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020 J93 备案号:55209—2016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27412016
再制造内燃机凸轮轴工艺规范
Remanufactur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amshaft process
specifications
2016-04-05发布
2016-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
再制造内燃机凸轮轴工艺规范
JB/T12741-2016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75印张19千字
2016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
书号:15111·13967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JB/T12741—2016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再制造工艺要求
m
4.1总则 4.2拆解 4.3清洗. 4.4'检测及分类 4.5旧凸轮轴可再制造条件 4.6再制造修复方法 4.7装配. 5再制造成品技术要求. 5.1 再制造凸轮轴支承轴颈直径的尺寸公差 5.2角度极限偏差 5.3几何公差.. 5.4 表面粗糙度 5.5再制造凸轮升程偏差 5.6 外观 5.7 磁粉检测, 5.8 使用寿命 6检验方法. 6.1 硬度.. 6.2尺寸、角度及升程偏差 6.3形位误差 6.4表面粗糙度 6.5 外观 6.6磁粉检测 6.7其他项目检测. 7检验规则. 7.1总则.. 7.2检验项目. 7.3抽检周期和方案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 8.4贮存
中
心
6
100000010000800E 10000000 00000
000
I
JB/T12741-2016
表1 尺寸修理法尺寸分级表表2 再制造凸轮轴主要部位表面粗糙度
.2
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00
ⅡI
JB/T1274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无锡大豪动力有限公司、常州常迈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上海
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安徽金光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亚平、殷股开松、沈红节、言亚军、郭华、陈云清、汪建国、邱伟冰、刘欢、 孟红霞、言小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I
JB/T12741—2016
再制造内燃机凸轮轴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制造内燃机凸轮轴的术语和定义、再制造工艺要求、再制造成品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往复式内燃机用的配气机构凸轮轴(以下简称凸轮轴)的再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0.1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958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28619-2012再制造术语 JB/T6728.1内燃机凸轮轴第1部分:技术条件 JB/T6729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28619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制造凸轮轴remanufactured camshafts 通过采取一系列再制造技术手段,对使用过的或存在缺陷的废旧凸轮轴进行修复,从而获得的技术
要求、可靠性、使用寿命恢复至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凸轮轴。
4再制造工艺要求
4.1总则
凸轮轴再制造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规定开展,一般再制造工艺流程为拆解、清洗、检测及分类、再制造修复等。 4.2拆解 4.2.1凸轮轴的拆解应根据零件结构特点、装配形式优先选用合适的通用拆解工具进行,也可采用切削加工、渗液、敲击、设计制作专用工具等拆解方法。 4.2.2凸轮轴应拆掉正时齿轮,定位销等零件,达到单一零件状态。
1
JB/T127412016
4.2.3初步检查凸轮轴是否有明显的磕碰伤,并做好防锈处理。 4.2.4拆解完毕后的凸轮轴应用专用器具进行分类摆放,以免损伤零件。 4.2.5拆解时,要注意记录相关的零件信息。 4.3清洗 4.3.1凸轮轴的清洗可采用手工清洗、溶液清洗、超声波清洗、高温分解清洗等清洗形式 4.3.2清洗后凸轮轴表面不得有油污、锈迹、氧化物等。油污及锈迹,可用细砂纸或油石进行光整,使安装表面光洁。 4.3.3凸轮轴安装面螺纹孔可用相应的手工螺纹铰刀旋入对螺纹进行清理。 4.3.4清洗后的凸轮轴应满足检测评定以及修复所需要的清洁度要求。 4.3.5清洗完毕后的凸轮轴应进行防锈处理。 4.4检测及分类 4.4.1再制造凸轮轴再制造前需进行检测及分类。 4.4.2可使用目测检查各轴颈表面状态,检查是否有沟痕或拉伤等缺陷。如果凸轮轴轴颈严重划伤或者轴颈烧蚀发蓝,须进行报废处理。 4.4.3尺寸及几何公差检验:
a)凸轮轴各支承轴颈尺寸、圆度、圆柱度、跳动; b)凸轮升程; c)凸轮基圆跳动; d)法兰外圆和端面的跳动量。
4.4.4可使用磁粉检测,着色透检测和超声检测等方法检测缺陷位置和损伤程度。 4.4.5检查凸轮轴是否曾用其他方法修复过,如有,需确认再次修复的可行性。 4.4.6再制造用旧凸轮轴一般分为直接使用件、可再制造件和弃用件三类。
4.5旧凸轮轴可再制造条件 4.5.1凸轮轴没有大的影响强度的磕碰伤。 4.5.2凸轮轴轴颈缺少尺寸C直径方向)磨损量最大限值不应超过0.2mm,超过限值时需要原产品设计部门确认。 4.5.3凸轮轴台肩磨损最大限值不应超过0.05mmc 4.5.4凸轮轴安装螺栓孔螺纹损伤不超过2牙。 4.5.5凸轮轴轴颈、凸轮经无损检测不允许有裂纹。 4.6再制造修复方法 4.6.1轻微表面划伤的凸轮轴可采用抛光的方法进行再制造。 4.6.2尺寸修理法:对轴颈磨损较为严重的凸轮轴,可采用将各支承轴颈按分级要求加工,轴颈表面粗糙度及跳动同新品的设计要求。同一根凸轮轴的各支承轴颈的直径应再制造为同一级尺寸。具体见表 1尺寸修理法尺寸分级表。
表1尺寸修理法尺寸分级表
单位为毫米 4 0.40
级别轴颈直径缩小量 4.6.3对台肩的修复,由原产品设计部门确定,要保证气门间隙的调整范围。 2
0 0
1 0.10
2 0.20
3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