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_13.100 C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Safetyintestinglaboratories-
Part5:Chemicalaspects
2014-12-15实施
2014-12-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476.5-—2014
目 次
前言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 安全技术要求
川
N
5.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 人员 5.3 设施与环境 5.4 设备 5.5 检测方法 5.6 物料附录A(规范性附录) 化学品危险及安全使用参考文献
17
GB/T27476.5—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电气因素;第3部分:机械因素;
-
一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一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广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出人境检验检验局、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香港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延青、吕文、戴明、王秀芳、黄红霞、傅培刚、刘唐书、刘刚、廖上富、林松、林国岗、 欧阳立群、白庆华、陶雨风。
Ⅱ
GB/T27476.5—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而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N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与化学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7914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8597 危险废弃物存储污染控制标准 GB 2057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气体 GB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液体 GB2058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固体 GB2058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氧化性液体 GB20590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氧化性固体 GB/T27476.1—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T27476.3—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3部分:机械因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第12号公告),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46号总局令),2003
3术语和定义
GB/T27476.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化学品hazardouschemicals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2
餐火源ignitionsource 一种足以点燃易燃或爆炸性气氛的能源。它包括无遮挡的火焰、发热表面、暴露的白炽发光材料、
电弧、发热物质、放电(包括静电)、化学反应、高强度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或紫外辑射)、机械火花、固定和便携式电器、轻便的工具或车辆等。
1
GB/T27476.5—2014 3.3
不相容incompatible 描述危险货物,如果混合则易于引起危险热量或气体的放出或生成一种腐蚀性物质,或产生理化反
应降低包装容器强度的现象。
[GB19269—2009,定义3.19]
3.4
隔离 segregation 采用障碍物或干扰空间,使同房间的不相容物质相分离。
4安全管理要求
GB/T27476.1—2014中第4章的内容适用。
5安全技术要求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1总则
GB/T27476.1-2014中5.1.1的内容适用。 5.1.2危险源辨识
GB/T27476.1-2014中5.1.2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的化学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涉及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用原辅材料、试验环境条件
和防护措施、检测方法、检测工作量和时间等,尤其应考虑检测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5.1.3风险评价
GB/T27476.1—2014中5.1.3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本实验室的化学危险源清单,并结合实验室活动
确定化学危险源相应的风险等级。
应对化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包括定期评审现有控制措施以及对新购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至少应考虑: a) 识别与化学品相关的危险,并提出处理方法。考虑化学品对人体的物理、化学性危害以及对环
境的危害; b) 评价与毒理、物理、化学及环境危险相关的风险性质。该类风险与以下相关:
1)可导致不良健康影响的暴露的可能性。应考虑化学品进入人体或与人体结合的途径; 2)由物理、化学性质引发危险事故(如火灾)的可能性; 3) 对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c) 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风险度; d) 选择并应用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e) 对可能接触化学品的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 2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27476.52014
实验室应根据化学危险源识别及其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的程序化文件。 5.1.4控制措施
GB/T27476.1—2014中5.1.4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的产生,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
为原则。
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
控制措施包括如下几种:
一风险的消除或替代。如使用不同的过程或使用不同的化学品;技术控制,如隔离或通风,
注:例如在封闭的系统里处理化学品。或者在通风柜里或局部通风系统里使用易挥发的化学品。 —管理控制或编制并执行处理程序;
注:前者例如尽可能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后者例如标准操作程序和标准测试方法。 一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是效果最小的控制措施,但应注重护目镜和实验服等个体
防护装备的使用,这是最普遍的二次控制措施。
在使用上述控制措施时,应有适当的规定以保证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2人员 5.2.1安全意识、能力和资格 5.2.1.1GB/T27476.12014中5.2.1的内容适用。 5.2.1.2实验室检测人员应能看懂化学容器上的化学品安全标签标识与说明。化学试剂保管人员应理解和掌握所保存化学品的性质与信息。信息至少应包括所有可能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所存储化学品的性质信息应便于化学品使用人员取阅,并被掌握和理解。 5.2.1.3实验室从事与化学品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掌握正确使用化学品、处置化学危险的程序,以及在紧急情况撤离实验室的步骤。 5.2.1.4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常见化学危害教治指南,必要时还应熟悉适用于实验室内可能遇到的化学危险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 5.2.1.5实验室检测及辅助工作均应经授权,方可进行,授权应充分考虑其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未经适当的授权,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检测工作,维护和清洁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室的维护和清洁。 5.2.1.6化学实验室的维护与清洁应以本实验室人员为宜,如需非本实验室人员从事,上述人员应经过培训与适当授权后方能进行。经授权的非实验人员从事的维护和清洁工作还应有如下要求:
维护和清洁人员也应根据需要佩戴适合于防护危险的个体防护装备;一应对工作区域进行隔离,维护和清洁人员应熟悉进人工作区域的程序一未经指导和许可,清洁人员不得处理实验室内的危险废物未经指导和许可,清洁人员不得清洁实验台和实验台以上的区域;一消洁人员不得干扰正在运行的实验室仪器,实验室应为清洁设备指定专用电源插座;一清洁工作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时,清洁人员应备有指定人员联系方式。
