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4679-2017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GB/T 4679-2017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43.8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08:40:44



相关搜索: 技术 条件 零件 压铸模 4679 零件

内容简介

GB/T 4679-2017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ICS 25.120.30 J 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79—2017 代替GB/T4679—2003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Diecasting diesComponentsSpecifications
2018-04-01实施
2017-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67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679一2003《压铸模零件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4679一2003相比,主要编辑性和技术性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三段式,更名为《压铸模零件技术条件》;
一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标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规范性修改;增加了GB/T230.1、GB/T231.1、GB/T825共3项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检验方法,见4.2、4.3、4.4。 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勋辉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北仑辉旺铸模实业
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耀荣、童建辉、邓杨全、王长明、王洪彪、廖宏谊、李捷、梁振进、王熙福、顾传平、 唐臻、旷鑫文、刘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679—1984,GB/T4679—2003。
I GB/T4679—2017
压铸模零件: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铸模零件的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压铸模零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5中心孔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825吊环螺钉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4678(所有部分)压铸模零件 GB/T6403.5砂轮越程槽
3要求
3.1 图样中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中第5章m级的规定。 3.2图样中未注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T1184一1996中第5章H级的规定。 3.3零件表面不准许有锈斑、碰伤和凹痕等缺陷。 3.4模具零件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允许采用性能高于GB/T4678中推荐的材料。 3.5零件经热处理后硬度应均匀,不准许有裂纹、脱碳、氧化斑点。 3.6图样中未注尺寸的砂轮越程槽应符合GB/T6403.5的规定。 3.7 图样中未注尺寸的中心孔应符合GB/T145的规定 3.8 模板的侧向基准面上宜设置标记。 3.9 零件质量超过15kg时,应设起吊螺孔,吊环螺钉应符合GB/T825的规定。 3.10零件均应去毛刺。 3.11 图样中未注尺寸的倒角应为(0.5mm~5mm)×45°。 4 检验规则
4.1零件应按GB/T4678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4.2零件布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1.1的规定,洛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0.1的规定 4.3零件尺寸宜采用通用量具检测,形状和位置尺寸宜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验。
1 GB/T4679—2017
4.4 1零件表面粗糙度R1.6um以下宜采用粗糙度测量仪检验,其余表面粗糙度宜采用粗糙度样块目测比较法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
5
5.1 检验合格的零件应做合格标记或附有合格标签。 5.2 2零件在入库前应擦拭干净,并做表面防锈处理。 5.3 3零件包装应防潮、防磕碰,保证在运输中完好无损。
2 ICS 25.120.30 J 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679—2017 代替GB/T4679—2003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Diecasting diesComponentsSpecifications
2018-04-01实施
2017-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67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679一2003《压铸模零件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4679一2003相比,主要编辑性和技术性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三段式,更名为《压铸模零件技术条件》;
一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标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规范性修改;增加了GB/T230.1、GB/T231.1、GB/T825共3项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检验方法,见4.2、4.3、4.4。 本标准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勋辉电器有限公司、宁波北仑辉旺铸模实业
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耀荣、童建辉、邓杨全、王长明、王洪彪、廖宏谊、李捷、梁振进、王熙福、顾传平、 唐臻、旷鑫文、刘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4679—1984,GB/T4679—2003。
I GB/T4679—2017
压铸模零件: 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铸模零件的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压铸模零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5中心孔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825吊环螺钉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4678(所有部分)压铸模零件 GB/T6403.5砂轮越程槽
3要求
3.1 图样中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1804一2000中第5章m级的规定。 3.2图样中未注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T1184一1996中第5章H级的规定。 3.3零件表面不准许有锈斑、碰伤和凹痕等缺陷。 3.4模具零件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牌号的技术标准。允许采用性能高于GB/T4678中推荐的材料。 3.5零件经热处理后硬度应均匀,不准许有裂纹、脱碳、氧化斑点。 3.6图样中未注尺寸的砂轮越程槽应符合GB/T6403.5的规定。 3.7 图样中未注尺寸的中心孔应符合GB/T145的规定 3.8 模板的侧向基准面上宜设置标记。 3.9 零件质量超过15kg时,应设起吊螺孔,吊环螺钉应符合GB/T825的规定。 3.10零件均应去毛刺。 3.11 图样中未注尺寸的倒角应为(0.5mm~5mm)×45°。 4 检验规则
4.1零件应按GB/T4678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4.2零件布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1.1的规定,洛氏硬度检验应符合GB/T230.1的规定 4.3零件尺寸宜采用通用量具检测,形状和位置尺寸宜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检验。
1 GB/T4679—2017
4.4 1零件表面粗糙度R1.6um以下宜采用粗糙度测量仪检验,其余表面粗糙度宜采用粗糙度样块目测比较法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
5
5.1 检验合格的零件应做合格标记或附有合格标签。 5.2 2零件在入库前应擦拭干净,并做表面防锈处理。 5.3 3零件包装应防潮、防磕碰,保证在运输中完好无损。
2
上一章:GB/T 1176-2013 铸造铜及铜合金 下一章: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相关文章

GB/T 4679-2017 压铸模 零件 技术条件 GB/T 4678.1-2017 压铸模零件第1部分∶模板 GB/T 4678.8-2017 压铸模零件第8部分∶推板 GB/T 4678.8-2017 压铸模 零件 第8部分:推板 GB/T 4678.1-2017 压铸模 零件 第1部分:模板 GB/T 4678.7-2017 压铸模零件第7部分∶直导套 GB/T 4678.4-2017 压铸模零件第4部分∶方导柱 GB/T 4678.5-2017 压铸模零件第5部分∶圆导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