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11715-2013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性能测试方法

JB/T 11715-2013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性能测试方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47.2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11 11:06:37



相关搜索: jb 离心机 方法 测试 螺旋 性能 卸料 11715 差速器 差速器 性能 卸料

内容简介

JB/T 11715-2013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性能测试方法 ICS 73.120 J 77 备案号:44407—201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1715—2013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性能测试方法
Methods of performance testing for scroll discharge
centrifuge differential case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715—201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一般要求, 4 测试装置 5 测试程序 5.1测试准备 5.2空载和负载测试 6测试方法 6.1 密封性能检测 6.2 差速器温度测量. 6.3 环境温度测量 6.4 承载能力测量 6.5 振动测量 6.6 噪声测量. 6.7 清洁度测量 6.8 公称差速比的测量 7数据处理. 7.1 温升计算 7.2 传动效率计算 8测试记录内容及测试报告 8.1测试记录 8.2测试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差速器性能测试报告附录B(规范性附录)差速器和加载器转矩的计算 B.1 差速器转矩的计算. B.2加载器转矩的计算附录C(规范性附录)差速器转矩测量值的处理与传动效率计算 C.1转矩测得值的处理. C.2 差速器转矩与传动效率计算图1测试装置示意图表A.1测试装置及仪器、仪表基本情况记录表表A.2差速器测试数据记录表.
2
+
...................
...+.......
O
T JB/T1171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分离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优耐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海申机电总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剑敏、李振威、许珊珊、谭兴泉、梅永晖。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715—2013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以下简称差速器)性能测试的一般要求、测试装置、仪器仪表、环境要求、安装方法、测试顺序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螺旋卸料离心机用渐开线行星齿轮差速器及摆线针轮差速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894分离机械噪声测试方法 GB/T10895离心机分离机机械振动的测试方法 JB/T6418分离机械清洁度测定方法
3一般要求
3.1差速器性能测试分为空载测试、负载测试和过载测试三种,各种测试项目见表1。
表1
分类
项 目测试项目密封性能测试温度、温升测试振动测试噪声测试温度、温升测试转矩、效率测试振动测试噪声测试清洁度测试 130%额定负载测试 160%额定负载测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序号
名称
测试类别
A △ △ 0 A A △ 0 0 △ △
空载测试
1
负载测试
II
II
过载测试
注:△表示应进行测试:○表示按需要进行测试。 3.2所有测试仪器,仪表应经有关计量部门的检定合格,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所选仪器,仪表的量程应使测试值在该仪器、仪表满量程的1/3以上,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差速器性能测试应在专用的测试装置上进行。
1 JB/T11715—2013
表2 用 途测量时间测量温度测量噪声测量振动测量转矩测量转速
名 称计时器温度计非接触式测温仪噪声测量仪表振动测量仪表数字式转矩转速仪
精度要求 0.1 s ±1℃ ±1℃
符合GB/T10894的规定符合GB/T10895的规定
±1% ±1% ±1%
传输转速和转矩信号
转矩转速传感器
3.4差速器性能测试应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应在0℃~40℃范围内,空气湿度不大于85%。测试装置周围空气应自由流通,不允许采取强迫流通的方式。 3.5差速器性能测试应在额定转速下进行
4测试装置
4.1 测试装置是由原动机,转矩转速传感器:差速器外壳支承轴承、差速器外壳与增速器外壳连接法兰、增速器、加载器、驱动电动机、差速器外壳传动机构、被测差速器和联轴器等组成(见图1)。
15
16

