,%;
-称取PPC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
m1—烘干后已恒重PPC和称量血的共同质量,单位为克(g); m2—已恒重称量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5.5灰分
按GB/T9345.1一2008中第一部分试验方法进行,并采用其中方法A—直接熳烧,熳烧温度 850℃。 5.6密度
按GB/T1033.3--2010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5.7生物分解率
按GB/T19277.1—2011(仲裁采用该标准)或GB/T19277.2—2013或GB/T19276.1—2003或 GB/T19276.2—2003执行。 5.8热分解温度
按SN/T3003一2011方法测定。称取1mg~10mg试样,选择氮气为保护气体,气流速度为 50mL/min,按20℃/min升温速率程序升温,以质量损失为5%的温度为指标。 5.9玻璃化转变温度
按GB/T19466.1一2004和GB/T19466.2—2004的规定进行。升温速率为20℃/min。 5.10分子质量测定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PPC树脂的数均分子质量、多分散性指数,方法见附录B。 5.11重金属含量
按GB/T28206一2011规定进行,符合表A.1规定。 5.12黏度
按照GB/T12008.7—2010的规定进行。 5.13羟值
按GB/T12008.3一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4 GB/T31124—2014
5.14酸值
按照GB/T12008.5—20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5.15 水分
按GB/T22313一2008的规定进行。 5.16 6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按GB/T1040.2一2006中试验方法进行,并采用如下条件: a) 试样为I型试样; b) 拉伸试验速率:50mm/min。
5.17 简支梁强度
按GB/T1043.1一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按同一生产线上、相同原料、相同配方、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次,每批次不超过100t。 6.2抽样 6.2.1 PPC树脂
抽样数量按表3抽取样品。
表3 3抽样数量
样本数量/包或袋
批量范围/包或袋
1~3 4~25 26~150 151~500 >500
全部样本
3 15 8 13
取样按GB/T2547一2008规定进行,每包取样300g~400g,混匀后分成三份,一份进行分析,另两份装人铝箔袋,真空密封,贴上标签,留样备查。 6.2.2 2PPC多元醇
按GB/T6680的规定进行抽样。 6.3出厂检验
PPC树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挥发分、灰分、熔体流动速率。 PPC多元醇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旋转黏度、羟值、酸值、水分。
5 GB/T31124—2014
6.4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为全部项目,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初次投产时: b) 正常情况下,型式检验至少一年进行一次; c) 原料及生产工艺改变时; d)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和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要求时。 注:型式检验不包括生物降解测试。
6.5 5判定规则
当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应重新从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的样本复验不合格项,以复验结果为准。复检有一项不合格,则判整批为不合格产品。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袋/桶上应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净重、商标、本标准号,并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
在装卸过程中不得使用铁勾等锐利工具,不得抛掷以免损坏包装袋/桶。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躁晒或雨淋;不得与沙土、碎金属、煤炭等混合装运;不得与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以及易燃物混装。
应放置于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应远离火源,防止阳光直接照射;不得露天堆放。
6
上一章:HG/T 5044-2016 工业用五氯化磷 砷含量的测定 砷斑法 下一章:HG/T 5000-2016 乳化剂OS

相关文章

PPC∕PBS包膜尿素膜材料降解特征 GB/T 26441-2010 饲料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 GB/T 26441-2010 饲料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DB3212/T 185-2018 花生覆盖PPC降解膜生产技术规程 GB/T 5009.32-2003 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 GB/T 17814-2011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乙氧喹和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 GB/T 17814-2022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乙氧基喹啉和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 GB/T 17814-2022 清晰版 饲料中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乙氧基喹啉和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