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5. 020 E 14 备案号:48167—2015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273—2014
代替 SY/T 6301—1997,SY/T 5273—2000
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
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evaluating methods of corrosion-inhibitors for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2015—03—01实施
2014一10一15 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273--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性能指标
7
评价方法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
4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酸清洗液的配制及使用
1
SY/T 527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301—1997《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通用技术条件》和SY/T 5273-—2000《油田采出水用缓蚀剂性能评价方法》。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电化学缓蚀率测定中有关机理和分析部分的阐述(见SY/T5273一2000的第6章); -删除了成膜性能测定方法(见SY/T5273一2000的第5章);删除了岩心渗透率损害评价方法(见SY/T 5273—-2000的第10章); -删除了缓蚀性能现场试验评定方法(见SY/T5273一2000的第11章);删除了取样方法(见SY/T 6301—1997的第5章); -删除了检验规则(见 SY/T6301—1997的第.6章); -删除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见 SY/T 6301一1997的第7章);增加了动态均匀缓蚀率指标(见第3章);增加了点蚀缓蚀率指标和计算方法(见第3章和4.7.7.2);增加了电化学缓蚀率指标(见第3章);修改了“pH值测定”方法(见4.2,SY/T6301一1997的4.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
油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霞、王田丽、任斐、张守献、陈伟、贾鹤年。 本标准代替.SY/T 6301—1997和 SY/T 5273—2000。 SY/T 5273—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 5273—1991。
1
SY/T 5273—2014
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的筛选、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7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 2481. 1 固结磨具用磨料 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 第 1部分:粗磨粒 F4~F220 GB/T 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 6324.1有机化工产品试验方法 第1部分:液体有机化工产品水混溶性试验 GB/T 22592 水处理剂pH 值测定方法通则 JB/T7901一2001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SY/T 5673 油田用防垢剂性能评定方法 SY/T 5757 油田注人水杀菌剂通用技术条件
3 性能指标
产品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油田采出水处理用缓蚀剂性能指标
指标均匀液体 5~9 ≤-10 ≥50
项目外观 pH值倾点,℃ 开口闪点,℃ 水溶性乳化倾向
水溶或水分散,无沉淀
无乳化倾向 ≥70% ≥70% ≥60% ≥80%
静态均匀缓蚀率(30mg/L) 室内动态均匀缓蚀率(30mg/L)
点蚀缓蚀率(30mg/L) 电化学缓蚀率(30mg/L)
不降低自身及其他药剂性能
配伍性
SY/T 5273—2014
评价方法
4
4.1 外观测定
目测。 4.2pH 值测定
对产品原液按GB/T22592的规定执行。 4.3倾点测定
按 GB/T 3535的规定执行。 4.4开口闪点测定
按 GB/T267的规定执行。 4.5 水溶性试验 4.5.1方法提要
本方法按照GB/T 6324.1的要求,用新鲜的油田采出水将缓蚀剂配成体积分数为10%的溶液,观察缓蚀剂溶液的分散情况,作为评价缓蚀剂水溶性的依据。 4.5.2仪器
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玻璃恒温水浴:控温精度±1℃。 b)100mL具塞比色管:精度为1mL。 c) 100mL量筒:精度为1mL。 d)·10mL移液管:精度0.1mL。 e)计时钟。
4. 5.3 试验步骤 4.5.3.1接通恒温水浴电源,升温至测定温度30℃±1℃。 4.5.3.2用量筒量取90mL±1mL采出水样,加人100mL具塞比色管中,用移液管向具塞比色管中加人10mL±0.1mL的缓蚀剂样品,盖上瓶塞,摇动5min混合均匀。 4.5.3.3将已混合均匀含缓蚀剂水溶液的具塞比色管放人已恒温的水浴中。 4.5.3.4分别观察并记录恒温后30min的现象。 4.5.4试验结果评价
以试验所观察的现象按表2评价缓蚀剂的水溶性。 4.6乳化倾向测定 4.6.1方法提要
将含有一定质量浓度缓蚀剂的油水混合液上下振动,使其乳化,以乳化液的稳定程度来评价缓蚀剂的乳化倾向。若分层快,出水多,乳状液越不稳定,缓蚀剂的乳化倾向就越小。 2
SY/T 5273--2014
表2缓蚀剂水溶性评价
评价结果溶解或分散性好溶解或分散性不好
恒温30min外观现象
溶液呈均相有不均匀液珠或颗粒分布
4.6.2仪器
仪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b) 玻璃恒温水浴:控温精度为±1℃。 c) 100mL具塞比色管:精度为 1mL。 d) 100mL量筒:精度为1mL。 e) 计时钟。
4.6.3试验步骤 4.6.3.1用新鲜的油田采出水配制1000mg/L的缓蚀剂溶液,该溶液配制后24h之内使用。 4.6.3.2接通恒温水浴电源,升温至50℃±1℃。 4.6.3.3向100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人含1000mg/L缓蚀剂的油田采出水50mL,原油或柴油 50mL,精确至1mL,盖上瓶塞。 4.6.3.4将具塞比色管放人已恒温的水浴中,恒温30min后,将盛有混合液的比色管上下振动200 次后再放人水浴中。 4.6.3.5记录静置10min时的油水界面分层情况,观察油相、水相乳化程度,并记录60min时的出水量。 4.6.3.6在另一支100mL具塞比色管中做不加缓蚀剂的空白对比试验。 4.6.4试验结果评价
比较加与未加缓蚀剂试验的油水界面分层情况及出水量,按表3的要求判断缓蚀剂有无乳化倾向。
表3缓蚀剂乳化倾向判断依据外观现象
评价结果
静置 60min 出水量≥空白试验出水量
静置10min
无乳化倾向
油水界面清晰
乳化层厚度空白试验乳化层厚度
出水量空白试验出水量乳化层厚度≥空白试验乳化层厚度
有乳化倾向
油水界面不清晰
4.7静态均匀缓蚀率及点蚀缓蚀率测定 4.7.1方法提要
根据试片的质量损失计算均匀缓蚀率;根据试片表面最深点蚀深度计算点蚀缓蚀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