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6730.74-2017 铁矿石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74-2017 铁矿石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8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14:18:45



相关搜索: 6730 原子 铁矿石 测定 含量 吸收光谱 火焰 含量 火焰

内容简介

GB/T 6730.74-2017 铁矿石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ICS73.060.10 D 3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730.74—2017 部分代替GB/T6730.14—1986
铁矿石 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Iron ores--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content- Flameatomicabsorption spectrometricmethod
(ISO 10204:2006,Iron ores-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 MOD)
2018-06-01实施
2017-09-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6730.74—2017
前言
GB/T6730《铁矿石》分为几十个部分。 本部分为GB/T6730的第7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6730.14一1986《铁矿石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和镁量》中镁
含量的测定部分,本部分与GB/T6730.14一1986相比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钙含量测定部分;增加了“警示”、“1范围”和“2规范性引用文件”;测定范围由"0.005%~1.2%”修改为0.03%~3.50%”; -增加了氯化镧溶液的配制方法;
-
-
一将1986年版中2.10“底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修改;
将1986年版中5.2“称取0.2000g试样”修改为“称取0.50g试样,精确至0.0002g”,试液的分取量及各种试剂的加入量也相应做了调整;用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代替了原标准的允许差。
-
-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204:2006《铁矿石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部分与ISO10204:2006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I)进行了标示。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增加引用了GB/T6379.1(见8.3.1); ·增加引用了GB/T6379.2(见8.3.1); · 增加引用了GB/T6682(见第4章); ·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730.1代替ISO10204:2006引用的ISO7764(见6.1和
6.2); 增加引用了GB/T7728(见5.4);
·:
· 增加引用了GB/T8170(见8.3.5);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322.1代替ISO10204:2006引用的ISO3082(见6.1);
·
删除了ISO10204:2006引用的ISO648(见ISO10204:2006第5章);
·
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2806代替ISO10204:2006引用的ISO1042(见第5
·
章),GB/T12806与ISO1042相比,主要技术差异是产品的外观要求和检验规则;增加引用了GB/T12807(见第5章);
·:
·增加引用了GB/T12808(见第5章)。 对测定范围进行了调整,由“0.25%~3.5%”修改为“0.03%~3.50%”,原因是产品的分析有需要且该方法的下限可以达到要求(见第1章);在底液的配制中,称样量由“10g”修改为“5g”,原因是更能符合试样实际分析要求(见4.9);在试剂和材料中,新增配制方法二,氯化锶溶液的配制方法,原因是便于实际应用(见4.10);
-
- 在试剂和材料中,新增配制方法二,用氧化镁配制镁标准溶液的方法,原因是便于实际应用(见 4.11);
I GB/T6730.74—2017
在试料量中,将1g(精确至0.0002g)调整到0.50g(精确至0.0002g),原因是0.50g试样量