-
3
GB/T 27476.5—2014
5.2.2培训和指导 5.2.2.1GB/T27476.1—2014中5.2.2的内容适用。 5.2.2.2实验室应公布信息、提供指导、培训和监督,并应积极宣传和加强安全管理,交流学习安全工作经验,制定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应对程序。应针对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搬运与清洁等辅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岗位制定化学安全培训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5.2.2.3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化学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化学品使用、化学品的危害、安全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其清楚安全规定,具有防范化学危险的能力。 5.2.2.4实验室应对实验人员提供化学安全个体防护设备使用、保养、清洁、存放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全体人员受过急教培训。 5.2.2.5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演练培训,使其具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5.2.2.6实验室应确保在规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进行化学安全相关培训,并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3设施与环境 5.3.1实验室结构和布局
GB/T27476.1—2014中5.3.1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功能规划设计应提前考虑到所涉及化学品操作的结果。同时风险评价或危害与可操作性研
究应提供相应信息,以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与实验室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实验室安全设计应特别加以关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考虑实验室的合理布局及各功能区的合理分割,同时设计工艺要求应考虑实验室配套的水、电、送排风、气体、洗眼器和紧急冲淋装置、消防系统解决方案等辅助设施要求,并考虑管道井、通风井、墙面和地面等建设及安全要求,还应考虑化学因素如暴露控制、通风、化学品储存要求、化学品的移取、废物处置、应急措施、仪器安全规定等。
注:更多实验室结构和布局的要求参见GBZ1.GB12348、JGJ91. 5.3.2职业接触限值
GB/T27476.1—2014中5.3.2的内容适用。 5.3.3火灾监测和防爆
GB/T27476.1—2014中5.3.3的内容适用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环境监控设施,监测控制环境安全参数。 实验区域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服务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火灾,并应便于实验室人员
取用。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废物暂存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必要时应配备自动灭火器)及通信、报警系统,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火灾的防护方法应考虑存储的有毒或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质。 5.3.4紧急报警系统
GB/T27476.1-2014中5.3.4的内容适用。
4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ICS_13.100 C 7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Safetyintestinglaboratories-
Part5:Chemicalaspects
2014-12-15实施
2014-12-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476.5-—2014
目 次
前言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安全管理要求 5 安全技术要求
川
N
5.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2 人员 5.3 设施与环境 5.4 设备 5.5 检测方法 5.6 物料附录A(规范性附录) 化学品危险及安全使用参考文献
17
GB/T27476.5—2014
前言
GB/T27476《检测实验室安全》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电气因素;第3部分:机械因素;
-
一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一第5部分:化学因素。
本部分是GB/T27476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广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出人境检验检验局、浙江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香港明一(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延青、吕文、戴明、王秀芳、黄红霞、傅培刚、刘唐书、刘刚、廖上富、林松、林国岗、 欧阳立群、白庆华、陶雨风。
Ⅱ
GB/T27476.5—2014
引言
检测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素,GB/T27476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而制定的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旨在提升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技术能力,降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安全风险,
GB/T27476是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系列安全标准,与现已颁布的专业领域实验室安全标准共同组成检测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
N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27476.5—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
1范围
GB/T27476的本部分规定了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中与化学因素有关的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检测实验室,校准和科研实验室可参照使用。本部分适用于固定场所内的实验室,其
他场所的实验室可参照使用,但可能需要附加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7914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8597 危险废弃物存储污染控制标准 GB 20577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气体 GB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液体 GB2058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易燃固体 GB20589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氧化性液体 GB20590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 氧化性固体 GB/T27476.1—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T27476.3—2014 检测实验室安全第3部分:机械因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险化学品名录(完整版)(第12号公告),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46号总局令),2003
3术语和定义
GB/T27476.1—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化学品hazardouschemicals 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2
餐火源ignitionsource 一种足以点燃易燃或爆炸性气氛的能源。它包括无遮挡的火焰、发热表面、暴露的白炽发光材料、
电弧、发热物质、放电(包括静电)、化学反应、高强度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或紫外辑射)、机械火花、固定和便携式电器、轻便的工具或车辆等。
1
GB/T27476.5—2014 3.3
不相容incompatible 描述危险货物,如果混合则易于引起危险热量或气体的放出或生成一种腐蚀性物质,或产生理化反