国 777777777777
原动机;2、4、6、11、13- 联轴器:3、12- 转矩转速传感器:5- 被测差速器: 7. 9— 差速器外壳支承轴承:8一一差速器外壳与增速器外壳连接法兰:10一 一增速器:
-
14- 加载器:15- -驱动电动机:16- 差速器外壳传动机构。
图1测试装置示意图
4.2测试装置要求: 4.2.1测试装置安装后的同轴度,应符合转矩转速传感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精度要求。 4.2.2转矩转速传感器、数字式转矩转速仪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4.2.3要求差速器外壳传动机构、增速器及电动机能满足差速器负载及过载试验的需要。 4.2.4增速器的传动效率已被测定,其传动比宜采用与被测差速器相同。 4.2.5 5增速器外壳、差速器外壳与增速器外壳的连接法兰需经动平衡试验,动平衡精度不低于G6.3 级。
2 JB/T 11715—2013
5测试程序
5.1测试准备 5.1.1所有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并符合精度要求。 5.1.2测试前差速器及增速器内已按相关要求加入润滑油(或润滑剂)。 5.2空载和负载测试 5.2.1空载测试应在差速器额定转速下进行,并至少运行2h以上。 5.2.2空载测试合格后,进行负载测试。 5.2.3负载测试时,按被测差速器的额定转矩的25%、50%、75%和100%四个阶段逐步加载,其中前三个加载阶段的每一阶段运转时间不少于30min。在额定负载为100%加载阶段的运转时间,应以差速器温升稳定为准,但不少于2h。 5.2.4过载测试: 5.2.4.1负载测试合格后,进行过载测试。按被测差速器的额定转矩的130%、160%两个阶段逐步进行,要求130%过载测试时间不少于5min,160%过载测试时间不少于2min。 5.2.4.2过载试验后,差速器应能正常运转。
6测试方法
6.1密封性能检测
差速器密封性能的检测是直接对差速器各接合面及密封部位目测,不得有渗漏。 6.2差速器温度测量 6.2.1测温点应选择在被测差速器内齿壳外圆表面,读取在差速器内齿壳外圆表面4个~6个不同位置点的工作温度,取所有测量读数中的最大值为测量值。 6.2.2差速器空载温度测试。必须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2h后进行测试。 6.2.3差速器负载温度测试,必须在额定负载100%加载下,运行时间2h后进行测试。 6.2.4差速器负载温度测试,通常与差速器的承载能力测试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 6.3环境温度测量 6.3.1 在距被测差速器表面1.5m放置温度计,温度计测点距地面的高度跟差速器轴线等高。 6.3.2温度计的放置应不受外来辐射热与气流的影响。 6.3.3环境温度数值的读取与工作温度数值的读取应同时进行。 6.4承载能力测量 6.4.1差速器承载能力测试时的转矩加载量,按加载器转矩的计算方法进行(见附录B)。 6.4.2差速器在额定负载100%加载时,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应同时在差速器输入端和加载器端测取10 组转矩数据。 6.5振动测量 6.5.1差速器振动的测量按GB/T10895的规定 6.5.2测定点选择差速器外壳支承轴承的部位(见图1件号7)。 JB/T11715—2013
6.6噪声测量
差速器噪声测量按GB/T10894的规定。 6.7清洁度测量
差速器清洁度测量按JB/T6418的规定。 6.8公称差速比的测量
差速器公称差速比的测量是在差速器外齿壳固定不变时,差速器输出轴转一圈的情况下对应于其输入轴需转动的圈数。
7数据处理
7.1 温升计算
温升按公式(1)计算:
At-ti-t2"
(1)
式中: △t一一差速器的温升,单位为摄氏度(℃); ti 差速器的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2-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7.2传动效率计算
差速器转矩测量值的处理及传动效率计算见附录C。
测试记录内容及测试报告
8
8.1测试记录
测试记录应包括的内容: a)测试日期与时间; b)测试地点; c)测试人员; d)测试数据: e)被测差速器型号、重量、出厂编号等; f)增速器型号、重量、出厂编号等: g)电动机型号、功率、转速等; h)负载器型号、功率、转速等; i)测试用仪器、仪表; ji)测试工况: k)其他。
8.2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参见表A.1和表A.2。
4 JB/T11715—201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差速器性能测试报告
差速器性能测试装置及仪器、仪表基本情况记录见表A.1,测试数据记录见表A.2
表A.1 测试装置及仪器、仪表基本情况记录表
年月 日
差速器型号制造厂额定转矩额定转速增速器型号制造厂额定转矩额定转速驱动电动机
出厂编号型式
传动比(差速比)
出厂编号型式
传动比(差速比)
型号型式型号型式型号型式
额定转速额定功率额定转速额定功率额定转速
原动机
加载器
额定功率(或额定转矩)
测试工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精度
名称及型号规定
测试仪器、仪表
备注测试部门:测试时间:
测试人员:审核人员:
5
上一章:JB/T 11714-2013 可控排渣型碟式分离机 下一章:JB/T 11649-2013 粉煤灰分选系统

相关文章

JB/T 11099-2011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 摆线针轮差速器 JB/T 11100-2011 螺旋卸料离心机用差速器 渐开线行星齿轮差速器 JB/T 502-2015 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ZZB 030-2015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ZJM-004-4391-2015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式离心机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卧螺过滤离心机液压螺旋差速器的设计 JB/T 8101-2010 离心卸料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