能满足分析要求(见7.2);在分析步骤中,增加了含氟高试料的处理,原因是我国有含氟高的铁矿石产品(见7.4.1);
一在镁校准溶液制备中,将200mL容量瓶修改为100mL容量瓶,溶液分取量做相应调整,原因
是与分析要求相一致(见7.4.4);一在分析步骤中,将分取试样“定容于200mL容量瓶”修改为“定容于100mL容量瓶”,原因是
与分析要求相一致(见7.4.3.2)。 本部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
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晓静、富瑶、盛向军、曾泽、陈新、杨宇、任亮、钟志光、张遂、唐志锟、胡显军、 陆娜萍、张良芬、宋见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730.14—1986。
Ⅱ GB/T6730.74—2017
铁矿石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6730的本部分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天然铁矿石、铁精矿、烧结矿和球团矿产品中镁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0.03%~3.50%。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9.1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6379.1—2004,ISO5725-1:1994,IDT)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2—2004,ISO5725-2:1994,IDT)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2008,ISO3696:1987,MOD) GB/T6730.14 铁矿石分析用预干燥试样的制备(GB/T6730.1一2016,ISO7764:2006,IDT) GB/T7728冶金产品化学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322.1 铁矿石取样和制样方法(GB/T10322.1—2014,ISO3082:2009,IDT) GB/T12806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GB/T12806—2011,ISO1042:1998,NEQ) GB/T12807 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GB/T12807—1991,neqISO835:1981) GB/T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3原理
试料以盐酸、硝酸分解,蒸干。酸不溶物残渣经氢氟酸、硫酸处理后,以碳酸钠高温熔融,与主液合
并。在一定酸度下,以氯化镧或氯化锶为释放剂,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285.2nm处,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镁的吸光度,在校准曲线上计算镁的质量分数。
4试剂和材料
分析中除另有说明外,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或与其纯度相当的水。 4.1无水碳酸钠。 4.2盐酸,p~1.19g/mL。
1 GB/T6730.74—2017
4.3石 硝酸,p~1.42g/mL。 4.4氢氟酸,p~1.14g/mL。 4.5石 硫酸,p~1.84g/mL。 4.6高氯酸,p~1.67g/mL。 4.7 盐酸,1十3。 4.8盐酸,1十9。 4.9J 底液:称取5g高纯铁(纯度≥99.98%,其中镁质量分数小于0.0002%),溶解在30mL盐酸(见4.2)中,逐滴加人硝酸(见4.3)进行氧化,加热蒸发至稠浆状,加入20mL盐酸(见4.2)使之溶解,用水稀释至200mL。在水中溶解17g碳酸钠(见4.1),小心加入到铁基溶液中,并加热挥发二氧化碳,冷却。将混和溶液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0释放剂的配制 4.10.1氯化溶液,50g/L。
称取50g氯化高纯试剂(或镁质量分数小于0.002%),溶解于50mL盐酸(见4.2)和300mL热水中,冷却,稀释至1000mL容量瓶中,混匀。 4.10.2氯化锶溶液,50g/L。
称取50g氯化锶优级纯试剂,以适量水溶解后,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混匀。若所使用氯化锶为非优级纯,可按下述方法提纯:取约150g氯化锶于500mL烧杯中,以尽量少的水在约60℃温度下搅拌使其溶解,以中速滤纸过滤于500mL烧杯中,稍作洗涤,在室温下放置至少有少量结晶析出。 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约100mL乙醇,此时会出现大量氯化锶晶体。过滤,并用乙醇充分洗涤4次~ 5次,转移至适宜器血中,于洁净环境下晾干,储于瓶中备用。 4.11镁标准溶液A,300.0μg/mL。 4.11.1配制方法一
准确称取0.3000g未被氧化的高纯金属镁(纯度≥99.9%)于500mL烧杯中,缓慢加入300mL 稀盐酸溶液(见4.7),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00mL含300.0μg镁。 4.11.2配制方法二
准确称取0.2487g预先在800℃灼烧并已于干燥器中冷却的氧化镁高纯试剂于300mL烧杯中,加入10mL稀盐酸溶液(见4.7),盖上表皿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00mL含300.0μg镁。 4.12镁标准溶液B,15.0μg/mL。
分取10.00mL镁标准溶液A(见4.11)至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此溶液
1.00mL含15.0μg镁。
5仪器
分析中除非特别说明,使用通常实验室仪器。单标线容量瓶、分度吸量管及单标线移液管应分别符
|合GB/T12806、GB/T12807和GB/T12808的规定。 5.1铂,体积为30mL。 5.2高温炉,应提供不低于1100℃的工作温度,控温精度士20℃。 5.3电热板。 5.4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GB/T7728对原子吸收光谱仪性能的判断要求。
a) 应备有空气-乙炔燃烧器,镁空心阴极灯;空气-乙炔气体要足够纯净,以提供稳定清澈的火焰。 b) 精密度的最低要求:用最高浓度的标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并计算其吸光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2 GB/T6730.74—2017
该标准偏差不超过吸光度平均值的1%;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并计算其吸光度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该标准偏差不超过最高标准溶液吸光度平均值的0.5%。
