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SY/T 6393-2016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Y/T 6393-2016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07.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8:22:42



相关搜索: 节能 工程设计 输油管道 技术规范 6393

内容简介

SY/T 6393-2016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ICS 75-010 E 01 备案号:53420—2016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393—2016 代替SY/T6393-2008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oil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design
2016-06一01实施
2016—01—07发布
发布
国家能源局 SY/T6393—2016
目 次
1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输油管道系统能耗分析输油管道系统输油设备管道与设备保温供配电系统、电动机及站场照明能耗数据采集要求
-
2
2
4
5
6
7
8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储罐内油品蒸发损耗计算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附录C(资料性附录) 各类油品的闪点·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管道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公式附录E(资料性附录) 储罐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4
15
16
18
19 SY/T6393—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6393一2008《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与SY/T6393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油品、大呼吸损耗、小呼吸损耗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8年版的3.1,3.2和3.3);删除了综合能耗的定义(见第5章,2008年版的5.1);删除了换热器章节,并将部分内容合并至加热炉章节(见7.3.5,2008年版的7.5);增加了对锅炉热效率的规定(见7.4.1);修改了最大散热损失值(见8.2.2,2008年版的8.2.2);增加了“能耗数据采集要求”(见第10章); -删除了“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参考折标系数”中kcal/kg的数值,并修改了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和折标准煤系数(见表B.1,2008年版的表B.1)。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节能节水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油气调控中心、东北石油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绍军、张文伟、高萃仙、郭磊、周长才、董昭旸、邓东花、杨德水、张春光、减惠民、刘金菊、刘冰、成庆林、张璐莹。
本标准代替了SY/T6393--2008。 SY/T6393--200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393—1999; SYJ35—1990。
ⅡI SY/T6393—2016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的节能技术要求,包括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油气损耗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新建、改(扩)建的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13007 离心泵效率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613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19762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0901 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24500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4848 石油工业用加热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25958 小功率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5026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DL/T 985 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JB/T7985 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综合能源消耗量 comprehensive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
总和。 3. 2
单位周转量综合能耗 Ecomprehensiveenergyconsumptionforunitturnover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源消耗量与期内用能单位总周转量的比值。
4总则
4.1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前期和初步设计中应有合理利用能源的节能篇(章),并在相关专业的设计中
1 SY/T6393—2016
6.5应根据输油管道的不同情况,合理设置清管设施。 6.6应通过对降凝、减阻、加热、降黏输送等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高凝、高黏原油的最佳输送方式。 6.7对加热输送的管道,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选择进、出站油温。进站油温宜高于所输送油品凝点的3℃~5℃。
7输油设备
