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1.140 P 42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258—2014 代替CJ/T258—2007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composite pipe
2015-04-01实施
2014-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团
CJ/T25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CJ/T258—2007《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的修订,与CJ/T258—2007相比,
4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范围中的不适用系统(见第1章);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管材类型(见3.1.1);增加了相关定义(见3.1.2);增加了相关符号和缩略语(见3.2、3.3);增加了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的水分测试(见4.2);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增加了MF-PPR的相关要求(见 4.2); 删除了规格尺寸示例(见7.3.1);增加了MF-PPR管材规格表(见7.3.2);增加了MF-PPR管材的轴向线膨胀系数测试(见7.4);修改了不透光性的要求(见7.4);卫生要求增加了MF-PPR(见7.6);修改了落锤冲击试验的试验方法(见8.5.3)。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化
工研究院、上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大治、高立新、冯金茂、李玉娥、薛冠、屈文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CJ/T258—2007。
CJ/T258—2014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1范围
3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的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材料、使用条件级别、 产品分类、管系列S值的选择、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内的冷、热水和采暖管道系统的管材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36 塑料-30℃30℃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石英膨胀计法 GB/T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1843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3682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 GB/T611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 GB/T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 GB/T 8806 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 GB/T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4152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时针旋转法 GB/T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8742.1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1部分:总则 GB/T18742.3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 GB/T18991 冷热水系统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和管件 GB/T19278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993 冷热水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管件组合系统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21300 塑料管材和管件不透光性的测定 SH/T1770 塑料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fiber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 compositepipe 内层与外层为PP-R,中间层为纤维增强PP-R(纤维特指硅酸盐类或二氧化硅类纤维),通过特定工
1
CJ/T258—2014 艺加工,三层共挤出结构的复合管材。当纤维保留长度不大于0.4mm且管材中间层厚度占比不小于 30%,称为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F-PPR);当纤维保留长度大于0.4mm且管材中间层厚度占比不小于50%,称为M型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MF-PPR)。F-PPR/MF-PPR横截面和三层结构分别见图1、图2。
图1F-PPR/MF-PPR横截面示意图
说明:
-PP-R材料;一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 -PP-R材料。
2
3
图2F-PPR/MF-PPR三层结构示意图
3.1.2
中间层最小厚度 minimuminterlayerthickness F-PPR/MF-PPR横截面测量到的中间层结构厚度的最小要求值。
3.2符号
C:总使用系数 d。:任一点外径 d;:任一点内径 dem:平均外径 dem.min:最小平均外径 dem,max:最大平均外径 d。:公称外径 2
CJ/T258—2014
e:任一点的壁厚 emax:任一点最大的壁厚 emin:任一点最小的壁厚 emid:中间层任一点最小壁厚 en:公称壁厚 P:内部静液压压力 Pp:设计压力 T:温度 Tp:设计温度 Tmal:故障温度 Tmx:最高设计温度 t:时间:静液压应力 α.cold:20℃时的设计应力 G:设计应力 GLPL:预测的长期静液压强度的置信下限
a
3.3 缩略语
LPL:置信下限 S:管系列 MDP:最大设计应力 MFR: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PP-R:无规共聚聚丙烯 F-PPR: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MF-PPR:M型纤维增强无规共聚聚丙烯复合管
4材料
4.1PP-R树脂
PP-R树脂性能应符合GB/T18742.1的规定。 4.2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
由与内外层材料同牌号的PP-R树脂与硅酸盐类或二氧化硅类纤维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功能型复合材料,对应用于F-PPR、MF-PPR产品性能有所不同,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同时,使用的 PP-R材料应符合GB/T18742.1的规定。
表1 纤维增强PP-R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序号 A 2
项目密度
单位 g/cma g/10 min %
指标 1.0~1.2 0.2~0.5 ≤0.035
试验方法 GB/T 1033.1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
GB/T 3682
(230℃/2.16kg)
水分含量
3
SH/T 177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