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220.40 H 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72—2016 代替GB/T2972—1991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uniformity of zinc coating on zinc-coated steel wire
by the copper sulphate dip
(ISO7989-2:2oo7Steelwireandwireproducts-Non-ferrousmetallic
coatingsonsteelwirePart2:Zincorzinc-alloycoating,NEQ)
2017-05-01实施
2016-06-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97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972—1991《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与GB/T2972—1991相比,主要
修改内容如下:
适用范围增加了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可参照本标准: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试样制备要求,试样长度修改为约250mm;修改了试剂配制要求,硫酸铜晶体改为分析纯,用量改为314g/L,温度改为20℃士2℃,且溶解过程中不得加热;删除了中和试剂中的氢氧化铜和碳酸铜;一删除了试验溶液的比重要求;增加了附录A硫酸铜试验溶液中锌含量的测定方法
-
一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7989-2:2007《钢丝和钢丝制品钢丝上的有色金属镀层 第2部分:锌或锌合金镀层》编制,与ISO7989-2: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钢丝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杭州市余杭区质
量计量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豪、杨金艳、刘爱华、王玲君、任翠英、梁鹏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972—1982、GB/T2972—1991。
I
GB/T 2972--2016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试样制备、试剂配制、试验程序及判定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热镀锌钢丝锌层均匀性试验,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和电镀锌钢丝也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5化学试剂五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 GB/T674化学试剂粉状氧化铜
3试验原理
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或数次连续地将镀锌钢丝试样浸置人硫酸铜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逐渐溶解锌层,并最终在表面暴露出缺陷,判断镀锌层均匀性
注:本试验是反映镀层厚度可能存在不均匀性的间题,因此,即使单位面积上的镀层质量符合相关要求,也可能暴
露出镀层表面缺陷问题。
4试样制备
4.1试样取自待试验的镀锌钢丝,长度约250mm,适当拉直 4.2试样表面应保证不受任何损伤,试样调直工作应用手工进行,但钢丝绳拆股试样可保持由于捻绳过程中形成的弯曲,不必完全调直。 4.3试验前试样应先用丙酮或其他合适的脱脂溶剂(乙醇、汽油、乙醚或石油醚)彻底脱脂,然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并用脱脂棉花或净布擦干。脱脂后的试样,只允许拿不浸渍的那端。如果钢丝被腐蚀或者脱脂后表面仍残留有其他化学物质(如铬酸盐或磷酸盐),应先浸渍在0.2%的硫酸溶液中15S,然后冲洗干净。
5试剂配制
5.1试验溶液的配制应符合GB/T603中的一般规定。 5.2将314g硫酸铜晶体(CuSO,·5H2O)溶解到1L温度为20℃土2℃的蒸馏水中,硫酸铜晶体应符合GB/T665中分析纯的规定。溶液应避免加热,直到完全溶解。为了防止溶解时间过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将硫酸铜碾碎分别用水溶解,溶解完毕后将溶液混合、搅拌。若容器底部残留少许未溶解盐表明溶液达到饱和。
-
GB/T 2972—2016
5.3为中和溶液中的游离酸,用下列方法,加人过量的碱中和(过量的标志是在容器底部呈现沉淀):每 10L溶液加人约10g粉状氧化铜(CuO)搅拌,静置24h后过滤。粉状氧化铜应符合GB/T674中化学纯的规定。 5.4试验时试验溶液盛于玻璃等不与硫酸铜反应的容器中。溶液高度不小于100mm,容器的内径,应不小于80mm
6试验程序
6.1将清洁的试样垂直浸置在静止的试验溶液中央,不得搅动溶液,试样不得互相接触并且不得与容器壁接触。按钢丝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30s或60s)浸置后,平稳地取出试样,立即在水中洗净,用脱脂棉花、净布或刷子将附在锌层表面上的未粘附牢固的铜及其化合物去掉。试验期间温度保持在 20℃士2℃,记录实际温度。 6.2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浸置试验,直到试样表面首次出现粘附牢固的金属铜,或者浸渍次数达到钢丝产品标准给定的次数。最后一次浸渍实验后,样品应在流水下冲洗,用脱脂棉花、净软布擦干。 6.3多次试验后,当溶液内溶解的锌浓度超过5g/L时应更换溶液。可用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硫酸铜试验溶液中锌含量。为节约时间,在保证互不接触的前提下,最多可以同时试验6根试样。 6.4终点的判断:
a)试样的钢基上析出有光亮的附着牢固的金属铜时,为达到终点。 b)下列情况未达到终点:
1)析出有光亮的附着牢固的铜,但其单个面积不大于5mm; 2) 用钝的器件(如刀背等)能将析出的铜除去且在铜下显现出锌层(为判断铜下面是否有锌
层,可在此处滴上数滴含有0.16%三氯化锑的5%稀盐酸,有锌层时有活泼的氢气产生); 3)在距试样端部25mm以内析出铜。
7判定原则
进行第6章的操作,达到钢丝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时为合格,达不到钢丝产品标准规定的次数时为不合格,最后一次试验不计人次数。
2
GB/T 2972—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硫酸铜浸渍液中锌的测定 滴定法
A.1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时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A.1.1 氨水(1十1)。 A.1.2 盐酸(1十1)。 A.1.3 二甲酚橙溶液(0.5%)。 A.1.4 硫脲-硫代硫酸钠溶液(10%):称取26g五水硫代硫酸钠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加0.2g无水碳酸钠,溶于1L水中,加人100g硫,加热溶解。 A.1.5 缓冲溶液:pH5.4(称取40g六次甲基四胺溶于100mL水中,再加10mL浓盐酸)。 A.1.6 EDTA标准溶液[c(EDTA)=0.02mol/L]。
A.2 试验步骤 A.2.1 硫酸铜溶液的处理
准确吸取5mL经过镀锌层均匀性试验后的硫酸铜浸渍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氨水(1十1)至沉淀出现,再用盐酸(1十1)调节溶液呈酸性(即铜氨络离子的蓝色消失),再过量3滴,加20mL硫脲-硫代硫酸钠溶液,加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缓缓加人六次甲基四胺溶液至溶液由黄变红后过量3mL,立即以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恰呈亮黄色为终点。 A.2.2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A.3 分析结果的计算
被测元素Zn的浓度以β计,数值以g/L表示,按式(A.1)计算:
c(EDTA)×V(EDTA)X65.38
..(A.1)
0=
5
式中: c(EDTA)—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EDTA)一一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5.38
Zn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GB/T 2972—2016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 字数9千字 2016年7月第一版 反2016年7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4157 定价 14.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2972-2016
打印日期:2016年8月4日F00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