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13.020.40 J88 备案号:49814—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130—2015
烟气脱硝液氨供应系统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upply system of anhydrous
ammonia in flue gas denitration
2015-10-01实施
2015-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2130-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规定. 5总图运输 5.1一般规定 5.2总平面布置 5.3T艺布置.. 5..4道路布置. 5.5管线布置 6T艺系统
1
6.1 工艺系统构成. 6.2 液氨卸车储存系统, 6.3 氨气制备系统. 6.4 氨气稀释系统 6.5 辅助系统. 6.6 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 7仪控系统..
7.1 自动化 7.2 控制仪表. 7.3 保护、报警及联锁. 7.4控制系统. 8电气系统. 8.1 供电系统.
8.2 不间断电源 8.3 防雷接地. 8.4 电缆选择和敷设 8.5 照明系统 8.6 静电接地..
C
10 10 11 12 13 13 13 13
9建筑与结构 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液氨供应系统流程附录B(资料性附录)液氨特性 B.1简介...
B.2主要理化性质 B.3热力性质
图A.1 典型液氨供应系统流程图
12 1
JB/T1213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北高峰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哈
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蓝天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浩普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卫国、高翔、黄海鹏、胡宏兴、胡志健、张彦军、毛庚仁、胡达清、吴卫红、 张涌新、徐甸、蒋善行、王少权。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ⅡI
JB/T12130—-2015
烟气脱硝液氨供应系统设计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气脱硝工程中液氨供应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脱硝还原剂为液氨的供应系统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予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13277.12008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 GB/T20801(所有部分)压力管道规范T业管道 GB50016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219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229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16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DL/T5032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HG/T20570.6—1995管径选择 HG/T20570.14人身防护应急系统的设置 HG/T20675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附编制说明) HG/T21608 液体装卸臂工程技术要求(附条文说明) SH/T3007石油化T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JB/T12130—2015
3.1
液氨供应系统 anhydrous ammonia supply system 烟气脱硝系统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时,液氨的卸料、储存及氨气制备系统所包含的一整套完整的工
艺设备:电控装置和安全设施系统。 3.2
卸氨压缩机 L. ammonia unloading compressor 从液氨运输车向液氨储存罐输送液氨的设备。
3.3
液氨储罐anhydrous ammonia storage vessel 用于储存液氨的设备。
3.4
液氨输送泵 anhydrous ammonia transfer pump 用输送液氨的设备。
3.5
液氨蒸发器anhydrous ammonia evaporator 用于将液氨转变为氨气的设备。
3.6
氨气缓冲罐 gaseous ammonia buffering tank 用于储存氨气,起到稳定供应氨气作用的设备
3.7
氨气吸收槽 gaseous ammonia absorbing tank 喷水吸收废弃氨气的容器。
3.8
稀释风机diution fan 为氨气的稀释与混合提供空气的设备。
3.9
氨/空气混合器 ammonia/air mixer 用来将氨气与空气混合以降低氨气浓度的工艺设备。
3.10
SCR反应器 SCRreactor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
3.11
露天和半露天场所 fullyopen andhalfopen site 无顶棚的场所,称露天场所。只有顶棚而无围墙自然通风良好的场所,称半露天场所。
3.12
耐火极限 fire endurance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建构筑物、配件或者结构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其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
者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单位为小时(h)。 3.13
防火堤dike 可燃液体物质储罐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液体外流和火灾蔓延的构筑物。
3.14
防火堤高度dikeheight
2
JB/T12130—2015
由防火堤外侧消防道路路面(或地面)至防火堤顶面的垂直距离。 3.15
防火堤有效容积effectivevolumeof dike 一个储罐组的防火堤内可以有效利用的容积。
3.16
防火间距 fire separation 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问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3.17