7.1输油泵机组 7.1.1 选用的离心泵效率,应符合GB/T13007和GB19762的规定。 7.1.2 应选用高效的输油泵,当选用离心泵时,常用工作区应处在高效区。 7.1.3在泵流量变化大的情况下,采用更换叶轮、调速等方式,使泵在高效区运行。 7.1.4 燃油(气)发动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输油泵机组,宜考虑余热回收,提高热能利用率。 7.2.油品储存和装卸设备 7.2.1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油品储罐应选用浮顶罐或内浮顶罐,闪点大于45℃的油品储罐宜选用固定顶罐。油罐内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公式参见附录A。油品的闪点参见附录C。 7.2.2选用固定顶罐时,应设置呼吸阀及呼吸阀挡板,宜设置氮封系统或油气回收装置。 7.2.3在一个罐区内,同一种油品的固定顶油罐的气相空间应用管线连通在一起。 7.2.4合理选择油品的储存温度,油品的最低维持温度应比油品的凝点高3℃~5℃,原油的储存温度不应高于初馏点。 7.2.5从上部向铁路油罐车和汽车油罐车灌装闪点小于60℃的油品时,宜采用下装式;从上部装油时应选用浸没式装油鹤管,宜设置油气回收装置。 7.3加热炉及换热器 7.3.1加热炉的热效率应符合GB24848的要求。 7.3.2宜采用全自动燃油、燃气燃烧器。燃烧器的输出功率应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并能实现自动程序点火和火焰检测、保护等功能 7.3.3燃油加热炉,对流段采用扩面管时,对流段应装设在线吹灰器;采用空气预热器时,空气预热器应装设在线吹灰器。 7.3.4加热炉宜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应具有非正常情况的报警和停炉安全保护功能。 7.3.5应选用传热效率高的换热器。当采用强化传热设施时,应便于除垢和维护检修。 7.4锅炉系统 7.4.1 锅炉热效率应符合GB24500和JB/T7985的规定。 7.4.2应根据锅炉设备的热负荷曲线,合理进行锅炉的选型。设计负荷不应小于锅炉额定负荷的70%。 7.4.3宜选用自动化水平高、热效率高的锅炉,并应满足国家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 7.4.4为保证锅炉经济、高效、安全运行,锅炉应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应具有多种非正常情况的报警、自动上水、泄压、停炉等安全保护功能。 7.4.5锅炉房配套的机泵,应选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产品,宜采用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 7.4.6蒸汽管网的热损失不应超过总热负荷的5%。
3 SY/T6393—2016
8.2.3保温材料的选用应符合GB50264的规定。 8.2.4 4温度为250℃以上的蒸汽主管道、导热油管道宜设绝热管托。
供配电系统、电动机及站场照明
9
9.1供配电系统 9.1.1 变(配)电所的位置,在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应靠近高压、低压负荷中心,以缩短线路供电半径,减少配电线路的线损。 9.1.2新建站供电电压为110kV或35kV时,一级配电电压宜为10kV。 9.1.3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9.1.4 站场无功补偿应符合以下要求:
站场、变(配)电所应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100kV·A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的变电所在高峰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 -站场6kV或10kV输油泵配电动机应采用单机就地无功补偿方式,如果电动机数量大于5 台,可考虑采用集中无功自动补偿方式。
一一站场的站变低压侧应采用集中无功自动补偿方式。
站场内对于容量大于100kW、连续运行且负荷平稳的低压电动机,宜采用单机就地无功补偿方式。
-
9.1.5变压器的选用应符合GB20052的规定。 9.1.6对于一级负荷站场,主变压器应选择两台,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率应按50%~60%选择;对于二级负荷站场,若主变压器仅设一台,则变压器负荷率不宜大于85%。在改建、扩建工程设计中,变压器的更换应符合DL/T985的规定,若技术经济评价条件不具备时,变压器负荷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小于30%时,应更换相应容量的变压器。 9. 2 2电动机 9.2.1 电动机的选用应满足GB18613和GB25958的规定,并应选用高效电动机。 9.2.21 电动机功率在200kW及以上时,宜采用高压电动机。 9.3站场照明 9.3.1 主要生产区应选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 9.3.2大面积使用气体放电灯的场所,应安装补偿电容器,功率因数补偿应达到0.9以上。 9.3.3户外照明及路灯应采用光电或时钟集中控制,并宜采用LED节能灯。
10 能耗数据采集要求
10.1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中应实现能耗计量数据自动采集。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宜采集输油管道站场的总耗电、总耗油(气)等总耗能数据。主要用能设备能耗宜单机计量。 10.2应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对运营管道能效进行分析与评价。
5
上一章:GB/T 30582-2014 基于风险的埋地钢质管道外损伤检验与评价 下一章:GB/T 29710-2013 电子束及激光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

相关文章

SY/T 6638-2012 天然气输送管道和地下储气库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Y/T 6837-2011 油气输送管道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SY/T 7635-2021 海底输油管道工艺设计规范 SY/T 6420-2016 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Y/T 6331-2013 气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 SY/T 6966-2013 输油气管道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 SY/T 6884-2012 油气管道穿越工程竖井设计规范 SY/T 4129-2014 输油输气管道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