应降低包装容器强度的现象。
[GB19269—2009,定义3.19]
3.4
隔离 segregation 采用障碍物或干扰空间,使同房间的不相容物质相分离。
4安全管理要求
GB/T27476.1—2014中第4章的内容适用。
5安全技术要求
5.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1.1总则
GB/T27476.1-2014中5.1.1的内容适用。 5.1.2危险源辨识
GB/T27476.1-2014中5.1.2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的化学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因素涉及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用原辅材料、试验环境条件
和防护措施、检测方法、检测工作量和时间等,尤其应考虑检测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5.1.3风险评价
GB/T27476.1—2014中5.1.3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本实验室的化学危险源清单,并结合实验室活动
确定化学危险源相应的风险等级。
应对化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包括定期评审现有控制措施以及对新购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过程至少应考虑: a) 识别与化学品相关的危险,并提出处理方法。考虑化学品对人体的物理、化学性危害以及对环
境的危害; b) 评价与毒理、物理、化学及环境危险相关的风险性质。该类风险与以下相关:
1)可导致不良健康影响的暴露的可能性。应考虑化学品进入人体或与人体结合的途径; 2)由物理、化学性质引发危险事故(如火灾)的可能性; 3) 对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c) 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风险度; d) 选择并应用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e) 对可能接触化学品的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 2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
GB/T27476.52014
实验室应根据化学危险源识别及其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的程序化文件。 5.1.4控制措施
GB/T27476.1—2014中5.1.4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的产生,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
为原则。
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
控制措施包括如下几种:
一风险的消除或替代。如使用不同的过程或使用不同的化学品;技术控制,如隔离或通风,
注:例如在封闭的系统里处理化学品。或者在通风柜里或局部通风系统里使用易挥发的化学品。 —管理控制或编制并执行处理程序;
注:前者例如尽可能减少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后者例如标准操作程序和标准测试方法。 一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是效果最小的控制措施,但应注重护目镜和实验服等个体
防护装备的使用,这是最普遍的二次控制措施。
在使用上述控制措施时,应有适当的规定以保证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2人员 5.2.1安全意识、能力和资格 5.2.1.1GB/T27476.12014中5.2.1的内容适用。 5.2.1.2实验室检测人员应能看懂化学容器上的化学品安全标签标识与说明。化学试剂保管人员应理解和掌握所保存化学品的性质与信息。信息至少应包括所有可能接触的危险化学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所存储化学品的性质信息应便于化学品使用人员取阅,并被掌握和理解。 5.2.1.3实验室从事与化学品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掌握正确使用化学品、处置化学危险的程序,以及在紧急情况撤离实验室的步骤。 5.2.1.4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常见化学危害教治指南,必要时还应熟悉适用于实验室内可能遇到的化学危险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 5.2.1.5实验室检测及辅助工作均应经授权,方可进行,授权应充分考虑其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未经适当的授权,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检测工作,维护和清洁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室的维护和清洁。 5.2.1.6化学实验室的维护与清洁应以本实验室人员为宜,如需非本实验室人员从事,上述人员应经过培训与适当授权后方能进行。经授权的非实验人员从事的维护和清洁工作还应有如下要求:
维护和清洁人员也应根据需要佩戴适合于防护危险的个体防护装备;一应对工作区域进行隔离,维护和清洁人员应熟悉进人工作区域的程序一未经指导和许可,清洁人员不得处理实验室内的危险废物未经指导和许可,清洁人员不得清洁实验台和实验台以上的区域;一消洁人员不得干扰正在运行的实验室仪器,实验室应为清洁设备指定专用电源插座;一清洁工作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进行时,清洁人员应备有指定人员联系方式。
-
3
GB/T 27476.5—2014
5.2.2培训和指导 5.2.2.1GB/T27476.1—2014中5.2.2的内容适用。 5.2.2.2实验室应公布信息、提供指导、培训和监督,并应积极宣传和加强安全管理,交流学习安全工作经验,制定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安全应对程序。应针对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搬运与清洁等辅助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岗位制定化学安全培训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5.2.2.3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化学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化学品使用、化学品的危害、安全操作程序的培训,确保其清楚安全规定,具有防范化学危险的能力。 5.2.2.4实验室应对实验人员提供化学安全个体防护设备使用、保养、清洁、存放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全体人员受过急教培训。 5.2.2.5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演练培训,使其具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5.2.2.6实验室应确保在规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进行化学安全相关培训,并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3设施与环境 5.3.1实验室结构和布局
GB/T27476.1—2014中5.3.1的内容适用。 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功能规划设计应提前考虑到所涉及化学品操作的结果。同时风险评价或危害与可操作性研
究应提供相应信息,以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与实验室化学品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实验室安全设计应特别加以关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考虑实验室的合理布局及各功能区的合理分割,同时设计工艺要求应考虑实验室配套的水、电、送排风、气体、洗眼器和紧急冲淋装置、消防系统解决方案等辅助设施要求,并考虑管道井、通风井、墙面和地面等建设及安全要求,还应考虑化学因素如暴露控制、通风、化学品储存要求、化学品的移取、废物处置、应急措施、仪器安全规定等。
注:更多实验室结构和布局的要求参见GBZ1.GB12348、JGJ91. 5.3.2职业接触限值
GB/T27476.1—2014中5.3.2的内容适用。 5.3.3火灾监测和防爆
GB/T27476.1—2014中5.3.3的内容适用增加下述内容: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环境监控设施,监测控制环境安全参数。 实验区域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服务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火灾,并应便于实验室人员
取用。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废物暂存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必要时应配备自动灭火器)及通信、报警系统,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火灾的防护方法应考虑存储的有毒或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质。 5.3.4紧急报警系统
GB/T27476.1-2014中5.3.4的内容适用。
4
龙牛网www.longniu.com下载