c) 校准曲线的线性:校准曲线按浓度等分成五段,最高段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吸光度差值之比不
应小于0.7。
6取样和制样
6.1实验室试样
按照GB/T10322.1进行取制样,一般试样粒度应小于100μm,如试样中化合水或易氧化物含量较高时,其粒度应小于160μm。
注:化合水和易氧化物含量高的规定见GB/T6730.1。
6.2 2预干燥试样的制备
充分混匀实验室试样,采用份样缩分法取样。按GB/T6730.1的规定,在105℃士2℃温度下干燥试样,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7分析步骤
7.1测定次数
按照附录A,对同一预干燥试样,至少独立测定两次。 注:“独立”是指再次及后续任何一次测定结果不受前面测定结果的影响。本分析方法中,此条件意味着在同一实
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独立进行重复测定,包括采用适当的再校准。
7.2 试料量
称取0.50g预干燥试样(见6.2),精确至0.0002g。 注:称量试料应尽量快,以免试料再吸湿。
1
7.3 3空白试验及验证试验 7.3.1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做空白试验,所用试剂需取自同一试剂瓶,分析步骤与试料分析相同;一批分析多个
试料时,可使用一个空白值。 7.3.2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分析同类型有证标准样品,分析步骤与试料分析相同;多试料分析可使用一个有证标准样品做验证试验。 7.4测定 7.4.1试料的分解 7.4.1.1将试料(见7.2)置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摇散,加人20mL盐酸(见4.2),盖上表面血缓慢加热,在近沸或微沸下使样品溶解。当溶解过程基本停止(杯底残渣全部或基本消失),加入 2mL硝酸(见4.3),在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蒸至近干,继续在105℃~110℃左右热至干凋。
3 GB/T 6730.742017
7.4.1.2加入5mL盐酸(见4.2),盖上表面血,加热溶解盐类。然后加入30mL水,搅拌以避免钛盐水解,加热煮沸。以水洗涤表面皿和烧杯壁,用中速滤纸加适量纸浆过滤,滤液收集于250mL的烧杯中。 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或者湿润的滤纸擦试烧杯,将粘附在烧杯壁上的颗粒物洗到滤纸上,用稀盐酸(见 4.8)洗涤3次,再用热水洗至滤纸上无三价铁离子的黄色为止。将滤纸和沉淀物移人铂埚(见5.1),蒸发滤液至约80mL左右,保留滤液。 7.4.1.3如试料含氟较高,应将试料(见7.2)置于2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用少量水湿润摇散,加人 20mL盐酸(见4.2),盖上聚四氟乙烯杯盖,在近沸或微沸下使样品溶解。当溶解过程基本停止(杯底残渣全部或基本消失),加人2mL硝酸(见4.3),在电热板上缓缓加热蒸至近干。加入5mL高氯酸(见4.6),继续蒸发至大量白烟产生,冷却。以少量水冲洗杯壁,再加热至白烟冒尽为止,冷却。以下操作同7.4.1.2。 7.4.2残渣处理
将装有滤纸和沉淀物残渣的铂埚(见5.1)置于高温炉中,以低温500℃~800℃灼烧10min~ 15min,取出冷却。用水湿润,加人3滴4滴硫酸(见4.5)和10.mL氢氟酸(见4.4),在电热板上缓慢加热蒸发除硅,直至白烟冒尽,除去过量的硫酸;然后在大约700℃灼烧残渣2min~3min,冷却。向埚残渣中加人1.0g无水碳酸钠(见4.1),盖上埚盖,在高温炉中约1000℃左右熔融15min,直至残渣熔融完全。
注:如果加人1.0g无水碳酸钠,试料熔融有困难,可加2.0g碳酸钠(见4.1)。这种情况下,在底液中(见4.9)碳酸
钠的量和盐酸(见4.2)的体积都应加倍。
7.4.3测试溶液的制备 7.4.3.1将装有冷却的熔融物的铂(见7.4.2)外部冲洗干净,置入保留的滤液(见7.4.1.2)中,加热浸取熔融物,以少量的水洗出和盖。将溶液转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试样测试溶液。
注:如果溶液混浊,表明试样含钛、硫酸等组分较高,在转入200mL容量瓶前,应过滤。必要时可多次过滤,直至
溶液呈清亮为止。
7.4.3.2分取适量的(按表1)测试溶液(见7.4.3.1)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氯化或氯化锶溶液(见4.10),按表1加人一定量的底液(见4.9)和盐酸(见4.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最终测试溶液。 7.4.3.3分取与最终测试溶液相当量的空白溶液(见7.3.1)、底液(见4.9)和盐酸溶液(见4.2)于 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氯化镧或氯化锶溶液(见4.10),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为空白测试溶液。
表1 测试溶液分取量表
分取试液量
底液(见4.9)加人量 盐酸(见4.2)加入量
镁含量范围
相当试样量
% 0.03~0.1 0.1~0.50 0.50~1.25 1.25~3.50
mL 30 20 5 2.5
mL 2 2 3 3
mL 20 25 30 30
g 0.075 0.05 0.012 5 0.006 25
7.4.4镁校准溶液的制备
用移液管分取0mL、2.00mL、4.00mL、8.00mL、12.00mL、16.00mL、20.00mL镁标准溶液B(见
4
上一章:GB/T 6730.31-2017 铁矿石 钒含量的测定 N-苯甲酰苯胲萃取分光光度法 下一章:GB/T 6730.59-2017 铁矿石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文章

GB/T 6730.74-2017 铁矿石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5195.14-2017 萤石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5195.14-2017 萤石 镁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56-2019 铁矿石铝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55-2019 铁矿石锡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52-2018 铁矿石钴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75-2017 铁矿石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6730.59-2017 铁矿石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