喷淋强度spraying intensity 单位面积内,单位时间的喷水量。
4一般规定
4.1液氨供应系统的选址及布置应符合GB50016、GB50160GB50222和GB50229等有关选址要求的规定,并应取得国家或当地安监部门的审批。 4.2液氨供应系统的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不得妨碍城镇的发展,危害城镇的安全,污染和破环城销的环境及影响城镇各项功能的协调。 4.3液氨供应系统周边道路应具备确保液氨可靠运输的条件。 4.4液氨供应系统的总体设计应包括总图运输、工艺系统、仪控系统、电气系统、建筑与结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应与全厂的总体设计相协调,并满足下列要求:
工艺流程合理,满足安全、可靠、环保、节能要求:设备选型合理:设备布置充分考虑液氨与氨气的特点,满足其针对防火、防爆、防毒害的要求:方便施工、检修及维护:
一节约用地,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低。
5总图运输
5.1般规定
5.1.1液氨供应系统应根据厂外环境,在满足环境保护和防火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并应满足全厂的总体规划要求。 5.1.2液氨供应系统应位于邻近居住区、村镇、学校和公共建筑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远离人员密集地段及主要交通要道邻近处。 5.1.3液氨供应系统邻近水源地,江河湖海布置时,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液体流入水域的措施。 5.1.4液氨供应系统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但应不受洪水、潮水及内涝水淹没的影响。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来取可靠的防排洪措施。厂外布置的液氨供应系统应与全厂的防洪标准相适应。 5.1.5液氨供应系统不得布置在架空电力线路下。 5.1.6液氨供应系统的布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要求。 5.2总平面布置 5.2.1总平面布置应符合GB50016、GB50160、GB50222和GB50229等防火、防爆规范的规定。 5.2.2液氨供应系统应与其他生产辅助及附属建筑分开,并单独布置形成独立的区域。 5.2.3液氨供应系统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远离生产行政管理设施和人流出入口,
m
JB/T121302015
并宜位予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5.2.4新建工程的液氨供应系统应纳入厂区总平面布置统筹规划中,并应满足工程扩建的要求。液氨供应系统与其他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GB50160的规定。 5.2.5改、扩建.T程场地布置困难时,液氨供应系统可布置在厂外,但选址要求应符合DL/T5032 HG/T20570.6及GB50489中的规定。 5.2.6全厂液氨供应系统宜统一集中布置。 5.2.7液氨供应系统应远离厂外排洪沟及灌溉渠,并有防止泄漏的液体流入厂区排水系统和厂外沟道的措施。 5.2.8液氨供应系统附近的建筑物的出入口设置应背向储罐区。 5.2.9氨气稀释系统宜布置在SCR反应器附近。 5.2.10液氨供应系统与厂区其他设施的防火问距应符合GB50016、GB50160中对于最小防火问距的规定。 5.3工艺布置 5.3.1液氨储罐应设置检修平台,储罐的附件应布置在平台附近。平台应设置不少于两个方向通往地面的梯子。 5.3.2液氨卸料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卸氨压缩机可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卸氨臂应靠近卸车位布置; b)压缩机组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丁1.5m c)机组操作侧与四周围墙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其余各侧与四周围墙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2m。
5.3.3液氨储罐应布置在液氨供应系统边缘的一侧,并应在明火或者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5.3.4液氨储罐四周应设置防火堤,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最大一个储罐的容积,防火堤高度不宜高于0.6m,防火堤
内堤脚线距储罐不应小丁3m b)防火堤内地面应采用混凝:士地面,并应坡向四周,坡度应不小于3%。堤身内侧和地面均应做
防渗漏处理。 c)每一组储罐的防火堤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应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d)进出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不宜在防火堤堤身穿过,应尽量从堤项跨越或堤基础以下穿过。当
不可避免,必须穿过堤身时应预埋套管,且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
5.3.5液氮供应系统的控制室、机柜间布置在液氨供应系统内时,应布置在液氨供应系统的一侧并应位于氨罐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5.3.6液氨供应系统控制室、机柜问面向储罐区一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耐火极限不低了3h的阻燃材料实体墙:控制室、机柜间的电缆进线沟应进行隔高处理,以防止泄漏的氨气进入。 5.3.7液氨供应系统围墙内绿化应符合GB50160中对丁区域内绿化的规定。 5.3.8液氨供应系统内各设备之间的间距应符合GB50160、GB50016中对于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防火间距的规定。 5.4道路布置 5.4.1液氨供应系统外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沿长边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道:并应设置回车场或回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0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4.0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