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GB/T 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6 09:38:43



相关搜索: 信息化 制造业 评估 体系 31131

内容简介

GB/T 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ICS 35.240.50 J 0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Evaluation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2015-02-01实施
2014-09-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1131—2014
目 次
前言引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2
4
5 总则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制造业信息化评估实施与计算方法
6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制造业信息化企业调查表 A.1企业基本情况 A.2 企业财务及其对信息化投入状况 A.3人力资源及其对信息化支撑状况 A.4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状况 A.5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附录B(资料性附录)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推荐权重参考文献
1,3 13 13 14 14 19 20
22 GB/T 3113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市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伟、邵宏宇、王磊、李钢、齐二石、牛占文、赵楠、胡明艳、霍明、张聪慧、王思斯、
高雪芹。
- GB/T 31131—2014

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面向制造企业、区域、行业等评估对象,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科学、量化、具备良好可操作性的分析和诊断工具。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分析评价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实施效果,进而通过对区域(省、市)或行业企业样本群体的综合分析,反映当前区域或行业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从企业、行业或区域的多角度发现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区域、行业制定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良性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面向企业流程和管理实践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附录文件,可以为准备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评测分析和推进的企业及相关区域或行业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原则。基于本标准,可以建立连续的反映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数据基础,建立区域或行业性制造业信息化数据中心,形成对制造业信息化本质规律研究的实证基础。
I GB/T31131—2014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明确了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具体含义,确定了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实施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制造业信息化评测工作的规划、实施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状况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82-2001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性检验(idtISO5479:1997) GB/T4883一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enterprise 共同承担确定使命、目标和目的,以提供产品或服务等输出的一个或多个组织。 [GB/T18757—2008,定义3.6]
3.2
制造业manufacturingindustry 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包括与产
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一系列流程相关的多个行业。 3.3
信息化评估informatizationevaluation 对与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程度、信息化直接和间接效益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对照一定的标
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进行评价的一系列行为。 3.4
评估体系 evaluationsystem 对测评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流程、工具的集合,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权重、评估实施方法等。
评估指标体系指一系列的定性或定量测评指标,按照一定的理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层次指标框架。 3.5
信息化普及度informatizationpopularizationdegree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地位、信息化基础设施投人、软硬件建设、IT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评测分析,
反映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发展水平,并形成量化的综合的评测指标。 3.6
信息化融合度informatizationintegrationdegree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制造管理、运营等方面应用状况的评测分析,从广度与深度两方
1 GB/T 31131—2014
面反映信息化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支撑、变革创新作用;通过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协同、战略支持等层面的评测分析,反映信息化在企业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作用,并形成量化的综合反映企业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相互作用的评测指标。 3.7
信息化效能度 informatizationbenefitdegree 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测分析,反映企业信息化发展在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
新、业务创新等方面对企业效率、效益和能力的促进作用程度,并形成的量化的综合评测指标。 3.8
信息化环境 informatization environment -种客观、量化的企业信息化评测指标,主要是指经济社会中与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息息相关的各
-
种宏微观因素的集合,包括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咨询培训服务、技术转让、政府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 3.9
区域region 地理上的某一范围的地区,区域划分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OM
Bill of Materi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物料清单商业智能客户关系管理首席信息官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分布式控制系统
BI CRM CIO CAD CAM CAE CAPP DCS DSS ERP EAM KM MES MRP MRPII 制造资源计划 O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 OfficeAutomation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ersonal Computer QualityInformation Syste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产管理知识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物料需求计划
办公自动化产品数据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个人电脑质量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
PDM PLM PLC PC QIS SCM 2 GB/T 31131—2014
5总则
5.1 体系的组成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包括下列内容: a)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b)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相关指标的说明; c) 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实施与计算方法。
5.2 体系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的应用应按照评估指标选择、企业调查、评估计算的过程进行。针对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的制造企业、区域和行业三类应用对象,进行系统评估。
5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6
6.1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由相关的四个维度指标组成,即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制造业信息化效益、制造业信息化环境四个方面,从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投入一应用一业务融合一企业效益、能力提升的因果数据链。以信息化普及度、信息化融合度、信息化效能度和信息化环境4个一级指标进行描述。制造业信息化评估体系的一、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
信息化战略地位
信息化财力投入
信息化普及度
信息化人力投入
信息化基础设施产品与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应用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信息化融合度
信息化协同集成
信息化战略支持
信息化直接效益
信息化效能度
企业能力提升
管理效率提升
信息化技术环境
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服务环境
信息化政策环境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图1 制造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
3 GB/T31131—2014
6.2指标说明 6.2.1制造业信息化普及度
制造业信息化普及度通过对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数据的评测,反映制造企业在信息资源和基础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水平,它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为信息化战略地位、信息化财力投人、信息化人力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如表1所示。
表1制造业信息化普及度指标构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信息化主管部门级别
是否属于决策层、管理层
信息化战略
地位 信息化工作最高主管领导的职务 是否设立CIO,项目负责人是否由企业高层担任
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维护等信息化投人占销售收入比例或固定资产比例单列、分散在各项目中、无 IT人员占全员比例每年人均包括工业计算机、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 Internet网络出口带宽或计算机联网率流程行业为自动控制率是否满足决策、管理需要,是否部门或企业间共享
信息化财力 信息化投人力度投人 信息化预算的制定情况信息化人力 IT人员比例
信息化普及度
投人
信息化培训费用百人计算机拥有量
信息化基础 网络性能水平
设施 工业设备数控化率
数据管理水平
6.2.1.1信息化战略地位
信息化战略地位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是企业信息化工作推进的出发点。它由信息化工作最高主管领导的职务、信息化主管部门级别位于企业组织机构的层次和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等三级指标构成。
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除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维护、信息化项目管理等一般职能外,也应包含是否涉及组织设计、业务流程重构等职能的考察。 6.2.1.2信息化财力投入
信息化财力投人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经济投入力度,由信息化投人力度、信息化预算的制定情况等三级指标组成:
a) 信息化投人力度由连续年度企业信息化平均投入与相关年度企业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进行
估算,或由连续年度企业信息化平均投入与相关年度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相比进行估算。 b) 信息化预算的制定情况可分为单列、分散在各项目中、无三种情况。
6.2.1.3信息化人力投入
信息化人力投人反映企业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投入力度,由IT人员占全员比例、信息化培训费用等三级指标组成并进行估算。
4
上一章:GB/T 31230.1-2014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EtherCAT 第1部分:概述 下一章:GB/T 31130-2014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相关文章

GB/T 31129-2014 制造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 GB/T 34046-2017 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参考体系结构 GB/T 25460-2010 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ASP平台功能体系结构 GB/T 34047-2017 制造过程物联信息集成中间件平台参考体系 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YD/T 2914-2015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JR/T 0058-2010 保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 DB37/T 3644-2019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